寫好教學反思往往會比別人進步更快,在日常教學結束后,相信教師一定都有及時寫好教學反思,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七子之歌教學反思5篇,供大家參考。
七子之歌教學反思篇1
?長江之歌》是電視劇《話說長江》的主題歌。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長江的贊美和依戀之情,讀起來充滿激情和力量。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品讀”成了教學的重點。下面就我這節(jié)課進行幾方面的反思:
一、反思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全詩中“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這句直抒胸臆的詩句,讓學生在自由讀的過程中質疑:“為什么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為什么長江有‘母親的情懷’?”然后讓學生圍繞這兩個問題分別找出表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以及“長江有母親的情懷”的詩句進行品讀。在品讀詩歌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到長江的源遠流長、歷史悠久,以及養(yǎng)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的偉大精神。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在我的帶領和引導下,基本上能理解詩歌,能體會長江的精神。除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還適時地進行說話訓練、仿寫訓練,如用“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描繪長江奔騰前進的情景,讓學生把對詩句的理解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又如讓學生仿說詩歌,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長江的偉大精神。但是這一環(huán)節(jié)在學生有點“冷場”的時候,我就顯得有點及于求成,引導學生的語言過于著跡,教學機智還是有點欠缺。
二、反思朗讀的指導
由于這節(jié)課是詩歌的教學,因此朗讀方面是尤為重要的。于是我采用的指導方法是抓重點詞語。如抓住“走來”與“奔去”指導學生讀時語氣要有緩、急、高、低之分,又如抓形容詞和動詞指導學生讀時要注意重、輕之分。在整節(jié)課的朗讀指導,我最為滿意的是引讀的那一部分,我用引讀的方式讓學生讀出贊美長江時可以有不同的情感。如我引導說:“我滿懷激情的贊美長江”時,學生讀得激情滿懷。當我引導說:“我深情地贊美長江”時,同學們又顯得深情款款。但是,在讀的形式上還是過于單調,忽視了個別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培養(yǎng)。
以上是我在兩個重要方面的反思,當然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還有或多或少的可以改良的地方,如還應該配合一些關于長江的圖片,讓學生對長江有更直觀的認識,這樣學生可能在說話訓練以及仿說訓練時就有話可說了。最后,在以后的教研課中,我將會取長補短,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七子之歌教學反思篇2
我一直欣賞這樣一種說法,一堂好的閱讀課應該是書聲瑯瑯,議論紛紛,情意濃濃。我更欣賞這樣一種理念:一堂成功的閱讀課應該讓語文學習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關,應該從情感深處激發(fā)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生命激情,讓課堂短短的四十分鐘成為師生共同度過的美好的生命時光;讓短短的一節(jié)課留給學生是無盡的回味,帶給學生深遠的影響。這是我渴盼達到的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
在《夜鶯之歌》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幾點:
1.巧選突破點,提出重點問題。這是改變一問一答式課堂教學現狀的有效方法。這篇文章我從文章的題目切入,選擇研究“小夜鶯這個人物是一個怎樣的人”為突破點,然后緊扣這個重點問題,引導學生從分析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外貌幾個方面來讀懂一個人,并且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揣摩小夜鶯的心理活動,深入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以讀為本,讀中感悟。學生找出了重點句子,我主要采取的就是以讀促講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朗讀呈現人物形象,感悟小夜鶯的思想品質;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情懷,領悟文章內涵,讓學生通過朗讀,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主體得到體現,創(chuàng)造性得到發(fā)揮。特別是我抓住了小夜鶯罵德國鬼子“野獸來了!”一句,這段話是文章的精華所在,孩子表面裝作天真無知,實際上是當著敵人的面咒罵敵人是野獸,充分表現了“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和憎恨敵人的感情。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小英雄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學生的心里。
3.課外延伸,訓練寫的能力。課文的最后一段與第一段前后呼應,寫小夜鶯又重新坐在小河旁,等待著敵人。在這教學這里時,我先讓學生展開想象:此時此刻的小夜鶯在想些什么,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后,再一次走進小英雄的內心世界,激發(fā)向“小夜鶯”學習的思想感情。然后又讓學生展開想像:第二天小夜鶯坐在河溝邊后又發(fā)生了什么事?并續(xù)寫出來。這樣的教學讓讀寫緊密地結合了起來。
七子之歌教學反思篇3
在教學《識字2 樹之歌》第一課時的時候,我以朗讀詩歌,識字教學為主,同時帶著孩子們認識不同樹木的形態(tài)。樹木在大自然中隨處可見,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實際,孩子們在羽西的時候就對文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的學生甚至會主動找我,向我詢問這些書的生長特點。這樣也為第二課時的教學,了解各類樹木的特點作了一個比較好的鋪墊。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基本將課堂交給了孩子們,讓他們自己找出各類樹木的特點,同時讓他們在小組內*白話文 *交流討論,合作學習,說一說,抓住文本的關鍵字詞。另外,在第一課時教學結束后,我趁熱打鐵,引導孩子們去大自然中找一找相關樹木,收集一些這類樹木的葉子,可以帶來課堂上交流分享。孩子們在完成此項學習任務時相當的積極,收集了不少落葉。有的孩子甚至將這些落葉做成了精美的書簽。他們將樹葉貼在竹板上,塑封起來,相當心靈手巧。
這場交流會上,讓我影響最深的是一位女生,她收集了一些銀杏葉,在展示的過程中,她發(fā)現這片銀杏葉以綠色為主,黃色為邊緣。她說:“我看到了季節(jié)的變化,由盛夏轉變?yōu)槌跚??!彼兄鹧劢鹁?,善于發(fā)現,敢于表達。這么一片小小的樹葉,孩子看到的季節(jié)的更替,其他孩子聽了她的介紹,個個佩服不已。
最后,既然是歌,也要將它讀美,在熟讀的基礎上,掌握韻律美。文本中“壯,掌,裝,方,疆,香”等字都是韻母ang。讓孩子體會讀一讀。另外,關注課后習題,理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等三句話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猜一猜,我再來總結,讓學生理解樹木的生長規(guī)律,了解“樹”與“人”的聯系。
?樹之歌》是一首介紹樹木特征的'歸類識字兒歌,描寫了11種樹木,表現了大自然樹木種類的繁多、豐富,是一篇孩子們喜愛的韻文。這首兒歌只有4句話,分別從樣子、顏色、習性和價值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樹木的特點。本課應結合地域特征,聯系學生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經驗認識多種樹木、說出樹木名稱、創(chuàng)編兒歌、認識帶“木字旁”的漢字就是水到渠成了。所以,本課主題單純,內容淺顯,重在識字。
一、教學效果
如何讓剛升入二年級的學生通過教學認識事物、發(fā)現并掌握識字規(guī)律,是這課教學要做扎實的事情。于是,我憑借插圖,很容易就能把文中的樹木名稱與圖對應起來,從而為孩子們建立了直觀形象,隨后再通過朗讀鞏固對樹木的認識。有了直觀認識后再把圖畫與漢字相對照,找出規(guī)律,即“木字旁”。不斷引發(fā)學生思考,并把問題拋回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回家查閱資料,這樣的課堂不僅有廣度也有深度。
同時,加強朗讀。在介紹完這首詩歌的寫作特點后,請孩子嘗試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一節(jié)詩,可以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寫起,例如蔬菜,水果,花……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效果非常棒!
二、成功之處
1、本課我圍繞幾個大問題展開,且每次的問題都很明確,從總體到部分,由表及里,層層遞進,有梯度地訓練孩子找出每一句中的樹、說出樹的特點,進一步調動感官找出相應樹的圖片。學生在此環(huán)節(jié)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了。
2、根據兒童詩的特點,我力求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讀書、自主識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能力。
3、設計明確的教學目標,不單單停留在讀和背上,而是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懂得獲取知識。
4、最后的創(chuàng)編兒歌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孩子觀察樹木圖片的特點,示范編兒歌,然后請同學大膽練習創(chuàng)編,及時糾正,讓孩子們對更多的樹木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也鍛煉了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不足之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第一學段的識字寫字教學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在本課教學中,我在課文解讀上花費時間較多,導致學生識字教學時間不足,沒有給到孩子們充分的時間練習寫字。此外,拓展環(huán)節(jié),忽略了課后練習中的幾種樹木,沒有把那幾種樹木創(chuàng)編到兒歌中,沒有在情境中拓展延伸。此外,課后的幾句有關樹木的名言,也應作為重點之一,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
四、改進措施
1、課文應讓學生反復朗讀,我一定照顧全面,把讀作為基礎,以后借用早讀時間加強學生的讀書。
2、進一步充分備課,做好課前準備,提前讓學生課前預習。另外,真正把單元整體教學做好,圍繞單元主題展開有效的學習,這樣學生才會對課文有個整體的感知和把握。
?樹之歌》是一首介紹樹木特征的歸類識字兒歌,描寫了楊樹、榕樹、梧桐樹、楓樹、松樹、柏樹、木棉、樺樹、銀杏、水杉和桂花樹等11種樹木,表現了大自然樹木種類的繁多。
這首兒歌篇幅短小,讀來朗朗上口,容易記憶,而且洋溢著濃濃的情趣。所選的樹木也具有代表性,比較貼近兒童生活,是一篇很好的學習題材。
教學時,我在引導學生熟讀兒歌后,讓孩子們圈出兒歌中的樹木名稱,然后與插圖進行一一對應,由這些表示樹木名稱的詞語引出今天要學習的。生字“梧、桐、楓、松、柏、樺、杉、桂”,再利用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將同偏旁的漢字進行歸類識字。并有意識地讓學生模仿《樹之歌》說一說。比如“楊樹直,榕樹茂,柳葉彎彎像眉毛?!薄坝軜涓?、槐樹壯,梧桐樹葉像手掌?!薄笆耖_花紅似火,桂樹花開十里香。”激發(fā)了學生的說話熱情。最后指導學生寫小詩,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能力,讓孩子們人人成為小詩人。再重點指導朗讀,達到熟讀成誦。所以以朗讀兒歌的形式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熟兒歌的基礎上學習生字,了解漢字。
這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是:
在教學中,我重在識字方法的引領和識字興趣的激發(fā),但是還沒有達到預期的識字效果,這有待于我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七子之歌教學反思篇4
?樹之歌》是一首介紹樹木特征的歸類識字兒歌,描寫了11種樹木,表現了大自然樹木種類的繁多、豐富,是一篇孩子們喜愛的韻文。這首兒歌只有4句話,分別從樣子、顏色、習性和價值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樹木的特點。本課應結合地域特征,聯系學生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經驗認識多種樹木、說出樹木名稱、創(chuàng)編兒歌、認識帶“木字旁”的漢字就是水到渠成了。所以,本課主題單純,內容淺顯,重在識字。
一、教學效果
如何讓剛升入二年級的學生通過教學認識事物、發(fā)現并掌握識字規(guī)律,是這課教學要做扎實的事情。于是,我憑借插圖,很容易就能把文中的樹木名稱與圖對應起來,從而為孩子們建立了直觀形象,隨后再通過朗讀鞏固對樹木的認識。有了直觀認識后再把圖畫與漢字相對照,找出規(guī)律,即“木字旁”。不斷引發(fā)學生思考,并把問題拋回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回家查閱資料,這樣的課堂不僅有廣度也有深度。
同時,加強朗讀。在介紹完這首詩歌的寫作特點后,請孩子嘗試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一節(jié)詩,可以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寫起,例如蔬菜,水果,花……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效果非常棒!
二、成功之處
1、本課我圍繞幾個大問題展開,且每次的問題都很明確,從總體到部分,由表及里,層層遞進,有梯度地訓練孩子找出每一句中的樹、說出樹的特點,進一步調動感官找出相應樹的圖片。學生在此環(huán)節(jié)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了。
2、根據兒童詩的特點,我力求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讀書、自主識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能力。
3、設計明確的教學目標,不單單停留在讀和背上,而是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懂得獲取知識。
4、最后的創(chuàng)編兒歌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孩子觀察樹木圖片的特點,示范編兒歌,然后請同學大膽練習創(chuàng)編,及時糾正,讓孩子們對更多的樹木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也鍛煉了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不足之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第一學段的識字寫字教學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在本課教學中,我在課文解讀上花費時間較多,導致學生識字教學時間不足,沒有給到孩子們充分的時間練習寫字。此外,拓展環(huán)節(jié),忽略了課后練習中的幾種樹木,沒有把那幾種樹木創(chuàng)編到兒歌中,沒有在情境中拓展延伸。此外,課后的幾句有關樹木的名言,也應作為重點之一,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
四、改進措施
1、課文應讓學生反復朗讀,我一定照顧全面,把讀作為基礎,以后借用早讀時間加強學生的讀書。
2、進一步充分備課,做好課前準備,提前讓學生課前預習。另外,真正把單元整體教學做好,圍繞單元主題展開有效的學習,這樣學生才會對課文有個整體的感知和把握。
小學語文樹之歌教學反思5
?樹之歌》是一首介紹樹木特征的歸類識字兒歌,描寫了楊樹、榕樹、梧桐樹、楓樹、松樹、柏樹、木棉、樺樹、銀杏、水杉和桂花樹等11種樹木,表現了大自然樹木種類的豐富。
教學本課,我制定了以下教學重點:朗讀、背誦兒歌,利用形聲字特點掌握木字旁的8個生字,初步了解樹木特點。教學時,我在引導學生熟讀兒歌后,圈出兒歌中的樹木名稱,然后與插圖一一對應,由這些表示樹木名稱的詞語引出生字“梧、桐、楓、松、柏、樺、杉、桂”,利用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將同偏旁的漢字進行歸類識字。
這首兒歌篇幅短小,讀來朗朗上口。而且洋溢著濃濃的情趣。所選的樹木具有代表性,貼近兒童生活。學習完課文,我又進行了拓展延伸,列舉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樹木,讓孩子們說說這些樹木的特點,并有意識地模仿《樹之歌》說一說。比如“楊樹直,榕樹茂,柳葉彎彎像眉毛?!薄坝軜涓?、槐樹壯,梧桐樹葉像手掌?!薄笆耖_花紅似火,桂樹花開十里香?!奔ぐl(fā)了學生的說話熱情。
課堂上,我也重視對學生背誦的指導,通過填空的形式先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背誦,再通過各種形式的背誦加強學生的記憶,大部分學生能當堂把這首兒歌背誦出來。當然課堂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就是對生字書寫的指導還不太夠,少數學生把“桂”和“掛”兩個字混淆了,部分學生在寫“松”字時不夠規(guī)范,右邊的“公”撇和捺的位置關系不對,在以后的課堂上我要加強生字書寫方面的指導。
七子之歌教學反思篇5
?長江之歌》這首詩用第二人稱的手法表達了對長江的贊美和依戀之情,讀起來充滿激情和力量。在這首詩里,我們仿佛看到一位充滿溫情的母親正向我們走來,她溫柔而有力量,博大而又無私,宏偉而又壯觀,健康而又美麗。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先播放了殷秀梅演唱的《長江之歌》,讓學生欣賞之余調動其學習積極性,醞釀感情,為朗讀奠定基調,果然在朗讀時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而后,我又抓住全詩中“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
這個中心句,讓學生在默讀中思考:“為什么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又是具有‘母親的情懷’呢?”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到長江的源遠流長,磅礴壯觀,以及養(yǎng)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的無私的偉大的精神。但學生的回答很難明顯區(qū)分這二者的不同,仔細想來,這首詩是將長江的“無窮的源泉”和“母親的情懷”有機結合、相互交融來寫的,沒有必要將哪些句子是寫“無窮的源泉”,哪些句子是寫“母親的情懷”這樣截然分開來理解。只要學生能從詩句中領悟到長江具有“無窮的源泉”和“母親的情懷”這兩個特質即可,哪怕從同一個詩句中既領悟到長江無窮的源泉,又感悟到長江母親的情懷,只要學生說得有道理,都是應該得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