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坦心得體會5篇

時間:2024-03-10 作者:Cold-blooded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可以通過寫作、談話、反思或媒體分享來表達,讀完一本書后,我們應該總結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寫下一篇精彩的讀后感,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劉永坦心得體會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劉永坦心得體會5篇

劉永坦心得體會篇1

劉永坦,男,漢族,1936年12月生,江蘇南京人,中共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教授,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我國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理論和技術奠基人。他胸懷祖國、服務人民,始終致力于我國對海遠程預警技術研究和裝備發(fā)展,為祖國筑牢“海防長城”;他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率先在國內(nèi)開展新體制雷達研究,帶領團隊成功建成了我國首部具有全天時、全天候、遠距離探測功能的對海新體制雷達;他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堅守學術道德和科研倫理,甘為人梯、獎掖后學,把為學、為事、為人統(tǒng)一起來,培養(yǎng)了一大批科技領軍人才。榮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9年被評為“最美奮斗者”,2021年被授予“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入選“3個100杰出人物”。

劉永坦心得體會篇2

在觀看央視“時代楷?!卑l(fā)布儀式后感慨萬千。他說,劉永坦院士的事跡令我動容,令我深思。劉永坦院士在風雨如晦中立下“刻苦學習,科學報國”的樸素理想,在惡劣實驗條件下勇往直前攻克技術難題,在成就卓著時砥礪奮進更高目標,在新百年新征程起點上助力學校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罢魍韭?,前路莫問歸期;千秋偉業(yè),百年只是序章?!倍嗌匐菔蛛兆愕膴^斗繪就了今日盛世的美好畫卷,多少埋頭苦干的奮斗推動了中國航船的踏浪前行。劉永坦院士的事跡勉勵我們要做仰望星空、理想遠大的追夢者,做無畏困難、追求卓越的奮斗者,勇?lián)鷷r代重任,在新的征途中勇往直前!

9月29日,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教授劉永坦被授予“時代楷?!狈Q號。

2019年,劉永坦登上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領獎臺。僅僅一年后,他便將800萬元獎金悉數(shù)捐給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設立“永瑞基金”,聚焦國防電子工程領域,旨在培養(yǎng)更多杰出人才,打造更多國之重器。

劉永坦傾盡一生,為國家筑就了一道“海防長城”,凝聚了一支“雷達鐵軍”,又在自己8旬高齡時,通過設立基金,傳遞出了一支熱烈的火把,鼓勵更多年輕人踏上這條艱辛而光榮的道路。

打開“千里眼” 筑造“新長城”

中國有著長達一萬八千多公里的海岸線,12海里的領海權和200海里的專屬經(jīng)濟區(qū)。這是殊為寶貴的財富,也是必須捍衛(wèi)的前線。

從1840年到1940年的100年間,西方列強和其他國家從海上入侵我國達到479次,入侵艦船達到1860多艘次……

沒有強大的海防,就沒有穩(wěn)固的國家安全。如何給我國的海疆裝上“千里眼”,料敵機先、有備無患?如何為萬里海岸線筑就“新長城”,保家衛(wèi)國、堅不可摧?

這是劉永坦用一生回答的問題。而他歷經(jīng)數(shù)十年的篳路藍縷、艱苦奮斗,最終交上了一份輝煌的答卷。

一次次沖破國外技術封鎖,一次次突破國內(nèi)科技瓶頸,開辟了我國的新體制雷達之路,打造出全天時、全天候、具備遠距離探測能力的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總體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核心技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我國也由此成為極少數(shù)掌握遠距離實裝雷達研制技術的國家之一。

徹底打破地球曲率限制,讓原先看不到的飛機、艦船,甚至超低空飛行的隱身戰(zhàn)機,都在我國的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前一覽無余,無所遁形。

如此壯舉,如此功勛,劉永坦和他的團隊是怎么做到的呢?

起航再起航 前進再前進

1981年,劉永坦從英國學成歸來,帶回了研制新體制雷達的視野和決心。

次年初春,他趕赴北京,向當時航天工業(yè)部預研部門的領導匯報了國際上新體制雷達的前沿動向,提出了發(fā)展中國新體制雷達的構想。

在此之前,中國曾經(jīng)對新體制雷達進行過突擊性的會戰(zhàn)攻關,但由于技術封鎖、難度過大,遲遲難以破局。

這一次,劉永坦等人拿出了20多萬字的總體方案論證。

在部門和領導的支持下,他們在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組建了課題組。1986年,課題組就完成了“某些單項技術已經(jīng)進入國際國內(nèi)先進行列”的關鍵技術攻關。

但劉永坦心里清楚,這離實際應用還有相當差距,他果斷提出,建立雷達站,把這些關鍵技術真正地用起來。在航天部和哈工大的共同支持下,他們于1988年在威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新體制雷達站。

1990年4月3日,他們第一次在屏幕上看到了一個小小的光點。一開始,大家都沒反應過來這是什么。直到劉永坦指著它說:“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一時間,大家熱淚盈眶、相擁而泣。

1991年,該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同年,劉永坦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首屆院士。

但他從不在功勞簿上流連,果斷提出更進一步,把實驗室的成果真正變成現(xiàn)實中的應用。此時團隊成員剛剛經(jīng)歷了長達8年艱苦卓絕的工作,還沒來得及喘息,但所有人都支持他的決定。

“我們想得很簡單,就是非常信任劉老師的遠見,也崇拜他的學識和人品。大家都相信,跟著劉老師干不會錯?!币晃粓F隊骨干說。

1997年,新體制雷達被批準正式立項,哈工大作為總體單位承擔研制工作。當時劉永坦的團隊只有20幾個人,面對的卻是一系列制約新體制雷達性能的國際難題。他們再一次攻堅克難,成功研制出我國具有全天時、全天候、遠距離探測能力的新體制雷達,實現(xiàn)了國家海防預警科技的重大原始創(chuàng)新。

走出一條光明坦途

劉永坦出生在1936年的南京,第二年就暴發(fā)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他們一家也就此踏上了顛簸流離的道路。

烽火連天,亂世浮沉,故土淪陷,血染山河——這一切深深刻在劉永坦早年的人生經(jīng)歷里。

“永坦”這個名字,既是父母對孩子一生平安順遂的祝福,也包含著對國泰民安、海晏河清的祈愿。

“我們怎么才能使國家強大呢?那就是每個人都要按自己的努力去做。”劉永坦曾經(jīng)這樣說。

他的人生故事,既偉大又簡單:不過是選擇了一個利國利民的目標,然后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最終走出了一條光明的坦途。

2020年8月3日,他和妻子馮秉瑞教授相互攙扶著走進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行政樓,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以夫妻二人名字命名的“永瑞基金”。

劉永坦表示,他希望基金能為學校未來的發(fā)展建設貢獻一份力量,助力哈工大在新百年的新征程中,培養(yǎng)更多杰出人才,創(chuàng)造更多重大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

數(shù)十載披荊斬棘,數(shù)十載嘔心瀝血,他和同事們開辟的這條科學坦途,還將永遠綿延下去,被一代又一代的人,走得越來越寬敞。

當白發(fā)蒼蒼的他登臺領受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時,劉永坦——這個名字才廣為人知。

2020年8月,他將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用于國家電子信息領域人才培養(yǎng)。

這一生,他只專注于一種國之重器——新體制雷達的研究?!爸灰獓矣行枨螅业那靶芯蜎]有終點?!?5歲的劉永坦說。

從零開始,他干了一樁“驚天動地事”

1990年4月3日,某地雷達實驗站。

時間仿佛在此刻靜止。一個紅色圓點,出現(xiàn)在一臺設備的顯示屏上。

紅色圓點,代表著雷達監(jiān)測條件下的目標。

人們開始忙碌起來:記錄數(shù)據(jù)、核對信息、小聲交談或者大聲驚呼……目標確認!

人群中央,那個戴著眼鏡、臉曬得黝黑的人,熱淚縱橫。他身后,雷達天線陣迎風矗立。

他,就是主持這項科研工作的劉永坦。在這片滿目荒蕪的海岸線上,他帶領團隊奮戰(zhàn)多年,終于使我國新體制雷達實驗系統(tǒng)首次實現(xiàn)目標探測!

新體制雷達能突破傳統(tǒng)雷達探測“盲區(qū)”來發(fā)現(xiàn)目標,是海防戰(zhàn)線上決勝千里之外的“火眼金睛”。20世紀80年代初,少數(shù)幾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牢牢把持著對海探測的信息優(yōu)勢,中國始終難有突破。

“怕家國難安!怕人民受苦!怕受制于人!”

1981年從海外留學進修歸來后,這“三怕”就重重地壓在劉永坦心頭。他深知,真正的核心技術,任何國家都不會拱手相讓。

從零開始!45歲的劉永坦義無反顧,向中國的科研“無人區(qū)”進軍。

10個月后,團隊建起來了,一份20多萬字的《新體制雷達的總體方案論證報告》出爐了!

“沒有電腦,一頁稿紙300字,報告手寫了700多頁,寫廢的紙摞一起就有半米高。”團隊首批骨干成員之一、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教授張寧回憶說,劉永坦帶著他們沒日沒夜地寫了幾個月,一直寫到手指發(fā)麻、手腕酸痛,連雞蛋都捏不住。

一場填補國內(nèi)空白的開拓性攻堅戰(zhàn)正式拉開帷幕。

當時,雷達實驗站的選址位于一片荒蕪地帶,批復的經(jīng)費不足,發(fā)射機、接收機等模擬系統(tǒng)和操作系統(tǒng)也十分落后。

團隊里有人打了蔫兒,劉永坦話語鏗鏘:“如果沒有難點,還叫什么科研!”

選址地遠離人煙,科研人員住在四面漏風的簡易房子里,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一干就是幾個月。

生活不便,他們經(jīng)常用冷面包充饑;交通不便,他們頂風冒雨,單程徒步3公里往返駐地和雷達站。每到天黑路過一片墳地,就用手電的光柱給自己壯膽。

1989年,新體制雷達實驗系統(tǒng)建成,中國人用8年時間,趕完了西方國家二三十年的路。1991年,新體制雷達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劉永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他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屆院士。

隨后,劉永坦帶領團隊從實驗場轉(zhuǎn)戰(zhàn)到應用場,著力解決新體制雷達實驗系統(tǒng)的實際應用轉(zhuǎn)化。

劉永坦已是兩院院士,很多人勸他“歇歇吧”“別砸了自己的牌子”,他卻堅持:“科研成果不能轉(zhuǎn)化為實際應用,就如同一把沒有開刃的寶劍,中看不中用。”

設計——實驗——失敗——總結——再實驗……劉永坦領著團隊進行了更加艱辛的磨煉,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2011年,具有全天時、全天候、遠距離探測能力的新體制雷達研制成功并投入實際應用,攻克了處于國際領先地位的核心技術。

一生不悔,他為祖國“永坦”永不停歇

美麗的海灘,海鷗不時高亢鳴叫。挺立的雷達天線陣也像這聰明、勇敢的精靈,永不停歇捕捉著來自遠洋的信號。

在劉永坦看來,它們仿佛早已有了生命,是團隊中的“特殊成員”,凝結著很多人畢生的心血和夢想。他常跟人說:“我們團隊的特點就是不服輸、不低頭、不怕別人‘卡脖子’,大膽往前走?!?/p>

這又何嘗不是劉永坦自己的人生寫照?

1936年,劉永坦出生在江蘇南京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教師。

他出生后的第二年,發(fā)生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父親給他起名“永坦”,不僅是對他人生平安順遂的祝愿,也是對國家繁榮昌盛的企盼。

從南京到武漢,從宜昌到重慶,劉永坦的幼時記憶,充滿了飛機扔下的“茄子”(炸彈)、被血染紅的江水、顛沛流離的逃難……

到了十一二歲,時局漸穩(wěn),劉永坦才有了一張安穩(wěn)的課桌,開始如饑似渴地學習知識。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讀到幾本關于愛迪生、牛頓等科學家的少年讀本,邊看邊想:為什么愛迪生能發(fā)明電燈,牛頓看到蘋果掉落能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可我卻什么都沒發(fā)現(xiàn)?

大科學家的故事仿佛打開了一扇窗,讓他看到了一個充滿神秘的未知世界。這個少年一會兒想搭梯子上天摘星,一會兒又想下海捉鱉,各種奇思妙想猶如潮涌。

昏暗的菜油燈下,母親常常教他誦讀古詩詞,陸游的《示兒》、岳飛的《滿江紅》,劉永坦跟著母親一字一句,抑揚頓挫。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他至今記得,母親每每讀到這句詞時那激動的神情和略帶顫抖的語音。

父親從不干涉他的志向,只一句話:“科學可以救國?!?/p>

那時他還不知,這種無法言說卻令人血脈僨張的感受,就是日后影響他一生的“家國情懷”。

1953年,劉永坦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后作為預備師資被派往清華大學進修兩年。1958年,劉永坦回到哈工大參與組建無線電工程系,挑起了教學科研兩攤?cè)蝿铡?/p>

1965年,劉永坦主持并提出了國家“單脈沖延遲接收機”研制的總體設計方案,只可惜,“”打斷了這項科研任務,這個醉心于科研的青年插隊落戶到當時的黑龍江省五常縣。

插隊的經(jīng)歷,讓他落下了嚴重的腰病,卻也鍛造了他堅韌的品格。此后無論順境逆境、時代變遷,他對科學的求索不變,少時的報國之志不改。

1979年6月,劉永坦登上了飛往英國的航班。他是“”結束后,中國第一批公派出訪的學者。

那時,在英國埃塞克斯大學、伯明翰大學的雷達技術實驗室,中國學生大多做的是科研輔助工作。

“我是一名中國人,我的成功與否代表著中國新一代知識分子的形象?!?/p>

劉永坦心里不服,他鉚足了勁,在實驗室里度過了無數(shù)個不眠的日夜。

他的導師曾三次挽留這位來自中國的學生,因為“其科研成果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很出色”。

“跟你同期來的中國學生,有的已經(jīng)同意留在英國了。”最后一次,面對導師的勸說,劉永坦依舊淡淡一笑,微微頷首:“再次感謝您,人各有志?!?/p>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如今,耄耋之年的劉永坦,依然沒有停下腳步。

在他的設計推動下,“21世紀的雷達”將在航海、漁業(yè)、沿海石油開發(fā)、海洋氣候預報、海岸經(jīng)濟區(qū)發(fā)展等領域大顯身手,造福于民。

“一項任務完成了,就要開始下一項,只有研制出性能更好的產(chǎn)品,才能給國家交上滿意的答卷。”他說。

一輩子一件事,他始終“燃著一把火”

從最初的6人發(fā)展到30多人,劉永坦在自己的母?!枮I工業(yè)大學建起了一支“雷達鐵軍”,帶出了新體制雷達領域老中青三代人才的“夢之隊”。

他們中很多人,本可以站在講臺上成為教授,卻甘愿跟著“坦院士”,扎根在偏僻清冷的海邊。

同事們說,劉永坦個子高大,看起來更像個大俠。學生們說,劉老師身上有一把火,點燃了每個人的“內(nèi)核”。

團隊討論,大家七嘴八舌,“坦院士”總是靜靜坐在一邊,耐心傾聽,最后再總結發(fā)言,尊重并吸納每個人的意見。

“他是干將,是帥才,更是父兄。我們敬重他,更不能辜負他。”張寧說,“坦院士”發(fā)自內(nèi)心地深愛著這份事業(yè),關愛著年輕人的成長,每當團隊有人科研進步或職稱晉升,他都會特別開心。

唯獨對家人,劉永坦有太多說不出的虧欠:到農(nóng)村插隊,妻子毫無怨言相伴相隨;長年在外地,妻子一人撐起整個家,不讓他分心……

他們的家中,沒有豪華家具,最多的就是各類書籍和科研資料。他的書房里,一塊閃閃發(fā)光、刻有“金婚之喜”的銀盤,赫然與那些獎章并列擺放著。那是2010年11月,學校送給劉永坦與馮秉瑞這對哈工大“科學伉儷”相伴50周年的禮物。

小小細節(jié),藏著大科學家獨屬的溫情,更襯出他超脫凡俗的精神追求。

40年前,他本可以像大多數(shù)人一樣,選擇“更好走的路”:沿著西方既有路線做更容易出成果的研究,或者直接“下?!辟嶅X。

可是,他甘坐“冷板凳”,多少單位高薪聘請,都被他一一謝絕。即使在1991年和2015年兩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后,他依然低調(diào)無名地奮斗在一線。

去年8月,他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給哈工大,助力學校培養(yǎng)人才。

今年9月,以他名字命名的本科“永坦班”迎來第一批“00后”新生,這是他寄予厚望的后輩……

劉永坦卻并不在意這些盛譽?!拔覀兡谴R分子都是這樣,只想為國家做點事,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們的需要,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們個人的追求。”

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校長韓杰才說:“一輩子一件事,劉院士始終燃著一把火?!?/p>

劉永坦心得體會篇3

據(jù)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教授劉永坦致力于我國海防科技事業(yè)40年,成功研制我國第一臺新體制對海遠程探測雷達,為祖國筑造出一條堅不可摧的海防長城。

1936年,劉永坦出生于南京,身處內(nèi)憂外患的年代,他很早便有了強國的夢想。

劉永坦:只要書念好了,將來能夠?qū)崿F(xiàn)強國的愿望,因為國家弱才會這樣。

懷著投身祖國工業(yè)化的決心,1953年劉永坦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隨后被學校派往清華大學進修無線電技術。1979年,劉永坦被派往英國進修。

劉永坦:如饑如渴地吸取知識,充實技能,提高理論,也覺得機會很難得。

在當今世界的千余種雷達中,新體制雷達不僅代表著現(xiàn)代雷達的發(fā)展趨勢,而且對航海、漁業(yè)、沿海石油開發(fā)等領域也有著重要作用。那時起劉永坦決定開創(chuàng)中國的新體制雷達之路。

劉永坦:這種雷達咱們國內(nèi)自己要發(fā)展,建議國內(nèi)搞這種新的體制,有可能新的體制能解決老的微波雷達好多解決不了的問題。

在國家的支持下,經(jīng)過10個月的奮戰(zhàn),劉永坦和他的6人團隊書寫了一份20多萬字的方案,開啟了夜以繼日的數(shù)千次試驗和數(shù)萬次的數(shù)據(jù)采集。

經(jīng)過8年的雷達試驗,新體制雷達技術終于使目標出現(xiàn)在屏幕上。2011年劉永坦團隊又成功研制出具有全天時、全天候、遠距離探測能力的新體制雷達,這標志著我國對海遠距離探測技術實現(xiàn)了重大突破。面對成績,劉永坦總是說,這是團隊的功勞。

劉永坦:因為這是團隊的事,才創(chuàng)造出完全創(chuàng)新的一件事情,我一個人絕對干不出這么大一件事情。

劉永坦心得體會篇4

今晚(9月29日)央視“時代楷模發(fā)布廳”首播了一位一生專注于一種國之重器——新體制雷達研究的科學家的事跡。

雷達被稱為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的“千里眼”,對戰(zhàn)爭的進程和勝負起著關鍵性作用。2018年當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先生站上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領獎臺時,劉永坦——這個名字才廣為人知,新體制雷達這項研究才揭開了面紗。

劉永坦,1936年12月生于江蘇南京,著名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理論與技術奠基人和引領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教授。

2020年8月,劉永坦將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用于國家電子信息領域人才培養(yǎng)?!爸灰獓矣行枨?,我的前行就沒有終點?!?5歲的劉永坦說。

新體制雷達有多重要?

“雷達相當于人的眼睛,你能看多遠才能說保護你的海岸線和海域有多遠?!眲⒂捞菇榻B,我國海洋國土面積世界排名第九,有300多萬平方公里海洋面積,但當時能有效監(jiān)測的范圍不到20%,“大部分看不到、管轄不到,別人進入我們的海域,比如到島礁捕魚、勘探石油、建立鉆井平臺等,或者敵方目標進來,我們都不知道?!?/p>

作為新體制雷達的杰出代表,高頻地波超視距雷達(hfswr)利用高頻電磁波沿海面繞射傳播的特性,可實現(xiàn)對數(shù)百公里之外的海面艦船目標和超低空飛行目標進行超視距探測。具有“看得遠、捕得快、跟得牢”的特點。

早在上世紀60年代末,中國已開始研發(fā)超視距雷達,與蘇聯(lián)和美國幾乎同時。蘇聯(lián)和美國在冷戰(zhàn)結束前已經(jīng)建成首批可實際運行的雷達樣機,但中國項目因技術基礎薄弱、國外技術封鎖等原因未能取得成功。

1981年從海外留學進修歸來后,45歲的劉永坦開始向中國的科研“無人區(qū)”進軍。

“沒有電腦,一頁稿紙300字,報告手寫了700多頁,寫廢的紙摞一起就有半米高。”團隊首批骨干成員之一、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教授張寧回憶說,劉永坦帶著他們沒日沒夜地寫了幾個月,一直寫到手指發(fā)麻、手腕酸痛,連雞蛋都捏不住。

10個月后,一份20多萬字的《新體制雷達的總體方案論證報告》出爐。1989年,新體制雷達實驗系統(tǒng)建成,1991年,新體制雷達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劉永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他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屆院士。2015年劉永坦再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1年,具有全天時、全天候、遠距離探測能力的新體制雷達研制成功并投入實際應用,攻克了處于國際領先地位的核心技術。讓我國海域可監(jiān)控預警范圍從不足20%達到全覆蓋。

而隨著中國遠距離海上防御力量的部署,建設海上機動超視距雷達,是保障偵測遠離中國海岸目標的重中之重。

伯樂的“夢之隊”

在諸多的身份稱謂里,劉永坦更喜歡“老師”這個身份,而他從教生涯也長達60年。在一直致力的電子工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中,他先后講授過專業(yè)數(shù)學、電工基礎等10多門課程。

從最初的6人發(fā)展到30多人,劉永坦在自己的母?!枮I工業(yè)大學建起了一支“雷達鐵軍”,帶出了新體制雷達領域老中青三代人才的“夢之隊”。

“堅持你的理念,努力實踐,克服途中的困難才能達到成功的境界?!眲⒂捞古囵B(yǎng)研究生更看重學生本身的學習愿望、做科研的熱情和獨立自主的創(chuàng)新意識。

對于團隊成員和學生,他從來不“許愿”,卻總是盡己所能地去觀察、去愛護、去培養(yǎng)。他不拘一格的用人機制,不僅使8人破格晉升教授,同時還使團隊中出色的青年教師被評為“航天十佳青年”和“做出突出貢獻的博士學位獲得者”。

“必須志存高遠,大膽創(chuàng)新,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攻占世界前沿高地,打敗那些科研實踐中遇到的‘攔路虎’;必須實事求是,腳踏實地,不畏艱險沿著陡峭山路攀登,一步一步達到光輝的頂點?!眲⒂捞钩Uf,創(chuàng)新跟學風聯(lián)系最密切,不能模棱兩可做事情,必須嚴格。只有做到“規(guī)格嚴格,功夫到家”,學懂了、弄透了,才能法無定法,不拘一格去創(chuàng)新。

迄今為止,他已培養(yǎng)研究生80多名,其中獲博士學位者40多人,其中不乏兩院院士、大學校長和國家級專家等為代表的一批高層次人才,他的很多學生已成為我國空間遙感、雷達技術、電子對抗等領域的領軍人物。

2020年8月,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給哈工大,助力學校培養(yǎng)人才。今年9月,以他名字命名的本科“永坦班”迎來第一批“00后”新生。

大俠與慈父

在同事和學生們眼中,劉永坦是個子高大,能點燃每個人“內(nèi)核”的大俠“坦院士”,而“燃著一把火”的大俠背后,是家人默默的支撐。

走進劉永坦的家中,看不到豪華家具,最多的就是各類書籍和科研資料。書房里,一塊閃閃發(fā)光、刻有“金婚之喜”的銀盤,赫然與那些獎章并列擺放著。那是2010年11月,學校送給劉永坦與馮秉瑞這對哈工大“科學伉儷”相伴50周年的禮物。

1953年,劉永坦、馮秉瑞二人共同在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求學,隨后留校任教?;楹螅瑒⒂捞归L期在野外實驗,妻子一人撐著整個家。本可以站在講臺上,劉永坦卻到偏僻落后的海邊一年又一年,送走了青春,如今已是皓首老者,“我們那代知識分子都是這樣,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們的需要,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們個人的追求。”劉永坦永遠記得父親說的那句話,不管將來學什么專業(yè),都要多為國家干點事。

兒子劉興釗在父親劉永坦的影響下,也從事了雷達研究。一生多數(shù)時光給了雷達研究的劉永坦,教給了兒子最重要的一課,對學術的追求不是簡單地“為發(fā)表而寫論文”“為評職稱汲汲努力”,而是要做出真正有用的研究,怎樣對國家有利,就怎樣去做。

劉永坦心得體會篇5

全校上下將始終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奮勇爭先、建功立業(yè),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流大學建設的新業(yè)績,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

劉永坦,男,漢族,1936年生,江蘇南京人,中共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教授,我國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理論和技術奠基人。他幼年目睹山河破碎,在家國蒙難中萌生愛國心、強國志,在黨的培養(yǎng)下成長成才。他一生致力于我國雷達事業(yè)發(fā)展,帶領團隊成功建成了我國首部具有全天時、全天候、遠距離探測功能的對海新體制雷達,培育凝聚了一支掌握海防科技主動權的戰(zhàn)略創(chuàng)新力量,鑄就了捍衛(wèi)國家領土主權的海防重器,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海洋強國作出了突出貢獻。榮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9年被評為“最美奮斗者”,2021年被授予“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入選“3個100杰出人物”。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電信學院教授李楊是劉永坦院士指導和培養(yǎng)的青年人才,也是劉永坦先進事跡宣講團成員之一?!白鳛槲覀兊陌駱?,他身上所折射出鐵肩擔當?shù)募覈閼押筒粩嗲笏鞯目茖W精神,始終激勵著我們在打造國之重器、培養(yǎng)杰出人才的工作中追求卓越、不斷前進?!崩顥钫f。

多次學習聆聽劉永坦院士先進事跡的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建筑學院教授薛名輝說,從劉永坦院士身上,更深刻地理解了“堅守”的意義。正因為堅守祖國海防,長存報國之心,才能讓國之重器屹立于世界;正因為堅守北疆沃土,擔當立德樹人之任,才能讓人才輩出,孕育出作風過硬的“雷達鐵軍”。

哈爾濱理工大學材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鳳鳴說,未來他將帶領團隊在基礎研究中不斷追求卓越、聚焦原始創(chuàng)新,為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技術支持?!拔乙駝⒂捞瓜壬菢釉埥?,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力爭為科技強國建設作出貢獻?!?/p>

“我們敬仰先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嚴謹治學、注重誠信的優(yōu)良學風,甘為人梯、淡泊名利的道德情操?!惫枮I理工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明華表示,作為一名新能源領域的科研工作者,要勇于接過接力棒,瞄準國家“雙碳”目標,為能源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科技支撐。

王柳是東北石油大學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剛剛步入科研大門的她,時常被劉永坦院士那句“干科研,要靜下心來,坐住冷板凳”所激勵?!皠⒂捞乖菏康目蒲芯癫粩喙奈柚罄恕蚯胺俊N覍⒁詣⒃菏繛榘駱?,把個人夢想與國家命運結合起來,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貢獻青春力量!”

東北石油大學提高采收率研究院皮彥夫教授說:“劉永坦院士真正將科技論文寫在了祖國大地上?!眲⒂捞乖菏坎粌H指引他在科研道路上奮勇前進,更給身為黨員的他樹立了榜樣?!皠⒃菏坑米约旱囊簧忈屃它h員的責任與使命,只有越來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勇?lián)鷷r代使命,大力攻關技術難題,才能在各個領域不斷實現(xiàn)自主創(chuàng)新?!逼┓蛘f。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為大家?guī)淼?0篇《劉永坦先進事跡心得體會》,能夠給予您一定的參考與啟發(fā),是一秘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