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優(yōu)質的教學反思是需要花費時間的,因為這是讓我們的教學能力和寫作水平提升的好機會,一份實用的教學反思是需要結合實際的教學過程的,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蠶的成長教學反思8篇,供大家參考。
蠶的成長教學反思篇1
一、教學反思的溯源、涵義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反思”一詞在西方國家被人們越來越多地加以引用,并很快影響到了各國教育?,F已成為國際教師教育領域廣泛流行的時代性語言,成為凝聚教育改革力量的標識或口號??梢哉f,“反思性教學”和“反思型教師”現已是國際教師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近年來,我國教育界也開始對其展開了探討,尤其是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學反思已成為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必備環(huán)節(jié)。
作為一個日常概念,人們容易將“反思”等同于“反省”,在這個意義上,反思就是對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對自己體驗過的東西的理解或描述。在我國,“反省”觀念由來已久,“吾日三省吾身”一直是儒家弟子的自我要求,人們一直強調通過反省來促進自身的發(fā)展。最先把反思引進教學過程的是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他在名著《我們怎樣思維》中認為,反思是“是一種對于任何信念或假設性的知識,按其所依據的基礎和進一步結論而進行的主動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 強調“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學”、“在經驗中反思”。 而反思性教學這一術語的正式出現,主要得益于美國學者斯岡的著作《反思實踐者:專業(yè)人員在行動中如何思考》(1983)、《反思實踐者的教育:走向專業(yè)中教學和學習的新設計》(1987)的影響。在書中,斯岡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從自己的教學經驗中學習的過程,他從將教師培養(yǎng)成專業(yè)化的人員的角度出發(fā),闡述了作為實踐者的教師職業(yè)活動的特點,他指出實踐者的專業(yè)性知識是在模糊和不確定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專業(yè)化的教師應是反思實踐者。反思性教學的問世是對將教學改革簡單地貼上成功或失敗標簽的超越。我國學者熊川武教授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學主體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
二、教學反思與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關系
杜威曾指出:“反思是對經驗進行重構或重組,使之增加經驗的意義并增強指導后續(xù)經驗方向的能力?!边@正符合教師的職業(yè)特點。目前,教師正是以課程改革的參與者、課程的研制者,而不只是課程實施者的新形象展現在新時期的歷史舞臺上。一方面通過賦予教師以課程主體的權利,使教師得以合法地參與課程的開發(fā)、決策、實踐、評價等活動;一方面又通過重構課程、開發(fā)課程,為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提供廣闊的空間。這實際上表現了一種認識:在課程改革中,教師與課程互動,教師在課程改革與反思中成長。北師大顧明遠教授曾經指出“只有專業(yè)化才有社會地位”、學者王長純也曾指出“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是我國教師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取向和主流話語?!痹谶@個不斷深化、發(fā)展的過程中,教學反思充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符合辯證唯物主義“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論原理。教師只有經過教學反思,使原始的教學經驗不斷地處于被審視、被修正、被強化的思維加工中,去粗存精,去偽存真,才能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教學經驗。前蘇聯大教育家贊可夫說:“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己經驗的總結,沒有對自己經驗尋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學水平就是不可思議的”。美國學者波斯納曾經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這些明確告訴我們:教師的成長過程應該是一個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反思教學實踐的過程。優(yōu)秀教師的成長,除了教學經驗的不斷積累,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梢哉f: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的關鍵”。
三、怎樣進行教學反思?反思的條件和基本方法。
既然反思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的關鍵,那么教學反思要有效、徹底的發(fā)生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這個條件我們大致分為兩類: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
(一)、有利于教師反思的外部環(huán)境
有利于教師反思的外部環(huán)境應該是積極進取、開放、學習和合作型的學校文化氛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校的教師文化應該是終身學習和積極進取型的。學校在管理上應該給教師制造無限動力和有限壓力,對于懶散、不求上進的教師,學校要有相應的懲治措施;對于積極要求進步的教師,學校要有鼓勵其不斷上進的有效措施,讓教師有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感覺,讓教師有持續(xù)發(fā)展的愿望。第二,學校的教師文化應該是合作型的。教師群體既好學上進,又能彼此真誠合作、互相幫助,這既有利于教師的共同進步,使教師的反思收獲更大,又容易讓教師從集體反思中收獲到進步的歡欣和滿足,更有利于教師形成努力反思、經常反思的習慣和愛好反思的強烈欲望。第三,學校的文化氛圍應該是開放、寬容(允許失敗)和鼓勵變革的。教師反思有時需要一定的勇氣,因為反思就意味著發(fā)現自身的不足和缺憾,正像魯迅先生所講的那樣要“榨出皮袍下藏著的那個‘小’來”,那樣做難免是痛苦的,所以自然需要勇氣。 所以有利于教師充分、徹底的進行反思的外部氛圍應該是開放型、學習型、積極進取型、寬容型、合作型和鼓勵變革型的學校文化和教師群體文化。
(二)、教師反思的內部動力
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教師反思的深刻與徹底性和最終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反思的內部動力,那才是內因。教師反思的內因(內部動力),;以下幾個因素有關:第一,教師個人的責任心、勇氣、事業(yè)心和進取心是否都很強,如果很強的話,教師反思的動力就足。第二,教師個人在性格上應該是一個唯美主義者,具有挑剔和永不滿足的性格,這樣的教師往往傾向于經常找毛病和差距、時刻反思。第三,如果客觀上,教師個人與教師群體其他成員之間有很大差距的話,那么他進步的壓力就很大,他自然傾向于具有很強的自我反思動力。第四,教師的反思動力還與個人的自我意象有關系,如果教師個人非常自信,而且認為自己在工作上還有很大進步空間,并認為自己應該是這個群體的領軍人物的話,那么他的反思動力就會很足,而且持久。第五,如果教師在以往的反思實踐中收獲很大的話,那么他就更容易對反思上癮,反思動力也就會很大。第六,如果教師具有很強的意志和勇氣的話,那么教師反思的動力就強,因為這樣的教師有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屢挫屢戰(zhàn)的意志。正如我們所說:態(tài)度決定高度、理念決定深度、知識決定廣度,教學反思是充分挖掘教師專業(yè)成長的主要方式。
著名教育家葉瀾曾經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但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币虼?,反思的基本方法我們按時間可以分為3個層次: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后反思。
1、課前反思:教師在備課時既思考怎樣運用以往的經驗和現有的知識對教材內容進行精心的設計,又對當下學生學習現狀既將會遇到的困難進行估計,反思自己的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是否合理、是否能圓滿完成教學目標;進而對教學設計進行更為合理的調整。
2、課中反思:教師在上課過程中一邊教學一邊觀察,學生在實際中參與的程度如何,反應如何,是否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與文本互動;有沒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如何利用課堂生成資源改變原有的教學設計進程等問題。
3、 課后反思:即在課后思考整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如何,教學中有哪些亮點,又有哪些不足之處,存在哪些亟待改進的問題,一些事件對自己日后的教學有何意義等。
實踐證明:教學與反思相結合,不僅可以使自己真正成為教學和教學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學工作的自主性、目的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且還可以幫助教師從日常復雜的教學工作中脫身出來,在勞動中獲得理性的升華和情感上的愉悅,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維品位,從而使教師能夠體會到自己工作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逐步實現教師專業(yè)的自主發(fā)展。教學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師專業(y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教師越能反思,在某種意義上說越是好老師。
“再教”反思。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在上兩個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的歸納反思,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再教這一部分時應該如何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新的境界。教學再設計是教學反思的必然目的。一節(jié)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guī)律;教法上有哪些創(chuàng)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fā)現,如何拓展;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如何改進;解題的諸多誤區(qū),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問題設計是否有針對性和啟發(fā)性、練習設計是否有鞏固性和拓展性;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去粗存精,取其精華。進行再梳理、再研究、再發(fā)現、再創(chuàng)新。考慮一下,下一次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新的教學設計或案例,寫出“再教設計”,進行二次備課,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不斷升華,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而言之,寫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以有所得,及時寫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蠶的成長教學反思篇2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課堂教學及與學生交流對話后存在的問題及時作出反思的書面記錄。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或與學生對話交流后能對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程序作出反思,但往往大都是內隱的,也就是說僅僅是思維層次的,隨著時間推移會遺忘,以至很好的教學建議不能付之實踐。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yōu)化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如果說備課、上課是基本教學實踐,那么教學反思是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的手段。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學日記,是無價之寶,是你搞教育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蓖瓿梢还?jié)課或階段的教學活動后,想一想得與失,例如: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教學情景是設計是否有創(chuàng)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調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是否有了提高,教學過程是否得到優(yōu)化,教學方法是否恰當,教學手段的優(yōu)越性是否得到發(fā)揮,教學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的。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應該保留什么?想一想,動筆記錄一下,寫中有學,學中有思,思中有新,也許這就是一項教育科學研究的課題,距成為專業(yè)教師就更近了。
一、教學反思的來源
教學反思實際上是教師對自己教學過程中的閃光點或應完善的地方進行記錄。它是教師的切身感受,有一定的代表性且?guī)в袧夂竦膫€性色彩。教師記錄的往往是零碎的、感性的片段,但有經驗的教師經過長期的積累及通過教學實踐,其每一個記錄都會成為課堂教學中的閃光點,能深深吸引學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課堂教學中的靈感
多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講解某個問題時,可能會出現突然的想法或稱靈感,使一個原本較難的問題讓學生輕松接受并理解,教師應該將這種妙想及時記錄。筆者以初二試卷分析時碰到過的一道選擇題為例。
下表是某哺乳動物的肺泡和三種器官中的血液里氧和血紅蛋白的結合情況,試判斷哪一種新陳代謝是最旺盛的。
表某哺乳動物的肺泡和三種器官的血液里氧和血細胞的結合情況
名稱血紅蛋白與氧氣的結合率%
肺泡94
器官(甲)62
器官(乙)48
器官(丙)25
由于初中生物教材中缺少相關知識,學生對動脈血、靜脈血及分布情況知道甚少,對解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前幾個班分析時雖然對相關知識點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可學生還是一知半解,正當自己不知如何講解此題時,卻突發(fā)妙想:借鑒物理學上的串聯和并聯模式圖正好可以解決。
我先問學生人體中血液流過的各種器官應串聯還是并聯,并用示意圖的形式(圖1)展示,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如果是串聯形式,隨著血液的流動分布到各器官血液中的含氧量會越來越少,以至器官會因缺氧而窒息;而并聯形式雖然減少了每個器官的血流量,但是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含量并未減少(氧氣是自主擴散),不會影響氧氣從血紅蛋白進入組織細胞。學生了解各種器官的分布情況后,就會得出血液在進入各器官前血液中血紅蛋白與氧氣的結合率是相等的,流經此器官后,血紅蛋白與氧氣結合率越低,說明此器官的耗氧量高,新陳代謝就越旺盛。
器官1
器官2
肺泡器官3
血液流動方向
圖1血液在肺泡和器官中流動途徑
2、習題反饋中折射課堂教學的盲點
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一堂課不管上得多生動、多成功也難免有疏漏,許多教師有這樣的共識:講好一堂課的重點難點并不難,難在如何挖掘教學內容中的盲點。教師可能考慮到教材的各個重難點,并對它進行了詳細生動的講解,學生也對這些問題有了較為正確的掌握,但一些細小的問題或者說教師認為根本不是問題的問題卻成為了教學的盲點。這一點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會經常碰到,就需要教師記錄這些教學反思。
在“人的性別決定”一節(jié)的講解中,對人的性染色體和常染色體概念的描述、解釋人的性別決定等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學生在活動與交流中也都得到了較為有用的信息,但在習題反饋中一個不起眼的問題卻造成多數學生犯錯。例如:從理論上講,生男生女的可能性是50%,這個結論是正確的,可學生得出這個結論是錯誤的。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很容易忽略,以為這是一個簡單的數字問題不值得一提。
3、提問是教學反思記錄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來源
教師有時很難直接判斷自己的教學效果,提問是對課堂教學成功與否最好的檢測,也是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交流對話的主要途徑之一,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正確率是對教學內容接受和同化的有效反饋。同時教師從學生的回答中能檢測知識點或概念被學生掌握的情況。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的提問,并及時記錄有價值的信息,以不斷完善課堂教學。
在講解“細胞核是遺傳信息的中心”時,提出了類似的幾個問題發(fā)現學生對遺傳物質和脫氧核糖核酸(dna)的相關概念理解模糊。問題一:什么叫做遺傳?什么叫做遺傳物質?問題二:生物的遺傳信息中心和遺傳物質分別是什么?問題三:什么叫做染色體?染色體主要是由什么組成?學生回答情況分析對遺傳物質和脫氧核糖核酸(dna)兩個概念掌握得較為模糊,許多學生不能描述遺傳物質、染色體和dna的異同點及關系。
4、“時事”生物和生活經驗可豐富教學反思
生物學是一門重要的科學,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它正處于不斷發(fā)展之中,因而不斷有新的研究成果充實,教師應關注生物學的最新研究動態(tài)及在世界上發(fā)生的與生物有關的事件(如aids研究情況、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及時反饋給學生(或以某些題型出現),讓學生關注“時事”生物,并能以學過的知識對它進行解釋。
“教師的生命在課堂”,而“教學水平的活力來自生活”,生物學是無法脫離生活實踐的,很難想象脫離生活實踐的生物學課堂的情景。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緊扣學生的生活經歷使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學習,而這些素材的積累離不開教學反思。
二、教學反思對教師成長的意義
許多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成功與否不是不會思考和反思,而是能否有效積累的問題,教學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經驗的積累。教學反思如同生物催化劑,可以加快教師成長的速度,是教師盡快走向專家型教師的一條有效途徑。
1、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后的反思
成功的教師必定是“反思性實踐家”,教學的發(fā)展也同樣離不開教師對教學的反思和總結。教學反思是教師每一節(jié)課堂教學后的經驗財富的積累和組織新課的前奏,也是教師反思的起點和成長的帆船。每一篇教學反思都是教學方法的改進,對自我的評價,有利于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提高。
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反思可以由以下五部分組成:教學活動的認識、教學活動的反思、對教學情境對話、關于教學活動過程的認識與反思以及與反思型教學情境對話。教師在進行這五個部分的總結時記錄教學反思,使教學反思不僅是教學實踐的反思,更能與教學理論結合。
2、教學反思是了解學生的詞典
教與學不可分,教師想要教好學生,首先必須了解學生,教學反思所記錄的點滴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準備狀態(tài)和接受程度。它反饋學生的真實信息,有利教師從中改善教學方法和調整教學內容。
3、教學反思有助于教師的個性化教學
教學反思是教師個人經驗的結晶,帶有濃厚的個性色彩,再加上其對象是一個個充滿個性的學生,所以教學反思實質上是師生個性的縮影和寫照。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必定有其個性化的教學,課堂上只有體現教師和學生個性的教學才是真正的教學。
三、教學反思要注意幾個問題
1、記錄的內容貴在及時,要趁熱打鐵,在上完課后,趁著激情和對課堂教學記憶猶新,及時寫下自己的感受,以防時過境遷,一個再清晰的教學建議也經不住時間的消耗。
2、記錄的內容要正確,不能憑空想象,有疑惑的地方要善于和同行交流和查閱有關資料,切忌盲目下筆。
3、記錄的反思要有針對性,不能避開不足之處,盡是成功的地方。教學反思的記錄是不以課堂教學的成敗來衡量的,應以其對課堂教學的價值評價作出判斷,記錄的內容可以是成功的,同樣不能忽略失敗的,有時課堂教學的敗筆更有價值。
4、記錄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要做到“節(jié)節(jié)思,天天記”,積少成多。
總之,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于思維和學習的方法。專業(yè)教師的成長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教學反思可以不斷地發(fā)現困惑,知困則思,從而促使自已拜師求教,書海尋寶。教學反思可以激發(fā)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表達方式,開發(fā)生物課程,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探究式學習、自主式學習、合作式學習,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
蠶的成長教學反思篇3
?成長的腳印》屬于空間與圖形這一部分的內容,根據《標準》的要求,讓學生掌握估計、計算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是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的一個方面,同時也是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個方面。因此新教材特別注重圖形面積的估計。
學生在第二單元中曾學習過用數格子的方法計算不規(guī)則直線圖形的面積,在單元測試中也進行了考查,但是準確率較低,對于不滿一格的部分,學生數錯的現象普遍存在,為此,在單元檢測后我們三位老師還進行了交流討論??梢哉f掌握這部分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
而《成長的腳印》這一課把這一知識的難度又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這里出現的不規(guī)則圖形是曲線圖形,而且隨意性更大,以歷屆的教學經驗來看,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困難。
教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用數格子的方法,計算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這種方法數起來速度慢、出錯多,我在備課時細細地數了多次,逐漸發(fā)現,我們是在不知不覺中邊數邊拼補的,即哪一格缺了一小塊可以用另外的一小塊補上,這樣補一補,補成整格。于是我聯想到可以把整個圖看作一個長方形,把長方形外面多余的部分補到里面,要使自己的估計結果接近準確結果,需要我們能準確地判斷出多大的長方形和原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最接近。當然,根據不規(guī)則圖形的特點,還可以把它看作近似的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看作近似的基本圖形后,只需找到相關數據,就可以用計算的方法求出面積了。為此我在教學中自然地從數方格的方法過渡到看作近似的基本圖形,提高了教參的教學目標。在學生的估計越來越合理準確的時候,學生遇到了估計楓葉的面積這道題,學生立刻發(fā)現看作一個基本圖來估計有困難,這時就聯想到可以看作兩、三個基本圖面積的和,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課堂的最后一題可以采用兩個基本圖相減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估計策略的靈活性。
總的來說,本節(jié)課有如下優(yōu)點:
一、環(huán)節(jié)清楚,符合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
從比較小貓圖和松樹圖面積的大小引入,讓學生回顧數方格求面積的方法,過渡到腳印這種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估計。從數方格估計腳印的面積過渡到看作近似的基本圖來估計,讓學生初步認識到看作近似的基本圖來估計更快一些。再通過對大腳?。ǜ褡訑底兌啵┑墓烙?,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方格速度慢,進一步發(fā)展了看作近似的基本圖估計的能力。然后安排了學生熟悉的大唐芙蓉園平面圖面積的估計,體現了數學與實際的緊密聯系。通過熱帶魚、小丑圖、老虎頭這些有趣圖形面積的估計,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進一步發(fā)展了學生估計的能力。其后利用學生思維的沖突,讓學生發(fā)現幾個基本圖相加、相減的方法,能力進一步得到了提高。
二、目標達成得好,學生掌握情況好。
教學目標簡明,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制定準確集中、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做到課堂教學的高效整合。經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能很好地估計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所估計的結果接近準確值,符合估計結果范圍的要求,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教學方法簡便、有效,在一堂課中徹底解決了一兩個學生切實需要解決的問題,突出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準確合理地估計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選擇合適的估計方法,使估計值接近準確值。
四、教學過程簡捷。
因為備課時做了充分的考慮,精心設計了教學過程,力求深入淺出地展開本節(jié)課的教學,把復雜的教學內容變得簡明,避免了花哨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繁瑣的教學步驟,展示出一種樸實、扎實的簡約課堂。
五、課件展示清晰,突顯了重點方法。
通過課件的展示。生動形象地體現了估計圖形面積的方法,課件的快捷和便利,有效地節(jié)省了課堂時間,加大了課堂教學容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為下節(jié)課估計實際中樹葉的面積做好了準備,構筑了學生能力繼續(xù)發(fā)展的平臺。但仍存在一些遺憾:因為課堂時間有限,正式上課時,刪去了把腳印看作梯形以及大唐芙蓉園面積用平行四邊形加梯形的方法,考慮放在第二課時進行,卻使得本節(jié)第一課時的內容不夠豐富,應再思考改進的方法。
蠶的成長教學反思篇4
節(jié)課的重點是掌握估計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難點是如何轉化為近似的基本圖形。在進行新課之前,自己心理感覺很沒底,因為前一課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一些學生還掌握得不是很牢固。因此課前先給學生們預熱了一下,強化學生“分割”和“添補”圖形的能力,為估算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做鋪墊。
在探索新知時,先出示“小華剛出生時的的腳印”圖形,讓學生通過觀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估算出“腳印”的面積,再讓他們小組交流討論,最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估算過程和思路。這時,很多學生還是用數方格的方法,于是我引導了一下:“除了用數格子的方法估算“腳印”面積外,還有其它的方法嗎?”就簡單的一句引導,激起了好多火花,如黃道政同學:我把小華的腳印大約成一個長方形,先數數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有幾個格子,再算出它的面積。還有幾個同學也看出了這種方法,但都表達得還不是很嚴密。這時我把他們的發(fā)言加以總結:剛才的同學就是通過“分割”、“添補”的方法,把不規(guī)則圖形近似的看成已學過的基本圖形的面積,進行了計算。加上用課件演示這個過程,并在方格紙的“腳印”中畫出近似基本圖,給學生一種視覺上的刺激,讓學生很直觀地觀察估算的過程,學會把不規(guī)則圖形近似的看成基本圖再計算的方法。再讓學生用這種方法估算小華2歲時的腳印面積,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全班交流,讓學生說出他們是如何近似的看成基本圖,最后也用課件演示整個估算過程,畫出近似基本圖。鞏固學生把不規(guī)則圖形近似看成基本圖再估算的能力。整個環(huán)節(jié)下來,感覺還不錯,大部分學生在估算小華2歲時的腳印面積都獨立完成得挺好。
然后,通過課件展示更漂亮的不規(guī)則的圖形(如:樹葉、魚、木偶、小雞等等),讓學生通過觀察,再進行估算,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討論,最后再用課件演示畫出近似圖。這個過程,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的估算思路,加強鞏固了估算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方法。
我覺得這節(jié)課,學生的參與度比較高,所以效果也是比較好的,基本上都能掌握此種估算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方法。
蠶的成長教學反思篇5
一、教師要有思想。
思想,人之言行之帥也。無思想者則如無帥之軍。想一想在七十年代,整個教育界“以本為本,以鋼為鋼”、“以講授填鴨為模式”、“以老師為權威,學生為附屬”是浩浩蕩蕩之潮流?!绊樦卟嬷唠U”。而魏書生老師竟在這樣的背景下,不亦步亦趨,不隨聲附和,他在思考、在探索、在求新,以“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全新教學模式,猶如一聲驚雷,向當時禁錮師生思維的教學方式發(fā)出了令人振聾發(fā)聵的怒吼。
學習上,學生自主預習、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自主討論、學生自主查閱資料、學生自主小結,甚至學生自己出考試題目。班級管理上,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學生自己解決存在的問題,學生自己研究確定努力目標……用魏老師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學生自己能解決的事,班干部不參與;一般班干部能處理的事,班長不參與;班長能做的事,班主任不介入?!?/p>
魏書生老師有思想,能用與眾不同的眼光,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審視教育。如果魏書生在當時也像驢拉磨一般,毫無思想,絕不會有“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及其對中華教育震撼人心的深遠影響。
再對照當下中國的義務教育階段教學,雖然《新課程標準》已頒布多時,課改之聲一浪又一浪,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吶喊不絕于耳。但是又有幾個教師能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教育教學,不惟上是從、不隨大流呢?真是少得可憐。絕大部分教師都是上級布置什么就機械去做,學校發(fā)什么課本就逐章教完,備課組印什么練習就每一題做、講……反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安穩(wěn)自在。
以“教材”為例,許多學校、許多教師都是以教參提供的課時為參考,一課一課地教,課不夠,找音樂、美術、體育、電腦老師要課來上。終于上完了,便長長地松了口氣,成就感隨之涌上心頭。殊不知,這當中有許多文章,學生或不能理解、或不喜歡、或學習時間不夠,收效甚微,甚至和沒學幾乎一樣。嚴重者從此失去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但教師置若罔聞,學生的寶貴時間就這樣一年又一年地被無端地耗掉。
老師為什么不動腦筋想一想,哪些文章太難;哪些文章文質不夠美;哪些文章離學生生活太遠,他們不喜歡;哪些文章亮點少;哪些文章亮點多……做些“增、刪、調、擇”等工作。如學生喜歡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戴望舒的《雨巷》,鄭淵潔的童話作品,時髦的校園小說,甚至是《射雕英雄傳》,把它們補充到教材中來,師生樂,學有所得,有什么不好?為什么一定要死守住教材中教那一些學生讀來“漠然、呆滯”,在同學們看來就同“敲木魚,守長明燈”之類的文章不放手呢?究其原因其實是教師沒有自己的思想,被他人的思想所左右。老師為什么沒有思想呢?一是懶,二時怕?!皯小奔词且蛐滤枷?、新行為要付出汗水,累人。“怕”是新思想、新行動有風險。
老師沒有思想,雖然自身較為安穩(wěn),但長此以往,學生也會沒有思想,最后教學就不能有較為突出的成績,教育、教學工作就不能有較快的發(fā)展。這對國家民族來說是很可怕的事情。
二、教師要有勇氣
仁者不勇則不仁。教師對教育教學有愛心,但如果沒有革新的勇氣,就不能真有愛心。魏書生老師所處的七十年代是“兩個凡是“的思想是禁錮人們思維的年代,“割資本主尾巴”的刀光劍影仿佛就在眼前,xx的創(chuàng)傷在許多人心中揮之不去……我記得不知哪一本書上看到這樣一個真實的事:改革開放伊始,中國開始引進外資,當時有一個東南亞國家的華裔商人要回祖國投資,xx親切地接見了他。當時這位商人的親人親戚朋友無一不反對的,他們的理由就是信不過中國的改革開放改策,認為他的投資必然是打水漂。他承受了“經濟巨大損失”和“眾叛親離”的巨大風險與壓力。最后實踐證明他成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春風是溫暖人心的。他痛哭,他激動。回想起自己的“驚天舉動”,至今還心有余悸。這個故事說明什么呢?說明當時的社會還是“余寒未消”,革新者需要巨大的勇氣。
魏書生老師以探險家的膽識和“我不下油鍋,誰下油鍋”的氣概對教育教學進行了大膽的革新。“課讓學生上、作業(yè)讓學生改”;“班級的事讓學生管”。把教學的重點轉移到“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上來。我真佩服他!要知道在當時的年代,不僅政治上的“余寒未消”,而且“跳農門”、“上大學”是多少人,甚至是幾代人夢寐以求的。如果因他的改革讓學生們考砸了,那他的罪責會有多重!他所承受的心理壓力有多大。這就是勇者魏書生!
魏書生的改革至今已有三四十年了,可我們義務教育階段的許多老師還不敢改動教材,還不敢少講授一點,還不敢放手讓學生改改作文,還不尊重學生的多元理解,還不尊重學生的興趣和心理感受,還不敢對那些既耗時,又廢力的形式主義提出質疑……在這樣的改革的年代,這部分老師還擔心什么呢?無非就是怕改不好會挨學校批,挨學生批,挨家長批,挨社會批。一句話就是勇氣不足。
其后果就是使教育教學工作停滯不前,學生遇事唯唯諾諾,謹小慎微,思維狹隘,知識淺薄,能力低下。無勇之教師遺害可謂不淺。
三、教師要有智慧
人人避之恐不及的后進生,魏書生老師竟有這樣的看法:“后進生有毅力,能吃苦,有胸懷,心理素質好,使老師對其頓生喜愛之心。”魏老師的解釋是:“后進生都聽不懂老師在教什么,又要被那么多老師批,同學笑,還要被家長k,學校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陰曹地府,可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他們競還是小書包一背,微笑著每節(jié)課都來。這不是有毅力,能吃苦,有胸懷,心理素質好又是什么?有了這些優(yōu)秀品質,事業(yè)成功有望矣。”魏老師能這樣看待后進生,自己也樂多了,后進生也自信多了,進步大了,班級面貌就有了很大的改變。
在七十年代,魏書生老師管理班級就能把班級當作一個“國家”把同學們當作主人,制定一系列的非常細致可操作性強的規(guī)章制度,使“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既鍛煉了同學們的管理能力,又做到依法治班,以理服人。極大地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時間久了,同學們養(yǎng)成了習慣,即使班主任不在班級班級工作也能照常開展。這在當時不能不說是一個偉大的創(chuàng)舉。
魏書生老師的學生都會說上魏老師的課時間過得很快,很快樂,學習他教的科目很有趣味,愛學。是因魏老師不論是教字詞、閱讀、作文……他總能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讓學生耳目一新,樂趣橫生。游戲、小品、演講、競賽等等,魏老師都運用自如,且能不斷的推陳出新。
魏老師還能深入洞察學生的內心世界,所說所做既投其所好,又能緊緊的扣住其心弦。如有一次,他去寶島臺灣上課,問課文下的注解誰不會看,有幾個學生舉手,魏老師順勢說:“你們不會看,我等下就提問你們。”那幾個學生趕快說:“我們會看,我們會看?!弊寣W生自主學習的目的達到了。
像這類例子不勝枚舉,無不閃爍著魏老師智慧的光芒。魏老師的智慧就似春雨陽光,學生就似一棵棵幼苗。魏老師的智慧來源于其對教育教學的真愛,深入細致的觀察,勤勤懇懇的思考,不斷總結,不斷實踐,運用至嫻熟。
而我們有不少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總是沒有智慧之筆。對待學生的錯誤不是罰抄,放學留下來,就是斥責,甚至動手打。其實這樣老師本身既氣,又累,天長日久,身心俱疲,影響了自己教育教學的熱情,還滋生職業(yè)厭倦感。同時又傷害了學生,師生間產生了對立情緒,教導致教學效率低下。就像要把一個巨大的石頭搬走,在使盡全力也無濟于事的情況下,何不動腦筋想一想用扛稈撬之類的巧法呢?只要我們有這方面的意識,勤于動腦,不斷總結,或多或少總會有些“妙招”。如我們可以多學點心理學知識,多和學生溝通交流,叫學生們一起想辦法,多寬容學生,常學習優(yōu)秀老師在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的經驗,結合實際多動腦筋想辦法,等等。常這樣做,堅持做,于教師,于學生,于師生關系,于教育教學效果都是很有好處的。至少比完全用“蠻力”好得多!
魏書生老師是“紅軍將領”式的人物,我佩服!
蠶的成長教學反思篇6
在以前的教材中,并沒有安排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問題??刹灰?guī)則圖形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卻隨處可見,因此北師大版教材就把這一內容編入教科書中,要求學生掌握估計、計算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這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也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成長的腳印》就是這一領域的一個內容。
每個孩子都經歷過嬰兒時代,可現在回過頭去看自己剛出生時的腳印,都覺得小得不可思議。從而懷著興奮而好奇的心情開始了本課的探究:小華出生時腳印的面積約是多少?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被激發(fā)了上來,都積極投入地去尋找比較合適的方法來正確估算腳印這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因而得到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有的用數格子的;有的把腳印看作近似的長方形再來計算;有的看作近似的梯形來計算;有的看作近似的三角形再來計算……雖然方法各異,結果也有誤差,但孩子的思維是處于被激活的狀態(tài)。有的用數格子的方法計算的同學為了使結果更精確一點,居然以半格為一個單位認真的數著,結果精確到十分位。這樣,在孩子們積極主動的探索下,輕松的達到了教學目標。所以在探究小華2歲時的腳印面積是多少時,就不再有懸念了,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反思本課教學,能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孩子們學得積極、主動,思路開闊,方法多樣。雖然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遇到暫時的困難,但在我的隱性指導下,孩子們能很好的完成學習活動。這使得課堂成為師生共同研討問題、解決問題的互動生成的課堂??刹蛔愕牡胤骄褪呛⒆觽兊墓烙嬛蹬c準確數值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誤差,如何有效縮小誤差的范圍,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蠶的成長教學反思篇7
小學生活令人難忘,五年來,學生從天真爛漫的幼兒成長為身心健壯的少年,這既是學生自己努力的結果,也浸透著學校、老師的心血。這五年是學生在人生道路上開始起步而永遠難忘的歲月。在即將畢業(yè)的時候,以“難忘小學生活”為主題開展一系列綜合性活動,把師生情、同學情以及對母校的感激之情表達出來,并且永久珍藏,成為美好的回憶,是師生共同的需求。
我班根據教材上的活動建議和班級實際情況,開展了為期半個月的綜合實踐活動 ,同學們共同制作出一本“班級紀念冊”,紀念冊里融“師恩難忘”“精彩瞬間”“運動場上”“藝術天地”“集體榮譽”“美好祝愿”四個欄目,在“集體榮譽” 欄目里,學生搜集了五年級中參加學校各項活動所獲得的榮譽。 “藝術天地”欄目里有“最難忘的一件事”,用習作形式記錄自己的成長歷程,有同學們的合影,并加上了標題,記錄自己成長的點滴;擅長畫畫的為同學畫像后寫下了心里話,記錄下同學之間的深厚情誼;“師恩難忘”欄目里不僅有老師對同學們的口頭評語、書面評語等,而且有老師和同學們的合影,表達了對老師深深的感激之情。
通過《班級紀念冊》的制作,孩子們充分表達了對母校深深的愛。
不足的地方,就是學生在寫贈言時,仍缺乏有針對性的語言,雖然知道應“因人而宜”,但在語言的表達上,仍存在表面化、籠統(tǒng)的缺點,有待于進一步指導。
蠶的成長教學反思篇8
那么,如何才能夠進行正確的教學反思呢?
我認為,自覺性的反思行為是教師應該具備和堅持的。教師越能反思,在某種意義上說越是好教師。通過反思可以發(fā)現新問題,進一步激發(fā)教師的責任心,把教學實踐提升到新的高度。其實,教學反思的過程并不是那么復雜,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教學反思的方法和過程其實也很簡單:我們可在每天的教學結束后,進行簡單反思和用反思日記記載或用教后記的形式反思,這種記載不必面面俱到,抓住主要問題即可;教師之間可以相互聽課觀摩并相互指出優(yōu)點、缺點,提出改進的方法和建議,更為重要的是,教師要對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調查研究,反思來再改善自己的教學實踐,并形成一種有意識地進行調查研究的良好習慣。教師教學反思要從教育觀念、工作方式、教學技能、教學策略和教學研究等方面著眼。反思的目的是使教師能不斷地自我變革、自我完善。
首先是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葉瀾教授提出“未來教師應該具有與時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為自己專業(yè)行為的基本支點?!币⑵疬@些觀念,首先要反思要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tǒng)師生關系。因為這種不平等的關系使教師理所當然地成為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教師的這種角色使自己人已經習慣了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因此就會出現千方百計地將學生雖然不大規(guī)范、但卻正確、甚至可能很有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按自己的思路“格式化”了。所以,每堂課后進行教學反思時,教師都要問自己:是否已經由高高在上的權威轉化為“平等中的首席”?
其次是要反思我們的工作方式。在以往我們的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多數是*一個人的力量解決課堂上的所有問題,這種工作方式造成了教師之間彼此孤立與封閉的現象。我們可以和同學科同年級的老師在進行課后教學反思,也可以和其它學科教學交流,打破學科的界限,增強教師之間的互動關系,互相吸取各自的優(yōu)點,互相借鑒有益的教學方法。一句話,就是學會與他人合作。如果教師之間能緊密合作,就能形成合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而且,教師在互動、合作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這對于教師的成長與發(fā)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