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我們仨讀后感示例9篇

時間:2022-05-01 作者:dopmitopy 讀后感

很多人在閱讀完書籍之后,都會產(chǎn)生很多的感觸,需要我們組織好自己的語言,寫出耐人尋味的讀后感吧,你還在苦惱相關的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范文社小編和大家分享2022我們仨讀后感示例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2022我們仨讀后感示例9篇

2022我們仨讀后感示例1

妞妞,距離你要到這個世界上只有3個月了,我想不光我和你媽媽,還有很多人都在為你的到來忙碌著,特別是你的媽媽,所以首先,感謝你媽媽,正因為有你媽媽懷胎十月的辛苦,才會有我們普通的平凡的《我們仨》!

妞妞,爸爸之所以就著看了楊絳的《我們仨》后寫這個話題,思考的核心還是怎么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其實這個問題我和你媽媽也說不清楚,但是馬上就為人父母了,不能也教育不清楚你吧,你看這就是一個悖論了,自己弄不明白還得要教清楚孩子,所以爸爸決定告訴一個正確的路子,至于你在這個路子上走發(fā)現(xiàn)什么風景,那就看自悟了吧......

第一,要多看書,書是人類總結(jié)經(jīng)驗的最好載體,雖然現(xiàn)在網(wǎng)絡很發(fā)達,甚至有“內(nèi)事不決問百度,外事不決問Google”但是爸爸還是希望你直接看原著,了解其他人的無數(shù)個人生,你就有很多重的精彩;

第二,學習語言,這個其實包含了幾小點的:學習語言可以掌握第一手的信息,這個信息可以是技術PAPeR也可以是社會經(jīng)驗,然后學習語言可以直接跟人交流,以后就是學外語也不能走老爸這個不能開口的路子,雖然我在改正;

第三,讀千卷書還要走萬里路,不能局限在空想和死記硬背中,格物致知啊,只有自己親眼所見才知道語言的魅力以及修辭手法與后現(xiàn)代主義的奧妙;這點看老一輩的人就要好很多的,比如錢鍾書,魯迅,還有王小波,爸爸希望你能就他們的文字去追尋上個世紀的軌跡;

第四,學會反思,所有的人——特別是你的父母——是深深愛著你的,這種愛是無私的,是垂直向下的!但是,爸爸希望你能融會貫通理論后在實踐中相輔相成,這就是反思和計劃的作用了!我們不希望你留名青史,但求物質(zhì)精神雙小康吧!

妞妞,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烙印,爸爸的認識不知道會不會局限在20xx年,但是我想至少大的條框是沒有出格的,這都是在善良和平和的心態(tài)上完成的,當然我和你媽媽會做好榜樣!

最好還是要囑咐一句,從我和你媽媽的經(jīng)歷來看,人怕沒自己的目標以及知道了沒有毅力去克服碰到的困難,人最后還是要超過自己!

愿你媽媽和你安康,我們也會是不平凡的《我們仨》!

2022我們仨讀后感示例2

《我們仨》是楊絳在晚年寫成的一篇記敘性散文,樸實無華,讀起來沒有隔閡,沒有距離,而這也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

文章用簡短的篇幅敘述了作者六十多年的漫漫人生。書中字句平淡,細細品味,卻是滿滿的美好。其中,最耐人尋味的莫過于這本書的附言了。家的意義在楊絳先生的徐徐傾訴中得到了盡情的闡釋。我甚至覺得,這本書不看附言,其后的文字有如一盤散沙。

附言只是講了楊絳和女兒之間對錢鍾書出行的種種看法,為什么如此簡單的語言有如此大的力量呢?我想,這也許就是親情的力量?!斑@個世界并不缺少愛,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愛的眼睛?!边@句話不錯,我們身邊有許多愛去等著去發(fā)現(xiàn),考試時失利,父母的一句鼓勵的話語,大雨中,堅守在校門口的身影,哪怕只是一頓早餐,這何嘗不是親情的體現(xiàn)呢?不要說我站在制高點評論,我承認我也有所偏頗,因為我也只是一個普通人,但是,最深最濃的親情,不需要任何驚天動地的舉動,只需要一個發(fā)現(xiàn)它的眼睛。我們最缺少的,正是發(fā)現(xiàn)它的眼睛。沒有一個發(fā)現(xiàn)它的眼睛,那跟俏眉做給瞎子看有什么區(qū)別?

“我們仨其實是最平凡不過的……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nèi)齻€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爭,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做各自力所能及的事情?!蹦阋瞾碜x一讀吧,讓人世間多一雙發(fā)現(xiàn)愛的眼睛。無論你是什么人,誰都需要這樣的一雙眼睛,因為只有你發(fā)現(xiàn)了愛,你才能感受到愛,才能為這個世界創(chuàng)造更多的愛,無論什么形式。

親情,一個簡單的詞,卻有著治愈一切傷痛的力量,沒人知道它為什么有如此力量,但它確實有。所以,去感受親情吧。

2022我們仨讀后感示例3

這是一個家庭幾十年平淡無奇,相聚相失的經(jīng)歷。在我重新觀看《我們仨》后,你初一的感覺全然不同,一不明白的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清晰,從初一的看不懂到初三看到楊絳所表現(xiàn)的對家的眷顧。

這本書介紹了楊絳,錢鐘書,錢媛三個人的故事。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楊絳老年時的一個夢境,講述了楊絳與錢鐘書在夢境中的談話。第二部分則寫了楊絳他們一家人在人生最后階段相依為命的深刻情感,回憶了丈夫。女兒先后去世的過程。第三部分寫的則是楊絳與錢鐘書在牛津大學相遇,相知,相愛的故事。

這本書以虛實相生的手法所寫,以實筆寫生,虛筆寫死在內(nèi)容上,夢境與現(xiàn)實交錯,看起來讓人難以了解,需要讀者區(qū)別夢與現(xiàn)實。在文中也有許多象征手法,這些事物往往都象征的每一樣東西或精神,如楊絳在文中所寫的寒流和禿柳,他們在文中象征的是死別與永別,還有文中出現(xiàn)多次古驛道,他所象征的是人生旅途的終結(jié),也代表著黃泉路。要讀懂這本書,需要讀者用心去看在文中古驛道中所提到的規(guī)則,不能說,這代表了楊絳想告訴人們,給家人一點私人空間,他們也有自己的隱私,不要追根求源,家人之間要互相尊重理解。

這本書原來也并不是這樣,我們仨原來計劃是丈夫錢鐘書寫一部分,楊絳寫一部分,他們的女兒錢瑗寫一部分,可這一家人前后,化為一堆塵土,只留下了楊絳一人,最后他懷著對家人的思念寫下了如今的《我們仨》,這本書也從原來的開心變成了如今孕育無限思念,讀完這本書,楊絳奶奶所想體現(xiàn)的是我們要好好愛護自己的家,好好愛護自己的父母。

我也明白了,無論發(fā)生什么,不管經(jīng)歷了什么,家總是你人生記憶中最美好的。

2022我們仨讀后感示例4

倒一杯清茶,開始讀這本書

楊絳先生從在英國和錢先生開始回憶起,一個家兩個人,慢慢磨合著生活,好在兩個人合得來,有著相同的愛好,后來有了女兒錢媛,三個人互相在塵世里攙扶著過活。

生活不易,那些濃墨重彩的歲月在楊絳先生筆下也能晃晃悠悠地過去了,沒有細致入微的寫實,也沒有刻意夸大的艱苦歲月,寥寥幾筆,勾勒事情的大致面貌,少了許多驚心動魄,多了些質(zhì)樸平淡,我沒有那個年代,也沒辦法體會到生活的艱辛,從細枝末節(jié)也能體會到當時的生活,只是覺得他們在一起就是件頂幸福的事情。

音樂,書籍,天真總是我們渴求的東西。無論經(jīng)歷了怎樣的動亂,他們?nèi)齻€人總在學習,在讀書,像毛姆說的那樣,把書籍當做避難所,在兵荒馬亂的日子也能讓心守一處安寧。在看到最后附錄錢媛寫給父母親的信時我看到她畫的大頭像,在我看來幼稚的筆跡,像小孩子一樣,在信里和媽媽講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小事,我覺得很是觸動,六十幾歲一如孩童,難能可貴。

物質(zhì)生活發(fā)展的速度早已超過我們的精神財富的積累速度,難免看到一些匪夷所思的現(xiàn)象,就像狄更斯說的,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經(jīng)歷幾件不好的事情就開始懷疑人生,由于幾個評論開始拒絕相信人心,這是我自己的寫照。現(xiàn)在想來,著實可笑,就像我沒有到過遠方,就不相信會有天堂。

這本書文筆說不上多好,更像是偶然碰到的老婦人給你在一個悠閑的午后和你一起飲茶時絮絮叨叨地給你講的家事,里面關于家的記憶里總是讓人溫情四溢,明明質(zhì)樸平淡,但讀到最后一句“世間好物不堅勞,彩云易逝琉璃脆”就濕了眼眶。

2022我們仨讀后感示例5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真情在平凡瑣碎的生活中如此偉大,生命在病痛折磨和生離死別時刻,即使那些卑微的幸福,也無法持久,平淡樸素的文字一次次催人淚下,讓人痛徹心扉。我們仨人就此失散了,就這么輕易地失散了?!笆篱g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現(xiàn)在,只剩下了我一人。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忍受此岸的種種折磨?

“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jié)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日子。’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鞓房倞A帶著煩惱和憂慮?!薄叭碎g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边@些平實的話之所以擊中心靈,因為這也是我們自己掙不脫的宿命的寫照,向死而生,唯有珍惜當下,珍惜眼前人。

我們都是平凡的人,都希望有個人能懂我們的脆弱和逞強,能知道我們的溫柔和倔強還愿陪伴我們度過余生。我更佩服那些把平常瑣碎活出生命韻味的人??赐干顓s仍舊熱愛生活,知世故而不世故。

百歲之際,楊絳寫道:“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备嬲]自己要努力工作,多讀書,保持平和,追求平淡,向往平靜,拒絕平庸,希望有朝一日我可以領會這些話一二,足矣。

這是一本讓人看了心疼的書,

這是一本軟化硬心腸的書,

這是可愛的一家三口,

這是一曲平凡生活的贊歌。

愿你們仨在天堂重聚,相親相愛,永遠不再失散。

2022我們仨讀后感示例6

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后,92歲高齡的楊絳用心記述了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結(jié)成回憶錄《我們仨》。

“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楊絳”

寥寥數(shù)行,讀后凄涼感油然而生。

《我們仨》是錢鍾書和楊絳的女兒錢媛在病床上開始的,她只草草列了個內(nèi)容清單,寫了五篇,就再也無法寫下去了,去世時六十一歲。錢鍾書在女兒去世的第二年,也就是一九九八年歲末,離開老伴駕鶴西行。在處理好一些后事之后,九十二歲的楊絳于2008年年底接過女兒的筆,記敘了他們仨相親相愛的一生。

平心而論,錢媛雖然是出身于書香門第,博覽群書,卻大概因為她是英語專業(yè)的緣故,中文文章寫得十分遜色,流水賬一般。作為母親,楊絳對此也有遺憾,她在書中寫道:

“阿媛是我生平杰作,鍾書認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讀書種子’。她上高中背糞桶,大學下鄉(xiāng)下廠,畢業(yè)后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卻始終只是一粒種子,只發(fā)了一點芽芽。做父母的,心上不能舒坦?!?

而同樣是平鋪直敘,楊絳文字的感染力要強得多,像一位老奶奶在歷數(shù)家珍,使讀者饒有興味,不嫌嘮叨。

2022我們仨讀后感示例7

《我們仨》楊絳以母性的慈愛訴說一生對女兒的牽掛,向讀者展示了一家三口真誠、平和、樂觀、向上的家庭氛圍,文字皆從肺腑流出,行文用筆皆由情牽掛,讀到感人之處,不無熱淚盈眶使我們看到生命的可貴,親情的相惜與呵護,全篇充滿人性美的光輝。

首先,從楊絳的人生觀來看,勤奮與樂觀是他們生活的基調(diào),楊絳先生相信命理,但是更注重個人的努力,她說:“我們不論在多么艱苦的環(huán)境,從不停頓的是讀書和工作,因為這是我們的樂趣”年輕時在英國,她和錢鐘書勤奮讀書,比賽誰讀的書多,圖書館是他們經(jīng)常去的地方,探索知識,格物致知,追求知識成了生活習慣,勇于探索新的知識領域,包括在生活細節(jié)上,比如:探路、學習、做飯、散步游玩等都充滿樂趣,楊絳在書中說:“我們與世無爭,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碰到困難,鐘書和我一起承擔,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媛相伴相助,不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就會變得非??鞓罚?,我們是不尋常的遇合”他們相處,既有各不相擾的專心讀書,又有融洽愉悅、妙趣橫生的“撿石子”游戲,一家三口經(jīng)歷坎坷與磨難,卻因為一起的彼此安慰、共同承擔從而創(chuàng)造樂趣與甜潤。由此可以看出,楊絳先生的一家三口的相知、相契、相親、相愛是多么的令人敬重與羨慕。

楊絳的價值觀,也反映到作品中,字里行間,無不看出他們淡泊名利的性情也實為古今少有,讓人肅然起敬。楊絳十分鐘愛英國詩人藍德的一句詩:“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鼻鞍刖湔f的是淡然的心境,后半句則描摹出那份文人的傲骨,恰恰是先生自己的寫照。楊絳在書中寫道:“嚶其鳴兮,求其友聲,友聲可遠在千里之外,可遠在數(shù)百年之后,鐘書先生是坐冷板凳的,他的學問也是冷門,他曾和我說有名氣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們希望多幾個知己,不求有名聲。

錢鐘書個性鮮明,他不見蔣,不參加國宴,不當文學顧問,不當社會科學院的副院長,這些都是世人夢寐以求而不可得的光環(huán)與榮耀,先生卻唯恐避之而不及,這是何等的心胸,其卓爾不群之狀怎能不令人折服。同時,他們又是愛國的知識分子,建國之后經(jīng)歷多次政治運動,從不后悔,錢媛出生在英國,天然擁有英國國籍,他們都放棄了,并說:“我們是文化人,愛祖國的文化,愛祖國的語言,一句話,我們是倔強的老百姓,不愿做外國人”,他們始終不忘自己的鄉(xiāng)土情懷和堅守無怨無悔的愛國情操。就是如此相知相愛相契的一家人,在1997年錢媛病逝,1998年錢鐘書病逝,楊絳女士已經(jīng)是83歲的老人,受到了何等的打擊,非常人所能承受。那是描述怎樣的一顆母親的心呀,心碎了,掉在地上,又加上寒風,直往胸口里灌,誰能忍受這般的痛徹心扉,讀到這些充滿悲情的文字,給我以強大的震撼,情不自禁的撫摸著自己的胸口,淚水如泉水一樣盈眶而出。心緒久久不能平靜。

2022我們仨讀后感示例8

《我們仨》是楊絳先生的一佳作。主要講述了楊絳夫婦和其女瑗的一些往事,可以算是一篇回憶錄。整個文本分三部,其中第二部以“夢”為主導,也引發(fā)了我較多感想……

將第二部通讀下來,我并未讀出如預其那樣有一種溫馨、歡快的愉悅感。相反,我感受到其更多的是一種悲涼、孤寂的一種傷感。初讀時,我在疑問:這到底是在夢中還是在現(xiàn)實中?有一處的內(nèi)容很好地解決了這個疑問,“這是一個‘萬里長夢’夢境歷歷如真,醒來還如在夢中。但夢畢竟是夢,徹頭徹尾完全是夢?!彪m說這是夢,但也從某種角度看出楊絳對他們一家人的關心。他已經(jīng)老了,她已經(jīng)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牽掛他人,以至于在夢中也為他人著想,可見其品質(zhì)高尚。書中有一處描寫了一年四季柳樹的變化,也是其中難得的景物描寫,這也從側(cè)面反應出時光飛逝,歲月無情。

一轉(zhuǎn)眼又來到了楊絳先生求學的時候,他因為經(jīng)濟原因,無法上自己想上的大學,只能撇下家人當旁聽生來完成學業(yè)。在此期間,她與錢鍾書的深厚情誼與信任也體現(xiàn)了出來。

比較吸引我的還是第二部中的情節(jié),因為有時候夢也會是人內(nèi)心中的真實想法,鍾書對楊絳說:“人老了就會做那樣的夢。”那樣的夢?根據(jù)書中所講,那樣的夢,就是年老以后所牽掛的東西太多了,總是會擔心下一刻會失去它。因此“那樣的夢”,就是你在夢中在尋找的'某種東西,尋找的那個東西恰恰是你最害怕失去的東西。

人老了以后的思想會怎樣?人老了以后世界又是怎樣?人老了以后的夢又是怎樣?這一切,也許只有等到老的那一刻才會體會到!

2022我們仨讀后感示例9

這些日子,讀了《我們仨》這本書,雖未感觸深刻,卻也深受感動。

在《我們仨》這本書中,楊絳女士敘述了她和錢鐘書先生以及獨女錢璦(圓圓)三個人的家庭生活,讓我真實地感受到了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單純和與世無爭以及濃濃的親情。

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我們倆老了,我們仨走散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這本書中的每一個文字都是飽含深情,在敘述著他們平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兩位一輩子鉆研文學,淡泊名利,生活也不易。先是在外求學,后參加工作,任由別人安排,二老卻毫無怨言,默默無聞。他們不求名分,不求富貴,他們只想擁有最溫馨的家庭。萬般苦難的生活也不會壓垮他們,他們有的只是學術上的追求和鉆研。就這樣,他們走過了普通卻又不平凡的63年。

圓圓的出生,給父母帶來了許多快樂。父女倆是“哥們”,互相打鬧玩笑,一起“對付”媽媽;父母關心女兒,女兒也懂事,自覺不讓父母操心,對爸爸和媽媽像是貼身的小棉襖,關懷備至,體貼有加。重病期間還不忘叮囑媽媽要注意身體和飲食,也不忘給爸爸寄賀年卡。

書中有兩句說得很好: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jié)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幸福的生活”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鞓房倞A帶煩惱和憂慮。另一句是: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自在。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別人毫無相關。楊絳女士經(jīng)歷的太多太多了,所以面對錢鐘書先生和女兒錢璦相繼離她而去,讓她感受到悲歡離合,這一生也不就如此。

從書中讓我明白了,不管怎么樣,都不要去抱怨,要一直努力自信。人生中總會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會被別人誤解,會被別人嘲笑,那又如何,過好自己的日子,照樣生活最美,陽光最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