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撰寫的時候,老師需要注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認真制定好一篇教案,才能讓我們的教學能力得到有效加強,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冀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深刻理解李時珍所宿古寺環(huán)境之破敗、察訪藥材過程之艱辛,體會李時珍為了修訂《本草》而不怕吃苦、為民造福、嚴謹認真、不怕冒險的偉大精神,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對由衷地李時珍的敬佩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李時珍的吃住行的苦,從而體會李時珍不怕苦的精神。
2.抓住記載尋訪收獲的典型事例,感悟李時珍的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
三、教學過程:
a激情導課:
導入課題: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李時珍夜宿古寺按事情發(fā)展順序?qū)懥四娜拢?/p>
生:夜宿古寺 師徒談苦 記載收獲
明確目標:學習夜宿古寺中我們明白了李時珍住的苦,今天我們就繼續(xù)學習這一課,看看李時珍和他的徒弟還吃了哪些苦?
效果預期:相信每位同學都是最棒的,都能學有所獲。
民主導學:
出示任務:抓住關鍵詞句,體會人物品質(zhì)。
1.默讀5-11自然段,邊讀邊勾畫出描寫李時珍動作、神態(tài)、語言的詞句,標注下自己的理解、感受和體會。
2.小組討論學習所得
3.展示交流:(預設)
生:我找到的描寫人物動作的句子“兩人便坐在火邊,一邊喝水一邊啃干糧?!币粋€啃字我體會到干糧很硬,放了很長時間,很不好吃,這說明師徒二人吃的也很苦。關于這點誰有不同看法。
生:我找到的描寫李時珍神態(tài)的詞是“笑”,說明他是一個以苦為樂的人。
師:大家很會抓關鍵的字詞,那么,在師徒的對話中,你又抓住了哪些字詞呢?
生:“先生是快50歲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歲的人還能叫苦嗎?”一個“挺”字可以看出李時珍很苦。
師:挺字是什么意思?支撐
想想,是怎樣的苦需要李時珍 “挺”?
住的苦、吃的苦、奔波的苦、察訪的苦等等。一個挺字,上面壓著的是許多的苦,如果給這些苦再加一個時間,是多長?(一夜、好幾個月、長年累月、27年)如此多的苦,如此長的時間,加負在一個近50歲的人身上,靠什么才能挺下來。(堅強的意志、堅持不懈的恒心)
吃如此巨大的苦,李時珍是如何看待的呢?
齊讀: “嗯,長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廟里過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們修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p>
生:抓住“家里”和“破廟”,“吃苦”和“造?!眱商帉Ρ?,突出李時珍的樂于奉獻,不怕吃苦的品質(zhì)。
生:對于萬民得福,你怎么看?使億萬老百姓受到益處。我們來看一段資料:
?本草綱目》十七世紀末即傳播,先后有日、朝、法、德、英、俄等多種文字的譯本,對世界自然科學也有舉世公認的卓越貢獻。其有關資料曾被達爾文所引。用它是幾千年來祖國藥物學的總結(jié)。這本藥典,不論從它嚴密的科學分類,或是從它包含藥物的數(shù)目之多和流暢生動的文筆來看,都遠遠超過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對人類近代科學以及醫(yī)學方面影響最大。是我國醫(yī)藥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chǎn)。
師:讀完這段資料,你會發(fā)現(xiàn),《本草綱目》自它問世至今乃至以后,全世界人都受到它的益處,可以說造福了全人類。這又是怎樣的品質(zhì)?
“辛苦一個人,造福全人類”的崇高品質(zhì)。
師(小結(jié)本段):畫面二,主要是李時珍與弟子的語言描寫,如何品味人物語言,同學們通過勾畫,準確地抓住“啃、笑、挺、值”這些重點詞句,來理解體會,讓我們看到一個甘于吃苦、卻造福億萬人的偉大的李時珍形象。
過渡:第二件事大家勾畫準確,體會也很深刻,第三件事大家按照剛才的學習方法學習,相信大家會做得更好。
展示交流:(預設)
生:“忍冬花初開時銀白色,兩三天后變成金黃色,所以又叫金銀花,可以解暑消熱?!?/p>
“胭脂草搗爛了,可以治蟲咬傷?!?/p>
“刀豆子燒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p>
從李時珍記錄的內(nèi)容來看,他記得非常詳細,不同的草藥,形態(tài)不同,用法不同,主治也不一樣,這都需要費很大精力來仔細記錄,對于一個近50歲的人來說,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生:“雞腸草……龐憲,你把藥包拿來?!崩顣r珍拿過藥包,從里面翻出兩種草。它們的葉子十分相似,但是藥性不同。怎樣區(qū)別它們呢?李時珍端詳了一陣,各扯下一點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著往下寫:“雞腸草,生嚼涎滑;鵝腸草,生嚼無涎……”
我勾畫住一系列動詞:端詳、扯下一點、嚼
端詳是仔細地看;扯下一點說明扯的很少,這兩個動詞連在一起,可以看出李時珍在嘗之前是非常小心的,他不清楚這兩種草藥的藥性,但他知道這樣做是很危險的。他明知危險,卻依然嚼,可以看出他為科學不惜冒險,這就是一種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
生:寺外,山風呼嘯,貓頭鷹在尖叫著。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山風呼嘯,李時珍寫本草的環(huán)境很惡劣;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說明時間已經(jīng)很晚了。通過寺外環(huán)境描寫,反襯出李時珍不怕吃苦,潛心研究的精神。
生:(小結(jié))通過第三個畫面的學習,我們又體會到李時珍嚴謹、認真、為科學不惜冒險的品質(zhì)。
總結(jié)全文:課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記敘了李時珍夜宿古寺的三件事,三件事,作者運用不同的描寫方法,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不怕吃苦、為民造福、嚴謹認真的可親可敬的李時珍。大家在今后的寫作中也運用這樣的寫法,通過記事來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
檢測導結(jié):
根據(jù)你的理解來補充句子。
1.這天忙著趕路,又一次錯過了客店,師徒兩人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過夜了。李時珍想 為了能造福萬民,住的差一點沒關系 。
2.滿眼寒霜,冷月還在天上。李時珍這時候又起早趕路了。李時珍想
我還是早些趕路吧!那樣就能多尋訪一些草藥 。
3.已經(jīng)在外好幾個月了,中秋月明,李時珍不禁思念起深愛的母親、妻子和兒女來。
李時珍想 我還是忍耐一下吧!等我修訂好《本草綱目》,好好陪陪我的親人 。
四、板書設計
李時珍夜宿古寺
夜宿古寺——行的苦 住的苦
師徒談苦——吃的苦
記載收獲——嚴謹踏實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讀文章,發(fā)揮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币痪湓挼囊馑肌?/p>
3.體會作者表達的濃濃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中、難點:理解深層文意,體會文章中優(yōu)美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導語: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會給人以永久的回憶。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
3.教師:讀了課題,你有問題要問嗎?
(學生自由提出疑問)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怎么讀就怎么讀,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讀書交流。
(l)請學生選讀感興趣的段落。
(2)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在小組內(nèi)與同學交流、討論。
三、細讀課文,探究解疑
引導學生重點探究以下問題。
1.“我”為什么喜歡桂花?
①從文中找出“我”喜歡桂花的句子讀一讀,說說“我”為什么喜歡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2.重點理解搖花時的樂趣。
(l)為什么說搖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理解“總是”)
(2)畫出“我”搖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
②想象“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钡那榫?。
③為什么說桂花紛紛落下來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導感情朗讀。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鄉(xiāng)童年時代的squo;搖花樂squo;,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課堂總結(jié)
1.課文通過回憶小時候搖桂花時的有趣情景,表達了作者對童年往事的無比懷念以及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板書設計:
11桂花雨
我喜歡的是桂花
搖花樂(言、行)懷念、熱愛家鄉(xiāng)
比不上家鄉(xiāng)的桂花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內(nèi)容
二、朗讀課文,體會情感。
采用多種方式的朗讀形式,將學文感受蘊含在朗讀中,體會情感。
三、拓展延伸
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沒有不能忘懷的人和事?如果有,說給大家聽聽。
小組交流
三、指導學習生字。
1、分析字形
2、描紅體會間架結(jié)構(gòu)
3、議描紅體會后,完成習字冊。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3
微課題研究小組
抓住關鍵詞培養(yǎng)閱讀思維能力的研究
教學內(nèi)容
4.秋天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了解秋天的景色特點,品味秋景的美麗,感受豐收的喜悅。
2.鍛煉學生收集、整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成為課程的開發(fā)者實踐者。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學會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
教學重點
熟讀課文,了解秋天的景色特點,品味秋景的美麗,感受豐收的喜悅。
教學難點
鍛煉學生收集、整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成為課程的開發(fā)者實踐者。
教學課時
2課時
課前準備
課件
“十六字教學法”
教學過程
“十六字教學法”
教學過程
“十六字教學法”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策略/方法
第一課時
一、目標導學,導入新課
1.激趣:同學們,一年四季,季節(jié)更替,轉(zhuǎn)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碩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節(jié),讓我們跟著詩人王宜振的腳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麗的秋天吧!(板書課題)
2.(多媒體課件展示秋景)教師范讀全詩。
3.學生自由談:看了秋景,聽了寫秋的詩,你對秋天有什么問題嗎?(此處可讓學生質(zhì)疑)
二、精講點撥,初讀詩歌,理清詩歌的脈絡。
1.學生自讀全詩,要求:對照生字表,讀準字音,讀準課文,不錯、不添、不漏。同時,邊讀邊標出詩歌的小節(jié)來。
2.指名讀全詩,相機正音。
3.出示生詞卡片,指名領讀齊讀:
明麗 釀造 煩惱 羊腸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韌 井井有條
4.提問:這些生字中,有哪些容易寫錯的地方?我們怎樣記住它們?
5.嘗試聽寫,并交流反饋。
6.齊讀。
7.再讀全詩,將自己喜歡的地方多讀幾遍,試著背一背。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描寫了秋天?
8.小結(jié):秋風、秋陽、秋色、秋實、秋香
三、有效反饋,布置作業(yè):
1.小結(jié):讀了這一首詩,你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情景?
2.布置作業(yè):
①熟讀詩歌,背誦全詩。
②聽寫生字詞,描紅習字。
③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小節(jié),根據(jù)內(nèi)容畫一幅秋天的畫。
④課后收集寫秋天的詩,古詩,現(xiàn)代詩都可以。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課后詞語,并反饋。
2.談話:上一節(jié)課我們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讀來把你們的感受讀出來,好嗎?
二、進入新課
1.精讀感悟,體會秋天各樣的美。
①過渡:跟著詩人我們走進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歡秋天的什么風景呢?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嗎?(此處可讓學生質(zhì)疑)讀讀課文,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還可以結(jié)合自己的畫畫談談自己的理解。
讀完課文后學生自由談,教師相機板書:秋風、秋陽、秋色、秋實、秋香(可以打亂順序)
②指導學生重點品讀:其中,你喜歡什么呢?把描寫這一景物的語句勾畫下來圈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語句,批注上你的體會。
組織交流,相機指導: a、秋風:
(1)、你為什么喜歡秋風?指名學生答。(秋風像個淘氣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韌的梳子。)
(2)、“把夏天的腳印兒輕輕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覺得這個省略號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風在一點一點擦拭腳印,掩蓋夏的痕跡。)
(3)、能把你的喜歡用讀表達出來嗎?(感情朗讀這一小結(jié),師生共同評價。)
b、秋實:
(1)秋天里,有哪些果實成熟了?都是什么樣子的?(稻穗、向日葵、蘋果、葡萄)
(2)自讀第三到五小節(jié),感受豐收的喜悅。
(3)匯報朗讀,教師指導。
(4)全班賽讀,看誰先背下來。
(5)在看到累累秋實的時候,我們還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顏色呢?(紅、黃、紫。學生可以想象補充課文中沒有的顏色。)
2.回歸整體,感受詩的韻律美。組織討論:
(1)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呢?(寫得美讀起來上口)
(2)你覺得這首詩還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自由談,只要有道理就給予肯定。(重點指導體會擬人手法的運用)
(3)教師小結(jié):這首小詩運用擬人的手法,用流暢明快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秋天的美。
3、再讀全詩,試著背誦全詩。
三、拓展延伸,描繪自己心中的秋天
1、談話“同學們,金秋是美麗的,在每一個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禮贊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組合,分組活動,出示分組活動內(nèi)容:
(1)彩筆繪秋色,畫出心中的秋。
(2)深情頌秋天,讀出心中的秋。(小組合作編排詩朗誦《秋天》)
(3)妙筆描秋景,寫出心中的秋。(即課后練習4,將詩句改成一段話。)
3、全班匯報交流,教師總結(jié)。
1-1揭題,生齊讀課題。
1-3生自由談
2-1生自讀全詩
2-4教學易錯字
2-7生思考
3-1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發(fā)言。
3-2引導學生在圖畫中、從身邊景物、人物、事物的變化中找秋天,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現(xiàn)秋天的特點。
1-2學生質(zhì)疑
2-1讓學生有充分自由、自主的空間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進行品析,產(chǎn)生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2-2組織學生討論。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4
?教學內(nèi)容】
“寫觀察日記”是統(tǒng)編版新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習作內(nèi)容。本單元的主題是“處處留心皆學問”,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進行連續(xù)觀察,學寫觀察日記。本單元我們學習了三篇課文,《古詩三首》《爬山虎的腳》和《蟋蟀的住宅》,都告訴我們文章要想寫得具體、生動、有趣,與作者長期、連續(xù)的觀察是分不開的。雖然學生已經(jīng)在二年級接觸過日記,但學寫觀察日記重在通過仔細觀察寫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這與第二學段習作目標“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寫清楚”十分契合。
1.引導學生運用好眼、耳等多感官觀察,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
2. 學習用比較的方法,有條理地寫下觀察中的發(fā)現(xiàn),并能表達自己觀察時的感受。
3. 了解觀察日記的寫法,也試著寫觀察日記。
?教學準備】
提前一周布置學生觀察,并完成觀察記錄表。
(友情提醒:孩子們,家中的植物,種大蒜,泡黃豆,泡綠豆,蠶寶寶,剛出生的小貓,小狗,每晚月亮的形態(tài)……這些都值得你去細心觀察!趕快行動起來吧!)
一、課前游戲——翻拼圖,說發(fā)現(xiàn)
1.孩子們,玩過拼圖嗎?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吧,今天啊,老師也帶來了一些好玩的拼圖,但是這些拼圖有些小小的不同,不需要你拼,請你來翻!翻出以后,請你告訴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 出示四塊不同顏色的拼圖(白色、黃色、黑色、綠色),誰想來第一個翻拼圖?
3.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白色拼圖:是蠶寶寶結(jié)繭,變成飛蛾;
黃色拼圖:是月亮有時圓,有時彎;
黑色拼圖:是小蝌蚪蛻變成青蛙;
綠色拼圖:是綠豆泡水后變成了豆芽。
?設計意圖】互動游戲結(jié)合平時生活和科學課的初步觀察結(jié)果,打破學生對習作課的畏難情緒,喚醒學生的直觀印象,初步體驗通過留心觀察,發(fā)現(xiàn)身邊充滿奧妙的事物,為后續(xù)習作搭建腳手架。
二、創(chuàng)設情境,學會多感官觀察
1.孩子們,剛剛大家翻的那些好玩的拼圖,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學生猜)不如我來揭曉答案吧,那些圖片都是現(xiàn)在五年級的學長、學姐們自己拍的照片,那可都是上一屆校園觀察科技節(jié)活動中的優(yōu)秀作品呢!對了,第二屆校園觀察科技節(jié)馬上就要開幕啦,這一屆的主題是:我是小小觀察家。怎么樣?你們想不想?yún)⒓影?光有熱情可不夠啊,我們先來看看有哪些活動要求。
活動要求:每位參加校園觀察科技節(jié)的小選手們,可以把你最近觀察的感興趣的事物,用照片或者微視頻的形式發(fā)給我們,當然還得附上一段文字解說詞!
2. 剛剛大家都特別想?yún)⒓樱钦l來說說最近你觀察了什么?
學生交流:
我用綠豆泡水,居然能長出豆芽;
我家樓下的一只小黑狗突然有一天就懷孕了,沒幾天就生了好多小狗,小狗長得特別快;
我最近在養(yǎng)蠶寶寶,從一點點大,到白白胖胖,后來還變成了飛蛾呢……
3. 我聽出來了,孩子們,你們的觀察對象可真廣啊:有些孩子觀察的是動物,有些是植物,還有的是家里種的果子、種子等,這些我們都可以稱之為事物。那你是如何觀察你感興趣的事物的呢?學生交流后總結(jié):
眼看 顏色、大小、長短
耳聽 聲音
鼻聞 氣味
嘴嘗 滋味
手摸 觸覺
腦想 用途、意義
4. 你們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其實把你們說的這些觀察方法總結(jié)一下,就是一首《觀察法寶歌》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我有六件寶,觀察少不了。
眼睛看得明,耳朵聽得清;
鼻子聞氣味,嘴巴嘗滋味;
雙手摸一摸,大腦細思考。
用好六件寶,奧妙全知道!
5. 孩子們,原來運用好自己的多種感官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中、學習中,有許多充滿奧妙的事物,它們的變化常常讓人感到神奇、驚喜。這些你觀察的事物都可以成為你參加校園觀察科技節(jié)的素材!
?設計意圖】為學生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個參加校園觀察科技節(jié)的情境活動,鼓勵學生參加,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觀察。但是,觀察不僅僅是看,更應該告訴學生還可以通過耳朵聽,鼻子聞,嘴巴嘗,雙手摸,大腦想多種感官,學會多角度觀察。
三、例文引路,學寫觀察日記
1.孩子們,確定了觀察對象,就可以了嗎?(不行)那還需要什么呢?(拍照片或者拍視頻,寫解說詞)這幾個當中,哪個最讓你為難呢?(寫解說詞)是啊,拍照片,拍視頻,其實都還好,就是這寫解說詞,還真有些難度啊,別怕,老師可以幫幫你!
2. 要想寫好這解說詞啊,不同的事物,我們在觀察時,它的內(nèi)容應該也是不一樣的吧!那誰能結(jié)合你的觀察對象,具體說說可以從哪幾個方面來觀察?
學生交流,老師歸納總結(jié):
植物類:要用眼睛仔細觀察它的花、莖、葉、枝,對這株植物各個部分的形狀、顏色、姿態(tài)作全面的了解。還可用鼻子聞一聞花散發(fā)出來的香味。
動物類:要觀察動物的外形、四肢、飲食、生活習慣等特點。
其他:可以觀察它的顏色、大小、粗細等。
3. 大家總結(jié)得可真好!老師還特地給你們找到了一篇解說詞,這可是上一屆的一等獎作品喔,請看:
鐵皮石斛觀察日記
20__ 年 4 月 29 日星期一晴
今天,我發(fā)現(xiàn)鐵皮石斛開花了,我就圍著它開始觀察。它的葉子依然是碧綠色的,相比之前,是很深很深的碧綠,還長出了一些嫩綠色的新葉子。原先綠色的“小辣椒”現(xiàn)在變成淺黃色的“小星星”了,而且這個神奇的“小星星”嘴里,還吐出一條暗紅色的“大舌頭”呢!“大舌頭”的中間紅紅的,邊上逐漸變黃,真是太有意思了!它的枝條像肥肥的小甘蔗,比之前更胖更長了,那裹在外面的薄紗也褪去了不少,顯得破破爛爛的。開了花的鐵皮石斛還散發(fā)出一股清香,淡淡的,令人舒暢極了!
(1)小作者觀察的是什么?(鐵皮石斛)它重點寫了鐵皮石斛的什么?(葉子、枝條、花)你見過嗎?給大家看看它的圖片。
(2)再看看文字,你覺得這篇“鐵皮石斛觀察日記”之所以能獲得一等獎,有哪些妙處嗎?學生交流后總結(jié):小作者觀察時用眼睛看顏色,鼻子聞味道,動腦子想象“小星星,大舌頭”,動用多種感官,多角度觀察事物。
(3)圈畫出“依然,相比之前,原先,現(xiàn)在,比之前”這幾個詞語,你明白了什么?學生交流后總結(jié):通過連續(xù)觀察,再進行比較,寫出事物在不同階段的變化特點。
(4)除了寫清楚對鐵皮石斛的觀察,小作者還寫到了什么?
學生交流后總結(jié):融入了情感,說出了自己觀察時的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例文的呈現(xiàn),巧妙揭示要想寫好此次習作,不僅需要調(diào)動多種感官仔細觀察,還要學會用比較的方法,用上“相比之前,原先,現(xiàn)在”等這樣的詞語寫出事物在不同階段的變化。當然,再記錄下自己觀察時的感受,那就更好了。
四、總結(jié)寫法,動筆寫解說詞
看,要想寫好解說詞一點也不難吧:
多種感官多觀察,
變化不同用比較,
融入情感吸引人。
其實,我們在寫解說詞時也可以像這個小朋友一樣給這段話加上日期、天氣,寫成一篇“日記”。像這樣,經(jīng)過觀察,把你看到的、聽到的以及想到的都寫到日記里,就是一篇“觀察日記”。
2. 孩子們,現(xiàn)在就請大家參照你的“觀察記錄表”,為你的觀察對象寫一段解說詞吧!(出示習作要求)
(1)請你用日記的形式為你的觀察對象寫一段解說詞。
(2)記得在你的解說詞中用上“多種感官”“變化比較”“融入情感”的方法。
(3)時間為 10 分鐘。
五、根據(jù)標準,自評自改
1. 根據(jù)出示的評價表,認真修改自己的習作,給自己打☆。
2. 學生在小組內(nèi)分享,組內(nèi)互評,選出每組得星最多的作品。
3. 請四位小組代表上臺朗讀解說詞,分別介紹:你觀察的對象是什么?從哪幾個方面進行了觀察?有什么獨家秘笈?全班共評。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默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對《水滸傳》的喜愛。
4.學習作者通過具體情節(jié)、事例描寫來反映人物內(nèi)心情感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查閱工具書,理解字詞。
2.通過朗讀、默讀、了解課文大致內(nèi)容。
3.通過默讀、感悟作者童年時對水滸傳的喜愛之情。
4.通過品讀具體情節(jié)、事例、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讀書的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作者童年時對《水滸傳》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 具:
錄音、燈片。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朗讀、默讀,適當點撥,在讀中體會、領悟、理解。
教學流程:
一、揭題導入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理解生字新詞。
2.同桌互讀課文,檢查。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讀。
4.用較快的速度再次默讀全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幾件事?
三、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中表達了自己怎樣的思想感情?
2.默讀課文,畫出足以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在旁邊做上簡單的批注。
3.自己讀一讀所畫的句子。
4.與小組內(nèi)的同學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
四、熟讀課文
五、課堂小結(jié)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交流讀書感受
1.作者在文中表達了自己怎樣的思想感情。
2.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體會到作者喜歡讀《水滸傳》?
(1)學生交流。
(2)出示重點語段。
“九歲時,我讀四年級了,……我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
“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盡管有些字還不認識,……看下去?!?/p>
“津津有味”是什么意思?從“盡管…仍然…”這兩個分句中體會到了什么?
“早上在晨曦中……看個沒完?!?/p>
從中得到的體會。
(3)自由讀這些重點語段。
二、質(zhì)疑探究
1.質(zhì)疑:文中的第1、2、3、6自然段,與文章中心有什么關系?
2.學生交流。
3.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圍繞一個中心選材,有條理地組織材料,敘事結(jié)構(gòu)完整, 前因后果,交代得清清楚楚。語言樸實,感情真摯。)
三、指名口述作者的寫作思路
四、小結(jié)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6
一學生概況
本年級學生對美術課興趣濃厚,并具有較好的繪畫基礎和對各種材料綜合運用能力,其中對繪畫材料的運用能力較強。大部分學生能較好地表現(xiàn)平面形象、立體造型,并能大膽地發(fā)揮想象,作品內(nèi)容豐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較高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較好的心理品質(zhì)。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空間感較弱,對一些廢舊材料的綜合運用能力較差,有待進一步地提高。
二、教學目的、要求
(一)總目標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jīng)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和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huán)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創(chuàng)造精神,發(fā)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學習領域目標
1.造型表現(xiàn)學習領域
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體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xiàn)所見所聞,激發(fā)豐富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愿望。
2.設計應用學習領域?qū)W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手工制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制作與其它美術活動的區(qū)別。
3.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zhì)感,能用口頭或書南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
4.綜合探索學習領域
造型游戲的方式,結(jié)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nèi)容,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表演和展示,并發(fā)表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學重點
1.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和純度漸變等色彩知識,體驗色彩的表現(xiàn)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運用。
2.能用日記畫的形式表現(xiàn)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義的事和自己喜歡的人物,表達自己的情感。
3.用各種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膽想象并設計制作簡單的立體或半立體造型。
(二)教學難點
1.利用多種媒體,如蛋殼、廢包裝、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
2.欣賞情節(jié)性比較強的中外作品,認識該美術作品的藝術特點。
3.用水粉、水彩顏料表現(xiàn)周圍的事物,表達自己的興趣與愿望。
4.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通過植物籽粒,纖維線材、織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貼進行造型設計。
5.能運用紫沙泥等材料進行立體造型,并用水粉顏料加工、裝飾。
四、教學措施
1.應將學習內(nèi)容與生活經(jīng)驗緊密聯(lián)系起來,強調(diào)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術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2.多種形式,組織學生認識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并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xiàn)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優(yōu)秀文化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寬容和尊重。
3.采用多種辦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以發(fā)展,限度地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并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具有將創(chuàng)新意識轉(zhuǎn)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通過綜合學習和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究與發(fā)現(xiàn),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師的評價要體現(xiàn)多維性和多級性,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
五全冊教學進度(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