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科學教案6篇

時間:2023-04-05 作者:couple 備課教案

教案是老師為了掌握課堂節(jié)奏事先完成的文字載體,為了讓學生們提起學習的興趣,我們一定要認真制定教案,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稱科學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稱科學教案6篇

稱科學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種子能生長,體會植物生長與自然因素的關系,并能大膽畫出幫助種子長大的朋友們。

2、嘗試渲染的方法,體驗幫助種子生長的快樂之情。

活動準備:

幼兒有繪畫螞蟻、蚯蚓等小動物的經(jīng)驗、小菜園背景圖、小菜園范畫、記號筆、水彩筆、炫彩棒、海綿、抹布

活動過程:

一、經(jīng)驗回顧

價值分析:通過經(jīng)驗回顧,鞏固了解種子的生長產(chǎn)生的變換。

1、(出示照片)瞧!前幾天,老師帶你們去了哪里呀?(小菜園)小菜園里都有哪些蔬菜?

2、談話討論:它們小時候是什么樣子的?那種子長大需要誰來幫忙呀?

小結:種子的長大少不了蚯蚓的幫助、螞蟻的幫助,有了它們種子才會慢慢地長大。

二、想長大的種子

價值分析:通過情景導入,了解植物生長與自然因素的關系。

1、種子想長大。

(邊說邊畫種子)老師這里也有一片小菜園,小菜園里種著許多許多的種子。

2、蚯蚓來幫忙

有一顆小種子呀,它很想長大。看!它的好朋友來幫忙了?。ㄟ呎f邊畫:細細長長的會是誰呢?)(蚯蚓)蚯蚓姐姐它是怎么幫助小種子的呢?(松土)

3、螞蟻來幫忙

小苗苗還想長大,這回螞蟻弟弟也來幫忙了。

螞蟻弟弟用什么本領幫助小苗苗的?(松土)

4、小朋友來幫忙

蚯蚓姐姐、螞蟻弟弟都來幫助小苗苗了,我們小朋友愿不愿意也幫助小苗苗長大呀?那我們用什么方法幫助小苗苗?(澆水)

指導語:那我們一起來澆水吧,先用食指在海綿上取點水,然后沿著小苗苗的小葉尖兒,記住哦,是小苗苗的小葉尖哦,慢慢地澆,小苗苗咕嘟咕嘟,喝得飽飽的,看!小苗苗長得可水潤啦!

5、還想長大的種子

小種子還想長大,誰還可以幫助它呢?(鳥捉蟲、曬太陽。)

6、蝴蝶、蜜蜂來慶祝

出示范畫

小結:哇!小菜園里的小種子和它的朋友們大伙兒的幫助下越長越高、越長越漂亮,連蝴蝶和蜜蜂都來為它們慶祝呢!

(三)、小種子長大了

1、引導作畫:你們也想和老師一樣擁有這么美麗的小菜園嗎?那請你們也去找一塊小菜地,種上你們的種子,請它們的好朋友一起來幫忙吧!

2、幼兒繪畫

引導語:“找到埋在泥土里的種子寶寶了嗎?”先引導畫一棵種子;“種子寶寶在哪里呀?”引導幼兒畫上泥土;“你請誰來幫助小種子鉆出泥土呢?除了蚯蚓和螞蟻,還有誰會來幫助小種子長大呢?誰會捉蟲呢?……”

3、賞析講評

小苗苗在你們的精心幫助下,長得多好呀!你們喜歡那棵小苗苗呀?

小結:我們去請班里的小朋友一起來看看你們的小菜園吧。

稱科學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境中,感知梯形的特征。

2、通過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圖形王國的故事》。

2、蜘蛛拼圖操作材料若干。

3、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的彩色手工紙若干。

4.紙板裁割成的圖形若干。

活動過程

一、在故事情境中引出梯形,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

1、講述故事《圖形王國的故事》。

2、關鍵提問:

(1)咦?這里少了誰?

(引導幼兒快速觀察,在眾多的圖形中發(fā)現(xiàn)少了什么形狀,并鼓勵他們大膽表述。)

(2)梯形弟弟在干什么?

(要求幼兒觀察畫面,嘗試通過人物的動作、表情描述畫面,引入“捉迷藏”的尋找游戲。)

(3)如果你們遇到梯形弟弟,會對他說什么?

(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大膽表達,在勸說“梯形”的過程中,換位思考,感受家人關愛、牽掛孩子的情感。)

二、在找找、玩玩中,加強感知,進一步掌握梯形的主要特征

1、第一次尋找比較,感知梯形的主要特征。

關鍵提問:

(1)請出一個三角形和梯形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教師出示九宮格,讓幼兒在眾多的三角形中指認梯形,說說三角形與梯形的不同,初步感知梯形“有四條邊、四個角”的特征。)

(2)正方形、長方形為什么不能稱梯形呢?

(教師出示不服氣的正方形、長方形,鼓勵幼兒觀察正方形、長方形和梯形的區(qū)別,嘗試描述區(qū)別,感受梯形“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特征,說服不服氣的形狀們。)

2、第二次尋找比較,鞏固對梯形主要特征的認識。

關鍵提問:

這些梯形長得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出示九宮格,幼兒在眾多形狀中指認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不等腰梯形,嘗試描述不同梯形的特征,結合生活經(jīng)驗,展開想象,說說這些梯形像什么,通過對對邊形態(tài)的感知,鞏固梯形“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特征。)

3、蜘蛛拼圖游戲,經(jīng)驗運用。

關鍵提問:

(1)這一次梯形躲到哪去了?

(出示蜘蛛拼圖,提出操作要求。開始幼兒可能會遇到很多相似梯形的干擾,可以引導幼兒嘗試轉動蜘蛛網(wǎng),調整觀察角度,根據(jù)梯形的特征,比一比,找出梯形。)

(2)看一看,這些都是梯形嗎?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梯形的。

(在集體驗證中,幼兒觀察黑板上的“梯形”,大膽糾錯和辯論,再一次鞏固對梯形特征的認識。)

三、折出梯形,體驗圖形游戲的樂趣

1、示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的彩色手工紙:瞧!這次梯形躲到哪去了?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到它?

(請幼兒再一次自主探索,根據(jù)梯形的主要特征嘗試自我驗證,結合已有經(jīng)驗,動手嘗試折出梯形,送到“梯形”小房子里,體驗圖形游戲的樂趣。)

2、延伸活動:拼圖游戲

瞧,梯形請來了好多兄弟姐妹,我們和這些圖形寶寶一起到圖形王國玩拼圖游戲吧!

稱科學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發(fā)現(xiàn)植物的種子,初步了解種子的特殊傳播途徑。

2、嘗試分類記錄種子傳播的方式。

3、對于植物的繁殖和生長充滿好奇心和興趣。

活動準備:

1、帶領幼兒去農(nóng)村參加尋找秋天的活動。和幼兒一起收集農(nóng)村比較常見的植物。

(蒼耳、蒲公英、刺毛球、豌豆莢……)

2、多媒體課件《種子旅行記》

3、各種種子、記錄表等。

活動過程:

一、尋找、發(fā)現(xiàn)種子,感知種子的特征。

1、談話導入,引出主題。

提問:上次我們去農(nóng)村旅行,在田野里,你看見了什么?尋找到了什么?

今天這些小客人來我班旅行了,瞧,它們來了?(出示蒼耳、蒲公英、刺毛球、豌豆莢。)

2,尋找、發(fā)現(xiàn)種子。

a、帶著問題進行第一次探索活動:蒲公英、蒼耳和刺毛球、豌豆莢的種子藏在哪里呀? 把它們的種子找出來。

b、幼兒互相交流:

剛才你找的是哪種植物的種子?

蒼耳的種子藏(豌豆的種子長)在哪里?它們的種子是什么樣的?

教師小結種子的特征,了解種子的大小、顏色、形狀等不同。

二、探索了解,感知種子的傳播方式。

1、帶著問題進行第二次探索活動:猜猜它們是怎樣來到我班的呢?

讓幼兒玩蒼耳、蒲公英、刺毛球、豌豆莢等。玩過后教師提問:剛才你玩了什么?你是怎么玩的?蒲公英為什么飛起來,為什么蒼耳可以粘在頭發(fā)上?

2、欣賞故事《種子旅行記》

逐步展示課件。

(1)欣賞課件第一、二段:了解種子靠風和動物的傳播方式。

誰帶蒲公英去旅行?為什么風能幫它?它的種子最后怎樣了?

經(jīng)驗轉移。蒼耳渾身長滿刺,誰會幫它傳播種子?

(2)欣賞課件第三段:了解其它(糞便、水、植物的自身彈力等)傳播方式。

(3)教師小結,拓展經(jīng)驗:蒲公英身體輕輕靠風來傳播;倉耳身上有刺,它粘在的動物的皮毛上去旅行;有些硬硬的小種子被鳥吃表后不消化,能隨糞便排出來;還有些種子成熟以后,果實外皮裂開,種子通過自身彈力把自己彈出去旅行;蓮蓬象小船一樣能浮在水上,它的種子可以靠水傳播;)

3、嘗試分類記錄種子傳播的方式。

第三次分組探索活動:教師出示另外一些有趣植物提問:它們傳播種子需要誰的幫助呢?

(1)出示表格,講解操作要求,

(a)先認識一下傳播標記。(b):認識一些種子(這是什么?西瓜籽是怎么傳播的?我們把它貼在相應標記的下面。)

(2)幼兒探索記錄,教師巡回指導。

(3)幼兒講解自己的操作表格,教師評價小結種子傳播的方式,提升幼兒的經(jīng)驗。

三、觀察、照顧種子,感知種子的變化。

延伸活動中把種子種植在教室的自然角,讓幼兒觀察、照顧種子,感知種子的變化。(大自然的植物真奇妙,它的生長過程又是怎樣的呢?讓種子在我們班安家,讓我們來照顧它們吧?。?/p>

附表格:

人類播種標記 風傳播標記 動物傳播標記 水傳播標記

種子實物粘貼(西瓜籽等) 種子實物粘貼(蒲公英等) 種子實物粘貼(蒼耳等) 種子實物粘貼(蓮蓬等)

稱科學教案篇4

第一課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是活的植物,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是有生命的物體。

過程與方法:

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于觀察的進行。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借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懂得從圖片上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發(fā)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在觀察過程中,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教學的重點】了解觀察的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

【教學的難點】對大樹的觀察要指向生命體這個核心概念。

【教學的準備】

分組材料:一些觀察用的測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鏡等),觀察記錄紙。

【教學的過程】

一、引??

二、看照片上的大樹 三、回憶中的大樹 四、觀察真正的大樹

第二課 校園的樹木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的整體形態(tài)一般由樹冠、樹干、樹根組成,樹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

樹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過程與方法:

用各種方法觀察一棵樹,描述一棵樹。

用簡圖描述樹的整體形狀。用拓印樹皮的觀察樹干。 用實物來補充語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能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的現(xiàn)象,能繼續(xù)關注樹木的變化。

【教學的重點】能嘗試通過對樹有序的觀察描述和比較后指向樹木作為生命體的特征。

【教學的難點】比較討論樹木的相同之處。

【教學的準備】

校園中選定一些大樹供各小組觀察所需,同時為各小組準備:一張觀察記錄紙,一支蠟筆,一把軟尺,一個放大鏡。

【教學的過程】

一、觀察樹木的方法

二、觀察記錄一棵樹

三、整理我們的觀察記錄

第三課 大樹和小草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小草和大樹一樣,具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征。

大樹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植株的高矮、莖的粗細和質地。

大樹和小草都有生長在土壤中,都有綠色的葉,都會開花結果,都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過程與方法:

用簡圖畫出小草的主要形態(tài)特征,能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到小草和大樹一樣,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體,具有愛護小草,不踐踏不草的意識。

【教學的重點】找大樹和小草的相同點,體會陸生植物生命體的特征。

【教學的難點】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教學的準備】

分組材料:幾種常見的小草,最好有三葉草(黃花酢漿草)和狗尾草;一條樟樹枝和它的果實、葉片。

【教學的過程】

一、認識常見的小草

二、觀察記錄狗尾草

三、比較樟樹和狗尾草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稱科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初步感知“水蒸發(fā)”以及“水蒸氣液化”等一些科學現(xiàn)象。

過程與方法

發(fā)現(xiàn)自然界的小規(guī)律,嘗試用實驗探索生活中的科學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和分析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體驗生活中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水變成水蒸氣,再從水蒸氣變?yōu)樗脑怼?/p>

教學難點:

掌握蒸發(fā)和液化。

教學準備:

1.課件

2.電熱水壺

3.鏡子若干

4.卡片

教學過程:

一、討論話題,引出活動內容

1.師:小朋友,你們看,裴老師手里抓著的是什么呀?(冰),你們再觀察一下,冰有怎樣的變化了呢?(水滴)

2.師:哦,冰變成了小水滴了呀,你們在哪兒見過小水滴了呢?(幼兒講述)

師:那你們知道小水滴有什么用呢?(幼兒講述)

3.教師小結:小水滴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我們離不開水。裴老師還要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小水滴還會變哦。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杯子、鏡子,你們用鏡子的這一面蓋在杯子上面,玩一玩,看一看鏡子上面有什么呢?

(提前在杯子里倒上熱水,把鏡子蓋在杯子上面)

?設計意圖】將幼兒難以理解的科學實驗轉化成幼兒喜歡的游戲活動,增強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實驗游戲,觀察現(xiàn)象

1.小朋友玩游戲。教師走到小朋友中間指導,引導幼兒觀察鏡子上面有什么變化。

2.師:小朋友,你看到你的鏡子上面有什么呢?

3.教師小結:小水滴蒸發(fā)變成了水蒸氣,那個白色的煙呀,就是水蒸氣。水蒸氣越積越多,遇到冷的鏡子就變成小水滴。

三、視頻欣賞,探索知識

1.師:小水滴很高興認識大家,它有句悄悄話想和小朋友們說。

(播放錄音,小水滴“小朋友,你們愿意和我一起去旅行嗎?)

師:小朋友,你們愿意嗎?

(播放《小水滴旅行記》的視頻,以幫助幼兒更好的認識小水滴變化的過程。)

?設計意圖】根據(jù)視頻內容,讓幼兒進一步探索水變化的秘密。

2.師:小水滴都帶著小朋友們去過什么地方了?

3.帶著小朋友們分析,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出示圖片(小水滴→水蒸氣→云→雨)。

4.教師小結:畫箭頭,小水滴蒸發(fā)成了水蒸氣,水蒸氣遇冷變成雨落下來,又變成了小水滴,就這么循環(huán)著,就是這么旅行的。

四、念兒歌,鞏固知識

1.小朋友們,你們還記得我們之前學過的一首關于小水滴的兒歌嗎?讓大家一起站起來念一念,可以加上可愛的小動作哦。

小水滴旅行記(自編)

小水滴,滴滴響,我們快樂去旅行。

遇見太陽,點點頭,飄到藍藍的云朵里,

遇見風兒,彎彎腰,飛向清澈的小溪里。

小水滴,真神奇,

會蒸發(fā),會結冰,還會變成小雨滴,

我們保護小水滴,做個環(huán)保的小朋友。

?設計意圖】把整節(jié)課的內容融化在兒歌里,讓科學知識也插上美妙的聲音。

2.小朋友,我們排好隊,一起到我們美麗的校園里找一找小水滴吧。

稱科學教案篇6

活動目標

認知:在操作中了解大米是由稻谷剝殼而來

情感:產(chǎn)生使用工具的探索解決問題方法的興趣 操作技巧:學會簡單工具的使用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簡單工具的使用方式難點:對工具使用的探索意識

活動準備

一碗大米;未脫殼的稻谷;農(nóng)民伯伯收獲稻谷的圖片;小磨、小碾子、小搗錘等工具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老師拿出一碗大米給小朋友看。

師:小朋友們,你們認識老師拿的東西嗎?

師:我們吃飯時都很吃喜歡大米飯,那你們知道米是怎么變成白白亮亮的樣子嗎?農(nóng)民伯伯從地里收獲時大米就是這樣的嗎?

二、活動展??

(一)幼兒觀察并親身感受稻谷,教師引導幼兒了解稻谷剝殼后就是大米 1.教師展示農(nóng)民伯伯收獲稻谷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師:小朋友們看一看農(nóng)民伯伯抱的是什么呀? 2.幼兒猜測

師:小朋友們都知道大米是從稻谷變來的,那小朋友們們猜一猜大米是怎么從稻谷變來的?

3.幼兒實踐探索

老師拿出稻谷分給小朋友,請小朋友動手剝開稻谷黃金的外殼,看看里面住著誰?

4.幼兒討論

師:那我們吃的大米是怎么脫掉衣服變成白白的樣子呢?同桌的小朋友們討一下吧。

(二)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1.幼兒自主選擇工具操作

師:小朋友們有什么方法幫大米脫掉衣服?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很多工具,小朋友們猜一猜哪種工具幫大米脫衣服變白白最快速?

2.幼兒探索工具使用,教師指導注意幼兒工具操作安全

拿出小磨、小碾子、小搗錘等工具讓小朋友們選擇,選擇同一種工具的小朋友成為一組,分組合作。老師給每組小朋友相同數(shù)量的稻谷,看看規(guī)定時間內哪個組的小朋友能幫更多的大米變白。

師:小朋友們在使用工具幫助大米脫衣服的時候,小心不要被小工具傷到哦

3.請小朋友講一講工具的操作方式,教師進行指導。

4.請小朋友們交換工具給大米嘗試脫殼

5.活動注意

在幼兒使用工具操作時要注意幼兒安全問題。

教師要注意告訴幼兒我們現(xiàn)在脫完殼的大米還不能吃。

師:在小朋友們的努力下,稻谷已經(jīng)脫掉了外衣變白了,但是想要把我們脫 殼的稻谷變成我們能吃的大米,還需要很多叔叔阿姨繼續(xù)用更多工具幫助大米變更白。

6. 活動小結

請小朋友們分享用各種工具脫殼的感想,有沒有困難,引出珍惜糧食。

三、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們回家在父母的幫助下用更多方法將稻谷變成大米

師:小朋友們剛才想到了還有很多使用工具幫大米脫殼變白的方法,等小朋友們回家的時候,老師會給小朋友們一些稻谷,小朋友們回家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一起用更多工具幫助更多稻谷變成大米吧。

活動總結

這次活動主旨在引導幼兒了解稻谷與大米的關系,同時培養(yǎng)幼兒對工具使用探索的興趣,在操作過程中發(fā)展幼兒小肌肉動作,增加手指靈活性。本教案靈感源自幼兒實際生活中產(chǎn)生的問題,利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抓住幼兒興趣,進一步由幼兒感興趣的大米出發(fā),發(fā)展幼兒對工具使用的探索興趣,讓幼兒去探索,增加幼兒的探索意識和創(chuàng)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