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教學反思模板8篇

時間:2023-01-13 作者:dopmitopy 教學計劃

以認真誠懇的態(tài)度所寫的教學反思才會讓自己有進步的空間,作為教師通過教學反思來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雁教學反思模板8篇,感謝您的參閱。

雁教學反思模板8篇

雁教學反思篇1

這是一年級孩子接觸到的第二篇課文,這是一首兒歌。通過用學生熟悉的事物作比,形象地講述為什么說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滲透了熱愛地球就是熱愛自己的家的教育。課文可讀性強,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的指導,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學時,我采用以讀為主,在讀中成誦,在讀中受到美的熏陶,邊讀邊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有所感,有所悟。

1、在生字教學這一塊,做到教會學生按照筆順規(guī)范寫字,并且教給學生加一加的識字記字的方法。但是由于教師的擔心以及操辦過多,沒有讓學生舉一反三的說,也就說,方法是教了,沒有讓學生運用起來。

2、語文課是用一篇篇的課文教會學生說話、寫話。

所以,在學習課文這一塊,我采用一些圖片,讓他們圖文結合,直觀的去理解,同時讓他們看圖說,看圖背,讓他們感覺到課文中的文字其實就是我們說出來的話,個人認為這樣的做法為他們今后說話、寫話打下基礎。

3、拓展訓練:填句( )是( )的家;換句( )的家是( )能做到循序漸進,先幫孩子們提供資料讓他們說,再到他們憑空想象說句子,最后把句子換個說法,這樣由淺入深的做法,照顧到了不同層次的孩子。

4、在本課教學中,我的設計是注重德育教育的。好品德的養(yǎng)成遠比 好成績更重要,因此,在拓展后的總結處,我設計了一個問題你有什么方法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嗎?引導學生愛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

這節(jié)課存在著許多不足:比如對學生的引導語不夠簡潔不夠兒童化,導致他們在接收新任務的時候總是不怎么反應得過來;再者,教師,對孩子的信任不夠還會出現(xiàn)輕微的操辦行為。

雁教學反思篇2

1.數(shù)學活動課的地位、作用與目標

人們對數(shù)學活動課的地位與作用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在傳統(tǒng)教育的思想影響下,學校課程以升學為惟一的價值取向,學校開設的是有限的幾門學科課程,音、體、美、勞等科目往往被嚴重忽視,活動課程更是無人問津。部分學生誤認為參加課外活動是浪費時間,糟踏精力,耽誤學業(yè)。一般教師更不屑于開展課外活動,認為它是無關緊要的閑事??梢?,在這種價值觀影響下,活動課的地位基本上是沒有的。

80年代以來,我國開展了全面的教育體制改革以適應國際政治、經濟、科技、教育競爭的需要。針對中小學教育存在的弊端,全國各地開展了教育實驗,大膽進行課外活動的實驗研究,并先后提出了課外活動、第二課堂等術語。但在這階段,活動課程也僅被視為學科課程的延續(xù)和有益補充,處于“學科輔助”的地位。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完全改革了過去以學科知識體系為主的單一課程結構,將實踐活動作為課程的加強內容,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了解數(shù)學與生活的廣泛聯(lián)系,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

單的實際問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獲得運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素質。筆者認為,新增實踐活動課內容,是根據(jù)我國的國情和教育現(xiàn)狀,改“學數(shù)學”為“做數(shù)學”,與國際教學接軌,是一種全新的課程理念。

重新審視“素質教育”口號下的中學數(shù)學教學,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仍難以給予學生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傳統(tǒng)的教學目標、陳舊的教學方法、單調的課堂交流、枯燥的教學訓練,都嚴重地阻礙了學生主體能動性的發(fā)揮,影響了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實施素質教育,轉變教育理念,是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同時也促進教育教學行為的巨大變化。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的知識形成過程是外來信息與學生原有知識和思維結構相互作用的過程,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是通過活動作為中介形成的。新課程強調,教學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情感、觀念及體驗,從而達到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同時也為活動課的實施指明了方向,即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活動來促進學生基本素質充分而各有特色的發(fā)展,而不是片面地強調為活動而活動、競賽而競賽、為發(fā)展特長而發(fā)展特長。

2.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數(shù)學活動課的教學設計及實踐

數(shù)學活動課,突出表現(xiàn)為數(shù)學教學在活動中進行,即“數(shù)學+活動”。活動是載體,是實現(xiàn)目標的手段,必須貫穿始終?;顒又屑劝ú僮餍曰顒?動手),也包括觀念性活動(動腦),學生通過做一做、議一議、讀一讀等形式,在“做中學”、“學中做”,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說明了這一道理:“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學生在活動中,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得以充分發(fā)揮,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進一步提高。

實踐與自主是數(shù)學活動課的精髓,真正讓學生“動”起來是上好數(shù)學活動課的核心要素。就活動課而言,學生才是活動的主體,而教師只需根據(jù)學生的要求給予適當?shù)闹笇?。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結合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尊重學生新穎的思維方式,給他們較多的自由,讓他們自主、獨立地活動。

如:筆者在設計《截一個幾何體》這一活動課時,做了一個前期準備:即在上課之前,便引導學生準備一些易切割的立方體材料,如蘿卜、馬鈴薯、粘土等。在做立方體的過程中增加他們的空間圖形及實踐操作經驗。在截幾何體的活動中,筆者沒有直接將書上給出的結果展示出來,而是通過學生的切與截,讓他們在操作中尋求結果。然后,再以學習小組的形式討論、填寫活動報告,總結活動過程。自始至終,都由學生占主導地位,讓他們在經歷觀察、猜想、實際操作、驗證、推理等數(shù)學活動過程,發(fā)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歸納能力。

在數(shù)學活動課的設計中,注重形式的多樣是必不可少的,筆者根據(jù)新課程理念,結合實際,采用多種多樣的為學生所喜愛的活動形式:

2.1寓教于樂,增強趣味性。

以富有趣味性的知識和生動活潑的形式開展數(shù)學活動,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使他們感到參加數(shù)學活動能輕松愉快地學到知識。例如:在教“有理數(shù)的混合運算”時,筆者設計了一節(jié)《24點游戲》的活動課,要求學生分別抽取四張1(a)— 13(j表示 11,q表示12,k表示13)的撲克牌,其中,紅色撲克牌代表負數(shù),黑色撲克牌代表正數(shù),請先算出±24點的同學任意抽出四張撲克牌,然后當眾公布,想好24的同學馬上到黑板寫出過程。也可組織活動比賽,如:可以是二人或四人進行小組比賽,也可搞面向全班、全年級的擂臺賽,學生經常玩這種游戲,對他們運算能力的提高大有幫助。在游戲過程中,快樂、競賽的氣氛,使他們覺得樂趣無窮,學得輕松,玩得愉快,同時還可以滿足他們的好勝心,享受到成功的歡樂。

故事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講故事不但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促使他們學習數(shù)學家嚴謹、刻苦、勤奮的作風,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欲望。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和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配合已學過的數(shù)學基礎知識,設計“數(shù)學故事會”活動,向學生介紹中外數(shù)學史、數(shù)學家的故事、有趣的數(shù)學知識及好的學習經驗。如“棋盤上的學問”、“代數(shù)的由來”、“七巧板的來歷”、“瞎轉圈的道理”等,都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領域,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2.2精選內容,注重普及性。

數(shù)學活動課既然列入了課程計劃,就應當使全體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因此所選的活動內容既要拓寬知識面,突出重點,又要結合學生實際、注重普及性;內容既要有科普知識方面的,又要有科技活動方面的;既要突出操作性,使全體學生都能動手做一做,又要有階梯性,以利于因材施教。例如,在教學了《平面圖形及其位置關系》后,筆者安排了一節(jié)電腦操作的活動課,讓每個學生自己上機操作“七巧板的拼圖”及“圖案設計”等,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并把他們的作品張貼在教室的“創(chuàng)造園地”,讓同學們及教師進行投票評價。由于注重普及,激發(fā)了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數(shù)學活動課中,也應考慮到異步性原則,提倡保留“異步”。數(shù)學活動課不象數(shù)學學科課,要求學生考試成績至少“及格”,最好“優(yōu)秀”,師生都背上了一個沉重的“分數(shù)”包袱。活動課師生均可“放開”,同一年級同一內容,在培養(yǎng)層次上可以不同,效果上允許差異,發(fā)展上不受限制。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差別,允許學生在活動中興趣轉移,以滿足學生多種興趣愛好的需求,適應每個學生不同發(fā)展的需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動”有所得。

2.3精心設計,滲透創(chuàng)新性。

“思維就是操作,思維是內化的動作——在頭腦中進行。”思維的發(fā)展必須通過有效的訓練和實踐操作,才能樹立清晰明確的具體思維形象,使思維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逐步發(fā)展。例如:筆者在教《生活中的平面圖形》時,精心設計,力圖實踐新的教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和創(chuàng)新意識。例如:

問題: 從一個多邊形的同一個頂點出發(fā),分別連接這個頂點與其余各頂點,可以把這個多邊形分割成多少個三角形?本環(huán)節(jié)設計三道思考題:1.通過動手,你得到了怎樣的規(guī)律? 2.從一個圓的圓心出發(fā),引n條不重合的半徑,圓被分割成多少個扇形?3. 動手設計、創(chuàng)意:用圓、多邊形等你所熟悉的圖形拼成一個漂亮的圖案,并寫出貼切的解說詞。學生經過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了幾個規(guī)律:如①多邊形的邊數(shù)越多,分割成的三角形越多;②多邊形的邊數(shù)增加一邊,分割成的三角形就多一個;③分割成的三角形個數(shù)=多邊形邊數(shù)-2等。學生想象豐富,設計作品多達30余幅,解說詞更是各有千秋,如:“寧靜的夜晚”“魚兒你慢些游”“爭分奪秒(沒有時針的鬧鐘)”等。整堂課學生學得既活躍又有創(chuàng)意。因此,要訓練學生的思維,既要重視抽象思維的發(fā)展,更要重視形象思維的發(fā)展和深化。

數(shù)學活動課,可以安排大量的思維訓練內容和動手操作內容,通過這些充滿了數(shù)學邏輯的分析、綜合、歸納、推理的內容和豐富多彩的形式,激勵學生既動手、又動腦,勤思、善思,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勇于實踐、善于發(fā)現(xiàn)的科學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

雁教學反思篇3

小于、等于、大于是一組數(shù)學符號,主要用來表示自然數(shù)之間的大小關系。對于一年級小朋友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學生在學習《小于、等于、大于》前,已經學過了比較。能夠很好的掌握兩種物體之間的數(shù)量比較。而且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比較的結果。這些都是學習新本領的基礎。《小于、等于、大于》就是把直觀的比較用抽象的數(shù)學符號表達出來。

這節(jié)課主要設計了這樣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開始,是鉛筆比長短。這里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件引入新課,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而且比長短也是對前一節(jié)課比較知識的復習,其形式也相似于后面的計算條比長短,所以也是后繼學習中學生能力與知識的起點。

要記住“>”、“<”對孩子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應引導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好辦法來記憶。我編了一首兒歌來記住這這兩個符號“大口對著大的數(shù),尖尖對著小的數(shù),向左開口是大于,向右開口是小于”。

整堂課的教學我以課本為基礎,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并以直觀的教具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shù)學符號。在豐富學生數(shù)學知識的同時,增強他們學習數(shù)學、理解數(shù)學和應用數(shù)學的信心。

不足:學習過程中有學生會受前面知識的影響,看一幅圖畫寫出兩個不等式。這里要和學生講清一般我們在看圖比較時,總是從左往右比。

雁教學反思篇4

教師思考:什么樣的美術活動能吸引托班的孩子,托班孩子喜歡"玩",僅有將活動和游戲結合,才能有有效的收獲。

幼兒發(fā)展:托班寶寶的小手肌肉發(fā)展還不完善,握筆等技能比較欠缺,往往沒畫幾筆手就酸了,從而沒有耐心完成繪畫活動,針對這個現(xiàn)象,讓幼兒用整只手來"玩畫",幼兒肯定喜歡。

理論借鑒:玩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們看到我將調制好的顏料端到桌上時,好奇的看著我:"教師這是什么"。"這個是顏料,有很多顏色呢,我們來玩顏料好嗎""怎樣玩啊"孩子們的好奇心立即被吊起來了。

在課堂上當我示范印手印的時候,我告訴孩子們:"今日要來用小手變魔術,小手小手變、變、變,變成紅手小兔等!"孩子們開心的歡呼起來,有的寶寶在喊:"教師,我也要印畫!"當孩子們的手上蘸上顏料印好手印,我們一齊欣賞的時候,他們不要教師引導,孩子們自我在欣賞中,說出了"大某小某"、"紅某綠某"等,同時也體會到了玩顏料的樂趣。我還沒收拾完畢,孩子們就問:"教師,什么時候再印手印啊"幼兒的興趣還很弄我們設計活動主要是圍繞孩子的。托班幼兒年齡小,如果我們單純地用小班方式來做,收獲甚小,但以魔術的形式來教,效果會更加明顯。游戲是托班幼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資料。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歡樂成長吧!

雁教學反思篇5

近來,正在研讀工作室的第二本閱讀材料《國外歷史教學案例譯介》一書,感慨頗深。在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改革的可持續(xù)推進中,越來越深刻感受到改革越深入,難度就越大。從事初中歷史教學這十幾年來,有成功,也有失敗;有付出,也有收獲。伴隨著教育改革的春風,我不由地對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深深地反思:那些個大家已經習以為常的甚至被津津樂道為“改革”的種種看法和做法,以新課程的理念加以審視,恍然而有所悟。反思使我們“與時俱進”,在深層次上促進了教育觀念的真正更新、轉變;反思使我們對教學更充滿著希望。作為歷史課堂教學的實施者,通過對比本學科特色和我校的實際情況,我主要談一下自己的課堂教學的做法與體會。

在課程改革和打造高效課堂的背景下,究竟什么樣的課才算是“滿意課”呢?對這個問題,可以說,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可能會有很多不同的說法。華東師大葉瀾教授認為,一堂好課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基礎教育而言,大致表現(xiàn)在五個方面:有意義、有效率、生成性、常態(tài)性、有待完善。我覺得這對我們的教學和教研非常有借鑒意義。現(xiàn)結合我的教學實際,談談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反思。新課程發(fā)展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谶@一理念,我想新課程背景下的一節(jié)好的歷史課它應該是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面向每一位學生和關注學生全面、和諧的發(fā)展。要想達到這一目標,一堂滿意的課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確定的教學目標應具有創(chuàng)新性。

教學目標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使教學活動中師生活動有明確的共同指向,它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一堂課好壞的尺度。所以在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必須確定創(chuàng)新性教學目標,如果沒有創(chuàng)新性教學目標作統(tǒng)帥,那課堂教學是不可能創(chuàng)新的、高效的。

例如在講七下歷史《中外交往與沖突》中的“鄭和下西洋”內容時,我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按照創(chuàng)新教育理論要求思考后,確定了“通過學習本課,認識到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國家的綜合國力成就了鄭和遠航這一偉大壯舉,增強民族自豪感;體會和平外交有利于促進國家之間的友好往來?!边@是一個含有創(chuàng)新要求的教學目標,打破了過去常常用的“鄭和下西洋的原因、意義”、“如何評價鄭和下西洋”等教學目標的制定。所以在引導學生學習這課時,不是對這一事件本身進行再一次濃墨重彩地描述,不是直接告訴學生鄭和是如何如何的偉大;而是挖掘隱藏在這一事件深層的思想教育因素,把教學重點放在解析這是航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壯舉上。而學生通過這樣的學習、探究活動,對鄭和下西洋所展現(xiàn)出的我國領先世界的造船技術、航海技術、航海水平及航海智慧有了充分的了解與認識,激發(fā)了他們勇于創(chuàng)新、勇于開拓的膽識和胸懷。當老師讓他們談對這一事件的感受時,很多學生都由衷地說出了“震撼”這個詞!可見這一目標的確定很好地體現(xiàn)了創(chuàng)新性,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既學到了新知識,又在思想情感上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2.要想達到這一目標,在課堂教學中還必須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要能夠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學生的發(fā)展水平,選擇合適他們的教學方法,并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堅持“一法為主,多法配合”。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學習同一教學內容時都有不同層次的收獲。就這一點來說,其實也就是我們認為的一節(jié)有意義的課。

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所以在教學活動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們提倡拉近歷史與學生生活的距離,創(chuàng)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感受、認識和探究歷史的氛圍,而不是讓學生消極被動地去記誦歷史。講授八年級下冊第9課《改革開放》的內容時,就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那一課的內容承接“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具體介紹經濟體制改革在農村是如何取得突破的,在城市是如何展開的。教材介紹的這部分內容對成年人而言非常熟悉,覺得就是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事。但它對于初中學生來說理解起來難度比較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采用談話法、借助老照片(含本地鄉(xiāng)土)、材料了解、分析問題的方法,以及合作學習法等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空間。比如,教師為使學生認識到自己身邊的生活與改革開放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積極組織引導學生進行課外調查,向身邊熟悉的人(父母、鄰居、學校的老師等)調查,了解改革開放前后人們感受的到的變化,學生把搜集到的材料進行整理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學生對這種活動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從課堂上學生展示的調研成果我們可以看到,學生的成果內容非常充實,反映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由于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這么一個合作學習的平臺,學生通過這種探究活動,生成了自己對改革開放政策的認識,親身體會了歷史學習的方法。而且這種體驗活動是學生能做到的、也愿意做的,它遠遠比讓學生坐在教師里憑空設想“如果你生活在哪個年代你會有什么感受?”要實際的多。同時,由于全班同學都參加到了調查活動中,且分工合作,因而使得每一層次的學生都有了學習的收獲。

又如:在講授八年級下第五課《三大改造》時,我在提前挑選6位同學合作自編自導一個歷史短劇《雞毛飛上天》,學生課下查資料、問長輩、寫劇本、備道具,在課堂上給大家表演了這部反映年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時期貧農、富農加入農業(yè)合作社時的心態(tài)以及改造成果的歷史短劇。學生通過觀看學習深刻認識到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和實質,目標教學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中達到了一個小小的高潮,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給每位學生和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然,不管你用的是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都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更多地自主學習的時空;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只用這樣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這樣做了,當然也就是一節(jié)好課了。

3.一節(jié)好課,它還應該是教師為學生構建的和諧、民主、自由的生態(tài)課堂,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tài)。

好的課堂應當是,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并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而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并不完全依靠講故事、做游戲或生動的情景來創(chuàng)設。教師形象生動、富于智慧的語言,一個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富有啟發(fā)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一個激起學生強烈學習動機的探究活動等等,都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不僅學會知識,形成技能,同時也獲得情感上的豐富體驗。

?新文化運動》這節(jié)課上雖以講授為主,但我把課講得主線突出、條理清晰,情緒飽滿、語言親切,繼承了傳統(tǒng)歷史教學中的精華。它不僅有利于學生迅速、準確、簡約地把握歷史發(fā)展的主要過程,落實歷史課要求掌握的基礎知識;而且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確的價值觀。例如在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我沒有按照教材的編寫順序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從按背景說起,而是從初中語文課魯迅小說《故鄉(xiāng)》片段切入,引導學生重溫小說的核心內容,并站在歷史發(fā)展的角度,分析這篇小說的地位,使學生認識到,它反映了當時文學革命蓬勃開展的社會現(xiàn)實,它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之一。這種設計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渴望學習的環(huán)境,引起了學生對新文化運動探究的欲望。同時,娓娓道來的細膩講授,也使學生受到了感染。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可以看到,他們被老師的情緒所感染,甚至下課了,還有許多學生圍著我,要記錄下本課結束時引用的陳獨秀的詩《青春》的片段。個別學生感受到了教師語言的魅力,和諧課堂的魅力!

當然,課堂教學也不會只是上述幾個特點,平時的課堂教學也不可能是每一節(jié)都是精品課。但只要我們瞄準目標,不斷學習,經常反思,將教學的某一方面發(fā)揮到最佳,使課堂教學具有自己的特色,又深受學生的歡迎,那這就是一節(jié)“滿意課”了。

以上就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淺顯的思索和做法,今天拿過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更多的希望大家能多提高貴意見,我相信你們的意見一定是我成長的最寶貴的財富。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更多地是多種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的結合體,要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很喜歡一段話,也把它作為我的結束語吧:既然已經選擇了做歷史教師,那就做一名讀書人,奮斗著,鉆研著,不斷厚實文化底蘊,培植教育智慧,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吧!

雁教學反思篇6

折紙是一項記憶性很強的工作,教師示范時,需要幼兒集中注意力并且記住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注意使感知的信息進入長時記憶系統(tǒng),注意發(fā)展水平低的兒童,其記憶發(fā)展水平也低。在幼兒園,幼兒必須遵守各種行為規(guī)則,完成各種任務,對集體承擔一定義務,這些都要求幼兒形成和發(fā)展有意注意,注意服從于任務的要求。

今天下午我教孩子們折紙電話,我在示范的時候,朱凱翔一直在小聲嘀咕,東張西望,等我示范完讓孩子們自己動手的時候,他傻眼了,他眼巴巴的看著我,我指了指黑板上的圖示,然后去輔導其他孩子了,當我又轉到他跟前的時候,他小聲說:"老師,我不會折。"看到其他的孩子們注意力非常集中的折疊,有的不時的看著圖示步驟很認真地折疊。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總會有某些幼兒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老師教的東西,他們無法學會。

作為老師應教會幼兒逐漸學習一些注意方法,由于有意注意是自覺進行的,保持有意注意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難,因此有意注意要有一定的方法。如:用自己的語言來組織注意,或用各種動作來保證。

幼兒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動中實現(xiàn)的。幼兒的有意注意,由于發(fā)展水平不足,需要依靠活動進行。在游戲中,幼兒能夠更好的維持有意注

雁教學反思篇7

這節(jié)課是在學過兩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的基礎之上來展開學習的,由于兩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是這一單元的重點也是難點,所以學生的先前學習經驗,對這節(jié)課的學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對于取近似值來說,學生在三、四年級已經接觸到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來取近似值,在第一單元小數(shù)乘法的時候也再一次的重新學習過,學生基本上都能做到正確的得出積的近似值,綜上所述,這節(jié)課的成功與否重在學生對兩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掌握的如何。

在設計時,我先讓學生回顧了取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隨后讓學生進行自學、檢測、后教、總結方法、當堂訓練。

縱觀整個教學過程來說,出現(xiàn)的問題恰恰是學生對兩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掌握的不熟練造成的。無論是自學檢測還是最后的當堂訓練都體現(xiàn)了這一點,這就造成課堂顯得不是太流暢,有點拖沓,學生的學習氣氛不是太高,課堂效率不高。由于學生不能正確的計算出兩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的商,這就為學生發(fā)現(xiàn)、總結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立下了障礙,最終使得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偏離,學習目標偏離,造成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沒有完成。

出現(xiàn)這個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課前沒有及時掌握學生的學情。由于不是用自己的學生授課,對學生的學情估計不足,如果課前能夠和對方老師進行交流會更好一點。

2、在教學設計時沒有將兩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的計算法則對學生進行復習。洋思模式一般是沒有課前導入和復習的,所以在設計時也沒有進行這方面的設計,但是如果在自學指導里邊能夠給學生指出,讓學生回憶,效果會好一點。

3、在習題的設計上,設計的有點難,使學生出現(xiàn)了錯誤。習題的作用是讓學生在習題的基礎上總結方法,所以習題的設計不易太難,能起到它該起的作用就可以了,習題太難則容易“喧賓奪主”。

雁教學反思篇8

一、課文分析:

?掌聲》一課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英子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從此變得樂觀開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尤其是當身處困境的時候;要珍惜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這篇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談的敘述后面飽含著一個充沛的情感主題:文章中“掌聲”代表著鼓勵、尊重,代表著“愛”。全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多次寫到英子的神態(tài)與動作。因此,如何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后的變化;怎樣通過英子的外在動作、語言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優(yōu)點:

整堂課通過師生共學、自主探究、發(fā)散想象、主動積累等學習方法;體會人物心理,懂得且愿意主動關心、鼓勵他人,并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小英的神態(tài)、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創(chuàng)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英子,你為什么低頭呀?你能說說你的心里話嗎?學生這時走入文本,猜想英子是怎樣想的“我害怕,別人會歧視我?!薄拔业降咨先ィ€是不上去?!薄安簧先?,才來的新老師老師要批評,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辦?”此時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憂郁的心理。當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去時,我鼓勵學生說:“難道我們不該為英子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里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三、教學缺點:

英子心里活動的3個句子,雖然找出來了,但是我沒有即時好好地讓學生通過朗讀去品味。特別是“低下頭”“猶豫”“眼圈紅了”“慢吞吞站起來”還沒有好好突出,沒能深刻體會英子此時的心態(tài)在慢慢發(fā)生變化。這一部分處理太匆忙了,還需多指導學生朗讀,為下面學生為何自發(fā)地送給英子的掌聲做好鋪墊。

課結束了,我感動了,孩子們也感動了……學生在這堂課中不僅學習了語文,也從中感受到了鼓勵,關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