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課教學反思6篇

時間:2023-01-16 作者:Animai 教學計劃

教學反思幫助老師積極吸取先進的課改成果,教育教學是一種理性自覺的活動,在結束一段時間的教學后,一定要寫好教學反思,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高中美術課教學反思6篇,感謝您的參閱。

高中美術課教學反思6篇

高中美術課教學反思篇1

一、分析化學實驗對高中教育的重要性

化學是高中的一項重要的學科,然而,化學實驗是學習化學這門學科的基本手段,它對于化學這門學科的教育是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在高中化學老師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應當對化學實驗對學生的影響引起重視。

通過化學實驗的教育,有利于幫助學生在不同階段學習化學的知識點的鞏固,避免了學生在知識環(huán)節(jié)的斷開,在實驗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化學進行自主的探究,鼓勵學生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老師利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對化學實驗引起重視,并且能夠有效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

二、改革下的高中化學實驗教育的作用

(一)利用化學實驗手段獲取化學知識

在化學這門課程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點有很多,例如,氫氧化銅的顏色,氣味以及化學成分中的其他反應,這些都是要學生記憶的,如果學生在沒有親身的進行實驗,只是按照傳統(tǒng)死記硬背的方式背誦出來,那么,隨著知識量的不斷增多,就會給學生的知識點造成混淆的狀態(tài),使學生對每一個知識點都含糊不清,沒有真正的掌握。

化學實驗作為化學中的新型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在實驗中體驗化學的奧妙,從而使學生對化學的知識點有著進一步的加深,幫助學生更容易理解和記憶,還提高了學生在化學方面動手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點結合實驗,去驗證自己的所學所想。

(二)化學實驗是高中化學教育的主要手段

化學實驗是學生在學習化學過程中一個探究的過程,它使學生在具有原理的基礎進行驗證,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學生在掌握和了解化學基本的原則下,了解了物質(zhì)的本質(zhì)以后,可通過實驗的方式來進行下一步的探索,觀察它們的反應情況,同時,學生也可以對已經(jīng)知道的結果,再進行進一步的驗證。

例如,學生在進行氫氧化銅的實驗中,要對氫氧化銅的顏色,氣味以及化學成分中的其他反應,學生在完成每環(huán)節(jié)后,要對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和所發(fā)生的變化進行記錄、分析和總結,經(jīng)過這樣的一個過程,更有助于學生加深他們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避免了學生死記硬背造成的影響,老師利用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提升學生在學習化學的興趣,激發(fā)了在化學方面的學習熱情,也使學生在學習的方式方法上面有一定程度上的改變。

(三)化學實驗是培養(yǎng)和開發(fā)學生非智力的重要途徑

非智力,廣義上的解釋是指除了智力以外的一切和心理因素有關的因素,像是學習上的熱情、自尊心和責任感等各個方面,高中實行化學實驗教育,不僅僅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加深,同時,也有利于培學生在化學實驗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實驗的驗證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學習方面的情趣大增,更主動的去對化學的真理進行探索。

例如,學生在進行某一項的化學實驗中,會在實驗中不斷的發(fā)現(xiàn)問題,老師要在適當?shù)臅r機給學生一定的提示,學生在老師的提示下,重新進行實驗,并認真記錄、分析和總結,得出不同的結論,這樣的一個學習過程,也是科學上實事求是的作風,對增加學生的自信心也是有著巨大幫助的,此外,化學實驗教育還可以對學生意志力的培養(yǎng)有著很大的幫助。

同時,在其他方面的學習也是有很大幫助的。化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方式,不管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方面,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老師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避免傳統(tǒng)模式的教育,以老師為主導的地位,要實現(xiàn)化學實驗室是學生展示自己,并且進行科學創(chuàng)新的一個平臺。

老師應當在教學方法上不斷的創(chuàng)新,使化學實驗的課堂不斷增加趣味性和創(chuàng)造性,老師通過各種化學實驗的教學方法的改變,激發(fā)學生對化學實驗學習的興趣,這樣不僅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在進行化學實驗時,有著自覺的創(chuàng)造性,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在科學上的素養(yǎng)。

高中美術課教學反思篇2

一、教師轉(zhuǎn)變觀念,營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

創(chuàng)新教育要求教師轉(zhuǎn)變觀念,改變舊的“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唯一主角的現(xiàn)象。

師生角色互換,把課堂還給學生,不要讓學生產(chǎn)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作品是一項任務”的錯覺。

教師可以走到學生當中去,作為其中的一份子參與討論,從形式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放松心情,帶著輕松愉快的情緒去感覺,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活躍和創(chuàng)造才能的發(fā)揮。

1.教師應該全面把握教材,靈活運用。

高中美術教學主要包括教師解說、學生討論、問答等幾種類型,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隨機應變,進行不同授課方式的變幻,讓課堂活躍,讓智慧飛揚。

我國擁有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藝術形式,優(yōu)秀的美學文化貫穿于每一個人的生活當中,只要能夠認真觀察,便會發(fā)現(xiàn)生活處處是美術。

在講授課程之前,教師應該做好備課教案,把重難點進行區(qū)分,從而在教學中把握好節(jié)奏,讓學生能夠更加充分地理解所講的內(nèi)容,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升華和醞釀,培養(yǎng)學生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這才是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

2.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

美學能夠開發(fā)人的智慧,能夠讓人感受到生活的希望。

藝術真正的美在于眼睛對美的捕捉和對心靈的感悟,運用美學價值較高的美學作品來引導學生學習美術、欣賞美術,從而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娛樂中喜歡美術、熱愛美術。

營造出一個活躍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學生可以多方面感覺美的東西給自己帶來的感受,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春天里盛開的鮮花,夏日里低垂的楊柳,秋天里的片片楓葉,冬日里皚皚的白雪,一切自然美的東西,它們就在我們的眼下,當我們有一天嘗試去發(fā)現(xiàn)它們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原來生活真的很美,就會理解生活處處是美。

二、擺正文化課和專業(yè)課的關系

針對美術特長生,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有不少學生表現(xiàn)出比較明顯的“重美輕文”。

針對這一傾向,我進行了調(diào)查和分析,發(fā)現(xiàn)造成這一現(xiàn)象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學生本身的原因:絕大多數(shù)美術特長生文化課基礎差,成績偏低,對專業(yè)學習表現(xiàn)出較為濃厚的興趣和自覺性。

但對文化基礎知識的學習態(tài)度,比之藝術專業(yè)的學習勁頭就顯得松松垮垮,熱情偏淡。

他們具有形象思維活躍和動手能力強的特點,但缺乏邏輯思維能力。

部分美術生在學習方法上存在較大問題,比如學習無計劃或無法堅持,課前無預習,上課聽講精神不集中,容易走神,不會做筆記,因怕難不愿完成作業(yè)或抄襲別人答案,平時不刻苦、臨考抱佛腳,學習主動性不強,專業(yè)與文化、休息與學習時間配置不當?shù)取?/p>

二是社會原因:由于近年高考對藝術生的文化成績要求偏低,使不少學生家長、教師和學生本人錯誤地認為將來考藝術類高等院校,只要專業(yè)成績優(yōu)秀就行了,在提高文化課成績上花那么多力氣不值得。

針對以上情況,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轉(zhuǎn)變認識。

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析藝術院校的招生形式。

如今藝術院校招生,文化課錄取分數(shù)呈逐年提高的趨勢,過分地強調(diào)專業(yè)而忽視文化課的學習,是不會有什么發(fā)展的。

同時列舉學生身邊每年都有專業(yè)特別出色的學生只是因為文化課的原因被淘汰的實例,對學生進行說服教育,使他們轉(zhuǎn)變對文化課的認識,擺正專業(yè)課和文化課之間的關系。

2.跟學生一起分析,講明道理,使他們從理論上認識到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

雖然文化課與專業(yè)課在思維方式、課程能力上要求側(cè)重不同,但是二者之間并不矛盾,文化課與專業(yè)課之間是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相互制約的關系。

學好文化課會對專業(yè)課的學習起著一定的促進作用,不注重文化課的學習,美術專業(yè)的提高和發(fā)展就會受到局限。

教師應讓學生明白:要想將來真正步入藝術殿堂,必須是“專業(yè)+文化=成功”,藝術必須有一定的文化作基礎,只有具備了較好的文化底蘊,才能讓自己的特長在藝術中放飛。

“光會畫畫只能是個畫匠,絕對不會成為杰出的藝術家。

”這樣就能提高學生學好文化課的意識,增強學好文化課的信心,通過專業(yè)課的學習帶動文化課成績的提高。

3.尋求專業(yè)課和文化課在教學方法上的統(tǒng)一,在專業(yè)教學中滲透文化課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經(jīng)過多年的探索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我所帶的專業(yè)學生不但專業(yè)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而且文化課成績也都有了明顯進步。

三、美術教學應聯(lián)系實際

美術教學首先應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應把握住大的方向,使課堂教學“活而不亂”。

在美術教學中,不應光念書本,因為這樣課堂氣氛就會很死板。

我采取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認識到,美術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反應,它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生活是美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

在畫寫生和記憶畫等課業(yè)中從選擇學習用具、玩具、水果等學生熟悉的物品入手;在創(chuàng)作畫課業(yè)中,圍繞校園生活、家庭生活及學生可能參與其中的社會生活來進行命題;在藝術設計課業(yè)中,開展實用物品的模擬設計與制作,讓學生從小就有意識地為方便生活、美化生活而動手動腦。

另外,在工藝制作的用材上盡可能生活化,除紙工、泥工等手工常用材料外,還引導學生開發(fā)生活中的廢棄物品,鍛煉學生從平凡之中發(fā)現(xiàn)美的本領,從而達到因材施藝、變廢為寶的目的。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從生活中去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力,將眼、腦、手協(xié)調(diào)配合與珍愛美、崇尚美的心靈相結合,舉一反三,使學生既能很快地理解美術的真諦,又能從學習中得到樂趣。

從美術學習和創(chuàng)作中增強了審美、愛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意識和能力。

高中美術課教學反思篇3

著名藝術社會學家豪澤爾說過:“人生來就是藝術家,但要成為鑒賞家卻必須經(jīng)過教育?!备咧须A段專門開設美術欣賞課,其目的在于通過欣賞教學,啟迪智慧,陶冶情操,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樹立學生正確的審美觀,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然而在長期的教育環(huán)境或基于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加上美術欣賞課不是高考科目,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社會均有輕視的傾向,作為一名多年從事教學的美術教師,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體會頗深: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現(xiàn)狀并不樂觀。

一、高中美術欣賞課的現(xiàn)狀與反思

首先,教師專業(yè)知識不足,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大多高中美術教師在學院中接受的專業(yè)技能訓練多,美術史論、教學理論等內(nèi)容的掌握則相對薄弱,因此,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較多,比較普遍的是“講授式”教學,就是只講作品本身,而沒有把作品放到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缺乏知識的系統(tǒng)性。

其次,學生對美術課的重要性缺乏應有的認識。在一考定終身的壓力之下,非高考科目自然得不到學生的重視,因此有的課堂上,就出現(xiàn)學生做其它學科的作業(yè)或打瞌睡的情況。

再次,課時得不到保證,教學課時量少。目前,藝術課程雖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小三門”。大部分高中美術課的開設安排,一般都為兩周一課時,由于所隔時間較長,知識得不到系統(tǒng)的識記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學生把知識整體化和系統(tǒng)化。

縱觀以上種種現(xiàn)狀,高中美術教師應該面對現(xiàn)實,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提高教師自身素養(yǎng)入手,轉(zhuǎn)變教學觀念,挖掘?qū)W科潛能,努力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的興趣,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想方設法改變不良現(xiàn)狀。

二、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對策

(一)明確教學任務,增強美育意識

美術欣賞課教學中,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美術作品的分析和評

價,去理解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初衷,體悟美術作品內(nèi)在的精神含義,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教師不僅要思考如何講解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吸引學生來參與欣賞。

高中開設美術欣賞課是學校實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美育是一種修養(yǎng)人性、提高人生質(zhì)量、深含文化底蘊的教育,是一種培養(yǎng)和塑造完美人生的教育。國學大師王國維認為,教育分心育與體育兩大領域。心育又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三個方面。在我們看來,智育、德育和美育雖然相互區(qū)分,但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處于對立統(tǒng)一之中。所以,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美育不僅與智育、德育、體育相輔而行,而且還有自己獨特的功能和規(guī)律,在整個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說過:“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奔礃淙擞说某跏己徒K極,都是美育的用武之地。換言之,美育,包括藝術教育,不但是人格修養(yǎng)的入門途徑,而且也是使它達到成熟的、高級的境界的必由之路。

(二)提升教學藝術,培養(yǎng)學生興趣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畫師出了個“深山藏寺”的題目,令其弟子作畫。大弟子畫了一座山,山中有一座廟;二弟子也畫了一座山,樹木掩映下露出廟宇的屋頂,遠遠望去頗有點“藏”的味道;而三弟子思忖良久后,畫了一座山,一條河,一個和尚挑著水往山里走。三者相比,顯然后者高人一籌,含蓄地體現(xiàn)了主題,余味雋永,含不盡之意于畫外,自然得到老畫師的贊賞。這種言不盡意、意在畫外的無盡妙處給我們以非凡的啟示:藝術手段的精深微妙,可應用于教學藝術之中?!吧钌讲厮隆苯o予我們的微妙領悟應用于美術欣賞教學實踐中,給學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啟發(fā)學生的新思維,寓教育于藝術良方之中,寓教育于文化藝術之中,教學藝術因之而升華,教學也因此富有個性魅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皼]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币虼?,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產(chǎn)生興趣是學好美術課的一個關鍵。首先,讓學生與教師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才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逐漸地把學生引導到學習美術的興趣上來。教師應該多了解學生,多跟學生談心,讓學生與教師之間建立一座橋梁,拉近距離,減少代溝。其次,教師可以向?qū)W生談談學好美術的社會用途和好處。再次,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陶冶學生的性情。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譬如講到色彩給人心理效應不一樣時,就列舉出服裝色彩與人體體形之間的相應關系的例子:太胖的人穿衣服可以選擇深色的,不要穿顏色太鮮艷的,橫紋的衣服也不宜穿,否則效果大打折扣;體形較瘦的人,不要穿豎條紋或顏色太重的,否則瘦上加瘦……學生聽了都頻頻點頭,樹立起信心,有興趣去學美術這門課。

綜上所述:雖然高中的美術欣賞教學在客觀上還存在諸多不利因素,但我們要發(fā)揮自身的能動性,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做更多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以便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高中美術課教學反思篇4

時間匆匆,轉(zhuǎn)眼間離我剛踏上教師崗位已有半年之久。感謝峨眉一中領導和教師們的關心和幫助,讓我從一名剛畢業(yè)的大學生慢慢進入教師的角色。這學期收獲良多,無論是自己教學上,還是自己心理成長上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本學期一路走來,改變了我大學認為“教書很簡單”這種幼稚的想法。

在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本以為自己只要做好了上課的準備,上課的時候認真講解,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可以了,但是沒想到課堂上還有這么多的'突發(fā)事件,有時候自己花費了很多心思備的課,也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隨著課堂的進行,慢慢的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課堂存在很多的問題,在這里進行一個總結性的反思。

第一,課堂中的教學用語有待提煉,語言組織能力有待提高。一堂課中肯定會出現(xiàn)很多常規(guī)性的知識點,在講解這些知識點的時候,過多的問一些“對不對?”“是不是?”之類的問題,容易讓學生形成思維惰性,以至于想都不想問題,隨口就亂回答。這樣的問題,經(jīng)過在其他老師那里學習經(jīng)驗和自己的反思后,效果得以改觀。遇到這樣的情況,一般可以給學生選擇性的答案,讓他們先從中思考,然后在回答。幾秒鐘的思考回答時間,卻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語言方面,還發(fā)現(xiàn)自己的措詞也存在很大問題,邏輯性不強。這方面隨著自己對課堂的熟悉,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第二,課堂重點突出不明顯。

教材上面一節(jié)課的知識量非常大,很想給學生面面俱到,但到頭來總結課堂才發(fā)現(xiàn),其實學生什么都沒記住,像是看電影一般僅僅在頭腦中過了一遍,沒有值得他們引起重視的東西。后來經(jīng)過多次和師傅陳老師討教得知,新教材雖然給出的信息量很多,但新課標明確指出選取其中適合學生本身情況的知識進行重點賞析。這就說明教材中的內(nèi)容不必面面俱到,交給學生的是賞析的方法,而不是教他們賞析每幅畫。

第三,課堂時間把握不夠嚴謹。

總的來說,還是自己安排時間的容錯率太低。有的課堂學生反應強烈,很有積極性,就容易過多的去拓展,導致時間不夠用。有的課堂中學生很困乏,不愿意聽老師所講,很多知識點講到位就過了,沒有去展開,甚至有時候受到學生的影響,本該深入的知識點,卻始終講不出該有的深度。陳老師也一直在強調(diào),老師是課堂的導演,要把控整個課堂,訓練老師用自己情緒去感染學生的積極性。這條尤為重要,必須深入學習,貫徹落實。

第四,課堂管理不夠嚴格。

有的時候,看見學生實在很疲、很乏,抬著頭都能閉眼打瞌睡,實在不忍心再去打攪他、吼他,以至于到后來班上紀律顯得有些松散,有好幾個同學開始開小差。我認為這是這學期下半期一直困擾我的問題,我也找老師們請教過。首先,要端正自己的立場。作為一名合格的老師,必須具備一項“師能”,然而課堂的管理就正好體現(xiàn)一個老師的師能。如果連課堂中起碼的紀律都管理不好,談何行課。其次,建立課堂的規(guī)矩。比如:學生覺得困乏,可以讓他自愿起立站著聽,

如果不愿意站,那就不能睡覺。最后,讓他們對美術課堂引起重視。并不是不高考的科目就是豆芽科,就可以想怎樣就怎樣。美術雖不高考,但它是培養(yǎng)我們審美情操,開拓眼界的必備課程,更是建立我們正確審美觀,人生觀最重要的課堂。

本學期發(fā)現(xiàn)的問題還有很多,最突出的就是以上四點。我很慶幸自己第一學期就能發(fā)現(xiàn)這么多的問題,以便于我更快速的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再次感謝陳雪峰老師,對我耐心的指導,感謝學校領導對我的栽培。

高中美術課教學反思篇5

?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在發(fā)展學生的視知覺,獲得以視覺為主的審美體驗,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zhì)等方面,具有其他學科難以替代的作用。著名藝術社會學家豪澤爾說過“人生來就是藝術家,但要成為鑒賞家卻必須經(jīng)過教育”。高中美術欣賞課的開設,正是要讓學生在面對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時,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美術作品的分析和評價,去理解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初衷和體悟美術作品中內(nèi)在的精神涵義,從而提高藝術修養(yǎng),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啟迪智慧,擴大視野,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然而在長期的教育環(huán)境或基于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現(xiàn)狀并不樂觀。

一、高中美術欣賞課的現(xiàn)狀與反思教師創(chuàng)新意識不強,課堂教學模式單一。

大多高中美術教師在學院中接受的專業(yè)技能訓練多,美術史論、教學理論等的掌握則比較薄弱,而對其它相關學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因此在教學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論教材;此外,由于高中美術欣賞課開設時間不長,對于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探索尚處于摸索階段,可借鑒的成功經(jīng)驗較少,因此,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較多,比較普遍的“一言堂”現(xiàn)象,就是只重知識傳授,忽視對教學技能和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的結果。學生對美術課的重要性缺乏應有的認識。在當前仍然是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由于非統(tǒng)考科目,高中美術欣賞課自然也得不到學生的重視。因此有的課堂上,就出現(xiàn)學生做其它學科的作業(yè)或打瞌睡等的情況。教學課時量少。目前,藝術課程雖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調(diào)味”課。大部分高中美術課的開設安排,一般都為每班兩周一課時,即隔周上課,由于所隔時間較長,知識得不到系統(tǒng)的識記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學生把知識整體化。縱觀以上種種現(xiàn)狀,高中美術教師應該面對現(xiàn)實,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提高教師自身素養(yǎng)入手,轉(zhuǎn)變教學觀念,挖掘?qū)W科潛能,努力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的興趣,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想方設法改變不良現(xiàn)狀。

二、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對策

(一)提升教學理念,師生共同發(fā)展新課程強調(diào),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這就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把學校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在實踐中學習,不斷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研究、反思,不拘一格的進行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如在學習《外國近現(xiàn)代雕塑》這一課時,教師作了以下的教學設計:1、讓學生在本課中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作品,然后把他們分成相應的若干組。2、由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各組欣賞和討論。3、請學生表達個人的感受和見解,發(fā)表對作品的評價。4、教師作鼓勵性評價,對學生發(fā)表的不足之處加以補充或改正。5、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在全班進行探討。6、指導學生在課外搜集資料進行更廣泛的欣賞實踐。在以上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建立一個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氛圍,要鼓勵每一位學生大膽的表達。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雖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對于同一作品很可能會產(chǎn)生各種不同的評價,又由于學生經(jīng)驗能力所限,看法也許是幼稚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們是認真的,真實的感受,教師就應給予尊重和認可。其次,教師要把自己作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既要組織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又要主動而坦誠的與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時也要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此外,還應該看到,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學生學習的渠道越來越廣泛,他們可以從網(wǎng)絡上查找到很多相關的學習資料,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外去搜集資料,即可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又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

(二)展示學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蘊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作品不僅存在于藝術殿堂和博物館中,也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中,其中不僅有繪畫、雕塑等以觀賞性的為主的美術,更有如建筑、工藝設計等滲透到人類生活各個方面的實用性美術。在教學初期,教師應讓學生對美術的范疇和功能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使學生充分的認識美術與生活的密切關系,以及美術對自身素養(yǎng)、能力、心理乃至整個人生的重要影響等,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欣賞課的積極性。在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認識到,不論是繪畫還是工藝,不論是具象還是抽象,都是美術家精心的構思并結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時代的審美理想創(chuàng)造出來的。同時,美術家創(chuàng)作一件美術作品,除了通過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題之外,往往還有其更深層的內(nèi)涵和更隱藏的意蘊,是一種文化、精神層面的要求與體現(xiàn),是美術作品的最高價值所在,也是時代、社會、民族精神的寫照。如青銅器和秦俑所體現(xiàn)的中華民族精神、古希臘藝術所體現(xiàn)的崇尚理想與科學的精神、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品中的人文主義思想、中國山水畫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識等,使學生對作品產(chǎn)生深刻的理解,達到審美情感的升華。

(三)提高教學藝術,增強學科魅力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師規(guī)則中時明確指出:“我以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激勵人?沒有主動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日本教育家齋滕喜博稱提問為“教學的生命”。有效的教學提問可以指明學生的思考方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如在欣賞元代王冕的《墨梅圖》時,教師先設問:“畫中梅花與生活中的梅花有何不同?”然后用多媒體展示,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比較,初步認識到畫中梅花的藝術特色,即只有一支橫斜在畫幅中間的梅花,作者用墨色畫梅,畫中還有題詩等。接著教師再用“畫家為什么不用生活中所見的梅花的顏色,如紅色、粉色來畫呢?”、“畫中的題詩與畫中梅花有什么關系?”等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從而逐步領悟畫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感受作者的胸懷和理想。繼而再以“畫家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情感和理想呢?”引導學生聯(lián)想元代的歷史背景,最終使學生領悟作品所體現(xiàn)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藝術特色。

此外,好的藝術作品往往留有藝術遐想的空間,應當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藝術的魅力。如在欣賞外國現(xiàn)代繪畫夏加爾的《我和我的故鄉(xiāng)》時,就可以讓學生隨著作品中景象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跟隨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帶有童話色彩的'寧靜而又祥和的夢幻氣息,去體驗那魂牽夢繞的思鄉(xiāng)之情。教師只需把作者的生平和經(jīng)歷稍加提示即可。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也是現(xiàn)代教育教學中能提高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教學藝術手段。如在欣賞《二十世紀外國繪畫》時,讓學生對二十世紀的時代背景有較全面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為了能更快更全面的讓學生了解,采用多媒體技術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如把世界大戰(zhàn)影片片段、工業(yè)革命的成果等進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又可以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為接下來開展學生的自主欣賞奠定了基礎,無形中也加強了美術與歷史、政治等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

此外,人們常說藝術是相通的。在美術欣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恰當?shù)囊胍魳?,可以起到調(diào)動情緒、豐富感受、創(chuàng)設氛圍的作用。如在欣賞繪畫作品《百老匯的爵士音樂》時,讓學生欣賞一段爵士樂;在欣賞中國古代山水畫時,一邊播放著古樂《高山流水》,一邊會使人的視覺、聽覺乃至整個身心都得到美的感受和體驗,繼而能幫助欣賞者對作品作出更準確的欣賞和評價。

總之,要改變當前高中美術欣賞課的不良現(xiàn)狀,美術教師就應該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首先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要善于挖掘?qū)W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fā)和維持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使學生能積極地與教師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藝術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討和欣賞,使美術欣賞課成為學生與教師共同感受美、領悟美的殿堂。

高中美術課教學反思篇6

當今我國的教育正處在一個巨大的歷史轉(zhuǎn)折期,學生經(jīng)歷著空前的觀念撞擊和文化震蕩。新課程改革是中國教育發(fā)展史上一次偉大的革新,這對于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來說,即是一次挑戰(zhàn)也是一次機遇。美術欣賞成為普通高中的一門必修課,在我國也僅有十年左右的時間,但它是中國美術教育教學方面的一項重大決策。作為一名新課程改革的先行者,我們必將肩負起對美術新課程改革進行探究與踐行的義務。在長期的高中美術教學中,我曾經(jīng)有過諸多迷茫和困惑,也有過太多慰籍與欣喜。以下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對高中美術欣賞教學的幾點膚淺見解。

一、教師專業(yè)理論知識的貧乏

現(xiàn)階段,美術教師的理論知識水平主要來源于師范院校的培養(yǎng)。多年來,我國的高等美術院校一直以培養(yǎng)畫家、書法家、雕塑家、工藝美術家……等技術型人才為目的,更注重專業(yè)技能訓練,忽視美術理論的學習。所以大多的高中美術教師也不同程度存在著一些共性問題:缺乏對美術史、美學、藝術概論、教育學、心理學、教材教法……等基礎理論的系統(tǒng)學習、知識結構不合理。我們的美術院校是在培養(yǎng)杰出的技術人才的同時,卻忽視了藝術人才的培養(yǎng)。

高中的美術欣賞課不僅需要教師對美術實踐有親身的體會,更需要教師具備全面的文化素養(yǎng)修養(yǎng),他們應對美學、美術理論、中外美術史乃至文學、歷史、地理、哲學等人文學科有深厚的認識和了解,還應在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有一定的修養(yǎng)??梢娒佬g教師除了要具備較高的美術技能外,更應具有廣博的美術知識和較高的美術理論、教育學、心理學修養(yǎng),這樣才能出色地完成傳道、授業(yè)、解惑工作。國家規(guī)定高中美術欣賞課應由專職的具有本科學歷的教師擔任,而目前從大部分高中學校美術的師資配備來看,都遠遠不能符合標準。故而,教師的配備就成了制約高中美術欣賞課發(fā)展的“瓶頸”。

二、學生學習興趣的缺乏

當前,我國中小學生課業(yè)負擔十分沉重,而高中教育由于受當前我國考試制度、升學制度的影響和制約,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更是到了不堪其負的程度。我們可以看到,在初中美術學習中,多數(shù)學生對美術的學習尚有著較濃厚的學習興趣的。相對體育、音樂學科來說,美術要求學生的天賦沒有那么的高,只要有興趣,胡亂涂鴉兩筆都可以是作品。而在小學和初中階段他們都有豐富的課余時間來滿足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到了高中階段則不然,目標只有一個,“擠過獨木橋,走進象牙塔?!睘榱藨獙Ω呖?,他們已經(jīng)沒有多余的時間來滿足興趣了。沉重的課業(yè)壓力只會讓學生產(chǎn)生厭學、棄學的心理。故而,激發(fā)學生對美術欣賞課的興趣,使其樂學、愛學是高中美術教師首要之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引導學生進入知識殿堂的向?qū)?,一旦學生對某事有興趣,心理上就會處在一種亢奮狀態(tài),學習起來便感到其樂無窮。要在課堂教學中吸引學生,首先要使所選擇的美術作品能形象地吸引學生,并在情感上打動學生,引起學生的興趣。

例如欣賞《米羅維納斯》時我是這樣導入課題的:“在西洋美術史上有三雙最美麗的手,請同學們猜猜是哪三雙手?”這設疑就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般大家都“騷動”起來了。緊抓住同學們迫切想了解的答案心理,屏幕上分別展示三幅作品中手的局部放大圖,“下面請同學們猜猜,這三雙手分別是誰的呢?”——“圣母瑪麗亞、蒙娜麗莎、米羅維納斯”?!霸僬埻瑢W們想想,為什么這三雙手被譽稱為西方美術史中最美麗的手呢?”——這三雙手性質(zhì)不同,感受也迥然有異。圣母瑪麗亞的手,是一般的手,代表天下母性的手,具有著神圣、慈愛的共性;蒙娜麗莎的手,是個別的手,只屬于達芬奇筆下十六世紀意大利貴婦人的手,有著“豐滿”、“優(yōu)雅”、“柔美”的個性;米羅維納斯的手,則是想象的手,是肉眼看不到的,只有用心靈去想象。雖然維納斯沒有視覺的手,但我們相信,會在每一位站在她面前的觀眾的心目中,為她創(chuàng)造出一雙最美麗的手……。

?米羅維納斯》是許多學生都熟悉的一尊世界聞名的塑像,這從古代殘跡中留下的藝術精品雖不完整,但在藝術上卻又被看成是完美的典范,維納斯究竟美在什么地方?這些知識學生似懂非懂。因此,面對這既熟悉又陌生的女神,學生從審美上會產(chǎn)生一種迫切想了解的“沖動”。為了引起學生對作品的關注,課堂講解中可適當穿插一些與作品或作者有關的趣聞軼事。如:從19世紀以來,各國選美的標準均為據(jù)米羅維納斯的尺寸。故而有人戲言,維納斯是人類選美最早的“世界小姐”;維納斯失去的兩只手臂的原來姿勢究竟是怎樣的呢?“右手拿著蘋果呢?還是拿著別的東西?”“左手舉多高,伸多遠?彎曲到什么程度?”“眼睛和手的關系如何?”“她的手在干什么?”這么多的復原圖中到底哪個復原方案是正確的呢?還是覺得無論哪個方案都沒有現(xiàn)在的斷臂維納斯更美、更動人,更接近藝術本質(zhì)。因為她是藝術家與大自然和時間共同創(chuàng)造的絕無僅有的杰作。

有的美術作品畫面是情節(jié)性的,教師如果僅從構圖、色彩、線條等形式美因素去分析,學生是不太愿聽的。此時教師可從美術作品的“情節(jié)”入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一旦被帶入情節(jié),情節(jié)過程會引起他們的關注,被情節(jié)中沖突所吸引,并占有整個心靈,情節(jié)外的思維活動被抑制。

?最后的晚餐》是文藝復興時期大師達芬奇的名作,學生大多知道猶大出賣耶酥的故事,壁畫中13個神態(tài)各異的形象吸引了學生,誰是叛徒猶大?這是學生最關切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作品中的各個人物,以“找出叛徒”為任務來進行展開。向?qū)W生說明作品畫面緊緊地抓住了原來傳說中耶穌對門徒說的一句話:“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當中有一個人要出賣我了”,來刻劃十二個門徒聽了這話后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的神情和性格特征。作品中猶大的面孔整個是黑暗的,由于驚慌失措,猶大身不由主地向后傾,同時死死地抓住他的錢袋。與猶大恰成鮮明對比的是坐在中央的耶穌,態(tài)度安詳,從他背后窗戶中射進來的夕陽光輝,是他的形象更加突出。耶穌和猶大,一個崇高,一個卑鄙,對比十分鮮明。在欣賞地過程中如果教師再輔以介紹藝術家創(chuàng)作過程有趣的情節(jié),定會吸引學生,激起他們欣賞的極大興趣。

應該說每一幅美術作品、每一位藝術家的后面都有許多情節(jié)可以發(fā)現(xiàn)。教師在教學中應懂得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通過多媒體手段或問題的設置創(chuàng)設各種有利于教學的情境,以各種新奇的手法去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欣賞的興趣。

三、教學手段的匱乏

美術教育之所以為其它學科無法替代,就在于發(fā)展了人的形象思維。藝術家創(chuàng)造的美術作品,

都是靠形象來感染人,打動人的。因而欣賞教學必須緊緊圍繞形象展開活動。光憑教師的一支粉筆、一張嘴,是很難組織好高質(zhì)量的美術活動的。雖然我們看到了一些老師能依據(jù)自己的特長進行教學,但課與課的差異僅僅是教學重點及內(nèi)容上的差異,而不是教學風格與教學方法上的差異。教學方法的單一及缺少個人風格。

有些教師在授課時,是在背教材和教案,嚴格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教學程序照本宣科地進行“授惑”。碰到各種“突發(fā)”事件時就顯得措手無策,沒有充分地利用好各種契機。比如在欣賞達·芬奇的作品?蒙娜麗莎?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蒙娜麗莎”的那永恒、神秘的微笑,我特意把《蒙娜麗莎》放大投射到屏幕上,在優(yōu)美的音樂旋律中讓學生默視一分鐘,用眼睛和心靈去感受她那迷人的微笑……。此時,忽然有個聲音從教室的一角傳來,“我覺得一點也不美”。這種想法完全在意料之外,是該假裝沒聽到糊弄過去呢,還是要正面應對學生的“異議”呢?!此時,腦海中靈光一閃,這不是一個對作品進行深入展開辨析的方法嗎?所以,我決定先放下作品,暫不作分析,而是首先從對那個時代的介紹入手,讓學生感受那個時代的社會氛圍,了解作者是以怎樣的膽識和勇氣沖破籠罩歐洲中世紀所形成的宗教的牢籠,以一個普通的婦女形象代替以往的一成不變的以宗教為題材的作品藝術形象。同時可以把這一作品與文藝復興以前的作品進行比較,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對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的提倡和對人類生命的歌頌、對人的本身價值的肯定。然后再讓學生重新欣賞這一作品,此時,學生就不會再有開始時認識的偏差,而是帶著新的認識、從新的審美角度來欣賞這幅作品。他們的感受也會因此更強烈、更深入、更持久了,對作品的感受也就更充分了。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任何一件優(yōu)秀的作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況下欣賞,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這也正是美術欣賞的魅力之所在。事實上,美術課本中大部分文字欣賞的敘述部分只能代表一家之辭,不是唯一的標準。美術欣賞教學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能搞教師一言堂或者照本宣科,它不象數(shù)學、物理那樣只有唯一的標準答案,而是應該有差異性的,要能容忍和接受學生的各種見解和感想。

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滲透使現(xiàn)代美術課堂的教學形式也趨以多樣化與多元化。多媒體信息,特別是圖像、動畫、影像、聲音使教材更為生動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靜態(tài)美升華為動態(tài)美,即將教材中蘊含的意境美、音樂美、藝術美、充分表現(xiàn)出來,同時刺激學生的生理感觀,激發(fā)學生的各種積極心理因素,調(diào)動審美主體的心理功能活動,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美感效應,因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愛學、樂學。

例如欣賞南宋畫家馬遠的《寒江獨釣圖》,我首先播放一段《寒鴨戲水》樂曲,請學生觀看作品,談談感受?逐漸引導學生進入畫境,由此產(chǎn)生豐富聯(lián)想和無窮想象。然后組織他們討論,發(fā)表各自的看法。學生總結出有寒冷、空曠、孤獨、荒涼、寂寞……等諸多感受。此時進一步分析技法特點,大面積空白表示什么呢?請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雪、霧、雨、水、天、云煙……。當學生的情感被激發(fā)出來后,聯(lián)想與想象是極為豐富的。畫中因為天“寒”,才顯得江中人“獨”(孤寂);也因為人的“獨”(孤寂),才感到江面更“寒”……。畫中“計白當黑”的手法給人予無限的遐想空間。繼而深入剖析繪畫意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對作品內(nèi)涵理解進一步升華。這時在典雅的古箏樂曲的伴隨下,屏幕上作品上方的空白處徐徐出現(xiàn)柳宗元的詩句《江雪》,師生一同詠起古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簔立翁,獨釣寒江雪……?!贝思n美術、音樂、文學、詩歌為一體,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下學科整合的特點,師生對于作品的理解也達到共鳴狀態(tài)。此課打破了“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通過多媒體的引入,使教學演示直觀、生動、形象,圖形、文字、聲音相結合,學生易于接受、樂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誠然,現(xiàn)代媒體作為一種新的技術受到美術教師們的青瞇是應該的,但也不能過于迷戀于此。因為我們從現(xiàn)有的課例來看,媒體的操縱者主要還是教師,這樣過多使用此種媒體,仍舊沒有走出“教師中心”的老路,學生的感受依然沒有被重視,學生的主動性依然沒有得到發(fā)展。

總之,美術教學不是要把我們每一位學生都培養(yǎng)成未來的藝術家,而是一種藝術普及活動;是要提高我們每一位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使其能兼顧全面而發(fā)展。做為高中美術教師,我們的任務不僅僅是在課堂上欣賞好一張畫,一件工藝品,而更重要的是帶動學生能獨立的去認識美,有選擇的接受新的觀念,讓每位學生在藝術欣賞的“旅程”中拾得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