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教學反思教學反思6篇

時間:2023-01-01 作者:Trick 教學計劃

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反思來快速提升教學能力,為了讓教師們不斷成長,一定要定期寫教學反思,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江南教學反思教學反思6篇,感謝您的參閱。

江南教學反思教學反思6篇

江南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1

古詩的教學一直以來是我教學上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以往教古詩,用個不恰當的說法,就是“簡單粗暴式”的——關鍵詞的意思一講,詩意一抄,主題思想一寫,就背去吧。本期正好借學校組本教研的東風,定下了古詩詞教學的教研內容,也想借機向其他老師學習學習。)

就我自己的這堂課,上完后,我主要有以下感受:

一、認真?zhèn)湔n與僅求完成教學任務的結果大不一樣。

因為組內的老師以及主管教學的校長要進行聽課,所以自然不能像平時上課那樣隨意,都想上好課。為此,課前我自己就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查找資料,借鑒他人的教學設計,觀看教學視頻等,在自己理清了教學的思路后,才著手進行備課。所以我的這堂課,真是徹底打破了自己以往教學古詩的模式,不再僅僅拘泥于講、抄、背,主要是以“賞”為主。課堂更為活躍,更有趣,更生動。

二、認真?zhèn)湔n對自身的提高更大。

我這個人,鑒賞水平有限,因而更加喜歡比較直白的記敘文、小說之類的文章,對于詩歌一直認為是“陽春白雪”的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不好教。最先開始,選了小課上這首詩,心里總認為,一首詩28個字,30分鐘講綽綽有余了。沒想到,課一上就放開了收不回,第一次上,30分鐘時間才上了三分之二。修改教案后,第二次上,也拖了堂。自己才驚覺,原來古詩也有這么多可講的!也可以講得這么有意思!

因為我的這堂課有大量的過去學過的古詩文的穿插,因而在我備課之中,其實也是我自己對古詩文的一種復習和重新掌握。

三、認真?zhèn)湔n后,在課堂上更為游刃有余。

以往上課前,也會熟悉教材與教案,但因為常規(guī)的課堂也就顯得更為隨意些。有時候,一下發(fā)散了,可能就會扯得很遠。但這份教案,因為自己精心準備了,記得熟了,因而對課堂的掌控,對重點的掌控,對教學內容的掌控就更為主動,站在講臺上都更自信一些!

這堂課我自己認為最精彩的地方有兩處:

一是穿插了大量的學過的古詩詞。用回憶、復習古詩詞的方法,來更好地掌握、理解教學內容。如:在理解“綠映紅”這個“映”字時,我們就聯(lián)系了“人面桃花相映紅”中的“映”字幫助理解。在講“酒旗風”的這個“風”字時,我們也聯(lián)系了以前學過的許多帶“風”字的詩句對比學習。

二、對詩歌中字的賞析比較到位。學生們首先不會講,不知道怎么講,于是我拋磚引玉先講了個“風”字。接著學生們就講到了“啼”“煙雨”“映”等等,就在對這些字的賞析中,體會到了詩的美。

當然,不足之處也有不少,老師們也誠懇地給我指出了。

1、對詩的整體把握不夠,詩意的落實不到位。

2、主題思想的引導過于生硬。

對我自己而言,這真是我從教十多年來的詩歌教學的一次新的嘗試。即使有不足,我也對自己的嘗試感到由衷的高興。因為能打破呆板的模式,上好一節(jié)哪怕是有不少缺陷的課,都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江南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2

江南水鄉(xiāng)是《環(huán)境與生活》單元的內容之一,要突出 “環(huán)境與人的關系” 這個主題,從一開始我就特別注意這一點,先用鮮明的圖片讓學生體驗水鄉(xiāng)之 “水”的特色,結合古詩《憶江南》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在初步認識“水”的前提下,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水鄉(xiāng)人的生活。閱讀教學既是認識過程,也是活動過程。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引導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學生通過讀讀、想想、說說獲得知識的積累、能力的發(fā)展,再相機點撥歸納又使學生豁然開朗,認識得以升華。我覺得本次上課成功之處有兩點;

1、實現(xiàn)品德課的教育性。品德課要注意其教育性,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上,享受到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边@是怎樣的一種境界啊 !像這種地理知識相對較多的課堂,要融入品德性教育是較難的,雖然我無法達到這樣的高度,但是我努力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教育的機會,比如,講主要農作物水稻時,通過讓學生感受插秧的辛苦,教育學生珍惜一粥一飯;通過回憶袁隆平與雜交水稻,體會科技帶給農業(yè)的活力;通過人們生活變化的對比,體會改革開放政策的科學性和對黨的熱愛;通過水鄉(xiāng)產品遍布祖國各地感受交通的便利,生活的幸?!?/p>

2、整合知識。本單元有一個統(tǒng)一的主題,那就是環(huán)境對生活、農業(yè)的影響,上課過程中,我把前后知識聯(lián)系起來對比教學,加深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理解。比如講到水稻種植,東北地區(qū)一年收獲一次,江南卻能一年收獲兩次,同樣是水稻,東北地區(qū)和江南地區(qū)為什么不同?學生在探求中聯(lián)系到了緯度高低與氣溫高低的關系,也就明確了環(huán)境氣候對生產的影響。

當然,課堂也存在明顯的不足,如“魚米之鄉(xiāng)”的教學應該充分展開,并通過板書強調其形成原因,卻只用了20分鐘,最后的交流收獲也過于簡短,雖然有明確的圖示,學生卻沒有充分展示的時間,失去了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而對于江南水鄉(xiāng)人們的生活變化,由于自己知識的狹隘,明顯沒有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這一問題的教學中,如果以以江南的百強縣與山東作對比,突出江南的繁榮富庶會更合理,這是準備不足造成的,以后的課堂我會更加充分的搜集資料和完善課堂結構。

江南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3

1.識字:第一課時中,通過同桌對讀正音、交流識字方法、開火車組詞來認識生字,但沒有做到每個字都讓學生說一句話;第二課時,通過帶拼音全班齊讀生字、小組合作讀生字卡、識字游戲等方式復習鞏固。大部分學生能掌握生字,少數學生不能認讀“蓮、南”,nl不分。

2.寫字:第一課時,學寫“東、西”,“東”的第四筆容易錯寫為點,有幾個學生能自覺發(fā)現(xiàn)“西”和“四”的相似,也能區(qū)分。書寫時,豎彎容易錯寫成豎折。時間分配不當,課堂上實際寫字的時間不足。

3.誦讀:第二課時的讀比第一課時多,設計了小組賽讀、分角色讀、帶動作讀、吟誦品讀等方式。但讀得還不夠多樣,環(huán)節(jié)設計不夠緊密。部分學生誤將“蓮葉何田田”讀成“荷葉何田田”。尚須要強化識記,加強誦讀,讀中理解,熟讀成誦。

4.拓展:介紹了《采蓮曲》《小池》等古詩,其中意外發(fā)現(xiàn)《小池》是學生幼兒園學過的。這個環(huán)節(jié)充分暴露了我的問題:不信任學生。我一開始應該先詢問學生知不知道其他關于蓮花的古詩。由于擔心一年級學生知識面窄,我在教學中有“滿堂灌”的傾向,這節(jié)課我講的時間起碼占了一半,沒有留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沒有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5.調控:不時有學生開小差、搞小動作,我有時不能發(fā)現(xiàn),可見我對學生的關注不夠全面,沒有留意到每一個學生,同時,也說明我的課堂還不夠生動有趣,不能完全吸引學生。

江南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4

景、情、理是我國古典詩詞的重要元素,也是打開古典詩詞藝術殿堂的一把鑰匙,在古典詩詞教學中,若能披景入情、緣情入境、因理生悟,必將收到很好的效果。

先說“景”。

?江南春》《春日偶成》兩首古詩都和春天有關,也都有對于春景的描寫?!扒Ю嵇L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薄霸频L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蹦蔷G的草,紅的花,歡快的鳥帶給人美的遐思,淡淡的云,輕輕的風每個字都浸透的美的體味。詩人用精煉而淺顯的文字,描繪了一幅唯美的畫卷。這一美景,不僅成為詩人記憶中難以磨滅的印記,也感動了千年間的一代代人,沉淀在中華文明的血液里,成為永恒的經典。 “色不迷人人自迷,景不醉人人自醉”,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沉醉在這個美麗的場景,沉醉于這魅力的春天。

如果詩人就此打住,僅僅將一幅圖畫展給世人即沉默無語。也許,這首詩也能名噪一時,但很快將湮沒于歷史的風雨中。詩人的高明之處,更在于他沒有沉迷于眼前的美景而流連忘返,而是興起一份對景物,對人性的深思冥想。

于是關注了“情”。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此句既有“景”又含“情”。詩人先強調建筑宏麗的佛寺非止一處,然后再接以“多少樓臺煙雨中”這樣的感嘆,就特別引人遐想。有人說,這是詩人對于佛教的諷刺,我也同意這種觀點。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不一定非讓他們在這里就學會明顯的批判,不要硬性的破壞詩人帶給我們的關于春天的美麗感受。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抒發(fā)作者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閑學少年”,出語新穎,平淡中寓有深意,這種“怡然自得”之樂,似乎也感染了讀者。全詩色澤協(xié)調,情景交融,在程顥的詩作中,這算的上是一首好詩。

最后再說“理”。

江南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5

在講授19課《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一課時,我沒有按歷史書編排的邏輯順序去講授,而是運用逆向思維的方式設計了探究學習的教學方案,并且付諸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這節(jié)課有三個子目,“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淝水之戰(zhàn)”“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其中“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教科書以“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為核心組織材料,三個子目內在關系很密切。第一個子目“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主要講了西晉建立,結束了分裂的局面;西晉皇族紛爭,導致西晉滅亡;北方少數民族紛紛進入中原,北方漢族豪門大姓為逃避戰(zhàn)亂而舉族遷移到江南。這樣,北方南遷的豪門大姓就把先進的農業(yè)生產技術帶到江南,為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提供了技術條件和人力資源。第二子目“淝水之戰(zhàn)”、講述了公元383年前秦與東晉之間的淝水之戰(zhàn),東晉以少勝多,打敗前秦;淝水之戰(zhàn)后前秦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割據混戰(zhàn)的狀態(tài),南方取得了暫時的安定,為江南經濟的開發(fā)創(chuàng)造了相對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第三子目“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比較具體的講述了江南地區(qū)經濟開發(fā)的情況,前兩個子目的內容跟第三子目的內容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前因后果,它反映了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我在講授本課時沒有按前因后果的思維去講,而是先指導學生了解江南地區(qū)經濟開發(fā)的具體情況,然后引導學生探究江南地區(qū)經濟之所以得到開發(fā)的原因,這樣,因果關系一顛倒,就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使全班同學在積極的探究,研討的學習活動中,智力得到充分開發(fā),因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江南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6

?江南》是一首古詩,描寫了江南水鄉(xiāng)人民采蓮的情景。本詩共七行兩句,前兩行直接描寫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美,介紹了此處是一個可以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整首詩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很適合兒童閱讀。古詩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本詩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xiāng)采蓮的風光。

教學《江南》一課時,我創(chuàng)設了一種生活的情境,游戲的情境。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的一個片斷:

師:江南真是個好地方,到處長滿了荷花、蓮葉。你們瞧!蓮葉們一片一片地從水中探出小腦袋,爭著向上長,它們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好熱鬧呀!瞧!那邊還有幾個劃著小船,趕來采蓮的小姑娘呢,她們撥開蓮葉,尋找那一個個成熟的蓮蓬。“哇!”突然,船上的一個姑娘叫了起來。小朋友猜猜,采蓮姑娘看見什么了?

生:(大聲齊呼)好多小魚!

師:小魚在哪兒呢?噢,在這里(拿起小魚頭飾給小朋友戴上),在這里(分別給好幾個小朋友戴上)。

師:呀,這么多的小魚,這下,荷塘里可熱鬧了!小魚來到這美麗的荷塘,它們最想做什么呢?

生:小魚們會說:“我們來做游戲吧!”

師:想做游戲的魚兒請站出來吧。

學生爭著走出來。

師:看,小魚們在蓮葉下歡快地做游戲呢,它們一會兒游到東,一會兒游到西,一會兒游到南,一會兒游到北。

(孩子們合著我的節(jié)拍一會兒“游到東,一會兒游到西,一會兒游到南,一會兒游到北”)

師:小魚們邊做游戲邊會說什么悄悄話呢?

生:小魚說:“我玩得真開心!”

生:小魚說:“這里真好,明天我還要來這玩捉迷藏的游戲!”

師:小魚兒,你們玩得開心嗎?

“開心”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喊著。

師:可天色不早了,采蓮姑娘要回家了,小魚兒也該回到媽媽那里去了。

孩子們紛紛識趣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闭Z文教學應為學生學習語文創(chuàng)造和提供具體、可供想象的學習背景,使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課文內容形成相似的和諧的震動,讓學生主動感知體驗,發(fā)展學生的多元智能。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個人悟,自由暢談、表達情感、質疑問難。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的體驗,給他們無拘無束地創(chuàng)造、探索的天地。通過讀讀、想象、演演的學習方式理解、再現(xiàn)、創(chuàng)造詩歌的意境,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民主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