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教學教案7篇

時間:2022-10-15 作者:dopmitopy 教學計劃

教案寫好了,對我們接下來的教學工作起著很大的作用,教案在起草的時候,老師需要考慮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貓教學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貓教學教案7篇

貓教學教案篇1

【教學目的】

1、認識教師的作用、從師的意義,以及能者為師的道理。

2、學習本文正反論證,用對比方法透辟地說明問題的寫作技巧。掌握實詞師和虛詞之、者的幾種用法。

【教學設想】

1、以串講為主,用讀讀講講,逐段歸結的方法,把詞句講解和作品分析結合起來。

2、安排兩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解題、簡單介紹作者、讀講課文第一、二兩段。

?教學內容和步驟〗

1、板書課題。

2、解題:說是議論文的一種。師說即說師,意思是說說關于從師的道理。韓愈說寫這篇文章是送給他的學生李蟠(pán)的,其實也是針砭時弊之作。

3、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因為昌黎(今河北昌黎縣)韓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稱他為韓昌黎。他二十五歲中進士,二十九歲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中間曾幾度被貶,他的整個中年時代是不得志的。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反對六朝以來浮華艷麗的文風,竭力主張文以載道,提出了惟陳言之務去、辭必己出的口號,對當時和后世的影響極其深遠。

韓愈不僅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許多為人們所傳誦的優(yōu)秀散文。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樸,風格剛健,氣勢雄壯,因此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之首。

?師說》是韓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歲時在長安任國子博士時寫的。柳宗元很推崇這篇文章,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曾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晚輩),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抗顏,端正容顏。抗顏而為師,正正經經地做起老師來了),世果群怪聚罵,指目(手指而目視)牽引(拉拉扯扯),而增與為言辭(增添一些言辭來毀謗韓愈)。愈以是得狂名。文章針對當時士大夫恥于從師的惡劣社會風氣,闡述了師的作用和標準,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從師應持的態(tài)度,提倡能者為師、不恥下問、教學相長。這些精辟的見解還突破了孔子學說的框框,因有進步的一面,在當時是具有移風易俗影響的。

4、教師范讀。

5、讀講課文第1、2兩段:

第1段,總述師的作用,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以及應該拜什么人為師的問題。

文章首句開門見山地指出:古之學者必有師。古,古時候,指兩漢以前。之,結構助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的。者,附在動詞學的后面,結合成一個名詞性的結構,叫者字結構,相當于現代漢語里的的字結構的(人)學者是學習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說的有學問的人。三字必有師,鮮明地針對時弊提出問題,突出地強調了論點,是全文論述的總綱。第二句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所以,用他。這里的者是個語氣助詞,用在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頓。者,也是古漢語中判斷句的格式。以上從正面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知,懂得、明白;之,代詞,代知的對象,指知識和道理?;蠖粡膸煟辛艘呻y問題而不去跟隨老師學習,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那些成為疑難問題的,最后也得不到解決了。以上再從反面說。一正一反,強調了從師學習的必要性。接著,提出對師的看法:凡先聞道者,都可以為師。作者運用排比句和反問句,并且一口氣連用了八個吾字,語勢流暢,跌宕有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一個難句。夫,音義同彼。庸是疑問語氣助詞,可譯成怎么。動詞知后面的結構復雜。其年之先后生于吾,先生于吾是大,后生于吾是小。這句意思是:那怎么去管他們的年齡是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道之所存,師之存也,有不恥下問、能者為師的觀點。在結構上,既照應開頭傳道是師的首要職能,又為下段議論張本。(讀講至此,教師可帶領學生集體朗讀本段一至三遍,力求把文章的語勢讀出來。)

讀后小結:這一段論述師的職能和從師的必要性,中心圍繞一個道字。這和作者自命繼承儒家道統(tǒng)有關。文中提出從師不論長少、貴賤,有他破除對長者、貴者的迷信的一面,也有為也自己抗顏為師(一本正經地做老師)申說理由的一面。

第2段,批評當時社會上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文章緊承上文學者必有師的觀點,感情強烈地慨嘆今日師道之不傳,轉入對恥于從師的批評,過渡極為自然。這一段,作者運用反復對比的方法來加強文章的說服力。

先是以今之眾人與古之圣人來對比。(板書)

說明如果不從師學習,那么愚人就更加愚了。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其,音義同豈,表推測語氣,大概的意思。此,代詞,指從師與否。這一句中的兩個所以,與文章開頭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中的所以有什么不同呢?這一句中的兩個所以,由憑借它的意思引伸為的原因;文章開頭句中的所以則是用他來或靠他來的意思。都跟現代漢語中表因果關系的連詞所以不同。

再以為子的擇師和其身則恥師來對比。(板書)

證明這是小學而大遺的反常的做法。句讀之不知明也,也是一個難句,要理解為:句讀之不知,或師焉;惑之不解,或否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小學指句讀之不知,或師焉;大遺指惑之不解,或否焉。

再次以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之族來對比。(板書)

說明士大夫之族在這個問題上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都不如。最后以慨嘆從師的風尚不能恢復,是一種可怪現象,與本段開頭相呼應。注意:官盛則近諛的諛后面的引號應當移到上文道相似也的也后面,因為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是韓愈對恥學于師者的批評,不是士大夫之族講的。這段末一句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句中前一其,指代君子,智可作見識講;后一其,音義同豈,表反問語氣。

(集體朗讀本段一至三遍。)

讀后小結:通過以上三層對比,極言師道不傳之可嘆與可怪,針砭時弊,發(fā)人深思。

6、布置作業(yè):反復朗讀課文。并作好回講課文第1、2段的準備。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讀講課文第3、4段,總結課文;結合思考和練習三~五題,講實詞師和虛詞之、者的幾種用法。

?教學內容和步驟〗

1、檢查復習:指名朗讀、回講課文第1、2段。

2、讀講課文第3、4段。

第3段,論述圣人無常師,從正面進一步闡明能者為師的道理。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其賢的賢,是指德和才。下文師不必賢于弟子中的賢,則可作高明講。術業(yè)有專攻,術,本義是道路;術業(yè),不是技術才能和學業(yè),而是所從事的學業(yè)。術的相同用法如《隆中對》有智術淺短,智術是智慧和所采取的建國路線。三人行的三不是只表多數,很多人在一起走路,當然會有老師,這就失去這一格言的警辟性。三是少中見多,即最起碼的多數的人在一起行走,就必然有我的老師。

(集體朗讀。)

讀后小結:這段引用歷史事實,從古之圣人中舉出孔子為例證加以申述。從孔子師郯子等人的事跡,推斷出是故弟子術業(yè)有專攻這個重要結論。這個觀點,無疑是進步的。

第4段,說明寫作這篇文章的原由。作者稱贊李蟠好(hào)古文,不拘于時,能行古道,為的慨嘆師道之不傳,古今對照,虛實并舉,突出了中心,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集體朗讀。)

讀后小結:篇末點明作此文的原因和目的,首尾呼應,結構嚴謹。

3、集體朗讀全文一、二遍。

4、總結課文:本文以師說為題,講了許多從師的道理。其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強調了從師學習的必要;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闡述了能者為師、虛心好學的從師態(tài)度;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辯證地指出了師生關系。這些道理,在今天仍然有借鑒意義。當然,韓愈站在封建階級的立場上,他所說的道,是指圣人之道。他認為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是君子不齒的,士大夫之族本應比他們高明,這是作者的階級局限。又如,作者重傳道,而輕彼童子之師的授書、習句讀。也是片面的。對于這些,應適當指出。

5、指導學生作思考和練習:

第一題參考答案見課文總結部分。第二題參考答案見課文第二段的讀講內容。

貓教學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聽懂、理解并會說出單詞walk、run、jump。

2、聽懂、理解句型i can…

教具準備:動畫光盤、nicky頭飾

教學過程:

一、熱身活動 warm-up。

讓幼兒跟著音樂表演歌曲:《ten little indian boys》。

二、單詞學習

1、播放故事動畫光盤,提問:小機器人做了什么動作?

2、教師邊做動作邊教單詞,先做走路的樣子,說walk,然后再做跑步的樣子,說run,最后做跳的動作,說jump

三、tpr活動 老師邀請幼兒站成圓圈和老師一起做動作,邊繞圈走路邊說walk walk walk,邊繞圈小跑邊說run run run,邊跳邊說jump jump jump。

四、游戲:搶椅子。

4—5個幼兒圍著椅子轉圈,老師發(fā)指令,run、walk、jump。說到stop的時候就停下,搶椅子坐下。游戲反復幾次。

五、句型學習 老師邊說i can walk,邊做動作,讓幼兒跟著做,同時模仿老師說出句子。同法,教授i can run,i can jump

五、游戲 請一名幼兒到集體前,帶上nicky頭飾,模仿小老鼠的樣子做“走、跳、跑”的動作,幼兒猜猜相應的英語句型。

貓教學教案篇3

課題:比大小(二)

內容:小數的性質

課時:1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1、通過“在方格紙上涂一涂,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的活動,經歷用幾何模型研究小數的過程。

2、用直觀的方式體會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的規(guī)律。

3、在尋找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中,培養(yǎng)數感,獲取數學學習方法。

基本教學過程:

一、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1、比較大小。1.26( )2.03 0.23( )0.31

2、0.2( )0.20

二、自主探究,創(chuàng)建數學模型

1、思考一下,0.2和0.20誰大?你是怎樣想的?

2、我們一起驗證一下,在圖上涂一涂,再來比一比。學生在書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說一說。

3、0.2和0.20怎么會相等呢?這是不是一種巧合?

4、在下面兩幅圖中涂出相等的兩部分,并寫出相應的分數和小數。

在小組內交流你的涂法和想法。你發(fā)現了什么?

三、鞏固與應用

1、第10頁試一試1、2。

2、第11頁練一練1。

3、第2、3題。

4、閱讀?!赌阒绬??》

四、總結。

這節(jié)課你發(fā)現了什么?

教學反思:學生通過圖一圖、比一比,發(fā)現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一規(guī)律。并能熟練的應用這一規(guī)律。

貓教學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小動物和小朋友們一樣都有自己的媽媽,增進幼兒與媽媽的情感。

2、勇敢的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

活動準備

1、各種動物玩具大小各一個到兩個。(如沒有可用塑封過的動物圖片代替)

2、每個小朋友媽媽的單人照片一張;“開火車”、“搖籃曲”音樂磁帶,小孩哭聲的錄音帶。

活動過程

一、輕松活動(營造輕松的心理氛圍)

1、游戲“開火車”進活動室。

2、讓幼兒自由選擇一個喜歡的動物玩具玩。

3、播放搖籃曲,讓幼兒抱著玩具休息一會兒。

二、認識媽媽和寶寶。

(音樂中斷,傳出一陣哭聲)

師、咦?誰在哭???(找一找)哦,是猴寶寶在哭(老師從錄音機后面拿出猴寶寶)。猴寶寶你為什么哭呀?哦!你找不到媽媽了,你的媽媽是誰呀?哦,是大猴,猴媽媽在哪里呢?小朋友幫找一找好嗎?(大家一起找)找到了,猴寶寶的媽媽是大猴,猴寶寶是小猴,小朋友,你看看你抱的是什么動物?是媽媽還是寶寶呢?你怎么知道的?(幼兒自己觀察、比較)

小結、媽媽大,寶寶小。

三、游戲“找媽媽”。

1、引導幼兒幫動物寶寶找到自己的媽媽。

2、展示幼兒媽媽的相片,讓幼兒去找自己的媽媽。

3、共同歡呼“找到媽媽了”。

小結、每個寶寶都有媽媽。(媽媽用鼓勵的語言表揚幼兒)

4、讓幼兒對著相片跟媽媽說一句話,如“媽媽,我愛你”、“媽媽,我想你”等。

四、延伸活動、讓幼兒拿媽媽的相片向在座老師介紹媽媽。

貓教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一、聆聽《青蛙音樂會》,感受音樂所表達的生動鮮明的青蛙形象。

二、愿意用肢體動作和演唱等形式來表現青蛙的模樣。

三、喜歡并樂意參加音樂會。

教學重難點:

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通過欣賞音樂感受并表現音樂中的青蛙形象。

教學用具:

音樂、頭飾、青蛙相關動畫等

教材分析:

?青蛙音樂會》是一首具有趣味性的通俗音樂作品。樂曲為3/4拍,蛙鳴聲伴隨著樂聲響起,好像夏季池塘邊的青蛙在暮色中的合唱開始了。前面一段是抒情的慢板,好像青蛙的優(yōu)美舞蹈伴著起伏的旋律;接著樂曲再現了一遍,蛙鳴聲、流水聲在樂聲中漸弱,消失在暮色中。

教學過程:

一、唱歌的青蛙來了。

1、引用《動物說話》伴奏音樂唱幾遍,“青蛙唱歌咕咕兒呱(拍手),青蛙唱歌咕咕兒呱(拍手),咕咕兒呱(聳肩)咕兒呱咕兒呱咕咕兒呱”并出示唱歌的青蛙形象。

2、播放《青蛙音樂會》開頭部分,跟音樂模擬青蛙唱歌。“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學生根據音樂節(jié)奏、情緒用嘴型有表情地演唱。

二、跳舞的青蛙來了。

播放《青蛙音樂會》慢板的片段,教師戴上頭飾用典型的三拍子舞步跟著音樂邀請小朋友參加跳舞,沒受邀請的小朋友在座位上跟著老師動身體。結束后出示跳舞的青蛙形象。

三、演奏的青蛙來了。

1、可用你們的音樂書、筆、課桌等東西編創(chuàng)一些簡單的節(jié)奏模擬流水聲、鳥叫聲、鼓聲等加入到音樂中來,看誰最厲害。

2、小組討論創(chuàng)編。

3、合著音樂展示。出示演奏的青蛙。

四、青蛙指揮家也來了,舉行青蛙音樂會咯。

1、夏季暮色中的池塘里,來了一群會唱會跳會奏的青蛙們,看,他們多熱鬧啊!(出示課件)

2、播放完整的《青蛙音樂會》,青蛙指揮家(老師扮演)領著這幫青蛙們開始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

3、學生自由選角色,在音樂中跟著指揮表演了。演后選出最出色的歌手,舞手,奏手,并給予獎勵。

五、動物音樂會。

音樂會吸引了各種各樣的動物,有老虎、獅子、鳥兒、松鼠……他們也要參加,播放《青蛙音樂會》音樂,讓更多的動物也來表演。

六、動物狂歡。

課件出示動物狂歡節(jié)情景,播放《動物狂歡節(jié)》音樂一起在歌聲笑聲中結束課堂。

教學反思:

本堂課以審美為核心,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引導學生唱歌、跳舞、演奏、狂歡,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貓教學教案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化學肥料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性及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

2、了解化肥、農藥對環(huán)境的影響

3、培養(yǎng)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指導閱讀教材內容,來讓學生學會如何探尋重點、要點,有條理地歸納整理新知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了解了化肥、農藥在農業(yè)生產中的重要地位后,懂得

“科學種田,越種越甜”的道理。

2、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

教學重、難點

1、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

2、氮肥的特效及施用注意事項

3、通過探究實驗學會區(qū)分氮肥、磷肥和鉀肥的方法。教學準備

化學樣品:硫酸銨、硝酸銨、氯化銨、氨水、尿素等教學步驟

一:導課

1、導入:人的生命活動離不開水、食物等營養(yǎng)物質,植物

的生長也是一樣的,需要充足的養(yǎng)分。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77頁

1、2段并思考、探討下列問題:

(1)農作物所必須的營養(yǎng)元素有哪些?

(2)農民經常使用的化肥有哪些?

2、總結過度:雖然植物需要的營養(yǎng)元素種類很多,但是對

氮、磷、鉀的需求量較大,因此,我們常見的有氮肥、磷肥、鉀肥。合理施肥已成為農業(yè)增產的重要手段。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化學肥料的知識。

二:化學肥料的種類和作用

1、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第77—79頁的有關內容,通過小組

討論并進行看圖搶答

利用投影展示不同受損植物的圖片,讓學生以搶答的形式回答下列問題:投影中的這些植物是否營養(yǎng)不良,如果是,你準備給它施用何種肥料,依據是什么?

2、提問:我們知道,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氮氣,植物能

不能將空氣中的氮氣直接吸收并轉化為氮肥呢?

3、總結講解:大部分植物不能把氮氣轉化為可以吸收

的氮肥,但豆科植物利用根部的根瘤菌卻能將氮氣轉化為氮肥,這類植物無需或只需少量施肥,因此,有經驗的農民常把其他植物與豆科植物種在一起。講解:這種將氮氣轉化成氮的化合物的過程叫氮的固定。

組織辯論:將全班同學分成正方和反方兩大組,以“使用化肥、農藥的利與弊”為題進行辯論,使學生在辯論中深入領悟化學肥料的利與弊,懂得合理使用化學肥料。三:本課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氮肥、磷肥、鉀肥這幾種重要肥料的作用并利用它們物理、化學性質的不同進行初步區(qū)分。同時,了解了化肥和農藥對提高農產品的產量有重要作用,但也會帶來環(huán)境問題,因而要合理施用化肥和農藥,提高它們的利用率,并注意減少污染。

教學探討與反思

教材中化肥的知識很有限,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化肥和農業(yè)發(fā)展的一些趨勢,樹立一些觀念。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補充一些相關資料如化肥發(fā)展的概況和趨勢等,也可以結合本課題后調查和研究發(fā)動學生收集資料,以此來豐富教學內容。

貓教學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 了解橘子的外形特征,能用簡單的語言講述對橘子的認識和發(fā)現。

2. 學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橘子,愿意探索剝橘子的方法。

3. 體驗觀察、認識橘子和自己動手剝橘子、品嘗橘子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每人一個小的布口袋且里面裝有1個小橘子(橘子事先擦干凈)

2. 餐巾紙、大框、小盤子。

活動過程

1. 調動感官初步感知口袋中的橘子。

教師:這里面是什么?怎么做才可以知道?(引導幼兒調動各種感官,摸摸、聞聞、掂掂)

教師:袋子里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導幼兒講述用感官感知橘子的特點,如用鼻子聞到了橘子的氣味,用手摸上去的感覺…)

2. 觀察認識橘子

教師:到底是什么?我們把它拿出來看一看。(橘子)再把袋子放到桌上的框里。(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使用材料的習慣)

教師:橘子看上去是什么樣的?你又發(fā)現了什么?(引導幼兒用眼睛仔細觀察橘子的顏色以及橘子上下的蒂和臍等部位的特點)

教師:和旁邊的小朋友比一比,你們的橘子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比較、觀察橘子的大小、顏色)

3. 引導幼兒嘗試探索剝橘子。

教師:橘子里面是什么樣?吃到嘴里是什么感覺呢?(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生活經驗,自由大膽猜測橘子的內部特征)

教師:請你撥開橘子皮,看一看里面是什么樣的?數一數有幾瓣?(鼓勵幼兒自己嘗試撥開橘子了解其內部結構——橘皮、橘肉、橘子核,并感知一個橘子分成了幾瓣)

教師:我們再嘗一嘗,橘子是什么味道的?(啟發(fā)幼兒用簡單的詞語表述品嘗的感覺,如酸、甜、涼涼的、有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