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的一個重要因素,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西教學反思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
西教學反思篇1
愛是什么?愛是一陣熱烈的掌聲,愛是一句友善的講話,愛是炎炎夏日一縷清涼的風,愛是寒冷嚴冬的一杯熱茶,愛是瓢潑大雨中的一把小花傘,愛是黑暗中的一支蠟燭。
是呀,這個世界是由愛維系成的。 對于《掌聲》這堂課,上課開始我引用了文章的導語,與學生產(chǎn)生了共鳴。讓學生與本文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整篇文章我以讀代講,讓學生角色轉(zhuǎn)換,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時而是英子,時而是同學。通過引導學生多次讀書,通過重點詞語的理解,如“猶豫,慢吞吞等”悄然走進文章,感受英子不同時候不同的心理。通過配樂朗讀,表現(xiàn)出對英子的同情和對英子轉(zhuǎn)變后開心的心情。
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很好地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其次用對比的教學方式:如原先的英子和后來的英子對比,第一次掌聲和第二次掌聲對比,從而使學生理解“掌聲”的意義,從而理解課文內(nèi)容,受到思想教育。不足之處:怎樣正確對待課堂生成的問題。
特別是小組合作匯報:“如果你是英子,你會對同學們說些什么?如果你是班里的一名同學,你會對英子說些什么?”同學們都會說,但語言的組織不夠理想。我想能不能從前面的教學時間中抽出一點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此項,并寫出來。
西教學反思篇2
本文是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描寫了大作家蕭伯納和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女孩娜塔莎相遇,一起玩耍,交談,最后認小女孩為老師的過程。
在教授本課的伊始,我先讓學生了解了蕭伯納的身份,作為一名著名的大作家肯定身邊有很多吹捧、敬仰他的人,因此不免也會為自己的身份而感到沾沾自喜。當他和小女孩娜塔莎相遇并交談后,一切都是很自然,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下進行的。但是當蕭伯納在表明自己身份后,卻意外受到了和預想中不一樣的冷落!
在小女孩的眼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沒有身份的高低之分,因此對于表明表明身份后的蕭伯納,她覺得沒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大作家和小女孩之間沒有任何的界限。
而女孩的態(tài)度,讓一向有優(yōu)越感的蕭伯納震驚,同時深受教育,覺得女孩是自己的老師。學習了本課之后,我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教育。在班上一些孩子因為各方面表現(xiàn)相對優(yōu)秀一點,就看不起學習差的孩子,不愿意和他們做朋友。既然連大文豪蕭伯納都能認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孩子當老師,在他眼里都可以做到大家都是公平的,那么作為一個小學生是不能對身邊任何一個同學有歧視的心態(tài)的。希望我們的班級是一個和睦上進的、團結(jié)友善的班集體。
這樣有教育意義的課文,不僅僅是一個語文課堂,還是學生心靈洗禮的課堂。
西教學反思篇3
從我們上學始,傷仲永一課就已選入中學課本,算來已有三十多年了,受之天與受于人的辯證統(tǒng)一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近來教讀此課,首先考慮的是如何通過字詞切入,但這些要建立在學情的基礎之上,初一孩子活潑可愛,愛說愛笑,但文言底子薄,閱讀此文,大概意思清楚,對于文中重點字詞的理解卻不深刻,僅憑課后注釋和工具書是遠遠不夠的,要得益于老師的指導啊!
如何指導?思來想去,我還是定位到字詞切入,循序漸進,走近作者,走入文本。下邊是我的部分實錄及反思。
師:請你站在方仲永的角度,用文中的兩個字或詞,簡單概括其學業(yè)的發(fā)展歷程!
學生舉手的很多。
生1:異
師:為什么?
生1:五歲時,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文理皆有可觀者。
生2:眾人
生2:主要針對其后期的現(xiàn)狀而言的。
師:很好!有道理,那么請站在王安石的角度,用兩個字簡單概括方仲永的學業(yè)發(fā)展歷程。
生:傷
老師示意只有一個字,并提醒注意“發(fā)展歷程”幾個字。學生稍作思考。
生:賞
還有學生說到了“贊”“夸”等字。
師:我個人認為“賞”和“傷”兩字很好!不僅能說明問題,更是諧音妙用,記憶深刻。
學生點頭認可
師面對生:有個問題,“賞”字的支撐依據(jù)是什么?
生很迷惑的看著老師,不明白什么意思。
師:也就是說,你從文中的哪些字詞里能體會到王安石這種“賞”的情感。
學生恍然大悟。
反思:老師課堂設計問題的指向性一定要明確,同時,要用學生能聽得懂語言提問。
生:“即書詩四句”中的“即”為立即的意思,五歲就能“立即”寫出詩句,作者的贊賞之情足以體現(xiàn)。
生:“自是指物作詩立就”中的“立就”也可以體現(xiàn)出贊賞之情,意思是立刻完成。
生:“其文理皆有可觀者”中的“可觀”為值得欣賞的意思,這是對其詩作的肯定。
生:“邑人奇之”中的奇,“稍稍賓客其父”中的賓客,均為意動用法,從邑人的角度側(cè)面贊美仲永的才華。
生:還有第三段“如此其賢也”中的賢,也是對仲永的贊美。
師追問:為什么要用一個“如此”呢?
生:給人感覺話沒說完,還有重要的話要說。
師:重要的話是什么?請結(jié)合文章回答。
生:用“如此”,是想引出下文的`“且為眾人”以及“得為眾人而已耶”兩句。
師:很好!這就是我們要探討的“傷”字了,那么,你從文中的哪些字詞里能體會到王安石這種“傷”的情感?
學生談到了“利其然”“日扳”“環(huán)謁”“不使學”“不能稱“”泯然眾人“”等詞語或短語,并且從詞義和語境的角度做了詳細的解釋。
師:現(xiàn)在我們回頭看,作者重在“賞”,還是重在“傷”?
學生異口同聲:題目中的“傷”
師:為什么還要大篇幅寫“賞”呢?
生:“賞”的越高,“傷”的就越深。
師:說的深刻。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傷”是文章的主旨,是作者要告訴讀者的主要目的所在。
師:能否用第三段評價中的一句話概括“傷”的內(nèi)容?
生:受于人者不至也。
師:后天的教育與學習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guān)重要!我們共勉吧!
西教學反思篇4
“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是新課程的主要理念之一,新教材又把數(shù)的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有機的結(jié)合在一起。本節(jié)課的教學想通過對教材的充分利用和深入挖掘,依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創(chuàng)設探索性和開放性的情境,讓學生在體驗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
1、注重已有經(jīng)驗,體驗“多樣化”
提倡和鼓勵算法多樣化,是數(shù)學新課程倡導的主要理念之一,而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更是實現(xiàn)學生學習個性化的重要途徑。本節(jié)課注重引導學生從這兩方面入手,讓學生充分體驗方法“多樣化”:在學生交流不同口算方法的過程中,及時肯定、鼓勵學生的不同想法,引導學生在比較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實現(xiàn)學生學習的個性化;通過對教材的再度開發(fā)和深入挖掘,讓學生在解決“乘船問題”中,對“估一估,一艘船做得下嗎?”“大約需要幾條船?”“兩個班坐一條船,可以怎么安排?”這幾個問題的探討,充分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2、重視比較歸納,實現(xiàn)“優(yōu)化”
方法是多樣的,但也有“巧”方法和“笨”方法之分。在提倡和鼓勵口算方法多樣化和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同時,更應該讓學生通過對各種方法進行分析、討論、比較、歸納,吸取各種方法中的精華,悟出最佳方法;在體驗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過程中,更應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選擇最合理,最優(yōu)化的方案。
西教學反思篇5
教材分析:
樂曲形象鮮明、情緒歡快、明朗,特別是表現(xiàn)小鬧鐘節(jié)奏的音型非常突出。樂曲為c大調(diào)、4/4,中庸的快板,采用回旋曲式寫成。樂曲開始用木魚聲模仿鐘擺的走動聲。開始它很有規(guī)律,帶有裝飾音的主題。這種偶而出現(xiàn)的裝飾音和切分節(jié)奏,在單調(diào)乏味的四分音符節(jié)奏中,出現(xiàn)了一種不安分的性格和幽默的情緒。
樂曲分為三個部分,開始是給小鬧鐘上弦的聲音,使人一下就明白了樂曲要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接著梆子模擬小鬧鐘嘀嗒、嘀嗒的節(jié)奏聲,出現(xiàn)了歡快、詼諧的第一主題,裝飾音和切分音的運用使樂曲顯得更加輕快、活潑。主題之后,是第一插部。它轉(zhuǎn)成了g大調(diào)。旋律以附點音符為特色。主題再現(xiàn),接第二插部。樂曲進行中不時插入鬧鐘的鈴聲和不規(guī)則的走動聲,更增添了樂曲活潑的情緒,當主題第三次出現(xiàn)時,加有反復后接尾聲,使得樂曲具有更為風趣的性格。
教學目標:
1.聆聽管弦樂《調(diào)皮的小鬧鐘》,感受音樂所描繪的鐘表的形象,體驗輕松愉快的音樂情緒.
2.通過參與音樂活動記憶主題旋律及插部音樂,初步了解回旋曲式。
3.能夠用打擊樂器伴奏、用自編的動作表現(xiàn)樂曲,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
4. 德育滲透讓學生認識時間的寶貴,懂得珍惜時間。
教學重、難點:
1.感受音樂所描繪的小鬧鐘形象,體驗輕松愉快的音樂情緒。
2.通過各種活動深入理解音樂結(jié)構(gòu)并初步了解回旋曲式。
教學準備:
打擊樂器、小鬧鐘圖片、電子琴、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音樂律動、感受音樂
師:歡迎同學們來到今天的音樂課堂,請大家和我一起來感受一段有趣的音樂。
1.師生聆聽音樂,有規(guī)律進行聲勢活動。
2.教師鼓勵學生并提問:在這段音樂中你聽到了什么聲音?猜一猜是誰發(fā)出的聲音呢?
3.教師結(jié)合課件向?qū)W生介紹鐘表的種類。
4.啟發(fā)學生展開聯(lián)想,知道小鬧鐘的兩種特效音“嘀噠、鈴”。
5.用彈舌模仿小鬧鐘嘀噠走路的聲音、在主題音樂背景下進行。
二、游戲:記憶主題
師:同學們扮演的小鬧鐘走的真帶勁,請大家看看老師也帶來了小鬧鐘。
?數(shù)格子》游戲
1.格子中沒有小鬧鐘的就表示空拍,出現(xiàn)小鬧鐘的格子用手拍一下。
2.通過多種演奏方式,使學生熟悉主題旋律,并能配合主題音樂進行演奏。
3.學唱主題音樂。
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等方式。
4.師生交換進行模唱和伴奏,牢固記憶主題音樂。
師:我們剛剛唱到的是小鬧鐘走路的音樂,是由美國作曲家安德森所創(chuàng)作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聆聽管弦樂《調(diào)皮的小鬧鐘》。
1.播放完整的音樂,學生分辨主題旋律出現(xiàn)幾次。
2.學生聽辨主題旋律出現(xiàn)了3次,教師演唱歌謠:小鬧鐘它真調(diào)皮,嘀噠嘀噠嘀噠嘀噠嘀。小鬧鐘它真可愛,鈴鈴鈴鈴鈴鈴鈴。
3.師生共同演唱歌謠,教師指揮,注意休止符休止時間的指導。
4.師生邊走邊唱。
三、激發(fā)興趣、獲求新知
師:小鬧鐘每天一刻不停的走啊走!時間長了,他太累了,生病走不動了。
1.教師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聆聽音樂進入角色。
2.感受第一插部悠揚、舒展起伏的音樂特性。
3.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臥床不起的、生病的小鬧鐘。
師:生病的小鬧鐘到了鐘表修理店,技術(shù)高超的老爺爺很快把它修好了。
1.學生用心聆聽音樂。
2.結(jié)合音樂中的特效音響理解小鬧鐘的用途和作用(催人起床)。
3.聆聽音樂,情境創(chuàng)設(分辨音樂中鈴聲響了幾次)。
4.再次聆聽第二插部。(鬧鈴響了8次叫主人起床。)
5.學生配合音樂搖響8次鈴鐺,教師語言配合:“起床起床快起床”。
6.隨著音樂師生分角色扮演小鬧鐘和小主人進行情境教學。
四、知識拓展、表現(xiàn)樂曲
師:我們再一次完整的聆聽管弦樂《調(diào)皮的小鬧鐘》,老師這里準備了幾張卡片,誰最先聽出是哪段音樂,就請他到前面的卡片中選擇與這段音樂相對應的圖片卡,貼到黑板上。
1.聆聽完整音樂。
2.學生聆聽后選圖片卡并粘貼到黑板上。
3.看圖片直觀感受樂曲結(jié)構(gòu),教師介紹回旋曲式。
4.知識能力拓展:
介紹聆聽作曲家安德森其他代表作品《打字機》和《跳圓舞曲的小貓》音樂主題片段。
5.師生伴隨音樂結(jié)束課程。
教學反思
結(jié)合現(xiàn)場教學部分,應該說整節(jié)課達成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了教材。教師能引領(lǐng)孩子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在娛樂中養(yǎng)成良好的欣賞傾聽習慣,設計時做到了讓孩子能學,會學,愿意學,堅持學??吹胶⒆觽兏吲d的表現(xiàn),我感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幸福與快樂。不足:1課堂剛開始時,教師過于緊張,課堂氣氛不是很好。2教師駕御課堂的能力還需加強,要關(guān)注每個孩子。3應該給孩子充分表達的機會,由于時間關(guān)系,有時就讓幾個孩子回答問題,其余孩子會有些失落。
西教學反思篇6
?漁夫的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來所羅門王封鎖魔鬼的瓶子。他打開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鉆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zhàn)勝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里。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zhàn)勝的。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讓學生圍繞導讀的要求:在比自己不知強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漁夫是怎樣做的?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1、讀好人物對話感悟形象特點
本文一大特點就是人物對話非常生動,課文亦是以對話展開情節(jié)的,所以讀好人物的對話,就把握好了漁夫和惡魔的形象特點。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揣摩人物的心理與語氣,夸張地讀出兩人物的口吻。同學繪聲繪色地朗讀,生動展現(xiàn)出惡魔的狡猾、兇惡和漁夫的從容機智,這樣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同學們準確地把握住了故事人物的特點。
2、復述課文,提高概括能力
在賞析課文之后,要求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故事復述下來,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首先請學生把課文分為三段。然后概括每部分主要內(nèi)容,第一部分都提到了漁夫無意中救了魔鬼,第二部分說的是魔鬼要殺漁夫,第三部分交代了戰(zhàn)斗的結(jié)果,漁夫用智慧戰(zhàn)勝了魔鬼。最后把每段的主要內(nèi)容串起來就行。又請學生總結(jié)了這種概括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認真閱讀課文后,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講了什么,然后把各個部分的主要意思連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課文的脈絡理清后,學生都能抓住要點進行概括,說的很到位。
不足:個別學生在分角色朗讀時態(tài)度不認真,怪腔怪調(diào),老師要正確引導。
西教學反思篇7
1、“畫圖”是學生們感興趣、樂于學的內(nèi)容。本節(jié)課以學生活動為主,通過學生畫圖,教師展示作品,學生對作品的部分演示,讓學生豐富對畫圖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時,在作品演示時引發(fā)學生思考同一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從而讓學生明確畫圖要注意選用繪圖工具的技巧。
2、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xiàn),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于平等的地位。要注意分層要求學生。針對學生學習基礎的差異,在設計任務時要注意任務的層次性。不同基礎的學生賦予不同的任務。
3、要對學生更加耐心一點,做到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發(fā)展;還要注重學生情感的交流協(xié)作意識與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