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讀后感,我們可以將書中的智慧融入自己的生活,讓思想在行動中發(fā)光,每次寫讀后感,我都能夠感受到內(nèi)心情感的涌動和流淌,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看見柴靜讀后感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看見柴靜讀后感篇1
我終于見到了大海,大海是那樣壯闊,那樣廣闊,是那樣令人向往。它就像是人間仙境,有時波浪不驚。
海在每一個人心目中都是無邊無際的、浩瀚,而又充滿憧憬的一個印象。并且每一個人都想去‘會見’一下海,而我也不例外。海在我心目中還有一個和王家新作者一樣的意義,那就是信念和理想,成功的喜悅!
這事情,還要從我小學(xué)的深涯里說起。
在小學(xué)中,因為我的體育成績還算可以,所以我被選做了體尖。在小學(xué)6年級中,因為要去參加第23屆學(xué)生錦標(biāo)賽,所以我們就天天去跑北山。那是大足的北山,老師要求我們上去必須跑梯子,而下來就全是下坡就必須全速沖,最重要的是在15分鐘內(nèi)必須跑完全程。先開始,我們基本上都是在17、18分鐘跑下來的。老師就要求我們重新跑,而且是重新跑了幾次。就是去了這天,我們大家就累得像一個落湯雞似的。就是去了這一次我們大家都不想去了,但不得不去。唉。
有很多次,就是因為訓(xùn)練早上沒有睡好覺,上課沒有認真聽講,被老師臭罵。就因為這樣,我有很多次想放棄。但一想,有誰知道明天的我會變成什么樣?如果我放棄了就代表這我懦弱,如果我放棄了現(xiàn)在握在手中的快樂,和我生命因該存在的,那我將來會變成什么呢?
看見柴靜讀后感篇2
最近看了一本書——柴靜的《看見》,看完了總覺得該寫點什么,就算是給自己。
我們其實并不比所謂的專業(yè)編導(dǎo)差什么,我們有一樣的視覺、嗅覺、聽覺、味覺。但是我們卻從來不肯說出我們的感覺。
非典時期的恐慌疑惑、白色恐怖帶來的可怕的窒息感。我們都不曾表露。電視里在循環(huán)吶喊:“我們一定會闖過難關(guān)!”可我總覺得這種話不會是一個感染者說的,他也許會說的是:“我會死嗎?”
雙城連續(xù)服毒事件,我們會為那些年輕的生命扼腕嘆息,但也會因為那畢竟不是我們的親人而很快遺忘。
面對殘忍的事情,我們不愿去多想,所以選擇逃避,從悲哀的情緒中逃遁,教育自己和身邊的人多去想一些陽光普照的事情,生活就會容易很多??赡苓@就是生活在別處吧,此岸太多血腥,故人類去對岸尋找伊甸園。寫到此處,我是清醒的,然而擱筆之后,我也許還會像以前一樣,尋覓世界里的歡樂,只在這一刻,我愿意深深咀嚼一些痛苦。
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常常會對柴靜的思維感到詫異,我驚異這些刀一樣的文字來自一個女人,每一句話,看似云淡風(fēng)輕,都步步殺機,刺中陰暗角落里的渣滓,也刺中生活在平安里的人們,突然,我對自己的平安有了負罪感。好像慶幸自己居然可以在這樣的世界里平靜地活著,而又有那么多的生命在我不知道的地方承受著我不敢設(shè)想的痛苦。
柴靜可以從事件的切口開始,一步步剝落事物的外殼,挖掘內(nèi)核。反映社會,反映人性,反映心靈。一個女記者,擁有女人的韌性,既有滲透的本領(lǐng),還有男人的果敢決絕。我不由想到白巖松早些年對柴靜說的話:“你會成為中國最優(yōu)秀的記者,雖然你現(xiàn)在還不是。”我還無法理解這之間是什么東西讓文藝女青年成為鐵血戰(zhàn)士——我暫且這樣形容我眼中的她,但是我真實的看到了這番變化。
于是,我在想,我是否也應(yīng)該去經(jīng)歷些什么,讓心感受些什么。
看見柴靜讀后感篇3
初見《看見》這本書的封面上的柴靜,天生的清秀,又有些小清新的文藝范兒,又像是鄰里的小妹妹,親切、可愛。因為對作者的喜愛,又懷著一份好奇,想了解一些自己卻不了解的層面。
文中舉了很多實例,有很多熱門話題。兩個人物很打動我,一個是盧安克,一個是藥 家 鑫。盧安克是個德國人,在中國的大山里待了十年還是個沒有資質(zhì)的教育者,跟留守兒童混在一起,為了什么呢?從我的角度來說不好說,他也許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試圖在這些孩子的成長道路上能起到一些小小的影響作用吧!
之后我去了盧安克的博客看了看,我個人覺得他太理想主義了。教育是個太大的話題,留守兒童更是個不小的社會問題。一個問題有社會、有家庭,孩子成長的問題卻在這之間變得無人理會了,而盧安克想做點什么,也許他做的微乎其微最后淹沒在茫茫的人潮中了,但至少他做了。書中有這樣一段對話,柴靜在采訪盧安克時說:“你一步步這樣退到農(nóng)村……”盧安克說:“我覺得不是退,是一步步接近我喜歡的地方?!币恢庇袀€問題在我腦海里縈繞,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孤兒問題、有一些類似于盧安克的人(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他們做的事情很有意義,同時他們面對的挑戰(zhàn)和問題也不是他們這個層面可以解決的,但是他們盡力了,努力過著每一天試圖去改變或者影響著孩子的命運。他們一定放棄了很多其他的'機會,例如在大城市里發(fā)展而買房、買車的機會,他們的思想境界可能比我們在大城市里混日子的人高,但是這個是最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嗎?是的,也許你會說:“那他們至少做了,他們過得日子比你在大城市里天天混日子要有意義的多了!”
看見柴靜讀后感篇4
初讀柴靜的《看見》,內(nèi)心或多或少會被她簡潔樸實而有力的語言震驚,折射出社會真實的各種沉痛的一面。真正的人性是如何?她一步一步地成長,帶領(lǐng)我們更深更多地看見這社會,了解不同人內(nèi)心深處的靈魂。
“我有權(quán)選擇愛一個怎樣的人?!比绻沂钱?dāng)時他們其中的一員,我想我一定會吼出內(nèi)心滾燙的渴望。同性戀,在02年前,這群少數(shù)人被認定為“精神疾病”,后來被剔除了,法律上可以說剔除就剔除了,可在人的思想是一朝一夕能轉(zhuǎn)變得了的嗎?當(dāng)時的思想教育仍是非常保守,同性戀在其他人的`眼中就是異類、怪物。所以這群“患者”在社會上毫無人格,毫無尊嚴,毫無地位,他們被全社會歧視,沒人任何話語權(quán)。一個青島的男孩子,患病來求醫(yī),醫(yī)生得知他是同性戀的身份后拒絕醫(yī)治,男孩下跪乞求,可是,沒有用。他們就是這樣不被社會待見,被厭惡,被扔在隔離區(qū),界限分的如此明白。他們極度痛苦、絕望,成了心理上的絕癥患者,最后選擇自殺,悄悄逃離,從這不開心的世界上消失,尋找屬于自己、容納自己的另一個美好世界。這是誰給的?社會。
“把無知當(dāng)純潔,把愚昧當(dāng)?shù)滦?,把偏見?dāng)原則?!彼麄冊揪秃臀覀兠恳粋€人都一樣啊,一樣工作、上學(xué),努力活著。但他們不能公開身份,活著不是自己的生活,在意社會的各種看法。這些都不是他們的錯,卻要讓他們買單。明明是我們思想的落后與偏見,無知與愚昧,明明是我們無法接受,就因為他們的是少數(shù)群體,他們必須忍受,少數(shù)人無法發(fā)聲,僅僅因為他們是少數(shù)人,這是多么的不公。他們大多數(shù)人在前半生一直都默認為自己有病,甚至為了變成所謂的“正常人”而扭曲真實的自己去接受許多不正常的治療,比如電療。
“你再也不會有選擇同性戀的欲望了?!?/p>
“你再也不用有欲望了。”
“你好了。”
真的,好了嗎?
“一個人對性和愛的態(tài)度‘不在于男男、女女、男女’,只在于這個人本身?!?/p>
同性戀有錯嗎?當(dāng)然沒有。本來愛一個人,是天性,是每個人都有的權(quán)利。任何人都沒有資格去否決他人的生活權(quán)利和方式。對同性戀者來說,愛情、自由,公開表達自己身份的空氣、空間,比生命還重要。他們渴望被社會認同,被平等對待。如果可以,他們也想得到家人、朋友、社會的祝福。可在當(dāng)時是個奢望。如今,全國人民呼吁共創(chuàng)和諧社會。所謂和諧,不是一百個人發(fā)出同一種聲音,而是一百個人是一百種不同的聲音并又相互尊重?!翱鞓返姆绞讲恢挂环N”,同性戀和每個人都一樣,它不是異類的標(biāo)簽,都為自己喜歡的生活而活,每個人都應(yīng)用平等的眼光相待。當(dāng)你在大街上看到一對同性戀情侶在牽手,不要震驚地面容失色或厭惡一瞥,應(yīng)莞爾一笑,給予眼神上的祝福,給予尊重。
我很喜歡一句話,“我喜歡上一個人,并不是因為他是同性而喜歡他,只是我喜歡上的這個人,剛好是同性而已?!痹杆腥吮皇篱g溫柔以待。
看見柴靜讀后感篇5
在《看見》一書中柴靜寫了她在十年前當(dāng)直播主播時的采訪每個故事的'始末。也是她當(dāng)直播記者酸甜苦辣的經(jīng)歷,她從自己當(dāng)記者開始寫起:別當(dāng)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那個溫暖的跳動就是活著;雙城創(chuàng)傷;我們終將渾然難分,像水溶于水中;沉默在尖叫;山西,山西;我只是厭惡屈服;許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會存在;真相常流失于涕淚交加中;只求了解和認識而與;新舊之間沒有怨訟,唯有真與偽是大敵;事實就是如此;真實自有萬鈞之力;只聽到青綠的細流聲;邏輯自泥土中剝離;無能的力量;采訪時并郵件的互相探問;不要問我為何如此眷戀;陳虻不死。
從這些事件中使我懂得做事要真實,要實事求是,評論事情要客觀,要站在對方的角度理解和寬容別人。
用《看見》書里的話來自?。簩捜莸幕A(chǔ)是理解,你理解嗎?寬容不是道德,而是認識。唯有深刻地認識事物,才能對人和世界的復(fù)雜性了解和體諒,(快樂的元旦作文)才有不輕易責(zé)難和贊美的思維習(xí)慣,永遠與真實站在一齊。讓我們從此刻開始,更多的試著去理解周圍的人和事、理解這個世界。
透過讀柴靜《看見》一書的點滴感悟:生活中最勇敢的事莫過于,看透了這個世界,卻依舊愛著它;有時候,你把什么放下了,不是因為突然舍得了,而是因為,任性夠了,成熟多了,也就明白,這一頁該翻過去了;一個人良好的自我認知來源于對自己生活和情緒的掌控,來源于樂天知命的智慧和自信從容的內(nèi)心……讓我們在工作、家庭、社會都要擔(dān)當(dāng)?shù)膲毫ο拢龅絻?nèi)心堅強,少一點抱怨,多一點理解,少一點猜忌,多一點寬容,少一點浮躁,多一談定,少一煩惱,多一點快樂!因為,一個人快不快樂幸不幸福其實是由自己主宰和內(nèi)心決定的!正如柴靜理解的幸福:即使開著破車只要前行就好!
胡適說:“給你自由,你不獨立,仍是奴隸?!睂W(xué)會獨立思考,能夠表達看法,但不偏激。能了解事件背后的本質(zhì),能包容別人的觀點,客觀公正的評價。學(xué)會反思,在反思中去建立屬于我自己的認識事物的坐標(biāo)系,這也許就是我從這本書中學(xué)到的。
看見柴靜讀后感篇6
看了這本書后更體味到世事艱難和人生的復(fù)雜,一個人的成長成熟是多么的不容易,但對于一個電視公眾人物來說更為重要,柴靜在本書中就敘述了自己作為一個人一個電視人的不斷成長成熟的過程,其中包括她在工作中也就是采訪各色人物的訪談中的感悟,以及像陳虻這樣的幕后電視人的激勵下,逐漸成熟的。其實,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來說,成長成熟的過程和豈不是如此呢?只是我們不是曝光在大眾面前,被放大被眾說紛紜而已,所以,柴靜們的成長成熟尤為重要。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可以慢一點點兒成熟穩(wěn)重,可以出點兒紕漏,作為公眾人物的電視人就不是應(yīng)該有那么多缺點不足甚至偏見的毛病呈現(xiàn)在鏡頭前大眾前了!
人的成長成熟需要付出代價,柴靜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不斷在修正自己,更重要的是不斷醒悟深思社會人生大千世界中的千姿百態(tài),她們比我們普通人見多識廣,認識也就比較深刻,同時也更復(fù)雜,面對復(fù)雜混亂危機等在鏡頭面前要真是呈現(xiàn)同時又要清楚所帶來的影響后果,我們作為普通人的影響力就及了,所以柴靜們的成長成熟形象尤為重要,我喜歡柴靜把它寫出來,同時,我也從中反思自己的成長歷程,總結(jié)記取,不斷進步成熟,作為社會人,為國家社會家庭周圍環(huán)境帶來和諧友善一切正能量!
看見柴靜讀后感篇7
?看見》是央視知名記者柴靜的一本記錄自己在央視十年的自傳性的書。這本書記錄了柴靜在央視十年里經(jīng)歷的大型新聞事件,像非典,汶川地震等等。原本只是想它用來打發(fā)一下閑暇時光,可當(dāng)我真正拿起這本書品讀起來時,卻意外地收獲了更多的是是對柴靜本人的敬畏,對眾多媒體失職的痛心,更有的是對人類感情的崇敬。
此書,她用坦誠的語言陳述著自己的十年成長路,不斷剖析自己,不斷正視自己的不足,讓我們感受到了有血有肉的作者。她深入一線,“出生入死”給我們帶來的事件真相,她的經(jīng)歷,她的采訪,常常會觸動我心弦,讓我隨之潸然淚下。
看這本書,總讓我很容易聯(lián)系到自身。從剛開始的“不知天高地厚”說出:“我明白我能到達的高度?!钡牟耢o;到被工作和現(xiàn)實打擊得一敗涂地的柴靜;再到激勵自己,站起來告別過去,重新出發(fā)的柴靜;最后是延續(xù)至今――一向完善自身的柴靜。從這些柴靜中,我似乎能看到自己,看到過去,此刻,未來的自己。每個人的成長之路都不同,但總會有相似的心跡。我并沒有像柴靜那樣轟轟烈烈的成長過程,也無幸像柴靜那樣有那么多人為她點燃明燈。事實上,我的成長之路才剛開始。以前,我很害怕成長,很抗拒成長,因為成長之路沒有那一條是平順的,這條路上都布滿的荊棘,我害怕我會承受不住,我害怕我會在這如迷宮的路上迷失,在《看見》這本書里,誠如我所想,我看到了未來的'我將要承受的東西,看到了逼迫自己成長的艱難,也看到了破繭成蝶的痛苦,但在最后落入我眼瞼的,是她的成功,或者說是她一步一步蹣跚向前的足跡,又或者說是她不時回首反思的身影。這些都使我的心安靜下來,這些對于我來說都是解渴的甘泉,飽腹的美餐,從她身上我找到了一個能助我順利透過成長之路的工具,使我能坦然的等待和理解現(xiàn)實將要給我的挫折。
透過《看見》,讓我更深層次地了解到了柴靜。散文般的敘事風(fēng)格,細膩婉約的情感表述,都將柴靜的博學(xué)多識與扎實的文學(xué)功底展露無遺?!胺堑洹笔录械某錾憩F(xiàn),更是讓我對于柴靜這樣一位身材嬌小的姑娘,心生敬畏。在所有人都人心惶惶的“非典”時刻,是柴靜主動請纓去到現(xiàn)場了解最真實的“非典”,去接近最鮮活的事實。她七次與“非典”患者應(yīng)對面交談,軟磨硬泡才獲許一個人進入病區(qū)權(quán)利,她的目的只有一個――讓更多的公民明白真正的“非典”。她以一個新聞人的社會職責(zé)約束自己,用真實回報受眾,用真實擊敗流言。她的勇敢和執(zhí)著給每一位讀者注入養(yǎng)分,讓每一個讀者都能從中反思,自身在社會中的價值和好處。也讓我明白,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本職,努力工作,為整個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便是作為公民對于社會的最基本的回報。
在《看見》中我了解了社會最保密角落的一些事,一些值得我們關(guān)注和反思的事。家庭是最小的社會單元,門吱呀一聲關(guān)上之后,在那里人們?nèi)绾蜗啻?,多少決定了一個社會的基本面目。當(dāng)多年的隱忍與承受最后在那一刻海嘯般爆發(fā)時,往往是施暴者結(jié)束了生命,被施暴者走向了監(jiān)獄,從此各自灰暗的人生更加灰暗。我看見了李陽將自己的家庭暴力歸咎于民族文化中的大男子主義,看見了人們對家庭暴力的習(xí)以為常。施暴者有時候會后悔但這阻擋不了他們下次的暴力。正如人性里從來不會只有善與惡,但是惡得不到抑制,就會吞吃別人的恐懼長大。倘若我們的法律能更加完善從而嚴格的制約家庭暴力,或者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設(shè)身處地地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那么會不會少一些家庭暴力,少一些因為家庭暴力有心理疾病或走上歧途的孩子。人性中的善會不會變的比惡多一點,至少我們不會助長惡的火焰,從而給善一個生長的環(huán)境。
一個以揭露真相為己任的新聞記者,面臨的誘惑與威脅絕不會少,這也是此刻各種假報道泛濫真相越埋越深的原因。慶幸的是我們在《看見》中看見了許多真相,在應(yīng)對金錢與威脅而面不改色的柴靜身上看見了新聞職業(yè)人的操守,看到了信仰的力量。只有我們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初衷,我們才能堅守自己的道路,不為各種誘惑所擾。
由于年齡和閱歷的局限,我對《看見》的理解可能達不到它所想要到達的高度,但書中對人性的挖掘、對自己成長的突破讓我受益匪淺。十年前,柴靜說:她關(guān)心新聞中的人;十年后,她做到了。她沒有忘了自己為什么出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