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編輯一篇讀后感有助于強化我們對名著人物的理解,讀書對于我們而言,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那么相關的讀后感該如何寫呢,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受戒讀后感優(yōu)秀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受戒讀后感篇1
?受戒》篇幅不長,卻寫得十分有畫面感。我讀著似乎都能想象到文中所描繪的場景,故事性很強。雖然沒有什么驚人的場面描述,沒有華麗的辭藻,僅是白描的筆觸卻也寫得生動。
故事中的人物都很飽滿,是完整的人。比如寫明子受戒時,有一個山東和尚受戒燒戒疤太疼,山東和尚罵人了:“俺日你奶奶的,俺不燒了!”簡直就是村野俗夫!這和尚的反應讓人覺得十分的真實,直爽的山東漢子的形象躍然紙上。
雖寫的是和尚,卻不是超脫世俗的和尚,境界很高,只知吃齋念佛,不食人間煙火。和尚也在那個世外桃源過得瀟灑,能夠自給自足,靠著自我的本事獲得吃穿,那里的和尚能夠偶爾吃肉,甚至能夠娶妻。還有小英子家房子獨村獨落,有田沒有全拿來種糧食,而是有半畝種了小英子喜歡的荸薺。這種有些理想化的社會生活,在當時就應是有些超凡的。
故事中明子和小英子之間的感情純純的。從開始到結尾,兩人之間的關系總有些微妙。開頭埋了伏筆,將兩人從空間上拉近,到之后兩人之間不斷的交集。似乎只是孩子間,玩伴間的情誼,沒有明確的錯綜復雜的感情,一向簡簡單單,似水長流,一點一點滲透到故事中,一種朦朧的感情,直到最后的真情流露才把故事推到高潮。最后,文章用一個省略號結尾。
受戒讀后感篇2
我還記得剛進初一的時候,教語文的王老師一走進課堂就操著標準的普通話給我們安排任務,等我們反應過來的時候,她已經(jīng)說完了,也沒問我們聽清楚沒有,緊接著便朗誦課本的第一篇文章,應該說是一首詩,然后我第一次看見一個老師會因為朗誦一首詩而落淚,心里突然對語文產(chǎn)生了無比的尊重和敬意。那首詩叫《在山的那邊》,最后幾句詩是: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我說:“老師,為什么這首詩有一些有標點符號,有一些沒有呢?”
“這是因為詩歌有一定的規(guī)則和含義?!薄澳抢蠋熌銥槭裁蠢收b的時候哭了呢?”“老師朗誦這首詩的時候想起了自己的小時候,想起了心靈里面的一些東西?!薄霸姼栌羞@么大的力量嗎?”
“有啊,文字都是神奇的,我們中華的文字更加涵意豐富,你想不想用文字來讓老師流淚?。俊薄拔也幌?,我只想如果可以,我要用文字讓老師笑?!?/p>
她用手摁住我的頭,緊緊地抱著我。往后的一年,我讀到了很多從未謀面的小說,包括王老師第一次要我認真讀的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這些都讓我知道一位文學愛好園丁固守的夢想,還有那些文字帶給我的所有快樂、悲傷以及呆滯。只可惜,初二她就教其他班級了,我想:就算再被班主任說我和科任老師關系過于密切,我也想再當她的學生一年。
初二的語文老師,很遺憾,我已經(jīng)忘記您的名字了,但我從您身上受到的待遇并不比王老師少,包括讓我當科代表、讓我修改同學的作文、讓我出題進行課堂小測、讓我自己寫每次的考試分數(shù)······這些我都無以為報,您讓我知道:不能成為我學習上的知己,也可以成為我學習上的幫手。我一直在想:曾偉明你何德何能,竟能尚得如此恩遇!
在上《端午的鴨蛋》這篇課文的時候,我第一次聽到您如此莊重地介紹汪曾祺先生,還出乎意外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叫我們讀一讀他的代表作《受戒》,弄得我一下課就跑去圖書館找這本書,可是找遍了圖書館,也不曾覓其蹤影。我才第一次問您借書。
“老師,您有《受戒》這本書嗎?我找遍圖書館都找不到?!薄坝邪。鋵崱妒芙洹凡皇且槐緯?,是一篇小說而已?!?/p>
“那您能借給我看嗎?”“當然可以啦,我晚上自習課拿來給你?!薄爸x謝老師?!?/p>
剛想問她要不要寫讀后感,她就走了。突然間我意識到,借書給我要我寫讀后感的老師已經(jīng)不再教我語文了。
我記得把讀后感寫在周記交上去后,她第二天講課的時候特意用十幾分鐘又說了《受戒》的內(nèi)容,最后說我寫的一句“《受戒》不受戒”概括。
今天早上6:30左右,我夢到y(tǒng)u回到我身邊,然后又離開了,只留下給我什么椰角的食物,帶著絲絲失落和悶熱的空氣我下床重新看了一遍《受戒》,看完的時候我記起這些事情,覺得要把它們寫下來,因為我沒有什么留下來了,如果連記憶都丟棄,活著便虛空了。
至于再次看完《受戒》的感想,我想初二的我寫下了成熟睿智的答案,但是現(xiàn)在我想寫下作為初二學生的答案:十幾歲的懵懂,包括對人生、愛情的認識,和著那些鄉(xiāng)村美妙的風景,汪先生只想告訴我們,如果受戒是生活不僅是儀式,也可以帶給我們很多自然、通脫、仁愛和美。
受戒讀后感篇3
“我與我周旋,寧做我,我與我比我第一?!边@是汪曾祺晚年時說過的一句話。
汪老先生是我十分喜歡的一個老人,喜歡汪老文字中流露出來的一派天真,喜歡他對世間尋常萬物的憐惜珍愛之情。他的文字很淡,所寫的小說不大有跌宕曲折的情節(jié),但有的是意境之美,如青橄欖,如蘆花蕩,十分耐嚼,回味甘甜綿長。讀他的文字,時常會激起我對平凡世俗煙火生活的感激欣賞之心,是一遍一遍重讀亦不覺厭倦的好文字。
以往,不止一次地置身于汪老先生《受戒》中的桃花源,在那里我仿佛來到了一個原始的烏托邦,一個寧靜美妙的世外桃源,那是一片夢想的樂土。
小說的標題叫《受戒》,開頭的第一句話是“明海出家已經(jīng)四年了”,讀者一開始就會以為這是一篇寫佛門生活的作品。它也確實描述的是出家人的故事。只是讀著讀著,你會漸漸覺得小說中的人與事雖然未離佛門,但讀者感受到的并非佛寺的森嚴和佛徒生活的單調(diào)與清冷,而是與之相反的濃郁的世俗生活的情致與意趣。
人們實在看不出作為小說主人公的明海在那里到底受了什么戒,反倒是他和他的老小伙伴們在那里盡情享受著日常世俗日子的溫馨與歡樂。與其他職業(yè)相比,當和尚的好處一是能夠吃現(xiàn)成飯,二是能夠攢錢。所以,明海之所以去當和尚并且還有望當一個好和尚,就是十分好理解的事情了。他不僅僅嗓子好,并且記性好、相貌也好。更值得提及的是,他出家以后連名字也不用改,還叫“明?!薄3黾伊说拿骱1淮蠹蚁矚g著,但似乎從來不因為他當和尚的“本職工作”做得好,而是因為會畫畫、會唱歌、幫人干農(nóng)活?!澳罱?jīng),一要板眼準,二要合工尺?!闭f的都是不關資料的形式方面的要求,所以小明海念經(jīng)又怎樣會去關心經(jīng)文本身的涵義值得注意的,倒是他看見小英子的腳印,“身上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覺得心里癢癢的。”那每一天本來就出于應付而不得不敷衍的經(jīng)文恐怕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小說的最終,作者是把這種日常生活的詩情和溫馨渲染到了極致,那就是明海和小英子的戀情在回家途中的瓜熟蒂落,那一段優(yōu)美的文字令所有的讀者讀后無不悠然神往。本來,明海剛剛受了戒,等于在出家人的人生中完成了一個重要儀式,沙彌頭、沙彌尾的前景開始在他的眼前浮現(xiàn)。殊不料小英子對所謂的沙彌頭、沙彌尾毫無興趣,她所想的,是給明海當老婆,并且要他立刻回答要不要。明海頭上的戒疤余痛未消,此刻卻要立刻回答這樣的問題。但明海似乎很快就被小英子給俘虜了,回答了“要”以后,兩人的小船就劃進了既充滿詩意、又引起人不盡聯(lián)想的蘆蕩,小和尚這會兒頭上的戒疤恐怕是什么感覺也沒有了吧。
作者在小說結尾說,這是“寫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可見從那時起,汪曾祺對于人生的夢想和憧憬就已顯現(xiàn)這樣的特征。在許多以往大紅大紫的應景之作被人漸漸遺忘的今日,汪曾祺的小說卻以它特有的個性和魅力依然受到讀者的青睞,我們此刻這樣饒有興趣地欣賞和品味《受戒》不就是一個證明嗎
受戒讀后感篇4
卷帙浩繁,遨游書海明朗乾坤;舒暢精雅,暢想美妙純真情意;平靜淡然,逍遙遠離世俗塵繞;意深情綿,道盡世俗哀愁難怨……
這是一個個性的作品,從資料上看,簡單質樸,然而深深挖掘,才知本應屬于時代下的產(chǎn)物,確實如此的清新脫俗,無傷無痕。湖南衛(wèi)視t;宮>的上演開啟古裝穿越劇的高-潮時代,這讓我不禁啞然于t;受戒>的超純愛戀,仿佛消減在世俗之外,一場沒有悲傷的確是刻骨銘心的超時空感情故事。仿佛室外桃源,估計這是一個連陶淵明都傾羨的世外“園林”吧!
從作品中我們解讀到了一種不可能變成可能,一分難以理解變成理所當然,一間世俗禁錮下的毛草屋變得熠熠生輝,然而,正是這樣一間沒有粉飾的房子,讓我們從沒有如此暢快過。明子,一個小和尚,英子,一個小村姑。多么簡單的兩個名字,很有中國風的感覺,英明,似乎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呢。讀過文章也很多了,這篇文章,的確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擁有良好空氣的蘆花蕩,英子那真切可愛的小腳印,明子那“巧奪天工”的畫作,英子姐姐秀麗的讓人贊不絕口的刺繡,每個和尚的所做所說所感所夢,這些,都是文章的亮色,也是構建桃源的基本框架。那里,和尚吃酒又吃肉,甚至能夠娶妻生子;那里,村姑善良又質樸,甚至助人為樂不求功。那里的生活仿佛是把現(xiàn)實世界的美丑消解到只剩下完美,把那些在我們世俗社會被認為大逆不道的事變成了理所當然,自由的船帆,把我們這些活在別人世界里的可憐蟲喚醒,它告誡我們不要在再成為時代的犧牲品世俗觀念的殉葬者。
縱觀整部作品,汪曾祺有他獨到的視角,還有那清新的筆觸。讀著讀著,仿佛有t;邊城>的味道,一副清新雋永的風景畫里有的是快樂善良的人民,美不勝收淡雅古樸的山水,但與沈從文截然不一樣的是,一個是用帶有點點悲傷的結尾結束勾勒,而另外一個則是一種明快的語調(diào)告訴給我們完美的結局。但兩者多多少少還是都擁有一些神秘的色彩,讓人意猶未盡,不想拔出,就像我在品味一個脫離塵世煙火的人們都未曾見過的美食,吃過一口,還會惦記第二口,但是每一口卻還有與上一次不一樣的味道,我想,這樣的作品才是大家的作品。留戀忘返,漣漪泛起。如果,讓我再從深點的層次挖掘這篇文章的亮點,就應是作家的寫作手法吧!我個人認為汪曾祺是借用了西方作家比較擅長的反諷手法,用這種點睛的筆調(diào)表現(xiàn)下的完美其實是不存在的,不現(xiàn)實的,不能被世俗世界理解的,這不僅僅違背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儒學的道德觀,更是對在中國如此盛行的佛教的諷刺與反觀。諷刺,諷于外,更諷于內(nèi),很難想象,那代表清心寡欲的戒疤,能夠在瞬間變得毫無好處,很難理解,那滅人欲的時代竟有如此自由完美的愛戀。在那里,當和尚并不是為了信仰,而只是一種合理的謀生手段。有時候,我會想,此刻的旅游景點,供養(yǎng)著很多和尚道姑,他們的謀生想法
是不是受了這本書的影響,這只是我的滑稽之談罷了,只是,還是感覺有點可悲的,雖然,t;受戒>中有的是這樣的和尚,但是至少他們擁有純真的心,但是,此刻的假和尚早以喪失了人的本性,為了自我的利益為了賺錢,甚至能夠不折手段,不禁心生悲涼。很顯然,我們世俗的社會很難再擁有這么淳樸的感情了,說是高樓大廈鋼筋水泥阻斷了我們的情也好,說是現(xiàn)代化的理念西方思想的滲透埋葬了我們的靈魂也好,總之,人,要想活的逍遙,活的無拘無束,活的自由燦爛,并沒有那么容易,我們需要解答靈魂深處的問題,尋求內(nèi)心的安寧,需要一顆明朗的心。
讀了一篇好的文章,就猶如和智者進行過一次對話,我只期望,在未來的中國文壇上,能夠出現(xiàn)更多的秀茵之作,讓我們的心靈不再向如今滿目瘡痍的土地一樣貧瘠。一篇t;受戒>,雖然簡短,但是意味深長,真的期望自我能夠沿著這條擁有寬度又擁有光的大道上一向前行,也期望,真能有那么一天,我的愛戀能夠消解在“你有沒有車,你有沒有房”之中,談一場沒有世俗,即使平淡,只要幸福的戀愛。
受戒讀后感篇5
?受戒》是一篇寫佛門生活的作品,文中的荸薺庵紀事,以平常人的角度寫幾個和尚,甚至是以輕喜劇的姿態(tài)闖入讀者的視線,為故事的順利展開墊定了基調(diào):作者是用人的天性看世界,用人的感覺來說生活,現(xiàn)實和傳統(tǒng)中的宗教戒律和游戲規(guī)則是完全不適用的。
我們看到的就是生靈活現(xiàn)的人和人們,只可是沒有爾虞我詐的心計,沒有追名逐利的欲望,沒有太多的瑣碎和市儈,怎樣是最透明的它就是怎樣。這種全新的意境已經(jīng)足夠讓人心怡神往了,那男女主人公更是集中了這種并不是說作者有意要作一篇“借佛反佛”的小說,也許作者的傾向遠沒有這樣的激烈,這正如作者對佛門清規(guī)的篤信也并不激烈一樣。荸薺庵里的僧侶生活就更令人向往了,86。完全沒有一般佛門寺廟里清規(guī)的羈絆。那里的和尚只要會一點做法事的基本功如放瑜伽焰口,拜梁黃懺之類,從此就能夠吃現(xiàn)成飯,能夠賺錢,能夠還俗,能夠娶親,還能夠買田置地,過優(yōu)哉游哉的神仙日子。庵里的教師傅終日枯坐念佛,不問世事,在那“一花一世界”里沉醉。
大師父仁山是“當家的”,管著經(jīng)賬,租賬,債賬三本帳簿,平日在庵里從不穿袈裟,經(jīng)常是披件短僧衣,袒露著他那黃色的圓肚皮,光腳踢踏著拖鞋;其他兩位師傅也是各有千秋,二師父在俗世是有家眷的,甚至每年還把他老婆接來避暑納涼;三師父更是人不僅僅漂亮,有一手“飛鐃”的絕活,甚至每場法事之后,村里就會有大姑娘或小媳婦驀然失蹤。最讓人詫異的是他們吃肉從不瞞人,甚至過年的'時候就在大殿上殺豬,那里的和尚過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祥樂時光,這哪里是一個“佛門凈土”,分明就是一個現(xiàn)代版的“桃花源”。
受戒讀后感篇6
文章開篇就用緩慢的文筆描述了一個獨特的世外桃源,與其說獨特更不如說荒誕。庵趙莊的人們太寬容了,在他們心中,和尚就是一個普通的職業(yè),像是郎中,書生,當鋪,商人之類的職業(yè),沒有區(qū)別。和尚可以喝酒吃肉,可以還俗,可以近女色,唱淫歌,可以賭博打牌。
和尚不用守清規(guī)還是和尚嗎?——這樣光怪陸離的生活,和人生的苦澀全然無關,完全不符合中國人傳統(tǒng)的觀念。
再說小英子一家,趙大伯是田場上樣樣精通的好把式,不僅脾氣好,身體也結實的像一顆榆樹;趙大媽也是精神的出奇,她不僅家鄉(xiāng)菜做得可口,而且剪的花樣子也是眾家嫁閨女的稀罕物;兩個寶貝女兒更是漂亮,大英子文靜,已有人家,小英子活潑,成天嘻嘻哈哈,像只喜鵲。由此村莊獨特的幸福生活可見一斑。 汪曾祺淡淡的文筆描述了這樣一個地方,沒有苦澀,沒有勾心斗角,可以不包容一切原始欲望的世外桃源。荸薺庵里,二師父在俗世是有家眷的,甚至每年還把他老婆接來避暑納涼;三師父更是人不僅漂亮,有一手“飛鐃”的絕活,甚至每場法事之后,村里就會有大姑娘或小媳婦驀然失蹤。然而卻沒有人指責,這一切的荒誕在村莊里是如此和諧。
我并不贊同網(wǎng)絡上大部分人所說,這是對人性最原始的復蘇的贊美。更有甚者,說這是對人類原始的愛的贊揚。
設身處地地想,《受戒》原文來說, “一場大焰口過后,也就像一個好戲班
子過后一樣,會有一兩個大姑娘、小媳婦失蹤,——跟和尚跑了。”這是愛嗎?與其說這是自由戀愛,還不如說打著和尚的幌子誘拐良家婦女。那家人的父母知道含辛茹苦養(yǎng)大的女兒又會作何感想?
另外,文章中關于和尚殺豬的描寫也讓我不舒服。不殺生,本身就是和尚的戒律,然文中的和尚殺了,“一切都和在家人一樣”,只不過在豬臨升天時假惺惺地多了一道“往生咒”。惡心!有這種偽善的和尚在身邊,這里還是“桃花源”嗎?
在我看來,和尚本身不是一種職業(yè),守清規(guī)也并不是對人性的壓抑。對于那些看破紅塵的人來說,選擇出家反倒是解脫。給心靈困惑的人們一個遠離塵世的機會。而文章中,和尚變成職業(yè),用來賺錢,是對佛教信仰的侮辱。
再說全文的主線,明海和小英子,二人兩小無猜的感情倒是讓人動容。也只有在庵趙莊這樣寬容的環(huán)境里才有可能成長發(fā)芽的戀情。這也是全文唯一讓我覺得像世外桃源的地方。
文章題目是受戒,而受戒卻放在結尾,被淺淺一帶而過。作者是故意讓人錯覺離題,然后再體味作者的用心良苦?!笆芙洹焙螅蜕斜旧砭蛻撌沁^著平淡的清修生活的,可是他們“不正經(jīng)”,于是題目與正文便產(chǎn)生了反差效果,而這種反差效果恰恰是表達了作者心中想諷刺的現(xiàn)象。
受戒讀后感篇7
“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諧?!薄}記
如果論文采華美,那么《受戒》一文算不上什么上乘之作,然而只讀一遍汪曾祺的這篇小說,我就已經(jīng)被他的內(nèi)容深深吸引了。樸實無華中,卻透露出一種境界,一種常人無法企及自然和諧之境,一種令人向往的另類桃花源。
庵只是小庵,莊只是小莊,而主人公也只是小孩,一切顯得那么的恬靜自然。庵內(nèi)住的并不是尼姑,而是一群和尚,也許是因為地方太小,所以不敢自稱是廟,干脆也隨便稱它一個庵。莊是趙莊,因為里面住的人基本上都是姓趙的人家,但是人口也并不能與一般的莊相提并論,于是也隨莊這一名稱叫莊。開篇作者并給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副看似平常的畫面,兩個看似沒有必然聯(lián)系的地點,卻在主人公小明子的出場下,變得千絲萬縷,而庵與莊本身的名稱又奠定了小說的整個基調(diào)。
從一開始的命中注定要做和尚,到讀書認字,再到與英子的初始相伴,一切明子都顯得像是逆來順受,沒有反抗,只是默默的選擇了接受。明子沒有為自己的出不出家去爭辯什么,也許出家對于他來說確實是一件不錯的事情,畢竟在他們那兒出家并不是人人都能攤上的美差。因為出家需要誦經(jīng)識字,所以明子自然而然的選擇了去讀書,當約期來臨,明子順理成章的跟著舅舅一起來到了荸薺庵,做了一名小沙彌。路過繁華的鬧市,一片欣欣向榮之景,這些當然也引起了明子的駐足,但也就是那么一刻的騷動,卻并未影響明子的行動。在去荸薺庵的路上,明子認識了英子,英子的爽朗大方,也許從一開始就敲開了明子小小的心扉,而明子的聰明單純也漸漸的博得了英子的芳心。地理位置的便利,為兩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而且這兩家的地理位置可謂相當和諧,一個是湖中之島,一個是三面環(huán)柳,就這樣英子和明子成了鄰居,隨后兩人一起插秧,一起打谷,一起聽蛙聲,一起看流星,一起除草······明子是一個聰明能干的孩子,長相畫功嗓音,借用英子的一句話就是“一十三省數(shù)第一”,而明子也確實沒有辜負英子的一番評價,為英子的大姐畫的繡花圖樣可謂栩栩如生。這一切都顯得平靜如水,然而明子的心卻顯得不是那么平靜,當明子和英子兩人都劃船至四處無人的蘆花蕩子時,明子就無端的覺得心里面很緊張,于是就開始使勁地劃槳,這種變化也許明子自己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在現(xiàn)實的行動中,卻表現(xiàn)在潛意識中無條件的為英子及其家人做實事。到明子受戒的時候,英子出船送明子去善因寺,英子的心情看似比明子還激動,善因寺中的那些清規(guī)戒律也似乎對英子來說都是多余的,于是在英子離開之時,她大膽的在中僧侶無聲的飯桌上大聲的跟明子說再見。明子的受戒期滿,英子主動的去接明子,當?shù)弥髯佑锌赡鼙划斶x為未來的善因寺主持之時,英子果斷的讓明子不要當什么沙彌尾、方丈,而此時也許是太怕失去明子,英子便大膽的跟明子說出自己的心聲——要做明子的老婆,明子也許并未想太多,因為這一切在他看來都是很自然,他答應了英子的所有要求,這也是明子的心聲。
明子未曾為自己爭取什么,從來也未曾去奢望什么,然而故事的結尾明子能得到的似乎都已經(jīng)得到,該做的都已經(jīng)做了,這也許就是道家多說的無為不治。明子的境界不是一種刻意追求,而是順其自然,小說中荸薺庵的和尚,英子的一家人也許都對這種境界的一種襯托。明子的舅舅——仁山,是庵中的管事,但是他沒有給自己安一個方丈或者主持的名號,而只是很實在的讓人稱作當家的。庵里面的和尚吃肉也從不隱瞞什么,每當逢年過節(jié),他們也會跟平常人家一樣殺豬吃肉,寺廟的那些清規(guī)戒律似乎在這個小庵中不起任何作用,平時的時候庵內(nèi)的和尚也不興做什么早課晚課,明子的三聲罄就全部代替,而平時的業(yè)余生活也是很豐富,摸紙牌打麻將,輸了之后,當家和尚會肆無忌憚的說“媽媽的!又輸了!下回不來了!”,這些看似不正常的寺廟生活,但在這里卻顯得那么的自然,人們不會去批評這些人,反而越發(fā)覺得親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