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與形第一課時教案8篇

時間:2022-11-06 作者:Gourmand 備課教案

教案在擬訂的過程中,你們務必要考慮講授內(nèi)容要點,不管我們已經(jīng)教過了多少學生,每節(jié)課之前還是需要準備教案,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數(shù)與形第一課時教案8篇,感謝您的參閱。

數(shù)與形第一課時教案8篇

數(shù)與形第一課時教案篇1

一、設計說明

本教學設計遵循陶行知先生倡導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以讀為主線,由“初讀”到“細讀”到“精讀”,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讓學生在朗讀、表達中感悟語言、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在教學方法上,試圖采用“扶”與“放”相結(jié)合,再輔以多媒體課件演示的方式,讓學生自主讀,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并自主、合作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里始終處于積級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通過“求異、創(chuàng)新”及“課外練習”收集有關橋的圖片、文字,舉辦拓展活動——展覽,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獲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請境,導入 新課

1導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的橋是什么樣子的?動筆畫一畫好嗎?

投影儀演示學生畫的橋:說一說,議一議。

2過渡:從古到今,橋在人們的生活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當然,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橋也在不斷地變化著。

(多媒體課件演示橋的發(fā)展:木橋—石橋—公路橋—公路、鐵路兩用橋—立交橋。)

3揭示課題,讀題。(看教師寫課題,注意“橋”字的規(guī)范寫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按要求讀課文。

①借助拼音,自讀課文2—3遍。

②用“○”圈出本課中需掌握的字,用“—”標出本課需認識的字,注意這些字的讀音。

③思考:爺爺帶蘭蘭過了幾座橋?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它們的.樣子。

2檢查識字和讀書自學情況。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學習課文1—4自然段。

①齊讀課文1—4自然段。

②看圖體會,分組討論。

這座橋叫什么橋?它架在什么地方?是用什么材料造的?在橋上可以看見什么

③小結(jié):多奇妙呀!橋居然架在水中。讓我們也來體驗一下吧!

(多媒體課件演示:遇河—進橋洞——橋中觀看游魚、行船。)

2學習課文5—7自然段。

①自由讀課文5—7自然段。

②引發(fā)質(zhì)疑:你能從課文這幾段中知道些什么?

(明確:橋的材料,使用方法、特點。)

③小組合作討論、解答疑難問題。交流學習體會。

④討論:這座橋與我們平時玩的什么東西很相似?你能給它起個更貼切的名字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橋的使用過程。

⑤小結(jié):多有趣的橋呀!我們再來看一看它是怎么變化的吧!

(多媒體課件演示:遇小河——給管子打氣——過橋——放氣、疊收)

3學習課文第8自然段。

齊讀。理解詞語:“變魔術(shù)”“專家”。

(四)再讀課文,求異創(chuàng)新

1齊讀全文,討論:蘭蘭的爸爸為什么能成為橋梁專家?

2小結(jié):蘭蘭的爺爺就是因為有了堅實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再加上他多動腦、勤思考,成為了著名的橋梁專家。生活中我們還需要什么樣的橋?

(五)課外練習,拓展思維

1收集一些關于橋的文字與圖片,辦一個“橋的演變”的展覽。

2設計一個新穎而又實用的橋,畫在紙上。

數(shù)與形第一課時教案篇2

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6個二類字。

(2)能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的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了解蒲公英、蒼耳、豌豆傳播種子的有趣方式,激發(fā)學生觀察事物和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二)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背誦能力。

(三)創(chuàng)新目標:

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說出課本以外的傳播種子的方法。

(四)德育目標:

激發(fā)教育學生學會觀察、善于觀察、養(yǎng)成觀察的好習慣。

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

課文以詩歌的形式展示了各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語句生動活潑,易于學生理解。

2、學生分析:

課文內(nèi)容比較簡單,朗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對詩句表現(xiàn)的傳播方法理解便不難。

3、確定五點:

重點:

學會生字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

難點:

了解植物是怎樣傳播種子的。

創(chuàng)新點:

找到課文以外各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德育點:

理解詩句內(nèi)容,陶冶學生美的情操。

空白點:

想象不同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學具的選擇與使用目的

生字卡片,掛圖

目的:直觀的認識生字詞和理解課文內(nèi)容。

主要技術(shù)

留空白、加深體驗。

教學過程中的五環(huán)節(jié)設計:

教師教學行為

學生學習行為

一、導引目標,

提問:植物媽媽干什么有辦法?有些什么辦法?

激發(fā)興趣

看圖觀察后回答問題。

二、創(chuàng)設條件

1)自讀課文,用——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以小老師教讀,開火車等形式檢查自學情況。

自主參與

1)自讀課文,用——畫出生字詞。

2)領讀、開火車讀生字新詞。

旅行、娃娃、山洼、準備、觀察、乘著風、豆莢、降落傘、蒼耳、炸??

三、組織研究

1)全文共有幾個小節(jié)?通過剛才的朗讀你有哪些不懂的詞語。

2)適時引導學生體味情感,入情朗讀。

體驗發(fā)現(xiàn)

1)讀文后回答問題,提出不懂的詞語。

2)互相理解詞語,熟讀課文。

四、引導創(chuàng)新

1、熟讀課文,采取自由讀、同桌互讀互聽等多種形式讀課文。

2、讓學生進入角色體會情感。

3、說說各種植物都用什么辦法傳播種子的?

應用實踐

1、讀課文。

2、讀中體會角色情感。

3、練習背誦。

五、反思小結(jié)

1、學了本課你有什么收獲?

2、你還知道其它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嗎?

鞏固提高

1、暢所欲言談自己的想法。

2、談收獲

六、研究性作業(yè)

收集一些其它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自習課時與同學交流。

數(shù)與形第一課時教案篇3

漢語拼音5gkh(第一課時)教案

教學目標

1毖Щ醙、k、h3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倍磷糶、k、h與單韻母相拼的音節(jié)。

3背醪槳鹽杖拼連讀的拼音方法。

4筆煜5個生字,會讀兒歌。

教材分析

本課包括五部分內(nèi)容。

第一部分是三個聲母g、k、h,配有一幅圖。圖上一只和平鴿銜著彎曲的橄欖枝飛來,鴿子的“鴿”提示g的音,橄欖枝的外形提示g的形。湖邊有水草和小蝌蚪,蝌蚪的“蝌”提示k的音,小蝌蚪和水草構(gòu)成的外形提示k的形。兩個小孩坐在靠背椅上喝飲料,“喝”提示h的音,椅子側(cè)面的外形提示h的形。

第二部分是g、k、h與單韻母的拼音練習。

第三部分是g、k、h的書寫格式和筆畫筆順。

第四部分是三拼音,包括兩項內(nèi)容:一是以音節(jié)guā為例,借助圖畫教學三拼音的方法;二是三拼音的練習。

第五部分是認字,配有圖畫和一首兒歌。畫面上一個小哥哥在湖邊畫荷花,弟弟拉著媽媽在一邊看。

教學重點難點:

g、k、h的發(fā)音及三拼音的拼音方法。

教學預備

1迸浜涎習g、k、h發(fā)音的錄音帶;g、k、h的字母卡片;畫有四線格的小黑板。

2北究蔚納字、生詞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單韻母和學過的聲母

(二)學習聲母g

1笨賜跡.教學聲母g.

(1)指導看圖。提問:圖上畫的什么?誰能給小朋友講一講鴿子。

(2)出示聲母g.誰熟悉?請讀對的同學當老師示范發(fā)音,讓學生模擬、感悟,體會發(fā)音要領。(教師 指導把鴿子的“鴿”讀輕一點、短一點,就是g音。可以邊讀邊講解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

(3)指名試讀

2毖生練習發(fā)音,體會發(fā)音要領。

3崩用圖上的`橄欖枝學習g的形。還可以用“9字帶鉤就是g”來記憶g的形。

小結(jié):圖上的“鴿”標音,用彎曲的樹枝表示g形。討論一下自己還有什么辦法記住g的形。

4、教順口溜:9字彎鉤g、g、g.

比較讀g—e、g,讓學生進行感知比較,進一步把握g的發(fā)音要領。

(三)練習拼音

1備聰捌匆舴椒ā

2比醚生試著拼讀:g—a、g—e、g—u.

3敝該拼讀音節(jié)。

4、范寫g,學生書空練寫。

(四)學習聲母k.

1、出示圖畫。老師領唱:小小蝌蚪水里游,黑身子,長尾巴,變成青蛙叫呱呱。

邊說邊板書k,你們看一群小蝌蚪碰在水草上。告訴學生:“k”讀“蝌”音要輕、短。

2、指名試讀。

3、領讀、齊讀、指名讀。

4、告訴學生:k的發(fā)音部位與g同,但要吐氣。用薄紙放嘴邊比較讀g、k.

5、“開火車”讀k.

6、比較k—e,k的讀音。

7、提問:你怎樣記住k的形。

教順口溜:蝌蚪叮草k、k、k.或一挺機槍k、k、k.

8、范寫k,學生書空練寫。

9、讓學生試著拼讀:k—a、k—e、k—u.

(五)教學聲母h.觀察圖畫,說明圖意。

1、試讀h音。

2、示范發(fā)音、領讀、齊讀。

3、比較讀k—he、說一說它們的不同。(k是聲母,讀音輕、短,he是音節(jié),聲音響亮。)

4、比較讀k、h,讓學生體會氣流的強弱。

用手掌對著嘴試驗氣流強弱:發(fā)g時感覺不到氣流沖出;發(fā)k時有氣流沖出;發(fā)h時雖有氣流沖出,但氣流比發(fā)k時的氣流弱。

要充分發(fā)揮圖的表音表形作用,讓學生讀音記形。注重區(qū)別形近字母

5、教順口溜:小椅子h、h、h.

6、范寫h,學生書空練寫。

7、讓學生試著拼讀:h—a、h—e、h—u.

(六)指導學生在四線格中書寫g、k、h

講清g、k、h的筆畫筆順及其在四線格中所占的位置。筆畫名稱:“”叫豎左彎;“”叫左斜右斜。

(七)總結(jié)本課學習情況,表揚學習好的同學。

數(shù)與形第一課時教案篇4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科學小品文。語言周密,尤其是課文的第3自然段,一句話就寫出了蝙蝠飛行的靈巧。用詞十分恰當、貼切。從教材的內(nèi)容看,教學的難點是讓學生弄清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使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重點理解科學家做實驗的初衷及經(jīng)過。為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減緩學生掌握本文科學知識的坡度,運用現(xiàn)代化的電教媒體,使多樣化的信息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

本課是一篇淺顯易懂的科普文。課文層次清楚,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提出飛機為何能在夜間飛行這一問題;三次特殊的實驗;受蝙蝠的啟示制造出了雷達。本課教學設計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根據(jù)課文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注重突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與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適度進行拓展,激發(fā)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在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具體、新穎活潑的語言環(huán)境,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有形可見,有話可說,從而發(fā)展和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說教學目標。

1、了解飛機靠雷達能在夜間安全飛行,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

2、引導學生善于觀察事物,并從中受到啟發(fā),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明白蝙蝠和雷達的關系。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善于觀察事物,并從中受到啟發(fā),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說教法、學法。

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突出朗讀,以讀代講,寓講于讀,小組合作,自主學習交互使用,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說教學時間

2課時

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設疑激趣

1.教師出示蝙蝠和雷達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們嗎?

2.學生出示課前搜集的資料并進行交流。

3.今天我們這篇課文為什么把蝙蝠和雷達放在一起呢?

4.老師播放介紹蝙蝠和雷達的課件資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自學生字詞。

(1)字音方面,提醒不要把蝙(biān)蝠讀成piān蝠,不要把熒(yínɡ)光屏讀成yín光屏。

(2)字形方面,注意“揭、銳、捕”的寫法。

(3)詞義方面,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3.自主讀書,先好好地將課文讀幾遍,然后再讀,掃清障礙。具體要求。

兩人一組,相互將課文讀一遍,相互指出對方在朗讀中存在的問題。

交流自讀時的收獲:認識了哪些生字?有什么其他的發(fā)現(xiàn)等。

三、互助學習,交流反饋。

1.同桌或者小組之間交流一下各自的收獲。

2.全班交流。

(1)你能流利地朗讀嗎?(教師可指名學生朗讀片段或朗讀全文)

(2)檢查一下大家對生字的掌握情況。(可出示生字卡片)

(3)概括一下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第二課時

一、過渡內(nèi)容,導入新課。

二、導讀提示,細讀理解

1.提出問題和要求,讓學生合作探究。

課件出示問題:

(1)課文中哪句話直接寫出了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系?

(2)蝙蝠是怎樣探路的?科學家做了哪些實驗?最終得出了什么結(jié)論?你能概述一下實驗的過程嗎?

(3)“科學家經(jīng)過反復研究,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弊x讀這句話,“反復”和“終于”說明了什么?

(4)請你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雷達是怎樣在夜間幫助飛機飛行的。

2.學生圍繞上面的提示對課文進行深入的讀,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3、小組展示學習成果。

三、互動交流

1.教師引導:在學生自主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展開交流。

2.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要求人人都圍繞“你讀懂了哪些?”“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教師要參與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交流時,教師要適度進行歸納和展示。

4.教師引問:你對蝙蝠有什么新的認識?

(1)學生讀相關的段落和句子。

(2)教師利用課件向?qū)W生展示“蝙蝠的生物學行為”。

(3)在學生概述雷達的工作原理后,教師用課件展示雷達的工作情況。

5.學生完整地將課文讀一遍。

(1)看看還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或疑點?

(2)你認為作者是按什么順序?qū)懙??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p>

四、拓展升華,保持興趣。

1.:還有哪些地方使用了雷達?

2.假如你是蝙蝠、雷達或者飛機,請介紹一下你是如何工作的。

五、布置作業(yè)。

你還知道我們生活中哪些東西利用了自然界生物的一些特點,你是如何知道的?

數(shù)與形第一課時教案篇5

【教學設想】

初讀課文,提出要求,學生根據(jù)提示要求,自學生字新詞,讀準生字新詞讀音,讀通課文,掃除語言障礙,為第二課時的學習打下基礎。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

1.師板書課題,指名讀課題。

生試著讀好課題。

2.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狐貍給誰分奶酪?為什么分奶酪?)

3.師引導:狐貍到底給誰分奶酪?就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去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新詞。

1.朗讀課文我能行。

正確朗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課件出示要求: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練讀第1自然段。

誰能把這一段讀正確呢?讓我們先來試一試吧!

①學生自讀,邊讀第1自然段,邊圈畫出本段的生詞并與課件標畫的對照。

②同桌互讀,檢查自讀情況。

③課件出示加拼音的詞語:“撿到、奶酪、哥兒倆、開始、拌嘴”。

學生自由讀,指名讀,教師相機提示“撿、倆”是三拼音節(jié),“始”是翹舌音。

④出示去掉拼音的詞語,采用指名讀、跳讀等不同方式指導學生讀準每個生字的音。

⑤把生詞融入課文,再讀第1自然段,讀文努力做到不頓讀,不拖音。男女生賽讀,個別讀,讀好本段的同學獎勵一顆星。

(3)練讀第2-9段。

①用學習第1自然段的方法學生自由讀第2-9段,邊讀邊圈畫出本段的生字詞。

②出示詞語“仔細、瞧了瞧、咬一口、別急、嚷起來、剩下”,誰來讀?學生自由讀,指名讀,教師相機提示“仔”是平舌音,“?!睘槁N舌音,“嚷”是后鼻音。

③出示去掉拼音的詞語,采用指名讀、跳讀等不同方式指導學生讀準每個生字的音。

④把生詞融入課文,再讀第2-9段,讀文努力做到不頓讀,不拖音。分組賽讀、指名讀。讀得好的同學再獎勵一顆星。

2.書寫生字我能行。

出示生字:奶 始 吵 仔 急 咬 第

(1)自己讀一讀,指名讀,讀準音。

(2)重點指導“第、急”。

課件出示這兩個字的筆順,教師范寫相機指導:“第”字第七筆是橫折;第

八筆是豎折折鉤;“急”的筆順要注意,第二筆是橫撇,第三筆是橫折。

學生描紅,練寫。(課件出示坐姿圖和握筆姿勢圖。強調(diào)坐姿,頭正、身直、臂開、足安。)教師巡視指導。寫完后自己對照例字,不滿意的再練寫一個,教師反饋,寫正確,寫整潔。

(3)自己采用一看、二寫、三對照的方法練寫其余的字。書寫《習字冊》生字,端正寫字姿勢,做到正確、整潔。

(4)展示學生書寫作品,集體評議,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對照自己的字能做到正確、整潔的就加顆星。)

三、鞏固練習

1.打開新課堂完成讀拼音寫詞語。(自己完成后,同桌互改,同桌認為寫得滿意加一顆星。教師展評,鼓勵學生寫正確,寫整潔。)

2.教師小結(jié):小組成員數(shù)一數(shù)自己得到的星,加起來最多的小組,被評為學習優(yōu)勝小組。

數(shù)與形第一課時教案篇6

??教學目標:

??一、了解駢文的文體特點。

??二、學習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

??三、掌握“故”、“盡”、“屬”、“即”等實詞的義項,體會“且”、“矣”等虛詞的用法。

??四、背誦課文2~5段。

??教法及思路:

??以誦讀法學習本文。

??一、讀注釋,疏通文意,體會駢文特點。

??二、指導誦讀,注意停頓,通過誦讀體會文章優(yōu)美的語言。

??三、利用句式特點理解實詞的義項及虛詞的作用。

??四、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一、介紹寫作背景。

??二、疏通文意,通讀全文。

??教學步驟:

??一、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導入課文。

??1、作者:見課下注釋①。教師補充:王勃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杰”。

??2、寫作背景:見課下注釋①。教師補充:《新唐書·文藝傳》記滕王閣詩會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可見當時王勃年輕氣盛,才華橫溢,揮毫潑墨,語驚四座的情景。

??二、通讀全文。

??1、通讀課文,把生字找出來,看注釋注音。

??2、看注釋,粗通文意。

??3、集體齊讀課文。要求:分段讀,師個別指導正音,節(jié)奏校正。

??明確:誦讀的停頓關系到語氣的準確性,本文是駢文,都是偶句,字數(shù)或四或六,也少數(shù)七字句。

??四字句的讀法只有一種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讀法有五種模式:

??(1)、孟學士/詞宗;訪風景/崇阿。

??(2)、臨/子之長洲;窮/嶼之縈回。

??(3)、鐘鳴/鼎食/之家;誰悲/失路/之人?

??(4)、響窮/彭蠡之濱;氣凌/彭澤之樽。

??(5)、撫/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偉餞。

??七字句讀法有四種:

??(1)、襟三江/而帶五湖;潦水盡/而寒潭清。

??(2)、龍光/射/牛斗之墟;賓主/盡/東南之美。

??(3)、臺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長天/一色。

??(4)、都督/閻公/之雅望。

??4、熟讀課文。

??三、作業(yè):背誦課文2~~5段。

數(shù)與形第一課時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認識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詩歌2-4自然段。

3、知道植物媽媽有多種不同的傳播種子的辦法,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會獨立生活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了解植物傳播種子的知識,在讀中感悟課文的語言美和韻律美。

教具準備:教師準備有關演示課件、蒼耳實物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老師知道同學們大都喜歡讀詩,尤其喜歡讀兒童詩。因為兒童詩中充滿著豐富、神奇的想象。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與植物有關的詩,第9課植物媽媽有辦法(師生共同板書課題)

師:讀了課題,你想了解什么?

(大家想了解的問題可真多,老師為大家?guī)砹撕每吹膭赢嬈肟磫?也許你們提出的問題會在動畫片中找到答案。)

二、師演示課件,播放動畫片

(動畫片有趣嗎?指名說)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借助拼音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老師發(fā)現(xiàn)同學們讀書特別認真,看來你們都是愛讀書的孩子。)

2、再讀課文,讀的不流暢的地方要多讀幾遍。

(這首詩共幾節(jié),在書上做出標記)

3、同桌合作讀課文,每人一節(jié),交替進行。

(如果同桌讀得好,你就夸夸他,如果有讀的不準確的地方,你就幫幫他)(老師從你們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剛才的合作很愉快。通過這幾遍讀課文,老師相信大家一定把課文讀得通順了)

4、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思考:課文中講了那幾位植物媽媽送自己的孩子去旅行?(相機板書:蒲公英蒼耳豌豆)

四、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蒲公英、蒼耳、豌豆媽媽都用自己的方式送孩子去旅行,哪種植物媽媽的辦法最好,好在哪里呢?)

1、自由讀2、3、4節(jié)

2、指名匯報,師相機板書,展示課件,提供實物,指導朗讀

(1)蒲公英媽媽

○1指名匯報蒲公英媽媽的辦法好在哪里?(板書降落傘)

○2課件展示蒲公英傳播種子的全過程

○3朗讀指導

a、蒲公英媽媽多有辦法呀,她為每個孩子準備了降落傘,讓風婆婆帶著他們做免費旅行,誰想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b、風婆婆悄悄地來了,她輕輕一吹,孩子們就你出發(fā),我出發(fā),大家都出發(fā),這是這一節(jié)中哪個詞語的意思?(用“紛紛”說話)

c、蒲公英娃娃們乘著風,一朵一朵地離開媽媽,多開心啊!大家一起開心地讀一讀這一節(jié)吧

(2)蒼耳媽媽

○1指名匯報蒼耳媽媽的辦法好在哪里?(板書“帶刺、鎧甲”)

○2師課件出示蒼耳媽媽的圖片

(這就是蒼耳媽媽,看!一只只小蒼耳緊緊地依偎在媽媽的懷里,一點也不想離開媽媽。一只小兔子從他們身邊經(jīng)過,小蒼耳才掛在它身上到別處安家了)

○3師為學生發(fā)小蒼耳,引導學生觀察、理解“帶刺”“鎧甲”

○4朗讀指導

a、多聰明的蒼耳媽媽呀!她為孩子們?nèi)砦溲b,穿上帶刺的鎧甲(女生讀)

b、多有趣的蒼耳媽媽呀!她讓孩子們掛在動物身上去旅行。(男生讀)

(3)豌豆媽媽

○1指名匯報豌豆媽媽的辦法好在哪里?(板書“蹦跳”)

○2課件展示豆莢炸開、種子滾落的一瞬間

○3朗讀指導

師用快慢兩種不同的速度讀“啪的一聲豆莢炸開”,讓學生體會那種語速好?為什么?學生練讀,然后指名讀。

3、小結(jié):結(jié)合板書進行并補充板書(風、動物、彈力)

4、讀讀背背

植物媽媽傳播種子各有各的辦法,你喜歡哪一種,就把哪一節(jié)背下來吧!

(指名背誦全班齊背)

五、課外延伸

除了課文中介紹的幾種植物媽媽傳播種子辦法,你還知道哪些?

(學生匯報,然后教師課件展示幾種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

六、全文總結(jié):

1、那么怎樣才能知道更多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呢?齊讀最后一節(jié)詩。

2、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仔細地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

數(shù)與形第一課時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從自身及周圍環(huán)境中找到春天的氣息,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

2、培養(yǎng)學生關心、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及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帶學生到戶外走一走,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周圍事物。

2、春天景色圖。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以談話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從哪里看出來是春天?”“你們在哪里找到了春天?”

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尋找到的春的信息,鼓勵學生從自身及周圍環(huán)境等的變化中,感受初春的到來,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

二、通過討論,尋找春姑娘。

教師請學生說說在哪里找到了春天。

學生觀察

(一)如找到了蝴蝶、蜜蜂、小鳥等。

了解春天常見的幾種動物,感知春天里動物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二)如找到了開滿鮮花的花園。

通過觀察開滿鮮花的花園,讓學生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jié),萬物生長的季節(jié),培養(yǎng)學生喜愛春天的情感。

三、學生繪畫,打扮春姑娘,激發(fā)學生喜愛春天的情感。

學生用繪畫的形式大膽表現(xiàn)春天,用美麗的色彩打扮春姑娘。最后用學生打扮的春姑娘作品打扮教室,讓教室中灑滿春天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