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xiāng)偶書教案5篇

時間:2022-10-17 作者:couple 備課教案

教案在撰寫的時候,教師需要強調聯系實際,通過寫教案,從而不斷提升大家的教學能力,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回鄉(xiāng)偶書教案5篇,感謝您的參閱。

回鄉(xiāng)偶書教案5篇

回鄉(xiāng)偶書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偶鬢衰三個生字,了解古詩大意。

2、能力目標:理解領悟詩意,學會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情感目標:想象古詩所表現的情景,體會作者憂傷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三、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時數: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據題質疑。

1、復習導入。

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過一首古詩叫《詠柳》,你還能背下來嗎?(指名背再齊背)(課件)

2、介紹背景。(出示課件)

你們還記得這首詩是誰寫的嗎?對,他是詩人賀知章,他以寫七絕為見長。他一生仕途順利,直到八十六歲才告老還鄉(xiāng),在離開京城時,文武百官都來送行,直到城門外,唐玄宗還親自寫詩送行,真夠風光榮耀。當他以一個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闊別了五十年的故鄉(xiāng)時,又是一番怎樣的場景呢?

3、揭示題目:

今天,我們來學習古詩《回鄉(xiāng)偶書》。(師板書課題)

4、據題質疑:

(1)理解“偶書”,這里的“偶”“書”各是什么意思?

(2)看了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師根據學生所提問題,進行副板書,并梳理歸納)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1、師:自由讀詩,邊讀邊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或者你讀懂了什么?

2、生自學,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

3、檢查反饋:(課件)

(1)①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讀,師生糾正。

②齊讀生字新詞。

(2)①指名讀詩。

②范讀(出示課件),生畫節(jié)奏

③分組讀詩。

④齊讀古詩

(三)細讀品味,感悟理解。

1、學習第一句(課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讀。

(2)點擊重點詞語:少小、老大、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引導學生邊觀察插圖邊說意思(板書:少小、老大、音無改、鬢毛衰)

(3)這兩行詩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試講,再講給同桌聽,最后全班交流)

(4)師歸納,生質疑:

師:學了這兩行詩,你有什么要問的?

生1:為什么幾十年后作者還回到家鄉(xiāng)來?

生2:這時他的心情如何?

(5)師:看來同學們不僅會讀,還會思考。那么你們能“從鄉(xiāng)音無改”與“鬢毛衰”這兩個詞中體會到什么?

(6)指導朗讀: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闊別多年后又返回到養(yǎng)育了自己的家鄉(xiāng)與故鄉(xiāng)的人們團聚,想到家鄉(xiāng)人民的熱烈歡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時一定會興奮不已?,F在誰能用讀出作者此時的喜悅心情?(指名讀、齊讀)

(7)總結學法: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剛才學習的方法。(生試講,師概括:抓住重點字詞,聯系上下文或觀察插圖,理解詩意。)現在請同學們運用這種方法來自學第三四行詩句。

2、學習第二句:(課件出示第三四行)

(1)出示句子,指名讀、齊讀

(2)學生運用自學,再集體交流

①師:哪位同學來說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兩行詩的?

②生:(試說:我是抓住……。師補充口頭提問:客在這里指誰?[結合看圖]何處是什么意思?誰再來說說?)

③師:幻想當時的情景,你認為兒童會說些什么呢?

④生:(略)

⑤師:你能想像出作者當時的心情嗎?(無奈、憂傷)

⑥誰能通過朗讀來表達這種感情?

(3)指導朗讀古詩。

3、串講詩意,體會情感:

(1)誰能用自己的話把全詩的意思講一講?(指名講,同桌互講,全班交流)

(2)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什么?(板書:思鄉(xiāng))

(3)小結:是啊,“月是故鄉(xiāng)明,人是故鄉(xiāng)親,樹高千丈,葉落歸根”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xiāng),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xiāng),離開家鄉(xiāng)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xiāng)音無改”,這無改的鄉(xiāng)音里流露出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深情厚意,同時又有淡淡的憂傷,那么我們就帶著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懷著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

(4)指導朗讀。(試讀、指名讀、齊讀、試背。)

4、挖掘課程,欣賞佳作。

同學們,賀知章回到故鄉(xiāng)后,面對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寫了兩首《回鄉(xiāng)偶書》。剛才我們學習的是第一首,現在請同學習們欣賞第二首,一起與作者體會回到家鄉(xiāng)的那種感受。(出示課件,師誦讀: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四)表演想象,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學得真起勁,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詩的內容,結合自己的想象,試著將《回鄉(xiāng)偶書》編成故事,再與同伴合作演一演。

提示:如果你是賀知章,離開家鄉(xiāng)幾十年之后,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你當時的心情會怎樣?你當時看到的、聽到的和你想象中的一樣嗎?

1、分角色試練表演。

(1)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表演。

(2)師模仿“記者”,采訪“賀知章”。

師:同學今天學的真不錯,那么其他同學學了這首古詩后還有什么收獲?(生談)

2、齊背古詩,并邊背邊想象情景。

(五)示范指導,培養(yǎng)習慣。

1、讓生找出本詩的生字,并看看要怎么正確書寫。

2、出示課件中的生字書寫順序,師邊講解。

3、學生試寫(每個生字各寫2個),師巡視,生寫后互檢。

(六)自主選擇,培養(yǎng)能力。(任選一題)

師:同學們,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我們都完成了,現在我們到作業(yè)超市去逛逛,然后你們選拔自己喜歡的題目作為課后的練習題。

1、背誦并默寫古詩。

2、為《回鄉(xiāng)偶書》完成一幅詩配畫。

3、自編故事,再與伙伴交流。

六、反思:

1、滲透學法:從扶到半扶,學會自學。

2、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想像,融入詩境。

3、開發(fā)課程:立足課程,拓展延伸。

4、理解表演:引導合作,再現詩意。

5、尊重個性: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yè)。

在古詩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手段,孩子們會感到“易”“趣”“活”,課堂上不在是那種沒完沒了的單調重復的各種習題和可有可無的乏味的回答,學生的視野、思想也不被禁錮在小小的教室里,通過表演,詩中那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尋味的情感,都會深深地印到學生的腦海里。

愛表演是學生的天性。學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讀課文內容,深入理解課文語言;其次要展開想象的翅膀,設計表演過程。因此,課堂表演能促進學生正確理解并靈活運用課文語言,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有效方法。

回鄉(xiāng)偶書教案篇2

一、導入

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賀知章寫的另一首《回鄉(xiāng)偶書》。

2、板書課題、解題。

二、學習《回鄉(xiāng)偶書》。

1、簡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誰來介紹一下這首的作者?

2、齊讀、指名讀。思考:這首詩講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課文注釋及自學詩句,記下不懂的問題,然后小組討論。{學生自學討論}

4、同學們學得真起勁,那么今天我們又學會了一首詩,高不高興?那么放學回家后把這首詩給父母講一講好不好?

(1)分角色試練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師:同學今天學的真不錯,那么其他同學學了這首古詩后還有什么收獲?

(生談)

5、小結: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xiāng),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xiāng),離開家鄉(xiāng)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xiāng)音無改”,這無改的鄉(xiāng)音里流露出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深情厚意,同時又有淡淡的憂傷,那么我們能不能帶著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懷著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

6、指導朗讀。(試讀、指名讀、齊讀、試背。)

7、《回鄉(xiāng)偶書》描繪了詩人告老返鄉(xiāng)不被相認的情景,那么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詩的內容,結合自己的想象。試著將《回鄉(xiāng)偶書》編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組內進行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演出,師生評議。

8、師模仿“記者”,采訪“賀知章”。

9、感情朗讀、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業(yè)。(任選一題)

1。為《回鄉(xiāng)偶書》完成一幅詩配畫。

2。編故事。

反思:

在古詩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手段,孩子們會感到“易”“趣”“活”,課堂上不在是那種沒完沒了的單調重復的各種習題和可有可無的乏味的回答,學生的視野、思想也不被禁錮在小小的教室里,通過表演,詩中那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尋味的情感,都會深深地印到學生的腦海里。

愛表演是學生的天性。學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讀課文內容,深入理解課文語言;其次要展開想象的翅膀,設計表演過程。因此,課堂表演能促進學生正確理解并靈活運用課文語言,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有效方法。

回鄉(xiāng)偶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2個字,會寫三個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

2、過程與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自學古詩,在讀、想、演中理解詩的意思及所表達的情感。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懂得熱愛家鄉(xiāng)。

重點難點:

大概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具準備:

ppt

教學過程:

一、背詩導入。

1、同學們,你們會背哪些詩了呢?我們來回顧一下

2、課件依次展示《村居》、《靜夜思》、《雜詩》詩歌的圖片。 師:同學們上面的每幅圖體現了哪首詩呢? 第一幅圖體現的讓全班來回答,后兩幅請兩生答。

3、師:,幾句簡單的詩句就可以描繪出我們看到的景象,這就是詩歌的神奇之處。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新的詩歌(板書)請生齊讀課題。

4、師: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啊?(生答)那你們知道關于賀知章的資料嗎?請生答。師補充

師:請小朋友們自由地大聲地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然后去查查它的字音。

師:好了是嗎?那老師要來考考你們了,看你們是不是真的能把字音讀準了。(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誰愿意來試試?(2個)下面我請一位小老師來帶領大家讀,誰行?(1個) 我們一起來準確地讀一讀。(生字偶、鬢、衰、客、何)

師:嗯,同學們真棒,把生字詞的音都讀準了。接下來呢老師要請幾個勇敢的同學來讀一讀這首詩,誰來?請生來讀。(聽生的生字詞讀對了嗎)兼師點評讀錯的。

師:剛才那幾位同學都讀好了,我們其他同學也不會輸給他們吧!現在讓我們全班齊讀一遍吧!(贊生讀得響亮)

二、教生字詞。

師:同學們,我們把課文讀完了,請看上大屏幕。(出示要寫的字)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會寫這三個字。這三個字你們覺得哪個字難寫呢?(生答偶)

師:同學們,偶字是什么結構的字呢(生答)師在黑板上寫

一遍叫生觀察,在說筆順,再讓生數書空寫。最后請一個同學上黑板寫(贊揚)最后讓學生用本子寫。

三、師教生朗讀技巧并背誦。

師:同學們真聰明,另外兩個字都會寫了!接下來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

師:同學們都讀 得很認真,并且讀得很大聲,但是有一點不足的是同學們讀得不夠有感情。(師范讀,生讀)贊揚生,再請男生讀,女生讀,第幾組讀。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都快趕超老師了。接下來老師給你們五分鐘的時間讀一讀詩歌把它背下來。(生讀背)

師:(拍手表暫停)有哪位同學背出來了呢?請幾位同學來背,師點評并贊揚,最后,說:“現在我要請大膽的同學都站起來背一背。(學生都紛紛站起來背)夸贊生的勇敢。

四、讓學生說一說對詩歌的理解。

師:“同學們,我們都把這首詩背出來了,那大家在想一想這首詩說了什么呢?(讓生思考)

師:“同學們都想好了嗎?那誰來說一說呢?請生來說一說對這首詩的理解。(贊揚生真棒)

師:同學們都知道了,詩歌里說有一個人很小就離開了家鄉(xiāng),到了很老才回來,那老師給你們提一個問題:這個人是誰呢?你們怎么知道的呢?(生思考)

師:誰來?這個人是誰?

生:“(某個)是賀知章本人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說出了詩人從小離開家鄉(xiāng)。

師:“真棒!”大家表揚他。

師:“那老師還有個疑問,那客又是誰?。?/p>

生:是賀知章本人。生答

師;同學們可真棒啊,都回答出了老師的問題。這首詩就是寫賀知章爺爺自己,他三十多歲外出做官,八十多歲才回來,回到家鄉(xiāng)有感而發(fā)寫下這首詩。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在全班誦讀一遍這首詩,去感受賀知章爺爺的思想感情吧!”

生讀。

五、課后作業(yè)。

要求會寫的字一個寫一行。

六、板書。

回鄉(xiāng)偶書

偶 客?賀知章

回鄉(xiāng)偶書教案篇4

教學目的:

1、 會認“偶、鬢、衰”3個字。

2、 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 結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在誦讀的過程中,感受詩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重點難點:

誦讀古詩,感受詩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復習:我國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古詩就是一塊富有魅力的瑰寶。同學們,瞧瞧看,這首著名的《詠柳》還記得嗎?我們一起背一背。這首詩的作者就是著名的唐代詩人——賀知章。

2、今天我們還要學習他的另一首古詩,請大家手書空,和我一起來寫詩題。正音。

3、這首詩就是詩人80多歲回到家鄉(xiāng)后偶然寫下來的,齊讀課題。

4、到底這首詩寫了些什么呢?讓我們走進詩歌去細細品讀。

二、 初讀古詩

1、 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檢查生字

3、 檢查詞語:鬢毛衰 鄉(xiāng)音 相見 相識

4、 詞語讀得這么好,相信古詩一定能讀得更流利,自己試一試。

5、 節(jié)奏讀

(1)標出節(jié)奏,指名讀。

(2)齊讀

(3)教師示范,講方法:一行一行地讀,邊讀邊想象畫面。

三、 品讀第一句

過渡:讓我們先看看第一行。

1、 點生讀

2、 師問:少小是什么意思?讀。

3、 在這行詩中有一個詞的意思和它相反,誰找到了?你來讀。

4、 介紹背景:賀知章十幾歲就離開了家鄉(xiāng),80多歲才回到故鄉(xiāng),此時他會是什么心情?

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還有誰來讀?

5、 為什么賀知章要時隔70多年才能回到家鄉(xiāng)?是的啊,由于種種原因,思念家鄉(xiāng)的賀知章卻不能回家,他的內心多么的心酸啊,教師范讀。

6、 此時的他,百感交集,一起讀。

7、 幾十年過去了,他的樣貌會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但是什么沒有改變?(鄉(xiāng)音)請你讀第二行,點評。教師點評:由于深深地眷念這愛自己的家鄉(xiāng),他無法忘記那一口家鄉(xiāng)話。齊讀。

8、 從離家到回家,他一直都牽掛著自己的家鄉(xiāng)。齊讀第一句。

四、 品讀第二句

1、過渡:年近老邁的賀知章終于回到了家鄉(xiāng),走在這鄉(xiāng)間路上,一切都那么熟悉,看看圖,他碰見了誰?(小孩)自由讀第二句,聽聽他們會說些什么?

2、孩子們從來沒有見過這位老爺爺,自然是不認識的。面對這遠道而來的客人,他們會怎么問?

3、感情指導讀“笑問”“何處來”

4、教師引讀:天真的孩子笑著問詩人的一句話,卻讓詩人感慨萬分,自己明明是土生土長的家鄉(xiāng)人,卻被孩子們當成了客人,這一個客字讓他多么的無奈呀!教師讀。點生讀。 他分明是回家,卻被當成了來做客的外鄉(xiāng)人,他多么的難過呀!點生讀。

5、 齊讀:詩人在外漂泊多年,一直想著家鄉(xiāng),卻被大家當成了客人,他內心真不是滋味。

(齊讀)

五、 背誦

1、 自由練習背誦。

2、 配樂背誦。

六、 拓展:《回鄉(xiāng)偶書》(二)

板書設計:

古詩誦讀 回鄉(xiāng)偶書

少小離家 老大回 又

鄉(xiāng)音未改 鬢毛衰 悲

相見 不相識 又

客 何處來 喜

回鄉(xiāng)偶書教案篇5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低年級古詩教學應該:“誦讀”“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這就從方法步驟(誦讀古詩,理解詩意)與培養(yǎng)目標(獲得情感體驗,有感情地朗讀)兩個互相聯系、螺旋上升的方面,為低年級古詩教學設定了階段性目標。我們的重點是培養(yǎng)讀詩興趣,理解詩中的詞句,體驗作者情感,培養(yǎng)學生語感。

?回鄉(xiāng)偶書》是唐代詩人賀知章在老年回到家鄉(xiāng)后,感到時光飛逝而寫下的一首古詩。在這節(jié)課的設計上,我是這樣做的:導入時,我給學生看了幾張生活中的實物照片,請同學們用自己知道的古詩來描述,由此喚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感受古詩的魅力。接著,我給學生讀詩的目標是:讀準字音。通過各種讀詩方式,指導學生把詩詞的字音讀準,中間插入認讀字卡的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把字音讀準。然后,再讀古詩,運用自學方法,理解詩意。在指導學生弄懂詩意時,我提供給學生三種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詩意的三種方法:可以邊讀詩邊看插圖,再思考;可以和參考書;還可以求助自己小組里的同學和老師。學生可以通過自讀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詩的意思。再引導學生體驗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我加入配樂詩朗誦的環(huán)節(jié),進一步指導學生感悟作者當時的情懷,感受詩句韻律的優(yōu)美。最后,我請同學們自己設計作業(yè),鞏固學生對古詩的學習和體驗,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初步掌握本課的四個學會字。

認識一個會認字。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誦讀課文。

3、體驗作者重歸故里的情感;

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詞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準備:cai課件;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在生活中運用古詩,導入新課:

1、播放課件,圖片:西塞山前飛白鷺;幾只游水的白鵝;一處壯觀的瀑布;一棵高大的柳樹。

師:“大家能用學過的詩句來描繪我們看到的景象嗎?”(生背誦相關古詩詩句)

師小結:一句簡單的詩句就可以描繪出我們看到的景象,我們的生活中會經常用到它們。

2、讀題;“偶”字注音;再讀。

3、板題、釋題:回鄉(xiāng)偶書(回到家鄉(xiāng),偶然遇到一件事,心中有些感想,就把它寫下來。)

設計意圖:通過看圖說詩句,讓古詩走向生活,啟發(fā)學生在生活中運用古詩,明白學習古詩的作用、意義,感受古詩的魅力。

二、初讀古詩,讀準生字詞。

1、自由地大聲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生劃出生字,師出示字卡?!巴瑢W們看看這些字詞讀準了沒有?”

指名讀——小老師帶讀——齊讀

3、指名讀字;師:“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的?”

4、同桌互相讀全詩:聽一聽字音讀準了沒有?

5、指名讀,生評議。及時表揚。

設計意圖:交給學生讀的目的,讓學生讀有所獲。

三、再讀古詩,運用自學方法,品詞析句。

1、說說哪些詞的意思你不懂,師作上記號。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辦呢?(生自由說)

3、師幫助歸納:老師給大家三條求助方法:

1〕看課文插圖,用心思考;

2〕查學習古詩的工具書;

3〕求助學習古詩的高手或者求助教室里的老師。

4、生開始自主學習,老師也和你們一起學習。

5、指名說說自己的收獲,比比誰知道的最多。重點詞句教師板書。

鄉(xiāng)音:家鄉(xiāng)的口音,方言。

無改:沒有改變。鬢毛:鬢角的頭發(fā)。

相識:互相認識。何處:什么地方,哪里。

6、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每行詩的意思。

7、老師與學生交流學習體會。

師:年少的時候,我背著行囊離開了家鄉(xiāng),來到千里之外的京城求學,可這一走就是幾十年呀,今天再回到思念已久的家鄉(xiāng)時,已是滿頭白發(fā)的老人了。來到了村口,看到了一群孩子,他們樂呵呵地圍著我問長問短,有的說:“老爺爺,您找誰呀?”有的問:“老爺爺,您從哪兒來呀?”我笑著看他們,不知道該說什么,他們哪里知道,眼前的這位老人就是他們爺爺輩的自家人呀。我不禁感嘆時間過得太快了,很多事都發(fā)生了改變,心里有了很多感慨,于是寫下了這首《回鄉(xiāng)偶書》。

8、老師說的跟同學們講的有什么不一樣呢?(老師用自己的話,把古詩說成了一個故事。)

9、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學習古詩的方法,逐步領會詩句意思,其中的三種“求助方法”還能幫助學生閱讀其它古詩。特別是老師把編成一個淺顯易懂的故事,讓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更濃。

四、自讀感悟,體驗作者的情感,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1、想想作者賀知章此時的心情。

師過渡:是呀,作者小的時候離開家鄉(xiāng),年紀大了才回來,家鄉(xiāng)的孩子見了他都不認識,我們怎樣能讀出作者內心的感慨呢?

2、生自由練習。

3、指名讀,生評議。(師提示,為了表達情感,我們還可以加上動作。)

4、生再試讀。可以站起來,自由加動作。

5、指名配樂朗誦。(放課件:配畫配音古箏曲《高山流水》)

6、全班起立配樂朗誦。

設計意圖:通過古詩壓韻和古箏音韻的結合,幫助學生感悟詩句的語言美。

五、學寫本課生字。

1、師指導書寫“鄉(xiāng)、改”;

師范寫“鄉(xiāng)”,生仔細觀察。想想它和我們學過的哪個部首有些相似。

師范寫“改”,生分析其字形。

2、生描紅書寫。

六、布置作業(yè);

師:這首古詩學得不錯,今天你們想做什么樣的作業(yè)呢?生各抒己見,師幫助歸納。

1、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2、背誦古詩,畫一張《回鄉(xiāng)偶書》的畫;

3、背誦古詩,把《回鄉(xiāng)偶書》編成故事講給其他人聽。

師:選擇自己喜歡的作業(yè),明天老師等待著你們的精彩作品。

設計意圖:作業(yè)的自主選擇,學生的興趣很濃,每一位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長處來選擇自己喜歡的作業(yè),通過讀詩、背詩所獲的體驗來描繪古詩中的場景,來描述古詩所講述的故事,還可以通過課堂上背誦練習,字詞書寫練習來完成“默寫古詩”這一更高的要求。

教學反思:

?回鄉(xiāng)偶書》是唐代詩人賀知章老先生寫的一首詩,是唐詩中的極品,它流傳之廣,應用之多,影響之深。賀知章一生仕途順利,告老還鄉(xiāng)時,可以說是"衣錦榮歸.但詩人沒有描寫那些為世俗所羨的情態(tài),只是刻畫一個久客回鄉(xiāng)的普通人的真情實感.教學時,要使學生把詩句讀通讀順,感悟詩歌情境,體會詩人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在授課之前,對自己的教學有一個整體的構思和設計,在設計上一步步修改,最終形成自己的教案。本節(jié)課,我認為做的好的地方有如下幾點:

一、識字和寫字相結合

低年級主要還是識字寫字。因此課上一定要展示出自己的識字和寫字教學。寫字教學我放在了題目里來處理。在引入課題《回鄉(xiāng)偶書》時就將“偶”字教寫了,先利用多媒體讓孩子觀察,再讓孩子自己說,教師范寫,學生描紅,評議改動,扎實地完成寫字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進行是第一次嘗試,孩子們覺得比較新穎,學的也十分認真,寫出來的字自然也很漂亮。識字則通過由詞到字、由難到易的順序認識,降低難度,激發(fā)學習興趣;通過交流識字方法來鞏固識字。

二、理解詩句的基礎上有感情、有節(jié)奏朗讀,讀中悟情。

古詩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誦讀,不然起不到效果。因此,我先讓孩子學會生字,在理解了詞意,再通過同桌互說的方式讓他們自己感知古詩大意,最后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層層遞進,讀的越來越好。在學完之后進行配樂朗讀,更能起到烘托感情的作用。最后還播放《回鄉(xiāng)偶書》兒歌讓學生欣賞,讓孩子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會了這首古詩。

不足之處:對時間的把握不夠準確,最后拓展沒有給學生展示出來,這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