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堂灌是我們在寫教案的時候要注意的,同時也要聯(lián)系實際,不管身處什么教學崗位,老師們都需要學會制定教案,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蒙氏數(shù)學二等分教案大班5篇,感謝您的參閱。
蒙氏數(shù)學二等分教案大班篇1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中的數(shù)、量、形、物體、空間、時間等等現(xiàn)象產(chǎn)生興趣"。大班幼兒具備了一定的動手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對等分也有所接觸,但不能掌握真正的含義。根據(jù)大班幼兒的好奇心強,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等特點,設計"熊寶寶分圖形"的教學情境由簡到難,讓幼兒通過操作圖形來探索活動,并支持、鼓勵幼兒舉一反三把抽象的概念與具體實物產(chǎn)生聯(lián)系,這樣,幼兒學得活,易掌握,不僅將一般的認識遷移到具體的事物上,擴大認識面,而且對開拓幼兒思維,培養(yǎng)思維準確性,并激發(fā)幼兒數(shù)學興趣。
活動名稱及內(nèi)容:大班數(shù)學-有趣的二等分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激發(fā)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初步鍛煉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
活動重、難點重點:
學習二等分。
難點:通過操作引導幼兒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
活動準備:
材料:綢帶、紙(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分練習紙、熊的一家圖。
活動過程:
(一)講解演示師:"熊媽媽生了兩只熊寶寶,兩只熊寶寶頭上都扎了一根小辮多可愛呀,熊媽媽要給兩只熊寶寶的小辮扎上漂亮的綢帶,可是熊媽媽現(xiàn)在只有一根綢帶,怎么辦才能讓兩只熊寶寶都能扎到綢帶呢?"
1、組織幼兒討論,等充分表達意見后,教師邊講解邊演示。
2、把綢帶兩頭對折,剪成一樣大小的兩份,叫二等分。(使幼兒感知二等分的含義)。
(二)操作探索操作一:等分圓形紙師:熊媽媽給兩只熊寶寶準備了一張漂亮的圓形紙,她把這張紙給了兩只小熊,要小熊把圓形紙分成一樣大小的兩份,一份給奶奶,一份給外婆。小朋友猜猜,兩只小熊用什么辦法分這張紙?
1、為幼兒提供圓形材料紙,幼兒動手操作。
2、組織幼兒討論等分的方法。
3、小結:把圓形對折,然后剪成一樣大小的兩份,叫二等分。使幼兒進一步感知二等分的含義。
操作二:
熊媽媽還給小熊準備了正方形、長方形的糕點,一樣要請兩只小熊把他們分成一樣大的兩份,送給奶奶和外婆。
1、為幼兒提供正方形、長方形的材料,考慮有沒有其他對折的辦法來二等分。
2、幼兒操作探索。
3、請幼兒介紹新方法。
4、教師小結:向幼兒介紹講清對角線折、對角折的方法。請沒有這樣折過的幼兒重新試一次。
(三)鞏固練習:游戲《找朋友》
師:三角形、小房子、蝴蝶、蜻蜓的朋友不在啦,老師請寶寶們找找他們的朋友在不在你們的桌子上,在的把它貼好。(看看哪個寶寶最快幫他們找到朋友)
1、教師講評幼兒的活動結果。
2、幼兒展示自己拼貼的圖形。
活動延伸:
你們今天表現(xiàn)的都不錯,老師特意給你們每組的寶寶準備了一個蛋糕,可是我們今天只學會了二等分,但是我們又有四個寶寶,那我們應該怎樣來分呢?現(xiàn)在我們一起回教室來分分看,怎樣才能四個寶寶都吃到一樣多的蛋糕。
教學反思:
理解二等分概念,真正做到了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不經(jīng)意地學到了知識,鍛煉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蒙氏數(shù)學二等分教案大班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性的操作活動,學習將一個整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2、愿意參與討論活動,探索不同材料的二等分方法。
3、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二等分。
5、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動準備:
1、分別在兩塊黑板上布置小熊寶寶和小熊貝貝及它們的大盤子。
2、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橢圓形彩色紙若干,剪刀人手一把。
3、每人一份食物:飲料、糖果、花生、方形面包片、豆腐干、干果
4、人手一套工具:兩個小盤子、兩個小量杯、紙條、線、尺、餐??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熊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小熊寶寶,另外一個是小熊
貝貝,這一天熊媽媽買了一些各種口味的餅干,小熊寶寶和小熊貝貝吵著要吃到每種口味的餅干,這可難住了熊媽媽,怎么辦呢?
二、第一次嘗試:二等分長方形
1、請幼兒嘗試將長方形分成一樣大的兩份。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試一試,看能用什么方法把長方形的餅干
分成一樣大的兩份,好嗎?
2、幼兒嘗試操作,將長方形二等分,教師巡回觀察幼兒
的操作,鼓勵幼兒想想有幾種分法。
3、嘗試操作后提問
(1)師:請**小朋友告訴大家,你是怎么分的?
怎么知道分出來的兩份是一樣大的?根據(jù)幼兒的回答教師邊操作課件邊提問:原來長方形的餅干和現(xiàn)在分出來的一份餅干,誰大誰小?
(2)小結:像這樣把一件東西分成一樣大的兩份叫
做二等分,二等分后的每一份都是一樣大的。而且每一份都比原來的整體小,整體比部分大。
4、師:現(xiàn)在我們把二等分后的餅干分別送給小熊寶寶和小熊貝貝吧!(幼兒把分好的餅干分別放進寶寶和貝貝的大盤子)
三、第二次嘗試:二等分正方形、圓形、橢圓形
1、熊媽媽這里還有許多各種形狀的餅干要分給寶寶和
貝貝,你們愿意再來幫熊媽媽分一分嗎?記住要二等分噢,不然寶寶和貝貝會不高興的。
2、幼兒自由選擇圖形進行二等分操作
3、幼兒將各種形狀二等分后,貼到寶寶和貝貝的盤中。
四、第三次嘗試:實物二等分
1、師:為了感謝小朋友,熊媽媽為小朋友準備了好多好吃
的東西,有、面包、豆腐干、花生、糖果、飲料……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們分成相等的兩份呢?
2、師帶領幼兒集體觀察、交流:你分的是什么?使用??
么方法來分的?(用了什么工具)分得對嗎?為什么?有不同的方法嗎?哪個方法更好?為什么?
五、師:現(xiàn)在讓我們拿著自己二等分后的食物一起回教室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吧!
活動反思:
在我園“園本教研”中,我有幸參加了“一課多研”活動,我把大班的“二等分”這一活動經(jīng)過了“設計-教學-再設計-再教學”,其中自己也經(jīng)歷了不斷的反思。
在數(shù)學活動中,幼兒是通過活動、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發(fā)現(xiàn)和建構數(shù)學關系的,教師設計的材料是否適宜直接關系到幼兒的操作興趣,探索效果也直接影響教育目標的達成。
1、緊扣活動目標,遵循數(shù)學知識內(nèi)部的邏輯規(guī)律操作
材料的特點以及由這些特點規(guī)定的活動方式往往決定幼兒能獲得什么樣的學習經(jīng)驗,獲得哪些方面的發(fā)展,所以“操作材料應暗含幼兒通過操作能夠達到適宜的教育目標的內(nèi)容?!痹诘谝淮卧O計的二等分圖形材料,請幼兒幫忙分窗紙,通過這樣的操作,幼兒能將材料分成兩份,但目的性很不強,對于相等的兩份概念不清,整體與部分也難搞懂,貼的窗花較為凌亂,所以在設計操作材料時,教師要從目標出發(fā),把教育意圖和要求融入到每一種材料中,充分挖掘材料的潛在價值,發(fā)揮其最大的功效,如在第三次設計的方案中,把圖形材料設計成餅干及設置的給熊哥倆分餅干的情境,幼兒把二等分的概念深入理解后,把餅干整整齊齊的分別置于兩個盤中。
2、滿足不同發(fā)展水平幼兒的操作需要
操作材料的難易度應適中,既不能讓幼兒輕而易舉地得到答
案又不能使幼兒覺得太難,失去操作興趣。
在活動中,提供的材料難度應層層遞進,由簡到難,在“二
等分”這一活動中由讓幼兒嘗試多種方法二等分一個圖形——用多種方法二等分其他圖形——二等分不同實物。
由于同一年齡班的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并不平衡,所以應從不同
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及“最近發(fā)展區(qū)”出發(fā),允許他們從不同的起點,按不同的發(fā)展速度選擇操作材料,逐步達到目標。
3、要多樣化
操作材料的多樣化有利于幼兒獨立思考,相互學習,獲得更
多的信息,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的實物,準備了顆粒狀態(tài)的、液體狀態(tài)的、固體形態(tài)的,這些材料難易程度不同,供不同幼兒選擇,幼兒也可選擇不同的材料。
另外,數(shù)學知識存在一定聯(lián)系,在設計操作材料時,我提供
幼兒的測量工具,以激發(fā)幼兒回憶先前的學習經(jīng)驗,調(diào)動幼兒的操作經(jīng)驗,促進了學習能力的遷移。
蒙氏數(shù)學二等分教案大班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體驗(嘗試)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初步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2、大膽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學習用等分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3、提高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等能力,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探索精神。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各種形狀的紙(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剪刀一把、繩子一根、雙數(shù)蘋果圖片若干、一杯子米及兩個大小相等的透明杯子、橡皮泥、一杯水。
2、課前欣賞故事:《兩只笨狗熊》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我們已經(jīng)聽過《兩只笨狗熊》的故事,知道故事里的兩只笨狗熊因為自己不會分餅,從而受了狐貍的當,那么如果是我們小朋友,你會自己分餅嗎?
二、學習等分圓形,引出二等分意義。
1、請你想辦法把圓分成一樣大的兩份。分好了還要想辦法說明你分的兩份一樣大。(幼兒操作:任意對邊折)
2、誰來告訴大家你是怎樣把圓形分成一樣大的兩份。演示驗證。
3、引出二等分意義:把一種東西分成一樣大小的兩份就叫二等分。
4、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分出來的一份和原來的相比哪個大?哪個???分出來的每一份是原來的多少?幼兒說,然后老師演證。(出示兩個一樣的圓形,將其中一個二等分,然后將等分后的半圓和另一個圓形相比,得出結論:部分小于整體,二等分后其中的任意一部分是整體的一半;整體大于部分)
5、提出新問題:圓形可以任意對折就分成二等分,那么其它圖形是不是也能隨意對折也可以分成二等分呢?出示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等。
三、學習等分其他圖形
1、幼兒操作(先等分正方形、長方形)
2、交流發(fā)現(xiàn):左右對邊折或?qū)蔷€相折都可以把正方形及長方形二等分。
3、那么三角形、梯形呢?請你們試一試把三角形、梯形也二等分,看看可以有幾種不同的分法?
4、幼兒操作發(fā)現(xiàn):等分三角形與梯形的方法只有一種,即:左右對折。
5、師幼共同歸納小結:原來等分不同形狀的圖形,它的等分方法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可以隨意地對折就能等分,像圓形;有的可以用上下、左右以及對角相折的方法進行等分,如:正方形、長方形;還有的圖形只有一種等分的方法,如三角形跟梯形。
6、提出新問題:小朋友們已經(jīng)學會了圖形可以等分,那么其它的東西呢?我們小朋友是不是能把其它東西也能分成相等的兩份?
四、學習“等分”的運用
出示一根繩子、好多蘋果(卡片)、一杯子米、及兩個大小相等的透明杯子,以集體討論的形式進行等分,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哪一種方法更加簡便。
五、小結與延伸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是“二等分”,知道不同的東西的二等分方法也是不一樣的。其實生活中還有其他很多可以二等分的東西,它們的等分方法也都不一樣,(出示橡皮泥、一杯水)小朋友們可以去試一試。
蒙氏數(shù)學二等分教案大班篇4
活動要求:
在操作和判斷活動中,嘗試把有些實物分成一樣多的兩份,并在活動中學會用自己的辦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活動流程:
復習二等分-->操作活動-->分享交流活動
材料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幼兒人手一份:圍兜、毛巾、臺布;每組一份:鹽金棗、華華丹、飲料、花生、青豆、糖、瓜子肉、一次性杯子、湯匙、果凍盒、刀等。
活動指導:
一、(結合實際)復習二等分
1、《兩只笨狗熊》故事里的兩只小熊為什么最后都只吃到一丁點兒干面包,狐貍是怎么分的?
幼兒討論:兩只笨狗熊應該怎么分?
2、通過分析比較,得出:
(1)把東西分成相等的兩份,是二等分。
(2)遷移:還有哪些東西可以分成相等的兩份。(幼兒討論、爭議)
二、操作活動(幼兒探索嘗試把實物二等分)
1、這里有一碗米要把它分到二只杯子里該怎么分?(幼兒討論)
2、探索實踐:在你們桌上有好多吃的東西,有青豆,有糖,有可樂……可以用什么辦法把它們分成相等的二份。
三、交流分享活動
1、交流:你分的是什么?是用什么方法來分的?(用了什么工具)分得對嗎?為什么?有不同的分法嗎?哪個方法更好?為什么?
2、分享:請你把二等分后的食物自己吃一半,還有一半留給好朋友。
蒙氏數(shù)學二等分教案大班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四份。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fā)對等分的興趣。
3、發(fā)展觀察能力、比較能力。
4、喜歡數(shù)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5、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課件、剪刀、 圖形紙(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習二等分和四等分
難點:通過操作引導幼兒探索等分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復習圖形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圖形,我們小朋友看看都有什么?
二、幼兒學習二等分 (幼兒演示操作)
1、啟發(fā)幼兒想辦法將圓形的紙片進行二等分并驗證分出的兩份一樣大,理解分出的每一份是原來的一半。
師:今天老師想考考小朋友,動腦筋把圓形分成兩份,分出來的兩份要一樣大,你們愿意試試嗎?你們是怎么分的?分出的兩份一樣大嗎?分出的每一份是原來的多少?分出來的兩份合起來會怎么樣?
教師小結:分出的每一份是原來的一半。二等分就是把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二份。把分開的兩份合起來會變成原來的圖形。
教師小結課件演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一樣大的兩份叫二等分。
2、幼兒嘗試將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進行二等分。
三、幼兒學習將圖形進行四等分一個圖形不僅可以進行二等分,還可以進行四等分,就是是一個圖形分成一樣大的四份,小朋友拿一個圓形試一試
1、幼兒動手操作,老師巡回指導,引導小朋友們相互討論。
2、幼兒反饋嘗試的結果。提問剛才小朋友都動手把各種圖形分成了相同的四份,請小朋友說說,你是怎樣分的?
四、活動結束
師:小朋友們今天很厲害,學會了二等分和四等分,我們以后還可以進行更難的等分活動。
教學反思:
理解二等分,四等分的概念,真正做到了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不經(jīng)意地學到了知識,鍛煉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