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圖形認識教案5篇

時間:2024-01-06 作者:lcbkmm 備課教案

教師寫好教案可以更好地安排課堂的反饋和評價時間,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優(yōu)秀的教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思維能力,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一年級圖形認識教案5篇,感謝您的參閱。

一年級圖形認識教案5篇

一年級圖形認識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探索等活動,經歷圖形從“體”移到“面”上去的過程,從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精神及小組合作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激發(fā)學生認識圖形的興趣,使學生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及安全意識,體會到平面圖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學情分析

同學們在幼兒園已積累大量豐富感性經驗,對于這四種平面圖形,一點也不陌生。優(yōu)越的家庭條件,完善的學校配套設施,給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前提條件,但學生對這四種平面圖形的具體特征、本質所在以及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關系還不明確。為此,我認為:創(chuàng)設有趣味的情境活動,讓學生動起來,在實際操作中解決本課學習目標。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正確辨認四種平面圖形。

教學難點:

體會這些圖形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感知圖形,正確辨認平面圖形

1、巧用資源,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感知。(課件演示安全標志,猜猜什么意思,及時滲透安全教育)

2、進一步感知、揭示課題

①認一認。(借用上面標志,讓學生說出圖形名稱,教師點擊課件,刪去標志的內容,出示平面圖形,并出示相應的圖形貼在黑板上,板書圖形名稱,板書課題:認識圖形)

②記一記。通過同新朋友平面圖形打招呼,加深對圖形的印象。

③分一分。把圖形歸類,于此同時,強調分圖形時,要有序進行,才不會漏選。

④理一理。引導學生說出各種平面圖形的特點,并重點說出長方形、正方形的區(qū)別,各種三角形的相同之處。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觀察發(fā)現,感知“面在體上”。

1.找一找,說一說

讓學生在桌面上的積木中,找出平面圖形,摸一摸、說一說摸到的感覺。

2.看一看,想一想

面跟體的關系(課件演示——面在體上及分離過程。演示過程引導學生說出:在長方體上能夠找到長方形……)

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1.啟發(fā)引思

通過觀察發(fā)現這些圖形的家都安在立體圖形上,讓學生想辦法把平面圖形的家從立體圖形上搬到紙上。

①想一想:學生獨立思考

②議一議:同桌交流

③說一說:有哪些好辦法?

④看一看:你們想的辦法和書上小朋友的一樣嗎?

小結:同學們真聰明,想的辦法比書上小朋友的還要多,真棒!

2.動手操作,深化認知。

①談話激趣:課本35頁,小朋友們利用圖形創(chuàng)造出美麗的圖案,請同學們用剛才想的辦法(描、印、折、畫、摁)或其它的方法,小組合作,用這些平面圖形創(chuàng)作出更有趣的畫。

②小組匯報,展示作品

教師展示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創(chuàng)作的作品,并進行點評。③師自創(chuàng)畫。(在畫的過程讓學生猜老師要畫的是什么圖形,并小結圖形特征,再數數老師的畫,由哪些圖形組成,它們各有幾個。)

3、體會生活中的平面圖形

平面圖形不僅在立體圖形的表面,在生活中,很多物體的表面上也能找到這些圖形。像我們剛才的安全標志就有這些平面圖形,教室里也有,請同學們找一找。

四、習題設計

1.游戲

①舉一舉:教師說出平面圖形名稱,學生根據要求舉起圖形。

②搶答:教師出示各種圖形、學生搶答(說出圖形名稱)

③摸一摸,猜圖形:讓學生更進一步感知圖形的特點,加深印象。

教師拿出一些物體讓學生閉上眼睛摸一摸,說說你摸到物體的面是什么圖形,看誰最聰明,摸的準,猜的準。

2.“連一連”。建立圖形與名稱的聯系。

把四種圖形與對應的名稱連起來。(學生先連一連,然后課件演示。)

五、學習反思、品味收獲

你今天學習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在哪些方面你表現最出色?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

六、布置作業(yè),課后延伸

1、在回家的路上或在家里找一找哪些物體上有我們今天學習的平面圖形。

2、同爸爸,媽媽玩圖形游戲。

一年級圖形認識教案篇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知道長方形、正方形;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使學生能辨認和區(qū)別出這兩種圖形.

2.使學生初步建立起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滲透分類統計.

3.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狀和名稱,并能區(qū)別這兩種圖形.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新朋友,大家鼓掌歡迎!(出示動畫“認識圖形”)

二、講授新課.

1、初步認識長方形(繼續(xù)演示動畫“認識圖形”).

(1)師:這是圖圖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圖形國是什么形狀的?”誰來回答?

(2)教師出示國旗圖,問:國旗的面是什么形狀的?舉起數學課本、練習本問:數學課本、練習本的`面是什么形狀的?再拿出一張長方形彩紙,先橫著放,問:這張彩紙是什么形狀的,豎著放、斜著放呢?

(3)學生舉例.

:以上這些物品的面,不管大,還是小,它們的形狀都可以用這樣一個圖形表示,(教師畫長方形)問:這是什么圖形?(板書長方形)

(4)數一數長方形有幾條邊,再數一數桌上的長方形紙有幾條邊,用彩筆逐一勾出四條邊.

(5)師用一定長來量長方形的四條邊,學生認真觀察后,問:長方形四條邊一樣長嗎?哪兩條邊一樣長?哪兩條邊不一樣長?

:長方形四條邊不一樣長,對著的兩條邊一樣長.

(6)學生折紙,看看是不是對著的兩條邊一樣長.

(7)反饋練習:請說出幾號圖形是長方形.

2、初步認識正方形(繼續(xù)演示動畫“認識圖形”).

(1)這是圖圖提出的第二個問題,誰來回答?

(2)教師拿出一塊手絹,問:這塊手絹是什么形狀的?再舉起地板磚、正方形電光紙,問這些東西的面是什么形狀的?斜著放呢?

(3)學生舉例.

:以上這些物品的面不論大或是小,它們的形狀都可以畫成這樣一個圖形“□”(畫正方形),這是什么形?(板書正方形)

(4)數一數正方形有幾條邊,四條邊一樣長嗎?先量一量,再折折桌上的正方形紙比一比.

(5)長方形和正方形比較:①長方形有幾條邊?正方形有幾條邊?②長方形四條邊怎么樣?正方形四條邊怎么樣?③長方形與正方形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教師歸納:長方形有四邊條,正方形也有四條邊,這是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長方形對著的兩條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

(6)反饋練習:

用4根小棒擺一個正方形,用6根小棒擺一個長方形.

教師歸納:長方形沿中間虛線對折后,有的是長方形,有的是正方形,為什么呢?這是根據長方形邊的長短確定的,這個問題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再進一步研究.正方形不論是大正方形還是小正方形,沿中間虛線對折后都是長方形,沿正方形對角線對折后是三角形.

三、課堂練習.

做一做1、2題

1.沿虛線折一折,看看正方形的邊長怎么樣,長方形的邊長怎么樣(分組進行).

2.說一說,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是長方形的.

四、

今天我們學了哪幾種圖形?(板書:長方形正方形)

五、布置作業(yè):練習七第2、3題.

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長方形正方形

一年級圖形認識教案篇3

教學內容:

認識圖形

(一)教學要求: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和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征,會辨認這幾種弄清形狀的物體和圖形。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數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組活動。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2)小組匯報。問:你們是怎么分的?為什么這樣分?

3)揭示概念。教師拿出位置、大小、顏色不同的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概念,并板書名稱。

2、摸一摸,感知特點。

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發(fā)現在小組內交流。

2)匯報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1、由實物抽象實物圖形。投影出示“鞋盒”,引導學生說出它的形狀是長方體,然后抽象出長方體圖形。用同樣方法出示“魔方”、“茶葉桶”、“足球”等實物圖,抽象出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

1)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先讓學生辨認,然后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貼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應的實物。

2、記憶想象。

1)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先讓學生辨認,然后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貼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應的實物。

2) 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四種圖形的樣子(教師說圖形,學生想)。

3) 讓學生閉上眼睛按教師的要求摸出四種不同形狀的實物。

4)先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后摸教師給出的一種實物,由學生判斷它的形狀。

5)出示位置、大小、顏色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讓學生辨認。

3、讓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形狀是長方體圓柱、球的實物。

四、分組活動,體驗特征。

1、做“做一做”

1)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學生發(fā)現圓柱會滾動。

2)讓學生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搭一搭。通過搭,使學生明確:球沒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滾動;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較穩(wěn)固。

2、游戲:“看誰摸得準”。

1) 每小組一人說出物體的名稱,看誰摸得準(做一做2)。

2)教師說物體形狀,學生摸。其他同學按指定要求摸,

3)數圖形。(練習五2)問:這只小動物是由什么圖形拼成的?各用了幾個?

五、小結。

一年級圖形認識教案篇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7頁內容及“做一做”,練習一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一一對應,知道“同樣多”的含義。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義。

2、使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初步體驗數感,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知道“同樣多”的含義,知道多、少的含義。

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教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實物投影儀,小兔頭、小豬頭、磚頭、木頭圖片。

學具準備:

鉛筆、橡皮、梨片、蘋果圖、三角形、圓片、花朵片各若干。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故事,提問題

故事:三只小豬長大了,要離開爸爸、媽媽自己生活了。他們各自蓋了一間小房子。大哥蓋了一間草房子,二哥蓋了一間木頭房子,小弟蓋了一間磚頭房子。房子蓋好了,他們高高興興搬進了自己的小屋??墒怯幸惶?,來了一只又餓又渴的大灰狼,他先來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勁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給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纱蠡依怯质箘乓淮担Y果二哥的木頭房子也給吹垮了。沒辦法,哥倆趕緊逃到小弟家里。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磚頭房子一動也不動。后來,三只小豬一起動腦筋趕走了那只壞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豎起大拇指說:“還是磚頭房子最堅固?!边@一天,天氣可好了,河里的小魚高興地在水里游來游去,咦!為什么那邊的草地上那么熱鬧!小魚“嘩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來三只熱心的小豬在幫他們的鄰居小兔蓋最堅固的新房子呢!他們你搬木頭我搬磚,干得可歡呢!小房子很快就蓋好啦!那邊的石桌上放著許多好吃的,肯定是熱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豬的。

(一)教學“同樣多”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三個豬兄弟》。教師放錄音《三個豬兄弟》,請學生聽后回答(一邊看書一邊回答):

1、三個豬兄弟為什么要幫小兔蓋房子?

滲透德育:教育學生團結友愛、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熱情好客。

2、圖上有幾只小兔?每個小兔搬多少磚?

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貼小兔頭圖片、磚頭圖片。

3、一只小兔搬一塊磚,有沒有多余的磚頭?有沒有多余的小兔?

一只小兔對著一塊磚,沒有多余的小兔,也沒有多余的`磚頭。我們就說:小兔和磚頭同樣多。(板書:和同樣多。)

學生模仿說一遍。不要求學生和老師說得一模一樣,只要能完整說明意思即可。

4、圖上還有哪些物體同樣多呢?(隨意比較)

(二)操作(教科書第8頁“做一做”第1題)

1、師引導學生擺“同樣多”。

教師擺六塊橡皮后,要求學生把鉛筆和橡皮擺得同樣多。

指1名學生到投影儀上擺,其他學生在課桌上擺。最后學生看自己擺的和投影儀上擺的是否一樣。

2、全班學生獨立擺“同樣多”。

在梨片(5個)下面擺蘋果片,擺的梨片要和蘋果片同樣多。

擺好后回答:梨片有幾個?一個蘋果片對著一個梨片……,有沒有多余的?梨片和蘋果片怎樣呢?

(三)教學“多些、少些”

1、圖上有幾只小豬?一共有幾根木頭?(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貼小豬頭圖片、木頭圖片。)

2、一個小豬頭對著一根木頭比,最后有沒有多余的小豬頭?有沒有多余的木頭?是小豬頭多還是木頭多?誰多誰少?

學生交流后請小組長代表回答。

教師說明:木頭多、小豬頭少,我們還可以說木頭比小豬頭多,小豬頭比木頭少。學生模仿說出誰多誰少,誰比誰多,誰比誰少。

3、圖上還可以比什么?(隨意比較)

(四)、操作(“做一做”第2題)全班同學動手操作,1名同學到投影儀上操作。

1、第1行擺5個△,在△下面擺○,△要比○多1個。第2行擺幾個○?

2、第1行擺4朵紅花,擺的黃花比紅花少1朵,第2行擺幾朵黃花?

二、運用新知

1、第1題:左圖是猴子多,右圖是骨頭多。(避免學生產生思維定勢)

2、第2題:學生觀察,看到公雞和鴨子雖然擺的一樣長,但疏密不同,進而判斷擺的密的鴨子的只數多些,而公雞只數少些。

3、第3題:學生在觀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樣多的基礎上,只需比較兩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第4題;此題是在同一排中比較多少,當第5次循環(huán)出現珠子時,只出現了一個黃色珠子,所以黃珠多而紅珠少。介紹你的方法。

三、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較時,一定要一個對著一個比,才會得到正確的結果。

一年級圖形認識教案篇5

教學設計

課題:認識平面圖形

備課時間:2月 25日

周節(jié):1周 1 節(jié)

授課時間:3月1 日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并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chuàng)新意識。

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會辨認這四種圖形。教學難點:體會“面”在“體”上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們的好朋友淘氣準備帶我們去參觀數學王國中的圖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氣有個要求,這節(jié)課你必須認真聽講,積極發(fā)言。做到了嗎?在這座城堡里,住著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名字。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里,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著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出示:平面圖形)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板書:認識圖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

淘氣告訴我們一個小秘密,他說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體其中一個面,并說一說你摸的感覺。趕快行動吧!

(2)匯報交流

說一說: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么感覺?(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啟發(fā):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小組合作討論方法。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畫、印等方法),給予贊揚。

(2)老師已經為你們準備好了紙張,下面就請大家動手選自己喜歡的立體圖形,把這些平平的面請下來吧。

(3)匯報、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結

像這樣把物體的一個平平的面表示成一個平平的圖形,這些圖形就叫做平面圖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師也將這些平平的面請到了電腦上,仔細觀察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演示,出示圖形名稱,板書。)

5、想一想,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記住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細觀察哪兩個圖形長的比較像呀。怎么區(qū)分它們呢?(演示)

7、我們已經認識了這些圖形,下面就用小棒來擺一擺,看一看你能擺出哪些圖形。(學生動手操作,演示)

師:有沒有擺出圓的?現在能不能快速的將這些圖形分一分呢?

8、間休:幸福拍手歌

其實這些圖形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請你在教師中找一找哪些物體的哪個面是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老師也找到了幾個圖形,這些交通標志的表面都是什么圖形呢?

小結:正是這些交通標志牌無時無刻都在提醒著我們注意交通安全。

(三)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練習一1、2題

3、欣賞圖形。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