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資助的學生事跡推薦8篇

時間:2023-08-23 作者:loser 事跡材料

我們的身邊總有許多令人感動的事跡,一定要認真記錄,一篇成功的事跡材料可以發(fā)揮弘揚正氣,評選先進的效力,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受資助的學生事跡推薦8篇,感謝您的參閱。

受資助的學生事跡推薦8篇

受資助的學生事跡篇1

在孩子們的眼里,索桂芝總是在默默地奉獻:為救助患白血病的學生范玉祥同學組織發(fā)起造血干細胞移植;用自己一萬多的稿費支持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學習;為貧困的學生們購買愛心傘;把自己的伙食費悄悄放進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書里;用她的生活費為失去父母的孤兒買衣物、火車票……這樣的索桂芝深受學生愛戴,很多學生都親切地叫她“索媽”。

作為資助工作者,索桂芝在資助工作中有方法、有創(chuàng)新,她帶領(lǐng)教師對北京、河北、青海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家庭進行實地走訪,深入了解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家庭情況和個性需求,得到了眾多貧困家庭的贊許。倡導成立了“愛國主義教育大講堂”和“共和國衛(wèi)士班”“大學生文明使者團”;創(chuàng)辦“國學經(jīng)典誦讀班”“好女子學堂”“雛鷹成長”計劃班和“小鷹起飛班”“愛心公社”互助站、“心向陽光”工作室;開展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實踐體驗,指導學生參加“互聯(lián)網(wǎng)+大賽”。此外,她還帶領(lǐng)教師共同進行資助工作科研。

受資助的學生事跡篇2

聶紅鈞同志畢業(yè)于西華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化學教育專業(yè),2010年8月參加工作,現(xiàn)任漢源縣第三中學學生資助辦公室主任。擔任學校資助辦公室主任以來,聶紅鈞同志始終以飽滿的工作熱情,踏實的工作作風和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面對資助工作,并取得了顯著成效,2020年被雅安市教育局評為雅安市資助工作先進個人。

一、做好資助政策宣傳,確保政策深入人心

漢源三中地處我縣偏遠山區(qū),是一個農(nóng)村單設初中,全校共有學生668名,其中寄宿生635名,由于生源地地處偏遠山區(qū),貧困面大,交通通信不發(fā)達,學生家長普遍文化水平低,對黨和政府的學生資助政策知曉度不高。為提高師生和家長對學生資助政策的知曉度,聶紅鈞同志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學生資助政策宣傳工作,一是每一學期都會根據(jù)國家政策制作教育扶貧政策宣傳展板在校內(nèi)顯著并在校園內(nèi)張貼展板;二是要求班主任利用班會課再次進行宣傳,并在宣傳前制定方案,收集班主任班會材料進行審核修改,宣傳中深入班級指導,宣傳后深入學生了解知曉度,確保宣傳效果;三是利用家長會親自對家長進行資助政策宣講;四是親自起草、印制并向?qū)W生及家長發(fā)放政策宣傳資料,通過一系列形式廣泛、多種多樣的宣傳,切實做到了讓每一個學生都知曉資助政策。

二、做實學生困難認定,切實做好國家資助

為了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讓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得到實實在在的幫助,切實做好國家資助工作,讓國家資助最大限度充分發(fā)揮作用。聶紅鈞老師根據(jù)上級文件制定了《漢源縣第三中學家庭經(jīng)濟困難認定方案》征求意見稿,在校內(nèi)征求師生的意見,召開家長會征求家長的意見,在此基礎(chǔ)上定稿,并以此為據(jù)對學生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情況進行認定,在認定過程中,聶紅鈞經(jīng)常帶領(lǐng)老師到貧困學生家庭進行家訪,了解家庭經(jīng)濟困難情況,掌握學生家庭貧困程度的第一手資料,為實施國家資助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三、抓好資助制度建設,確保資助工作規(guī)范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的資助助政策,確保國家的資助政策落到實處,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聶紅鈞老師在具體做資助的過程中,不斷結(jié)合實際,制定了一系列漢源縣第三中學資助管理制度,使?jié)h源縣第三中學各項資助工作逐步規(guī)范化、制度化,保證了各項資助工作能夠順利、有序地進行。在此基礎(chǔ)上,他親自設計、組織實施了學校學生資助辦公室標準化建設,并于2018秋季學期完成了漢源縣第三中學資助辦公室標準化建設,讓學校學生資助有了固定的辦公室及其相關(guān)辦公設備,確保資助工作從硬件到軟件都得到保證

四、拓寬資助幫助渠道,真正幫助困難家庭

在完整執(zhí)行國家資助政策的同時,聶紅鈞同志一是牽頭推出了漢源縣第三中學校內(nèi)資助,利用每一年的扶貧日活動,發(fā)動全校師生捐款,所籌集到的資金都用于資助特別貧困學生,二是親自出馬聯(lián)系愛心企業(yè)和愛心人士捐資助學,讓社會資金參與到學校學生資助中,真正將“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落到了實處。在他擔任學校學生資助辦公室主任期間,共募集資金35634元,受助學生94名,同時,學校利用自有資金向特別貧困家庭學生提供生活費,為他們購買學生險等方式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讓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樹立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積極為學生的成才創(chuàng)造條件。

五、培養(yǎng)學生感恩意識,發(fā)揮資助育人功能

為了讓獲得資助的學生在獲得資助金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在全校范圍內(nèi)營造感恩氛圍,聶紅鈞老師還在全校范圍內(nèi)開展了很多感恩資助的活動。如感恩資助主題班會,感恩教育黑板報,感恩資助國旗下的演講,資助育人征文活動,資助育人感恩調(diào)查表,同時,每學期舉辦一次感恩勵志成才的評選活動;每學期對獲得資助的同學進行一次感恩資助調(diào)查活動,切實讓學生感受國家和學校的關(guān)心和關(guān)愛,通過一系列的感恩資助活動,使育人內(nèi)容與“立德樹人”緊密結(jié)合,充分發(fā)揮了資助的育人功能。

六、認真學習檔案知識,扎實做好資助檔案

聶紅鈞同志自從從事資助工作以來,非常重視學生資助檔案建設,并認真學習相關(guān)檔案建設知識,從2014年起就摸索資助檔案標準化建設,比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提出學生資助檔案標準化建設整整提前了三年,使得漢源縣第三中學的學生資助檔案一直走在了全縣資助檔案整理的前列,多次得到縣資助中心領(lǐng)導的表揚。

因聶紅鈞同志的辛勤工作,漢源三中在2019和2020年連續(xù)兩年代表漢源縣接受市級資助工作交叉檢查均獲得滿分,并獲得了資助創(chuàng)新加分。他本人也被評為雅安市2019年度學生資助工作先進個人,面對所取得的成績,他沒有停下腳步,仍然不斷思考,不斷總結(jié),不斷改進,為漢源縣第三中學的學生資助繼續(xù)努力工作。

受資助的學生事跡篇3

華菁,女,堯口初中七年級(4)班學生。黃三河資助對象,自受資助以來,她成了一名積極進取,不斷追求更大進步;學習上刻苦鉆研,勤奮踏實;工作上積極負責,注重團隊合作;生活上作風簡樸,嚴于律己的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學生干部。其主要事跡如下:

一、品德上:開朗善良,尊師愛友,孝順長輩

華菁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nóng)民家庭,家庭以務農(nóng)為生。從小她就隨著父母一起參加務農(nóng)勞動,一家人生活很是拮據(jù),從小的經(jīng)歷讓她體會到生活的艱辛,艱苦的生活也鍛煉了她的意志。父輩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身影,讓她永遠銘記在心。她也發(fā)自內(nèi)心地尊重與敬愛老師。她知道是老師們給予了她知識,幫助她成長,沒有老師的辛勤付出,就沒有她的健康成長和進步。她還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同學,對學習和生活上遇到困難的同學,總是能及時地伸出援助之手,助人為樂,盡自己所能地幫助他們。以一顆真誠的心,換來了同學們的信任和支持。

二、思想上:積極進取,嚴格要求,不斷進步

自受資助以來,華菁始終貫徹黨的先進思想,努力學習的黨的知識。作為一名光榮的共青團員,她始終不忘要嚴格要求自己,始終堅持用一個共青團員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斷求知,不斷進步,不斷學習,處處發(fā)揮著先鋒模范的作用。

三、學習上:樂于探究,勤奮刻苦,成績優(yōu)秀

知識改變命運,自受資助以來,她深知一個生在偏僻農(nóng)村的孩子只有努力學習,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于是,在學習上,她一絲不茍的學習態(tài)度,勤于鉆研的學習習慣,堅持不懈的學習精神,不懂就問的學習作風,加上謹慎謙虛的良好習慣,使她成績一直名列第一。多次獲得表彰,每學期都榮獲學?!皟?yōu)秀班干部”、“三好學生”的稱號。她深深的知道:山外有山,樓外有樓,必須不斷努力,追求更高的標準。她始終堅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四、能力上:扎實肯干,以身作則,工作出色

入學以來,華菁一直擔任班長,職務意味著責任。自從擔任此職以來,她盡心盡力,以身作則,在搞好自己學習的同時主動和同學們一同分享她的學習經(jīng)驗,共同探討新的學習方法,與同學們共同進步并配合班主任老師一起搞好同學們提高學習成績的工作。面臨繁重的學習任務和忙碌的服務工作,她都盡量協(xié)調(diào)好學習和工作兩不誤,團結(jié)同學,樂于助人,做好老師的小助手和同學們的好朋友。一直以來,在工作上她認真負責,嚴格要求自己,得到了老師的好評和同學們的信任。

五、生活上:勤儉節(jié)約,互幫互助

自受資助以來,華菁同學日常生活節(jié)儉,樂于助人,努力發(fā)揮一個優(yōu)秀學生干部應有的素質(zhì),與同學加強溝通與交流,融洽同學間的關(guān)系,促進同學間的學習和合作,使同學間形成一個互幫互助的友愛圈子。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面對初三的中考,她將帶著自己的夢想,持之以恒,以更高的要求和滿腔的熱情投入到新的學習中去。追夢的路上充滿艱辛、布滿荊棘,追夢的路上有苦有累,但她相信自己,會用汗水和努力為自己鋪出一條通往夢想的五彩路。帶著老師的鼓勵和同學們的支持,將再接再厲,為做好一個名副其實的“優(yōu)秀學生”而努力奮斗!

受資助的學生事跡篇4

自2009年至今,王靜一直兼任石景山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在學生資助工作上,她認真鉆研,注重把資助工作與育人緊密結(jié)合,并主動聯(lián)系街道、社區(qū),東到魯古西到廣寧,取得了當時在校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家庭的一手資料,確保把資助工作落到實處。

不僅如此,她從學生提出申請、證件審核,到資料匯總、評審小組確認,再到結(jié)果公示、發(fā)放資助經(jīng)費,所以流程全部按規(guī)定程序辦理,工作有章可循,力爭讓所有符合資助政策的學生都能受到資助,確保資助工作“陽光”進行。

有一次,一名學生一直不愿意領(lǐng)取助學金。得知是學生存有心理包袱后,她親自去給家長做思想工作、宣傳資助政策,承諾對學生家庭困難情況保密。最后,她成功打消了學生心中顧慮,助其順利申領(lǐng)了助學金,完成學業(yè)。

受資助的學生事跡篇5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索。我叫王彥蘇,是廣靈縣林關(guān)九年制學校初三的一名普通的學生。我一直認為每個生活在世界上的人都是一個不普通的個體,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所以從來不會因為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平凡而自卑。從來不畏懼困難,總是迎難而上,相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自信自己能做到。我是一位有夢想并為夢想執(zhí)著付出的女孩。熱情、開朗、勤奮好學、興趣廣泛,是我校品學兼優(yōu)而又極具創(chuàng)新力的學生,是老師的得力助手,更是同學們可信任的朋友。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努力地完成著自己的奮斗目標。在一次又一次的學習生活實踐中,無不體現(xiàn)著自尊、自強、自信的特點。

一、以德為首做講道德的中學生

兒時起,父母就教我做一個懂道德的孩子。上學后,在老師的精心教導下,更是懂得了無論做什么事,都應把“德”放在首位。在學校,樂于助人,哪位同學需要幫助,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搶在前面;在家里,除了做好自己的事,還幫母親做飯,幫父親整理資料,奶奶的生日,從不忘了為她畫一張賀卡。因此,受到大家的好評,同時也帶動了不少同學加入了“講道德”的隊伍中。

二、努力學習做一個愛學習的中學生

小學時我的成績就一直名列前茅,上中學后,又積極調(diào)整學習態(tài)度,努力探索出了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很快地投入到了緊張的中學學習中。無論是主科還是副科,都能夠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提出問題。有時候,感覺到自己稍有退步,就認真總結(jié)近期學習情況、方法,并與老師交流,聽取老師的建議。面對現(xiàn)在學習生活中的激烈競爭,我總是樂觀地說:“受過壓力的彈簧才能彈得更高,競爭給我們壓力,我們要把壓力化為動力,努力學習才是呀!”正是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使我在各科各項考試中都名列前茅,還多次被評為“學習標兵”。

三、認真工作做負責任的中學生

從小學開始,我就擔任學習委員等多項職務。上初三后,又以出色的表現(xiàn)贏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信任擔任起了班長。團結(jié)同學,熱愛班級,帶領(lǐng)同學們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比賽,我組織編排的班級節(jié)目,多次在年級和學校榮獲一等獎。期末評比時,全票當選為“優(yōu)秀班級干部”。

四、興趣廣泛做有特長的中學生

從小學一直到現(xiàn)在,在老師、同學的眼里,無論是品行、學業(yè)、文體還是與人交往相處,我都堪稱是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和好孩子。尊敬師長,團結(jié)同學,樂于助人;虛心好學,刻苦鉆研,成績優(yōu)異,有一顆“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雄心,是一個有思想、有主見、有理想、有抱負的有志少年。由于各方面表現(xiàn)突出,多次榮獲“三好學生”、“學習標兵”、“優(yōu)秀團員”等榮譽稱號。正是因為我喜歡獨立思考,因此培養(yǎng)了對數(shù)學的濃厚興趣,并在學校組織的數(shù)學競賽中榮獲一等獎。

由于在學習、活動、工作方面的卓越表現(xiàn),我取得了不少驕人的成績,我決心爭做一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中學生。人正因為有了堅定的夢想,才會收獲碩果累累,正因為有了執(zhí)著的追求,才會更加相信自己。榮譽只代表過去,如今,我正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憑著自己踏踏實實的努力,在浩瀚的學海中奮力遨游。用自己的正直與善良為歌,以陽光和快樂為曲,彈奏著一曲質(zhì)樸的暖人心扉青春樂章;用理想和追求做筆,進取和奮發(fā)為墨,書寫著一張多彩的人生畫卷。

受資助的學生事跡篇6

小周,1934年10月生,中共黨員,昆山市千燈鎮(zhèn)中心小學退休教師。他曾先后100次走進大別山,個人累計捐款48萬余元,并發(fā)動昆山及周邊各界愛心人士為金寨縣希望工程捐款、捐物1200多萬元。幫助金寨縣16所希望小學改善了教學面貌,保障1300多名學生圓滿完成學業(yè)。

江蘇省文明辦、蘇州市文明辦,以及許多安徽省金寨縣受助學生和昆山愛心人士向其家屬送去慰問,祝福好人一路走好!

每月只有100元工資,他毅然捐出1000元

小周,1934年出生在昆山千燈鎮(zhèn)的一個農(nóng)民家庭,1951年畢業(yè)于昆山鄉(xiāng)村簡易師范,1956年入黨。1993年,小周從電視、報紙上得知,全國第一所希望小學——“安徽省金寨縣希望小學”正式建成開學,鏡頭中那些孩子們渴望上學的眼神深深地觸動了他。隨后的一年中,小周陸續(xù)匯出了5000元,而當時他每月工資僅100多元。

去過一次金寨后,他走上圖書義賣之路

1995年退休后,小周第一次來到金寨縣,看到當?shù)貙W校教室僅有兩盞可供照明的日光燈,一張長凳坐著五六個學生時,他的心被深深刺痛。更讓他痛心的是,當?shù)赜性S多因為家庭經(jīng)濟困難而上不了學的孩子,他當即許下一個諾言:“金寨是革命老區(qū),決不能讓這些孩子失學。”

此后20多年間,小周忍著心臟早搏與右腿骨刺帶來的不適,拖著義賣書本,一天奔波20多公里,足跡踏遍昆山80多所中小學校,售書15萬多冊,騎廢了4輛嶄新的三輪車。

“‘希望工程’就是我的生命工程,生命不息,希望不停?!泵鎸Σ稍L鏡頭,小周曾這樣說。在他的影響和帶領(lǐng)下,更多的愛心企業(yè)和愛心人士聚攏過來。

20xx年,“昆山市小周希望工程志愿者協(xié)會”成立。成千上萬名中小學生、數(shù)百位社會人士、40多家企業(yè)向金寨縣希望工程伸出援手,凝聚起一股巨大的愛心力量,援建希望小學,實施穩(wěn)定的捐助計劃,開展一手拉手助學活動等。小周和志愿者協(xié)會的志愿者、愛心企業(yè)累計向金寨縣希望工程捐款捐物計1200多萬元,資助1300多名學生。

100次奔赴大別山,他在金寨家喻戶曉

20xx年5月18日,腰背微駝、步履蹣跚,86歲的小周在大家的攙扶下,再次踏上了開往安徽金寨的大巴車,這是他第100次奔赴大別山。從昆山到金寨,至少要9個小時的車程,在蜿蜒崎嶇的山路上,年輕人都覺得疲憊不堪,可這個86歲的老人難掩心中的.激動,完全看不出他是才出院的腦梗患者。

在金寨縣,小周幾乎是家喻戶曉的名人,人人都稱他為來自昆山的希望老人。聽說希望老人又來了,十里八鄉(xiāng)的老百姓專門趕過來,要看看他。

他大方捐款,對自己卻很摳門

金寨縣希望小學的廖勇老師,至今仍記得第一次見到小周時的場景。“他穿著一件舊夾克衫,戴著一頂舊帽子,挎著一個舊布包。”

廖勇說,“每次來金寨,周老師身上都揣著上萬元的助學款,但對自己他恨不得把一分錢掰成兩半來花?!庇幸淮危≈艿竭_安徽金寨南溪鎮(zhèn)時已是凌晨一點,鎮(zhèn)上最便宜的旅館只要15塊錢一晚,他卻舍不得住,在車站門外坐到了天亮。后來,他用省下來的15塊錢給孩子們買了100支鉛筆。

“那身衣服,他至少穿了10年。”廖勇說,小周對自己太“摳”了。

在小周家里,這種對自己的“摳”更是一目了然——七八十平方米的老式公寓里,只有幾件極簡陋的老式家具,唯一像樣的家電是子女給他買的一臺柜式空調(diào),就是這么一臺空調(diào),老人也從沒用過,理由是嫌它“太費電”。

他是一座照亮漆黑海面的燈塔

1995年,貧困生閆春第一次見到小周。小周送給她一個帶磁扣的雙面文具盒,她的妹妹拿到了20塊錢的助學金。

如今的閆春已是金寨縣希望小學的一名老師。她說,小周就像一座照亮漆黑海面的燈塔,“他讓我們這些大山里的窮孩子感覺到,自己并非身處絕境?!?/p>

1997年,張玉芳在中考中取得了南溪鎮(zhèn)第一的好成績,但迫于家境貧困,在填報志愿時,懷著“大學夢”的她打算選擇一所中專,小周得知張玉芳的情況后在昆山四處奔走,最終,玉山鎮(zhèn)同心村村委會決定資助張玉芳直到她大學畢業(yè)。

20xx年,張玉芳大學畢業(yè)成為一名記者。工作的第一個月,她在采訪中遇到了一名貧困生,想到了當年的自己,想到了小周,她一下子資助了對方200元,而當時她的月薪只有800元。

“我想對周爺爺說,‘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睆堄穹几嬖V記者,最近幾年她都在資助貧困生,“連我的孩子都受到了周爺爺?shù)挠绊憽W罱嗌弦粋€同學患了惡性疾病,聽說醫(yī)療費用高達200萬,他把自己攢下來的200塊錢零花錢捐了出去,說要為同學治病‘貢獻一萬分之一的力量’?!?/p>

小周的兒子周志剛曾經(jīng)無法理解父親的舉動,“他捐了幾十萬,卻從沒給自己的孫子買過一根冰棍?!焙髞碛幸淮危愀赣H去了一趟金寨,臨走時打算買點當?shù)氐奶禺a(chǎn),老板一聽他的口音,就說:“你是昆山人吧?來金寨的昆山人,都是好人……”

小周曾在入黨時寫下這樣的誓言:“我愿意學習這種由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愿意艱苦奮斗,在為祖國最終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社會的斗爭中貢獻出全部力量。做一個優(yōu)秀的共產(chǎn)黨員,這是最光榮的事。今后我的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努力學習共產(chǎn)主義和共產(chǎn)黨的知識,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階級覺悟!”

“希望老人”雖已隕落,但是他的精神事跡永存!

受資助的學生事跡篇7

xx同學來自15級生物工程系水土保持專業(yè),思想上積極要求進步,性格開朗樂觀,學習成績優(yōu)異,工作認真負責,為人謙虛坦誠,能夠真正的為同學樹立模范,起到帶頭作用。大學期間,先后獲得"優(yōu)秀學生干部"、"優(yōu)秀團干部""先進個人"獲得學院獎助學金等榮譽稱號。

一、在思想政治方面,她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擁護領(lǐng)土完整,能夠認真學習黨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20xx年入學初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在經(jīng)過黨課老師的講解后,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端正了入黨動機,不斷的加強政治思想素質(zhì)建設,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行動上都以一個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充分發(fā)揮好一名入黨積極分子的模范帶頭作用。由于其在大一各方面的優(yōu)秀表現(xiàn),現(xiàn)已是入黨重點培養(yǎng)對象,正積極的向黨組織靠攏。

二、在工作方面,她一直以飽滿的熱情對待每一項活動和工作,擔任了水土保持專業(yè)團支書,在班級工作中,她一直盡心盡職,認真做好每一項工作,真誠地為同學們服務。有較高的綜合素質(zhì),較強的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和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作為一名團支書,她不僅把團會工作做的有聲有色,還協(xié)助班長建設好班級,此外她還負責開展了各種各樣的班會活動,豐富了同學們的生活;為了讓班級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每次大型考試之前她都會開展考試動員大會,邀請成績優(yōu)異的學長到班級傳授學習經(jīng)驗和學習心得,同時還開展了"從班級做起,樹良好班風"等一系列主題班會活動,策劃舉辦了她班的"風采展示"晚會,加強了同學之間的凝聚力;開展了元旦包餃子活動,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感情。她在班級舉辦的一系列活動,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一致好評。

在學生會工作中,大一擔任辦公室委員表現(xiàn)積極,參加了城規(guī)年會志愿者,并多次加入學院大型活動服務工作,.現(xiàn)擔任就業(yè)部部長,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當代大學生,經(jīng)過一年多各項學生工作的鍛煉,該生的個人能力和素質(zhì)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此時,她比以前更加自信,更加穩(wěn)重,更有思想,更有活力。

三、在學習中,她勤奮刻苦,基礎(chǔ)知識過硬,成績優(yōu)異。為了合理安排學習、工作的時間,她認真規(guī)劃,不浪費任何一分鐘,從時間中擠時間,做到學習工作兩不誤。在期末考試期間,更是努力備考,積極幫助其他同學,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在專業(yè)課學習中積極,認真,勤學好問,專業(yè)成績優(yōu)秀。

四、在日常生活中,她樂于幫助別人,熱心為同學服務,遵守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具有良好的行為道德品質(zhì)。人際交往上,她尊重師長、樂于助人、團結(jié)同學、謙虛坦誠。作為學生干部,她時時處處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鼓勵并帶動大家努力學習、積極進取,熱心幫助身邊的每一位同學解決生活上、學習上以及思想上遇到的問題,是大家的知心朋友,在同學中頗有口碑,樹立了很高的威信。本著"成功者絕不放棄,放棄者絕不成功"的宗旨,她將繼續(xù)做好一名學生干部,更要成功的成為大家的朋友。世界在變,人不改變;時間在走,奮斗不停,她會更加努力地學習和工作,為同學服務。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工作上都會更上一層樓,認真學習,努力工作,完善自身的各方面條件,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優(yōu)秀大學生

受資助的學生事跡篇8

擔任學校資助工作總負責人5年來,張淑敏協(xié)調(diào)四校區(qū)資助老師在工作程序規(guī)范、檔案完整、賬目清晰等方面,獲得了上級部門的高度認可和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

工作中,她為了讓同事少走彎路不出現(xiàn)錯誤,總是把問題排除在實施之前。同時,完成《北京國際職業(yè)教育學校獎助資金實施方案》,該《方案》是對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免學費項目的一種有益補充,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

作為國家政策的實施者,張淑敏深知這項惠民政策關(guān)系到學生學業(yè)的完成和學生家庭的利益,因此她認為學生資助工作不只是把錢發(fā)下去,還要做到對受助學生給予一定的關(guān)注,把扶困與扶智、扶志相結(jié)合。在資助過程中,張淑敏通過課題研究等多種方式,注重學生思想品德、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服務意識、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讓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