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凈沙·秋思教案6篇

時間:2022-11-17 作者:betray 備課教案

好的教案是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我們在寫教案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教學方法有創(chuàng)新,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天凈沙·秋思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天凈沙·秋思教案6篇

天凈沙·秋思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有關知識。

2、品味語言,體味詩歌意境。

3、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并熟練地背誦。

4、領會詩歌中蘊含的節(jié)奏美,提高詩歌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領會詩人在詩歌中所表達的感情,誦讀并背誦。 教學方法:

誦讀法、探究法、想像法。

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級是一個成績比較差的班級,學習詩歌,對他們來說,也許除了朗讀以外

可能就沒有別的印象了。所以,在課前我讓學生收集一些有關鄉(xiāng)愁的詩歌,教學中我盡量在教學中采用讓學生朗讀的方式去領會這首小令跟我們呈現(xiàn)出來的節(jié)奏美,讓學生還原詩歌中的畫面來領會詩中展現(xiàn)的圖畫美,領會詩人表現(xiàn)的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有人說“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而七百多年來,人們說起“鄉(xiāng)愁”,仍不得不想到這篇作品《天凈沙 秋思》。因為它極其出色地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懷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圍中,使主觀意緒和客觀環(huán)境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這是一篇抒情作品,僅用28個字,就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

二、解題

“曲”是一種合樂歌唱的詩歌形式。元曲繼唐詩宋詞后興起, 是元代的新詩體。“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元曲是我國古代詩歌中的一種體裁,興于元代,又稱散曲。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不詳,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并稱“元曲四大家”,雜劇以《漢宮秋》最著名,散曲存《東籬樂府》一卷。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熱衷于功名,卻屢不得志,經(jīng)歷了漂泊生涯20余載,本曲是這種漂泊生涯體驗的結晶,是作者用血和淚寫成的,是元曲中的“絕唱”,元人譽之為“秋思之祖”。

三、朗讀詩歌

1、學生齊讀,讀文本

2、 教師配樂朗讀

2、學生給詩歌劃分節(jié)奏,注意重音,讀出感情: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4、學生配樂朗讀

四、學生合作探究

賞景品情

1、四人為一組,討論以下問題:

(1)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個字,寫了哪九種景物?分別有什么特點,你認為這樣做有何好處?

(2)體會篇末所寫的:“斷腸人”應是怎樣的人?

(3)說說這首小令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思?其“情景交融”的特點是怎樣在文中得到體現(xiàn)的?

以上問題由學生討論,師適當點撥,共同明確:

(1)這首小令共寫了藤、書、鴉、橋、水、家、道、風、馬九種景物,一字一詞,一字一景,真可謂“惜墨如金”,但是凝練而并不簡陋,九種景物名稱之前分別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現(xiàn)各自特征的修飾語,使各個景物都帶上了鮮明的個性,又使本來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蒼涼的深秋暮色籠罩下,構成了一個統(tǒng)一體,簡約之中見出深細。

(2)獨在荒涼的古道上,頂著西風,騎著瘦馬前行,太陽下山了,傷心的人正在天涯漂泊,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的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斷腸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本句揭示“秋思”的含義,至于游子為什么漂泊到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這些言外之意,盡可聽憑讀者去想象。

(3)這首小令旨在表達天涯淪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難于表達,作者運用傳統(tǒng)的寄情于物的寫法,把這種凄苦愁楚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顯的深秋色彩,與無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處,用有形表現(xiàn)無形,使人感到具體生動。

2、學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畫面,及作者所表達的學生的思鄉(xiāng)情。學生根據(jù)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筆畫,加深思考。

3、齊聲朗讀并背誦詩歌。

五、拓展延伸

讓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詩歌,可展開朗誦比賽,以提高朗讀水平。各小組展開競賽,看誰背誦的詩歌多。

六、總結

這首小令僅用28個字就是道德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除了最后一句,全都是景語,而字字卻是扣著“情”來寫,古人說:“凡景物,皆情語”,《天凈沙秋思》堪稱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無痕的杰作。人們說起“鄉(xiāng)愁”就會想到這篇作品。

七、作業(yè)

背誦并默寫本首小令

抄寫重點字詞、詞意

將這首小令改寫成一首現(xiàn)代散文

天凈沙·秋思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反復吟詠,熟讀成誦。

2、細細品味,重點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

3、學會探究,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重點:

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

難點:

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誦讀法,品析法,研討法。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課堂

圖片導入。請大家欣賞一幅圖畫,說說,可以給這幅圖畫配一首什么詩。自古以來,中國就是詩的國度,唐有唐詩,宋有宋詞,元有——元曲。我們今天要欣賞的這首《天凈沙·秋思》就是一首元曲。

二、介紹體裁

1、我們來讀一遍注釋⑨:選自《全元散曲》。天凈沙,曲牌名。馬致遠,生卒年不詳,元大都(現(xiàn)在北京)人,著名戲曲作家。

2、讀過注釋,我們可以來猜一猜,元曲具有什么特點?預設:可以唱。這個“曲”字告訴我們,這首秋思在古代是可以唱的。因為是元代的作品,我們把它叫做元曲。簡單地說,元曲就是元代的可以唱的一。

3、那么,“天凈沙”是什么意思呢?跟這首元曲的內(nèi)容有關系嗎?曲牌名。那也就是說,“天凈沙”與這首曲的內(nèi)容沒有關系,而與它的——曲調(diào)有關系。它是表明一首曲的曲調(diào)的。

4、而與內(nèi)容有關的是哪個部分?“秋思”。那么“秋思”就是這首曲的題目了。

三、誦讀感知

1、從秋思二字,我們可以猜猜,這首曲可能會寫哪些內(nèi)容?

預設:秋天里的想法。引導:也可能會寫一些秋天里看到的——景物。

2、那么我們來讀一讀這首曲。老師先來讀一遍。(范讀,讀出感情,讀出“斷腸/人在天涯”的斷句,但不點明此處斷句。)同學們也來讀讀看。(生齊讀)

3、我們剛才猜了,馬致遠可能寫了一些秋天里的景物,寫了一些秋天里的想法。我們猜對了嗎?哪幾句寫了秋天里的景物,哪幾句寫了秋天里的想法?

預設:可能有學生把“夕陽西下”劃分到后一部分,明確前四句為寫景,最后一句抒情。

4、前四句寫了哪幾種景物?我們在這些表示景物的字下面加點,把形容這些景物的字用括號括起來。

(枯)藤(老)樹(昏)鴉(?。颍鳎┧思?/p>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

5、分析景物:

①我們先來看這一組景物。

(多媒體)藤樹鴉

對于這些景物,我們似乎沒有太多的感想。加上這幾個字呢?

(多媒體)枯藤老樹昏鴉

預設:從“枯藤老樹昏鴉”這句的景物描寫中,我仿佛感受到了秋的荒涼和凄清。為什么這幾個字就能給我們帶來這種感覺?換成“青藤大樹烏鴉”還有這種感覺嗎?引導學生分析:枯:枯萎,沒有生命力。老:蒼老,光禿禿的?;瑁狐S昏使得烏鴉飛不動了,變得沒有精神。這些詞都給我們一種荒涼、凄清、沒有生命力的感覺。秋天的味道就出來了。

請學生朗讀此句,讀出凋零凄清之感。再班級齊讀。

②還有哪些詞也給我們帶來秋的味道?

(多媒體)古道西風瘦馬

請學生分析,引導:古道是什么樣的道路?年代久遠,雜草叢生,沒有什么人在行走。西風是什么樣的風?換成微風或清風好不好?秋風,吹在人身上讓人感到寒冷。瘦馬,說明醒了很長時間的路,旅途勞頓,精神疲憊。這些詞給我們的感覺是孤獨,寒冷。

請學生朗讀此句,讀出孤獨寒冷之感。再班級齊讀。

③讓我們想象這樣一個畫面:又有一個行人,騎著瘦馬,吹著西風,獨自走在雜草叢生的古道上,他看到古道邊上枯藤和老樹互相纏繞,烏鴉棲息在光禿禿的樹枝上凄厲地叫著。心里涌起一陣又一陣的悲傷。他往另一邊一看,看到了什么?小橋流水人家。

有橋有水這沒有什么,加個“小”字,橋立刻顯得——溫馨了;水流動起來,立刻顯得生動了,再加上人家,整幅圖畫給我們什么樣的感覺?非常溫馨,似乎是一幅溫馨柔美的江南農(nóng)村圖景。流水潺潺,一座小橋跨過小溪,小橋后露出了幾戶人家的屋檐。

這種氛圍好像與我們剛才感受到的凄涼、悲傷的氛圍好像矛盾了,為什么要寫這句,我改成“荒村古墓殘霞”不是更添悲涼之意嗎?

引導學生分析:這是反襯。行人見到小橋流水人家的溫馨景象,想到自己卻是身處在古道西風瘦馬之中,更加悲傷了。

補充:這是以樂景襯哀情的寫法。我們也把這一句朗讀一遍,讀出一種溫馨中帶著些苦澀的感情。

④這時行人又往西邊一看,看到了什么?(多媒體)夕陽西下

夕陽西下了,該干什么了?預設:回家。

夕陽西下了,遠處人家飄出了縷縷炊煙,就連烏鴉也不再飛翔,停在樹上休息了。而自己卻在哪里?古道西風瘦馬。

于是我們知道,行人傷心并不只是因為秋天的景色太過凄涼,而是因為他——想家了。他的悲傷到了什么程度?用了哪個詞?斷腸!那是形容人痛苦到了極點。

這是不是太夸張了?馬致遠為什么會被傷到幾乎痛斷肝腸的程度呢?我們來了解一下他當時的處境。(多媒體)介紹馬致遠生平:

元朝建國以后,把中國人分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蒙古人和色目人有種種特權,只有他們可以被任用為官員。這是民族高壓政策。在馬致遠生活的年代,蒙古統(tǒng)治者已經(jīng)開始任用漢族文人,卻又未能普遍實行,這給漢族文人帶來一絲幻想和更多的失望。馬致遠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負,擔任過地方小官吏,卻未能實現(xiàn)他滿腔抱負,一生漂泊無定,郁郁不志。

我們來讀最后一句,斷腸人在天涯。人在天涯,也就是說不在——家里。使他傷心斷腸的是他那顆抑制不住的思鄉(xiāng)的心。這就是他見秋景而生的秋思,這秋思不只是秋思,其實也是愁思,這愁思愁的是家鄉(xiāng)太遠,難以回去,是鄉(xiāng)愁。

(板書)景

鄉(xiāng)、愁、思

人在天涯,他感慨家鄉(xiāng)太遠,也感慨自己天涯漂泊,半世飄零。

讓我們再次體會馬致遠的思鄉(xiāng)之情,再齊讀這首曲。(生齊讀)

四、自主分析

我們看到課本為這首《天凈沙·秋思》配了一幅插圖?,F(xiàn)在,根據(jù)我們對這首曲的理解,說一說,這幅插圖有哪些地方畫得好,那里地方可以改進。同桌前后可以討論一下。

1、沒有畫出枯藤。畫出枯藤與老樹纏繞,更能表現(xiàn)蒼涼的意境。

2、天空中飛翔的小鳥太靈動了,不符合“昏鴉”。不如改為棲息在樹上,表現(xiàn)出烏鴉的沒有生氣。

3、小橋流水人家應該花的遠一些,表現(xiàn)出作者遙望鄉(xiāng)村,向往家園的情感。

4、西風沒有體現(xiàn)出來??梢援嬕恍┐稛?,或者讓畫中人不戴帽子,亂發(fā)飄飛;或者讓人物的衣衫隨風翻卷??梢员憩F(xiàn)出西風來。

5、馬應該畫得瘦些,如果改成行人牽著馬更能表現(xiàn)出黃昏時分鞍馬勞頓行人落寞的情景。

6、夕陽不畫整個圈,畫半輪,更能體現(xiàn)出夕陽落山的情景。

五、改寫元曲

經(jīng)過這番改動,相信同學們心中已經(jīng)有了一幅全新的畫面,馬致遠見秋景而嘆思鄉(xiāng)的感情也已真正走入了大家的心。請大家順著這種斷腸之情,把心中的畫面,用文字表現(xiàn)出來。假如你就是這個行走天涯的行人,用自己的語言寫出此時所見景象,所起斷腸之心。

生寫短文。請學生朗讀。

六、作業(yè)

背誦《天凈沙·秋思》。

天凈沙·秋思教案篇3

教學目的要求:

1、通過反復誦讀,能正確說出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2、通過畫面的賞析,準確描述曲中表現(xiàn)的形象,體會形象中蘊涵的意境。

3、通過對比閱讀,學習用具體的意象表達抽象的感情的方法。

4、多渠道引導學生品味寫景語言,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感悟詩情之能力。

5、學生領會和學習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提供了極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課例。

教學重難點:

游子思鄉(xiāng)之情,羈旅之思。

教學目標:

通過閱讀欣賞這兩首古詩,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朗讀能力,學會如何閱讀欣賞古代詩歌。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課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與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可由秋天的詩詞導入(如劉禹錫的《秋詞》等)?;蛴蓪W生描述秋天的景色導入。

(二)朗讀這首詞

可通過自由讀、默讀、賽讀、有感情地朗讀等方式進行

(三)背誦這首詞

(四)學習小組討論、探究這首詞

1、這首詞寫了哪些景色?

2、作者在這首詞中蘊涵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3、這首詞的獨特之處(如色彩的搭配等)

4、點明這首詞的主旨句是什么?

5、品味文中的語言。

6、分析文章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

(五)拓展:

1、可提起筆來補充內(nèi)容,擴寫《天凈沙》,也可拿起畫筆來畫。

2、比較閱讀:引劉禹錫《秋詞》其一,與《天凈沙·秋思》進行比較。

(六)作業(yè):

寫一段短文,描寫《我心中的秋》。

天凈沙·秋思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1、能朗讀、背誦《天凈沙·秋思》;

2、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點;

3、能理解《天凈沙·秋思》所描寫的意象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感情。

二、重點難點

1、朗讀、背誦《天凈沙·秋思》;

2、理解《天凈沙·秋思》所描寫的意象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3、訓練想象、聯(lián)想,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

三、教學設想

1、以朗讀訓練為重點,體會寓情于景的寫法;

2、通過合作學習與交流,形成良好的學風,學會學習;

3、訓練想象、聯(lián)想,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精神。

四、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進中學以來初次學習古詩,很高興能成為大家的朋友,聚集在這里,和大家一起共同學習古詩,請大家一起學習第三單元的第十五課《古詩十五首》。從現(xiàn)在起,我們就是親密的合作伙伴,愿我們合作愉快,合作成功!朋友們,有信心嗎?)我們的課就要開始了,請先聽一段音樂,放松放松。(放第一框聽音樂)聽了這段音樂,有什么感受?這曲子是愉快的,還是悲傷的?(學生談感受。)引:你認為怎樣的人可能有這樣的心境?(失意的人,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如馬致遠)對!真聰明!說到馬致遠,就說到正題上去了。今天,我們要學習馬致遠作的曲《天凈沙·秋思》。

我們說說馬致遠,誰來?

馬致遠(1250一1321):字千里,號東籬,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他的散曲描寫景物意境優(yōu)美,語言凝煉,流暢自然。(放第2框)

師:我還知道,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于元統(tǒng)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羈旅途中,寫下了《天凈沙·秋思》,它的體裁的“曲”。

下面說說“曲”這種文體。

在中國古代文學長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詩最盛行,宋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新興的體裁就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是劇曲,一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包括散套和小令。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就是有標題的小令。(放第3框)

2、理解這首小令的意思

(1)指導學生朗讀。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現(xiàn)在有專家說,讀書是與作家對話??傊?,讀書是走進作家的內(nèi)心世界,讓我們以朗讀來走進馬致遠,親近這位名家,讀懂這片漂泊羈旅的游子之心。

下面請大家聽一遍朗讀,劃出節(jié)奏。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師: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韻“a”,二、四句押尾韻“ia”,讀來朗朗上口,大家喜歡嗎?我們感受一下。(朗讀)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結構相同、字數(shù)相等、句式工整,要讀出一氣呵成、淋漓痛快的酣暢美和明快的節(jié)奏感。試一試。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讀得曲折跌宕,讀出落拓無助的生存境遇。試一試。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讀一遍。這樣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間,長短結合的形式美。

(2)感受它的意境美。

師:下面我們感受它的意境美。提示:怎樣的景、怎樣的人?怎樣的情感?

有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先請同學們散讀一遍課文,說說你頭腦中有怎樣的畫面?請以“我仿佛看到了……”為開頭,說說詩句在你頭腦中再現(xiàn)的畫面。

如果學生有困難,舉例:“枯藤”、單說“藤”的形態(tài)是多樣的,把它置于上下文中“枯藤”,形象就具體了,我仿佛看到了枯萎的藤、頹廢的藤、沒落的藤、毫無生機的藤,于是枯藤這一意象渲染出凄涼、蕭殺的晚秋氣氛。同學們可以類推。

學生可能再現(xiàn)出的畫面有:

幾根枯樹纏繞著一棵棵禿樹,那凋零了的黃葉在蕭蕭的秋風中瑟瑟的顫抖,黃昏的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一片悲涼的秋景。

在作者的眼前呈現(xiàn)出一座小橋,橋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遠處還有升起裊裊炊煙的農(nóng)家小院,那里有安居落業(yè)的人們。

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艱辛的游子騎著一匹瘦瘦的老馬,在夕陽西沉的余輝中,向遠方踽踽而行。

喔,同學們描繪的就是一幅悲涼的秋景圖。

師:請想想為什么會有這些畫面?即畫中有怎樣的人,傳達出怎樣的情感?

明確:人們常說,“所有景語皆情語”。因為“斷腸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斷腸人的精神家園已化作了一片荒蕪,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滿目蕭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樹、馬、水都是蕭條的、凄涼的、無助的,其實是人的落拓與哀愁的寫照,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這景無疑傳達出浪跡天涯的游子思鄉(xiāng)之情,這景與人,境與情,自然意象與社會境遇,和諧的統(tǒng)一于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羈旅之悲。請大家齊聲誦讀,讓我們將景語化為情語,體驗體驗游子的悲苦與心酸。(朗讀)

師:通過朗讀,真正體驗到了作者窮迫潦倒,孤苦無依、顛沛流離的凄苦情思,感受到了作品的崇高與悲劇美。

五、小結

這堂課我們通過朗讀小令,將文字轉(zhuǎn)化為畫面,體會它的意象,從總體感受了小令的意境;再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感受了作者繪秋的思鄉(xiāng)之情,進入它的藝術境界,我們的文學素養(yǎng)有一些提升。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九種景物渲染出悲涼的氣氛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思鄉(xiāng)之悲,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閱讀欣賞一首詩(曲)的一般方法。

1、從語言入手,再現(xiàn)畫面;

2、從畫面感受意境。

六、作業(yè)

1、練習冊;

2、課后練習題。

天凈沙·秋思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體會作者用凝練的語言描寫出的一幅美妙的風景圖,體味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品味詩句,感悟詩歌意境,學習詩人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培養(yǎng)學生賞讀詩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在反復朗讀中啟發(fā)閱讀興趣,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課外的描寫“秋”三首詩詞,重點理解詩詞中景物描寫和抒發(fā)感情的佳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增強學生古詩詞修養(yǎng),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學重點】

1、 體會本首詩詞的意思和包含的情感。

2、品味詩詞的特點。

【教學難點】

1、培養(yǎng)感悟古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2、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像感悟詩歌內(nèi)容。

【教學方法和手段】

1、朗讀法、聯(lián)想法、討論點撥法

2、采用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曾講過許多寫景的散文和詩詞,從中我們體會到了不同的作者面對同樣的景物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所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

首先,通過多媒體給同學展示選自郁達夫《故都的秋》的片段,體會現(xiàn)代文中表達作者對秋天的思想情感;然后展示古代詩人范仲淹《蘇幕遮》和辛棄疾的《水龍吟》所描寫的秋天的詩句,讓學生齊讀,感受一下兩位詞人所描寫的景物的特點。

二、教學過程

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小令,來感受一下詩人面對眼前的景物,抒發(fā)了他的什么思想情感?(展示課文題目《天凈沙秋思》)

讓學生聽朗讀,感受朗讀的節(jié)奏。

學生自由朗讀,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

學生朗讀小令,學習朗讀的方法。

2、分析這首古詞

一首小令,一縷情思,一種意境。你認為《天凈沙秋思》中哪個詞最能體現(xiàn)這種情思、這種意境?(讓學生自己找出來,并舉手回答“斷腸”)

進一步深入挖掘詞人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面對如此蕭瑟凄涼的景象,怎能不悲從中來,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肝腸寸斷?

教師插入一個小故事(《世說新語》里記錄了一個故事,是成語肝腸寸斷的由來:“桓公入蜀,至三峽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沿岸哀號,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破視其腹中,腸皆寸寸斷……”是說桓溫帶兵入四川,途經(jīng)三峽時,有個部下抓住一只小猴子,想帶到路上玩。母猴思兒心切,跟著船的方向沿路哀號,一直跑了百余里路還不肯離去。后來它索性跳到了船上,被撞死了。有個士兵破開母猴的肚子一看,里面的腸子都斷成了一寸一寸的小節(jié)……)

(展示我選取的四幅美麗的秋景圖)提問:諸多如畫的秋景,馬致遠棄而不用,為何獨取“枯藤、老樹、昏鴉”呢?(讓學生兩人一組來討論、分析并回答)

展示三幅小橋流水的圖片,讓學生從中找出一幅最符合本此詩詞所描寫的景物,并說說為什么?

教師提問:為何瘦馬?何為瘦馬?

3、賞析這首古詞

這首小令僅五句28個字,語言極為凝煉卻容量巨大,寥寥數(shù)筆就勾畫出一幅悲情四溢的“游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游子心。

這幅圖畫由兩部分構成:

(一)、由精心選取的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

(二)、抒寫內(nèi)心深處無盡傷痛而獨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第一幅畫共18個字九個名詞,其間無一虛詞,卻自然流暢而涵蘊豐富,作者以其嫻熟的藝術技巧,讓九種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陽的清輝之下,像電影鏡頭一樣以“蒙太奇”的筆法在我們面前依次呈現(xiàn),一下子就把讀者帶入深秋時節(jié):幾根枯藤纏繞著幾棵凋零了黃葉的禿樹,在秋風蕭蕭中瑟瑟地顫抖,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寫出了一片蕭瑟悲涼的秋景,造成一種凄清衰頹的氛圍,烘托出作者內(nèi)心的悲戚。我們可以想象,昏鴉尚能有老樹可歸,而游子卻漂泊無著,有家難歸,其間該是何等的悲苦與無奈??!接下來,眼前呈現(xiàn)一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還有依稀裊起炊煙的農(nóng)家小院。這種有人家安居其間的田園小景是那樣幽靜而甜蜜,安逸而閑致。這一切,不能不令浪跡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鄉(xiāng)的小橋、流水和親人。在這里,以樂景寫哀情,令人倍感凄涼,烘托出淪落他鄉(xiāng)的游子那內(nèi)心彷徨無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畫里,我們可以看到,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鄉(xiāng)愁的游子卻騎著一匹延滯歸期的瘦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著遠方踽踽而行。此時,夕陽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暉,本是鳥禽回巢、羊?;厝Α⑷藘簹w家的團圓時刻,而游子卻仍是“斷腸人在天涯”,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面對如此蕭瑟凄涼的景象,怎能不悲從中來,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腸寸斷!一顆漂泊羈旅的游子心在秋風中鮮血淋淋……

可見,一支極為簡短的小曲,表達了難以盡述的內(nèi)蘊,形象地描繪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愴的內(nèi)心世界,給人以震撼人心的藝術感受。讓人讀之而倍感其苦,詠之而更感其心。

4、拓展延伸(讓學生閱讀,通過分組討論來分析詩詞的異同)

?天凈沙 秋》(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共同特點:體裁相同(小令),描寫的都是秋景,頭兩句每兩個字都是一種獨立事物,表現(xiàn)的情感相同(悲涼,蕭瑟)

不同點:馬致遠的“秋思”不僅寫景還寫人,突出了“思”,在末尾兩句時白樸寫的較為平淡,突出顯現(xiàn)了游子之悲。

三、 課后作業(yè)

1、背誦本古詞

2、收集描寫“秋思”的古詩詞

【課后反思】

1、古代詩歌的教學任務,在七至九年級階段,不能停留在以誦讀為主要手段來使學生感知詩的韻律美上,而要循此繼進,采用多種方式來使學生產(chǎn)生朦朧的美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再造意像的能力和聯(lián)想的能力,我采用“朗讀、討論法”的方式既加深學生對詩的內(nèi)容的理解,又鞏固學生對詩句的記憶,還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大腦活躍起來,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語言組織能力,真正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之中了。

2、在分析意象組合的過程中,我給學生展示了我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學生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進行再創(chuàng)造,他們通過畫畫展示了一幅蒼涼悲壯的秋行圖,學生亦能從這樣畫面的還原和情感的體驗,將詩歌意象通過鑒賞升華為一個境界,也就自然得到了意境的審美升華。

3、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是:由于受過去的詩歌教學影響,追求技巧的運用和答案的要點的完整性,沒能讓學生很充分地展示他們想象的成果。

天凈沙·秋思教案篇6

教材分析:這首古詩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五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古風”和”近體詩”兩種詩歌體裁的基礎上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它是元曲中的經(jīng)典之作,為學生領會和學習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提供了極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課例。

學生分析:屬年級第一層次班,感悟能力強,思維比較活躍。

設計理念:多渠道引導學生品味寫景語言,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感悟詩情之能力。

教學目標:通過閱讀欣賞這首古詩,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朗讀能力,學會如何閱讀欣賞古代詩歌。

教學流程:

一、 課前演講與名言積累

二、 復習引入

(一)復習

中國是詩的國度,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值得世代相傳的精神瑰寶,古代詩人往往借助唐詩、宋詞、元曲等多種古詩體裁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我們前面已經(jīng)學了三首古詩了,大家一起來背誦一下。

第一首,名字是——

背誦——

體裁——

學習《觀滄?!纺芨惺艿皆娙瞬┐蟮男貞?,那么最能體現(xiàn)詩人博大的胸懷的句子是————

星漢的漢字是哪個漢字?

這首詩還表現(xiàn)了詩人的一種愿望是——

樂府詩我們都接觸過兩首了,哪兩首?哪兩句相同?與內(nèi)容有關嗎?

第二首,名字是——

背誦——

體裁——

這首詩是寫鄉(xiāng)愁的,最能表現(xiàn)詩人對家鄉(xiāng)思念的句子是——

你能提醒大家這句哪個字容易寫錯?

這首詩為什么能流傳至今?是因為有兩句寫得太好啦,全班一齊讀這兩句。至于為什么好,不說啦,“地球人都知道”!

第三首,名字是——

背誦——

體裁——

詩中哪句直接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感?

古人對語言的錘煉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shù)根須”的結果,白居易就是是其中的典范。本詩中描寫得特別優(yōu)美的寫景的句子是————

這些句子中哪些字用得是非常好的呢?——早、爭、暖、新、春、漸、淺”

(二)引入

前面我們說了,每個朝代都有一種文學體裁比較鼎盛。大家回憶一下,先秦——漢代——唐代——宋代——元代——明清——

古代詩人往往借助唐詩、宋詞、元曲等多種古詩體裁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下面我接觸的是元曲,描寫的是秋天的景色,我們今天就來研討一下,作者在面對不同的景色的時候都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三、 整體感知詩歌內(nèi)容

(一)簡介元曲和作者

與唐詩、宋詞并稱的“元曲”,包括雜劇和散曲兩種文學形式。雜劇屬戲劇,散曲屬詩歌。散曲分小令和套曲兩種樣式?!短靸羯?bull;秋思》是一首小令,“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

代表人物有關漢卿、王實甫、白樸、馬致遠等,代表作有《竇娥冤》、《西廂記》《梧桐雨》《倩女離魂》等。

馬致遠,(1250?-1324?)號東籬。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在大都生活,曾熱衷于功名,但未得志,經(jīng)歷漂泊生涯二十多年,直到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以后,才做過江浙行省務官,五十歲左右離開官場,過隱居生活。他生活在北京時的元貞、大德年間,正是雜劇創(chuàng)作興盛時期。他是元貞書會的中堅人物,有“曲狀元”之稱,后世把他同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并稱為“元曲四大家”。他接受道教思想,劇作以神仙道化內(nèi)容為多。散曲以憤世、戀情與自然風光的內(nèi)容為多,語言清俊遒勁。散曲以《天凈沙 秋思》最有名,元人周德清譽之為“秋思之祖”,王國維稱贊其是“小令之最佳者”,是“天籟之音”。

(二)朗讀,整體把握

師范讀,

大家來讀一讀,看能不能體會“秋思”的味兒來。

生朗讀,注意節(jié)奏、重音、情感

注意“小橋流水人家”這一句,特別是“小橋流水”在許多風景秀美的地方都會用它來冠名是吧,它代表的是一種秀美的景色。那么在這一首詩里面,是不是也像上一首一樣給我們描繪了一幅鶯歌燕舞的美麗的畫面喃?

那大家再讀讀,看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你能不能用你的詞來表達。

生朗讀。

這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1、 這是一幅凄涼的畫面。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斷腸人在天涯

2、 這是一幅羨慕的畫面。——烏鴉有家他無家,人家有家他沒家

烏鴉的家在哪兒?樹上

對,烏鴉有家他無家,所以他很孤獨很羨慕很凄涼

他讀得非常好,能讀出了這些感情。

看來同學們都能讀出這種情感。這是一種凄涼的情感,一種羨慕別人的情感,一種孤獨的情感。那么所有這些情感我們都可以把它概括出來,它就是是首寫什么樣的主題的詩?

思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一種情感。

我們在這四首詩里面學過一首思鄉(xiāng)主題的詩沒有?——次北固山下

你看,這四首詩我們就學了兩首這樣的詩。在古代,交通不像現(xiàn)在這么便利,通訊不像現(xiàn)在這樣發(fā)達,在外地做官的我包括流落他鄉(xiāng)的人很容易產(chǎn)生一種思念故鄉(xiāng)的情緒,幾千年來,游子的故事一直在上演,流浪的滋味刻骨銘心,有千年的流浪,就有千年的等待。所以這一類思念家鄉(xiāng)以鄉(xiāng)愁為主題的詩特別的多。不過你們看,在《次北固山下》中,它是不是給人一種凄涼的感覺?——不是,它是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中又含有一種希望的感情,它的感情基調(diào)是一種明亮的感覺。

四、深入理解詩歌內(nèi)容、情感、意境

今天這一首詩呢?如果你作畫的話,你會選取一種什么樣的色彩?

——灰黑色、灰褐色

適合中國畫里面哪種技法來表達?

——寫意的水墨畫來表達它的意境。

師:這些意境是通過少量的形象來傳達的。下面我們再朗讀一遍,看哪些地方讀出了那種凄涼清幽的感覺的

古道——點明當?shù)氐幕臎鍪捝?/p>

瘦馬——那馬呀,一路長途跋涉,變得瘦弱疲憊,馬尚且如此,人何以堪。

夕陽西下——很凄涼

枯藤老樹昏鴉——枯掉的樹枝,烏鴉的叫聲覺得特別的凄涼 ,而且樹是老樹

西風——古道上走,有西風刮過來,西風冷,更能想到家的溫暖,用西風來襯托凄涼(若改為清風,就給人舒適的感覺,和作者此時的心情明顯不吻合。)

(枯藤老樹昏鴉——如果是心情好的話,還會認為它們很有生命力,還有昏鴉筑巢,樹老了還能作貢獻,但他這里沒有愉悅的心情,所以看不到這些)

師:他說的這一些,說明作者在選取意象的時候確實適合了自己的情感。

斷腸人在天涯——肝腸寸斷,在很遠的地方,不能回家,流落在外

人家——是人家不是我家

小橋流水——一種溫馨的感覺,更襯托了孤獨的情感,你看,有家屋頂炊煙裊裊,在做飯,在團圓,而我喃,古道西風瘦馬

師:對,這是一幅非常溫馨非常美麗的一幅畫面,這個畫面是不是屬于我的?——不是。這是眼見之景,眼見別人家的美景,眼見別人家的溫馨,更勾了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思念之情。以樂景來襯悲。

生:小橋一句和古道一句是對應的,人家不像我,還在古道上,迎著西風,騎著瘦馬路踽踽獨行,很可憐,襯托了他的凄涼。

師:非常好,你看呀,作者行的道是古道,騎的馬是瘦馬,迎面而來的是凄涼的西風,當一個人孤獨的行走在吹著西風的古道上的時候,眼前所見的有路邊的枯藤老樹昏鴉,也有路邊溫馨的小橋流水人家,這一切都能勾起詩人最孤獨最寂寞的情感。而恰好又是在夕陽西下的時候。——為什么選擇這個時候?夕陽西下說明什么?——沒有希望,黑夜就要到啦,所以,在這個時候,所有的人,所有的動物,他們該怎么啦?——回家啦。也許,人家屋頂上還有裊裊炊煙,該回家了,連昏鴉也知道該飛回它老樹上的家啦,而鐵家在哪兒呢?——斷腸人在天涯。

分析寫景和抒情的關系來得出全詩主旨:

所以你看,在這一首詩中,前三句寫景,一共選了幾個景物來寫?——九個。一共用了九種景物構成了一幅圖畫,人在圖中走,瘦馬、古道、西風一樣也會讓人產(chǎn)生一種孤獨寂寞的感覺,對于這種人,在他的筆下,詩人就把他稱為了——斷腸人。是因思念家鄉(xiāng)而肝腸寸斷。他一樣可以民也“鄉(xiāng)書何處達”的感受,但是,他卻無法去體味“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希望,因思念家鄉(xiāng)早已令他肝腸寸斷了。

這是寫景,

后兩句就是——抒情。讀一遍。

生讀。(你們的凄涼,你們的悲傷我沒感覺到)

在抒情里面,有一句詩揭示了全詩主題,點明了全詩的主旨。這句是——斷腸人在天涯。

(既然這一句就是主旨,那我把前三句刪了,是不是多簡潔呀?)

寫景,寫了孤獨的景,寫了在孤獨情境下游子的慘狀。

抒情則抒發(fā)的是什么情?——思鄉(xiāng)之情。在特定的時間環(huán)境之下表達了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

寫景渲染了悲涼惆悵之情,抒情表達游子之悲。

(指板書)這是我們剛才在讀的過程中所品出來的東西。

四、 分析寫法

這首詩有沒有采用以動寫靜的手法?——沒有,但有動靜結合。有沒有色彩明麗的詞語?——沒有。那么他是采用一種什么樣的方式來構筑這么一種悲涼惆悵的意境呢?——寫景。

古人宋玉曾說:“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來形容美女的身量恰到好處,《天凈沙 秋思》文字之精練,也可以說達到了不能再增減一字的程度。他寫景,又是采用非常簡潔的方式來寫景,他把他要寫的對象堆疊在一起把它組合在一塊,不加任何的(修飾)。呵,有同學說加了修飾,對,他是很簡潔一修飾,就把這九個對象九個名詞堆疊在一起構筑起了一種悲涼惆悵的意境,這就是首詩最有特色的一種寫法叫用名詞來構筑意境。把人放特定的環(huán)境之中,表達游子之歸。(哦,我明白了,我以后寫詩呀全把名詞堆起來,你看我今天作一首:老師學生黑板,粉筆課桌教鞭,語言數(shù)學英語,下課鈴響,想耍的快點跑!————沒有詩的意境)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運用景物,創(chuàng)造一個十分典型的環(huán)境,讓我們感受的是一幅一幅的畫面。深秋的黃昏,野外一片寂靜,幾只歸巢的烏鴉棲息在纏著枯藤的老樹上。這是一組令人感傷的景物,渲染出悲涼的氣氛,烘托出游子孤寂、痛苦的心境,看到歸巢之鴉,怎不讓生思鄉(xiāng)之情呢?看到“小橋流水人家”,以樂景襯悲,自然又增一分思鄉(xiāng)之情。

這首詩大家下來多讀讀,從讀中來體味,逐漸地我們就能融入這個氛圍當中。好,我們就再讀讀。

特別是最后一句,什么時候你能把你的眼淚讀出來你就能體會馬致遠的秋思了。

五、拓展遷移比較閱讀

請大家比較將遇閱讀下面兩首與課文

元人盛如梓《老學從談》記載馬致遠的《天凈沙》有三首:

其一、瘦藤老樹昏鴉。遠山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斜陽西下,斷腸人去天涯。

其二、平沙細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一聲新雁,黃云紅葉青山。

第二首,雖然也寫的是秋景,也用較少的文字,寫出了七八種的景物,但沒有《秋思》里夕陽西下夜幕將臨的氣氛,而且有景無人。

第一首,只在一些字上有一些不同,僅就一些字詞的意義來說,遠不如現(xiàn)在所見的《秋思》精當。如“枯”更富有蒼老衰敗的特征,“瘦”字多用以形容人和動物,很少見于描述草木,而且此處用“瘦”與下文“瘦馬”重復。顯然不妥?!斑h山”與“小橋”相比,結合上句來看,枯藤、老樹、昏鴉,是一組緊密相連的景物,小橋、流水人家,也是一組相互依存的景物,而且既然可見小溪流水,則應是近景,“小橋”比“遠山”更為恰當。“斜陽”與“夕陽”相比,“斜陽”又叫“日斜”,“夕陽”是傍晚的太陽,用夕陽更為準確。“去天涯”與“在天涯”相比,“天涯”在這里作異鄉(xiāng)講,游客所處的環(huán)境本已是異鄉(xiāng),“在異鄉(xiāng)”自然比“去異鄉(xiāng)”更為真切。古人稱千錘百煉的詩文為“一字不易”。我們更能體會到馬致遠表情達意的藝術匠心。

六、總結四首詩,

我們已經(jīng)學了四首詩,從詩歌描寫內(nèi)容來看,都是描寫景色的,比如《觀滄?!访鑼懥舜蠛P燮鎵邀惖木吧?,《錢塘湖春行》描寫了美麗的初春景色。

寫景都是為了——抒情?!队^滄?!肥惆l(fā)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洞伪惫躺较隆肥惆l(fā)了思鄉(xiāng)之情,《錢塘湖春行》抒發(fā)了喜悅之情,抒情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有些詩歌直接抒情,有些詩歌借景抒情。比如《秋思》有沒有直接抒情的句子?有沒有間接抒情的句子?(生齊答)

我們以這種方式回過頭來看,《錢塘湖春行》有沒有直接抒情的句子?有沒有借景抒情的句子?寫得最好的句子是哪幾句?

在寫法上各有哪些不同呢?

比如首詩以名詞來構筑意境,而《錢塘湖春行》是既有靜又有動,《次北固山下》采用了襯托方式,襯托用得最好的句子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以潮平來襯闊?!队^滄海》主要虛實相生的寫法。

記憶名句:這是我們默寫里需要的東西。

作業(yè):

①學生背誦默寫全曲。

②課下查閱圖書或網(wǎng)絡與“秋”有關的詩詞曲,選擇你認為經(jīng)典的欣賞背誦。

有人說:“品一壺清茶,讀一首好詩,是人生的一大樂事?!蔽覀児餐蕾p學習了這四首好詩,想必已感受到些許生命的愉悅,希希望大家能夠反復涵詠詩歌里蘊藉的深厚意韻,讓它溶入我們的生命和靈魂。使我們的筆端也能流淌出些許詩情畫意,給我們的人生增添幾多美麗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