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們制定出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學質量才會有所提高,教案對我們的教學質量是有很大的幫助的,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二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最新7篇,供大家參考。
二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篇1
教學內容:
教材第47頁的例1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1.借助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明白“在同級的混合運算中,應從左往右依次計算”的道理。
2.在經歷探索和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并能正確進行脫式計算的書寫。
3.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同時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并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教學準備:
課件、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課件出示)
16+9+8=32-10-6=
25+20-10=48-8+17=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按照什么順序計算?
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二、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
(一)仔細觀察,收集信息。
課件出示第47頁例1:圖書閱覽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同學們做什么呢?(閱覽室閱讀)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他的這句話是鼓勵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多讀書,讀好書。閱讀不僅可以使我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還可以培養(yǎng)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
2.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求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就是用()減去(),然后再加上()。(學生口答)
3.該怎樣列算式?
4.學生獨立列式并進行計算。
(二)反饋交流解法。
1.交流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分步算式:
53-24=29(人)
29+38=67(人)
綜合算式:
53-24+38=67(人)
(2)匯報交流:分步算式和綜合算式每步分別求的是什么?
2.解釋概念。
(1)什么樣的算式是綜合算式?(像53-24+38這樣的算式是綜合算式。)能說說你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嗎?
(2)給出規(guī)定: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時,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3.運用規(guī)定,脫式計算。
(1)課件出示:53-24+38,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脫式計算:
(2)講解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示范板書:
教師邊講解邊說明:先在“53-24”的下面畫上橫線,為了清楚地看出運算的順序和寫出每一步的計算結果,運用脫式計算。在算式的下面寫出第一步計算的結果(29),還沒有參加計算的數照抄下來(+38),在算式的下面再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67)。注意:等號上下要對齊、長短要一致。
(3)梳理提問:在書寫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4.體會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1)課件出示:15÷3×5,指定學生說說運算順序。你能把這道題寫成脫式計算的格式嗎?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教師指出:加與減是一級運算、乘與除是二級運算。
(3)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4)歸納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同級混合運算,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三、鞏固練習
(一)計算。
23+6-11 2×8÷4 72÷8÷3
=□○□=□○□=□○□
=□=□=□
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學生計算每道算式,教師巡視,巡視時關注學生書寫的規(guī)范性。
(二)小法官。
3×8÷4 34-17+3 18÷3×3=2
=24÷4=34-20=18÷9
=6(√)=14(×)=2(×)
1.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指定學生說明錯誤的理由。
2.口答:這些綜合算式應按什么順序進行計算?
五、知識梳理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1.掌握了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2.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同級混合運算,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二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篇2
第1課時 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37~38頁例1及“做一做”。
內容簡析
例1 與主題圖中做小旗的情境緊密相連,教學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在編排上分為三個層次。首先,將第一組學生所做的56面旗子用矩形模型呈現出來,為學生溝通乘除法之間的關系提供了具體形象的支撐;其次,用乘法算式表征一共有多少面旗子,激活學生用乘法口訣求積的已有知識,確定用哪句乘法口訣計算,為用乘法口訣求商奠定基礎;最后,呈現了兩個有聯系的除法算式,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進行求商的計算,并感受用同一句乘法口訣計算3個算式的道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乘法與除法間的關系。
3.初步學會運用遷移的方法進行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
教法與學法
1.本課主要采用遷移規(guī)律,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及實物投影,運用引導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合作、討論、自主探究、比較分析等方式進行學習。
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自主合作探究,運用已有知識經驗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承前啟后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chuàng)設,導入課題
課件展示法:
師:同學們,我們將要迎來一個節(jié)日,一個屬于同學們的節(jié)日,你們知道那叫什么節(jié)嗎?
生:六一兒童節(jié)。
師:同學們喜歡過六一兒童節(jié)嗎?為了準備這個屬于我們小朋友自己的節(jié)日,二(1)班的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忙著準備布置教室要用的東西。瞧,他們在干什么呢?(課件出示第37頁情景圖)【品析:直接用課件出示主題圖,充分利用主題圖,讓學生經歷從情景中發(fā)現信息、提出問題的過程。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新知的構建搭建了橋梁?!?任務實踐法:老師拿著疊小旗,揮動手中穿小旗的繩子說:“馬上要過六一兒童節(jié)啦!我們打算用小旗串布置一下我們的教室。老師這里一共有56面小旗,我們要把它們平均穿在7條繩子上,每條繩子上要穿幾面小旗?如果每條繩子上穿8面小旗,需要幾根繩子?誰最先解決這兩個問題,誰就擔任這項任務的小組長。”【品析:以任務實踐法導入,非常有挑戰(zhàn)性,學生會躍躍欲試,積極開動腦筋,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進入學習亢奮狀態(tài)之中。】 口算競賽法:老師用卡片制作競賽題,按要求說答案和應用的口訣:
(1)①7×7=( ) 口訣:
②8×7=( ) 口訣:
③8×8=( ) 口訣:
(2)①3×( )=21 口訣:
②( )×6=48 口訣:
(3)將12個桃子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個?
用( )法計算,列式( ),口訣:
在學生興奮的競賽搶答后,教師揭示課題。今天學習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酒肺?競賽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動性,氣氛熱烈,每個學生都會積極參與其中,全身心投入。同時梳理已學的知識,激活已有的經驗,為學生進一步探究奠定堅實的基礎?!?/p>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一)引導解決掛小旗的情景問題。
1.課件出示例1情景圖,學生說說看到的信息。
明確:8行小旗,每行7面。
2.學生回答:怎樣很快知道共有多少面小旗?
(1)算一算:學生列式計算共有多少面小旗。如:7×8=56或8×7=56。
(2)想一想:你是怎樣計算出結果的,用了哪句口訣?
3.改變條件并探究。
結合情景圖,教師提問:如果我們做了56面小旗,要掛8行,每行掛幾面?
(1)數一數:引導學生觀察情景圖,發(fā)現每行7面。
(2)算一算:根據除法意義,引導學生列式。(56÷8)
(3)說一說:怎樣求商,匯報交流想法。(用七八五十六的口訣)
結合情景圖,引導學生提問:如果我們做了56面小旗,每行掛7面,可以掛幾行?
(1)學生獨立解決。
(2)反饋各自想法。
4.引導比較,提煉方法。
(1)比較:兩道除法算式的計算過程。
(2)提煉:用七八五十六的口訣可以解決這兩道除法計算。
(二)自主解決分星星的情景問題。
1.課件出示:我們做了49顆星星,平均分給7個小組。每組分了多少顆?
2.獨立完成。
3.學生列式計算:49÷7=7。
4.學生比較小結:用七七四十九的口訣只能寫一道除法算式,因為寫出的除數和商相同。
5.學生舉例:哪些口訣只能寫一道除法算式?!酒肺?通過情景問題的解決,引導學生經歷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在比較中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乘法與除法的聯系,體會一道乘法算式有的能改成兩道除法算式,有的只能改成一道除法算式。同時在教學中體現由扶到放的過程,引導學生利用知識遷移進行獨立探究?!?/p>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
在學習完例1的基礎上,引領學生及時消化吸收,請學生同桌之間互相敘述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和算法。然后教師提出質疑問題,引領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系統整理。
質疑一: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與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
相同點:
①用乘法口訣求商時,都是想除數和幾相乘得被除數。
②解決有關平均分問題的方法:總數÷每份數=份數,總數÷份數=每份數。
不同點: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使用2~6的乘法口訣;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使用7、8的乘法口訣。
質疑二: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是什么?
這個問題可以指導學生組內討論,歸納總結。
①找出已知條件;
②找出所求的問題;
③分析條件與問題間的關系。
④列式計算解決問題。【品析:本環(huán)節(jié)設置在本課新授知識完成之后,通過“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與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形成系統知識鏈。】
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
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在師生共同總結之后,簡單回顧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方法:想除數和幾相乘得被除數,商就是幾。
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
在新授部分,為了讓學生了解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我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主題圖,同時要求學生說說圖中出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回答用小黑板出示相關的內容,然后讓學生根據圖中的信息提出問題。通過以上的引導進入例1的教學,也就是第一個數學信息。為了讓學生掌
握解答實際問題的方法,我先讓學生找出實際問題中的條件、問題,由問題的分析找到所需要的條件。使學生初步掌握解答實際問題的一般方法,同時也讓學生明白要求平均每行掛幾面小旗,也就是求56里面有幾個8,用除法計算,讓學生熟練掌握包含除法的題型。怎樣計算56÷8呢?學生先回憶前面學過的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即想乘算除。為了便于解答方法的學習,我教給學生一些通俗的語言,如:看著被除數背除數的乘法口訣。其次,通過改變條件的辦法,讓學生明白一句乘法口訣可以寫兩道除法算式。其余的兩道題放手讓學生自己解答,同時提出要求:邊算邊想用了哪句口訣。
我的反思:
板書設計
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7×8=56 口訣:七八五十六
56÷8=7 口訣:(七)八五十六
56÷7=88 口訣:七(八)五十六
↑ ↑
除數是幾就說幾的乘法口??
第2課時 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39頁例2及“做一做”。
內容簡析
例2 教學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其呈現方式與例1相同,繼續(xù)利用矩形模型引出除法算式,只是將乘法算式去掉了,讓學生繼續(xù)利用遷移學習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進一步形成“用一句乘法口訣可以計算兩個除法算式”的認知結構。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進一步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乘法與除法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正確計算的能力。
3.初步學會運用遷移的方法進行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在自我探究中掌握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正確運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法與學法
1.本節(jié)課求商的思路和方法與前面是一致的,教學中采用談話、指導相結合的數學方法,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中歸納出求商的方法,利用所學的知識更進一步地了解乘除法的內在聯系,并在游戲中鞏固新知。
2.本課時在學生掌握了用2~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的基礎上,采用小組合作研討法,讓學生通過知識的遷移、比較和推理,自主探究用9的口訣求商的方法。
承前啟后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chuàng)設,導入課題
課件展示法:課件出示主題圖片。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探索了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但是主題圖片上還布置了很多心形的氣球,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特寫問題圖片:同學們,仔細觀察,你能發(fā)現哪些數學信息?我們帶來27個心形氣球,每9個擺一行。問題:根據信息,你能利用手上的學具擺一擺嗎?課件出示例題2圖片?!酒肺?這種導入方式,與課本例題內容貼合,可直接過渡到教材例題中?!?故事描述法:嗨,小朋友們,過六一啦,我們心形氣球來給小朋友們慶祝六一,要裝扮咱們的教室,我們一共來了27個伙伴,怎么站呢?站9列,那要站成幾行?站3行,每行要站幾個?怎么計算,我頭都大了。哈哈,其實我的頭本來就大!我們只會飛,我們可以不會數學,現在都講究合作共贏。哪位小朋友能幫我們解決這些數學問題,我們就跟他一起玩,慶祝我們的六一兒童節(jié)。【品析:把心形氣球卡通擬人化,用故事的形式引出問題,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進入數學情境中,開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為后面開啟生動活躍的課堂氛圍做了鋪墊。】 趣味兒歌法:同學們喜歡兒歌嗎?今天我給大家?guī)砹艘皇追浅?yōu)美的兒歌,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多媒體出示《數九歌》,配樂朗讀,并一一出示相對應的景色)學生說說聽兒歌的感受。這首《數九歌》告訴了我們數九寒天的一些天氣變化,你們知道嗎?這首兒歌里還有很多的數學知識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品析:用學生喜愛的兒歌導入新課,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又為后面練習的設計做好了鋪墊。】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例2情景圖。
(1)看圖填一填。
( )×( )=( )
( )÷( )=( )
( )÷( )=( )
(2)匯報交流。
①彩球的總個數。
提問:用什么方法求的,你是怎樣想的?
預設:用乘法求。從行數考慮,每行擺9個,擺了3行,共27個;從顏色考慮,紅、紫、綠三種顏色,每種顏色9個,共27個。
②看圖提問題。
預設:有27個心形氣球,每行9個,可以求什么?(能擺多少行?)
如果知道有27個氣球,每行擺9個,怎么求一共可以擺幾行呢?
學生提問并列式,集體交流,27÷9怎么計算,用哪句口訣呢?(三九二十七)
追問:根據“三九二十七”,你還能想到和它有關的另一道除法算式嗎?
如果知道有27個氣球,擺了3行,怎么求每行擺幾個呢?(列式27÷3,根據口訣“三九二十七”可以計算出結果是9)
是不是所有的乘法口訣和所有的乘法算式都能寫出兩道除法算式呢?
2.學生舉例。
像例題一樣用9的乘法口訣寫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并注意特殊情況。(如九九八十一的口訣)
3.感悟算理。
讓學生明白用一句9的乘法口訣可以計算三道算式的道理?!酒肺?通過在情景圖下面直接給出三組算式的形式,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直接得出結論。在匯報交流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與除法的聯系,充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p>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
在學習完例2的基礎上,引領學生及時消化吸收,請學生同桌之間互相敘述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和算理。然后教師提出質疑問題,引領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系統整理。
質疑一:用9的乘法口訣與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
相同點:①用乘法口訣求商時,都是想除數和幾相乘得被除數。
②解決有關平均分問題的方法:總數÷每份數=份數,總數÷份數=每份數。
不同點: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使用7、8的乘法口訣;用9的乘法口訣求
二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篇3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100~102頁的例1、例2及第103頁“做一做”、第105頁練習二十的第2、6題。
內容簡析
例1 認識質量單位“克”。教材借助一包口香糖、一包菊花茶和一袋瓜子這些常見、帶有質量標示的物品,使學生直觀認識克的作用——用來計量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
例2 認識質量單位“千克”。與例1編排思路相同,同樣借助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使學生直觀地看到質量單位千克的作用——計量比較重的物品的質量。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和交流,使學生了解常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及計量工具,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的實踐活動中,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并學會以此為標準去估量物體的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
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質量單位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在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體有多重,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滲透數學模型思想。
教法與學法
1.本課時是基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通過數學的加工整理,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達到懂得使用數學的語言描述身邊物體質量的狀態(tài),并能根據實際情況估計出物體的質量,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體驗學習質量單位的實際意義。
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親自掂一掂、說一說、估一估等一系列實踐操作方法來學習克和千克,建立數學模型思想。
承前啟后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chuàng)設,導入課題
課件展示法:課件出示主題圖中超市水果區(qū)域的情境,特別要突出標簽上的錢數和500克、1千克等。請學生結合自己買東西的經驗,說一說在圖中發(fā)現的數學信息。
師生交流:我們在買東西時,經常要稱一稱物品的質量,在數學上我們稱為物品的質量。像圖中的水
果,都是按500克或1千克多少錢來標價的。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教師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品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了解常見的計量單位,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數學思維?!?/p>
實踐操作法:同學們,你們都喜歡去商店買東西吧!你買過什么?這是老師昨天在超市買的兩袋東西。(出示:一袋鹽和一袋洗衣粉)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準確的質量該怎么辦呢?(用秤稱一稱)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用秤稱物品及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品析:直接用實踐操作,掂一掂,感受質量,引出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為后面開啟生動活躍的課堂氛圍作了鋪墊?!?游戲體驗法:請三位學生到臺前做“背一背”的游戲:請一位同學背另外兩位同學(一胖一瘦,輕重對比明顯)。背的同學把感受講給同學們聽,讓學生感受到人是有輕重的。再請學生掂一掂桌上或帶來的物體,感受物體的輕重并互相說一說。
?品析:在游戲中感悟物品的質量,體驗輕重,在歡快的游戲中開始了對物品質量問題的思考?!?/p>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認識“克”。
(1)借助實物感知克。
①課件出示超市里常見的用“克”作單位的食品包裝袋,讓學生初步感知“克”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積累生活經驗。
②觀察交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了解關于它們輕重的信息。
③小組活動:每一位同學用手掂一掂老師準備好的口香糖、菊花茶、袋裝瓜子,體驗3克、12克、100克分別是多重。
④全班匯報:說一說掂量后的感受,輕還是重。
⑤師生小結: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克也可以用符號“g”表示。教師板書:克(g)。
⑥你們知道在生活中還有哪些以克作單位的物品嗎?
(2)掂一掂,體驗1克有多重。
讓學生取出自己準備的2分硬幣,先放在手中掂一掂,再閉上眼睛感受它的輕重,并把這種感覺記在心里。
(3)找一找,鞏固1克的質量觀念。
①小組活動:在老師準備的物品中找一找、掂一掂,看看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
②對比試驗:讓學生試著從裝黃豆的袋子里取出一些黃豆,使這些黃豆共重1克。
③提練方法:操作后交流匯報,你用什么方法取出1克黃豆?
④質疑交流:怎樣驗證多少粒黃豆重1克?(用稱一稱的方法來驗證)教師指出稱比較輕的物品我們常用天平。
2.認識天平。
(1)看一看:①出示天平。通常我們把要稱的物品放在左盤,右盤放砝碼。②介紹砝碼。砝碼中最輕的只有1克,這盒砝碼中最重的是100克,你們知道砝碼是用什么作單位的嗎?
(2)稱一稱:演示利用天平稱1克黃豆的過程。
(3)掂一掂:請每個小組都取出約1克重的黃豆,感受1克有多重。
(4)估一估:呈現教材第101頁的“做一做”,讓學生進行判斷,并說明判斷的方法。該題以1克為標準,估量物品的輕重。以此使學生初步掌握估量的方法,以選定的標準去比較。最后通過說出生活中比1克輕的物品,進一步鞏固對1克的認識?!酒肺?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找一找等實際操作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質量的輕重,明確“克”用于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同時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意識?!?/p>
3.認識“千克”。
(1)做一做,初步感知千克。
①出示例2大桶洗衣液和一箱蘋果的實物圖。
②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了解關于它們輕重的信息。
③多請一些學生來提一提這兩樣物品,談談自己的感受。
④師生小結: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單位,千克也可以用符號“kg”來表示。教師板書:千克(kg)。
(2)算一算,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
①教師出示2袋鹽,每袋500克,學生算出一共有多重。預設1:1000克 ;預設2:1千克。
②教師小結:對,1千克等于1000克。板書:1千克=1000克。
(3)掂一掂,體驗1千克有多重。
①小組活動:每一位同學用手掂一掂老師準備好的2袋鹽,在心里記住它的質量。在老師準備的其他物品中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看誰找得準。
②交流找法: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找的。
③操作比較:小組內每個同學輪流一手拿著1克的物品,一手拿著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比一比,說說自己的感受。
(4)游戲:猜一猜。
出示一物體,教師知道它的準確質量,讓學生猜一猜。在猜的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猜的數據運用“重一些”“重得多”“輕一些”“輕得多”來進行提示。并適當請學生說一說你是怎么猜的,引導學生運用參照物對比著來猜物體的質量,提高估量的準確性。誰猜中了,就將物品獎給誰。
?品析:在學生認識克的基礎上,通過做一做、算一算、掂一掂等操作活動,讓學生自主發(fā)現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具體感知1千克的實際質量,并將它與熟悉的物品質量聯系起來,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建立1千克的質量觀念?!?/p>
4.認識用千克作單位的幾種秤。
(1)認識盤秤。
①課件出示盤秤,教師介紹盤秤的名稱。讓學生觀察,并找找盤秤的單位。
②課件演示盤秤上放入1千克洗衣粉,指針指向1,讓學生認一認有多重。還可以變換幾種質量讓學生加以辨認。
(2)認識彈簧秤。
①課件出示彈簧秤,教師介紹彈簧秤的名稱。讓學生觀察,并找找彈簧秤的單位。
②課件出示彈簧秤掛上5個一袋的西紅柿,指針指向1,讓學生認一認是多重,有幾個。
③這個彈簧秤最多可以稱幾千克的物品?你是怎樣想的?
(3)認識體重秤。
①課件出示體重秤,教師介紹體重秤的名稱。讓學生觀察,并找找體重秤的單位。
②課件演示一個學生稱體重時,指針指向20和25之間的23處,教師引導學生正確讀出該生的體重。
③通過對三種秤的觀察,你發(fā)現在測量時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嗎?
?品析:讓學生認識用千克作單位的幾種秤,了解不同的秤稱物體的方法,逐漸豐富對1千克的感知,使他們真正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進一步加強直觀感受,深化對千克的認識。】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
質疑: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約有1克重,哪些物品有1千克重?
學生列舉交流,比如1個2分硬幣、1?;ㄉ住?粒黃豆等大約有1克重;2瓶500毫升的礦泉水、1升大瓶可樂、16個雞蛋、4袋牛奶等大約有1千克重。
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
這節(jié)課我們不但認識了質量單位克與千克,還知道了這兩個質量單位之間的關系。
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
教材要求學生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克與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質量觀念,教材的安排是分兩個課時認識克和千克的。由于這一節(jié)是學習質量單位的開始,學生雖然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對質量單位還缺乏認識。而質量單位又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為了使學生建立正確的質量觀念,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著力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實踐活動,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感知體驗,切實讓學生建立質量觀念。
我的反思:
板書設計
克和千克的認識
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g)作單位;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單位。
↓ ↓
1個2分硬幣約重1克 2袋鹽約重1千克
↓ ↓
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天平來稱 比較重的物品常用秤來稱
第2課時 解 決 問 題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104頁例3、“做一做”及第106頁練習二十的第9題。
內容簡析
例3 安排了解決問題的內容,意在鞏固學生已經建立的1千克的質量觀念,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量能力。題目要求比較簡單,但越簡單可能越覺得無從下手,要引導學生轉到對蘋果個數的關注上,由此喚起學生已有的稱量的經驗。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感受質量單位,建立千克與克的質量觀念,牢固掌握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
2.學生在實踐、觀察和推算的活動中,能夠根據物體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量能力。
3.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通過估量解決問題。靈活運用估量的方法解決問題,形成估量策略。
教法與學法
1.本課時學生應用已學的質量單位的知識,通過估量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鞏固建立1千克的質量觀念,而且培養(yǎng)學生的估量意識,幫助學生積累估量的經驗,形成估量策略。
2.本課時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運用與他人合作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承前啟后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chuàng)設,導入課題
猜謎語法:衣服有綠又有紅,味道酸酸又甜甜,多多和它做朋友,小臉紅紅人人愛。猜一猜這是什么水果?(蘋果)大家經常吃蘋果,蘋果有大有小,誰能估計一下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老師這里有20個蘋果,大家估計一下大約重多少千克。
?品析:猜謎語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老師借著學生的興奮情緒,提出估計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的問題,為新授做好了引導?!?/p>
實踐體驗法:老師帶來幾個蘋果,它們有大有小,請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上臺掂一掂,估計幾個蘋果大約有1千克。學生用手掂一掂蘋果,交流蘋果的輕重大小,估計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然后教師出示例題3:王奶奶摘了20個蘋果,估計一下大約重多少千克。進入新課教學之中。
?品析:學生積極參與實踐體驗法,通過討論交流,確認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為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p>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估一估。
(1)對比自己熟悉的物品質量,估一估1千克蘋果的個數。
(2)學生匯報。
2.稱一稱。
(1)小組活動:稱1千克蘋果并數一數個數。
(2)匯報各小組稱重的結果,教師記錄。
(3)觀察記錄的數據,從數量上發(fā)現規(guī)律。
(4)討論:同樣都是1千克蘋果,為什么稱出的個數會不一樣呢?
?品析:在本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先估再稱”這個有效的學習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活動代替老師的講解,全班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通過估計1千克蘋果大約有多少個,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估量意識,又滲透了辨證思想的啟蒙教育。】
3.提出問題。
(1)出示例3:王奶奶摘了20個蘋果,估計一下大約重多少千克。
(2)學生讀題后匯報發(fā)現的信息。
(3)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估量。通過“知道了什么?”環(huán)節(jié)理解教學,注意突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估計。
師:要想知道20個蘋果大約有多重,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去估量?
預設一:
生:估一估每個蘋果有多重,再算出20個蘋果的質量。
師:這是一種辦法。你估計一下一個蘋果有多重?
生:200克。
師:那20個蘋果就有20個200克。你認為計算起來怎么樣?
生:用加法算比較麻煩。
師:那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預設二:
生:先估一估1千克有幾個蘋果。
師: 以你的生活經驗,1千克一般有幾個蘋果?
生:5個。
師:那就可以每5個蘋果放一堆。(用電子筆將5個蘋果圈一圈。)這樣的話,就是求什么?
生:20里面有幾個5?
4.解決問題。
(1)通過閱讀“怎樣解答?”兩個學生的對話,突出了估計的方法,即運用前面建立的1千克的質量觀念作標準估出結果。同時,通過答案的文字呈現突出了估計的標準。
(2)引導學生按蘋果大小的不同列式推理出20個蘋果大約重多少千克。
(3)分組解決問題。
第一、二兩組解決如果蘋果1千克4個,20個大約重多少千克;第三、四兩組解決如果蘋果1千克5個,20個大約重多少千克。
(4)匯報交流。
二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篇4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并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fā)現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2.例題的呈現形式具有開放性。
單元教學要求: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生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教學重、難點:
1、小括號的使用。
2、綜合算式的應用。
單元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游樂園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游樂園嗎?你最喜歡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樂園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yè)
第二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5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并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小朋友昨天我們去游樂園,今天,我們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嗎?
2、投影出示游樂園面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還剩多少個面包?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還剩多少個面包?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面包?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個)46-22=24(個)
方法二、8+22=30(個)54-30=24(個)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yè)。
二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篇5
教學內容:
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進位),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退位),問題解決: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加減法估算。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2.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能力點:
1.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對比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能力。
5.培養(yǎng)他們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德育點:
1.使學生知道數學問題的提出是有現實意義的,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2.鼓勵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3.結合課本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教學難點: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1.兩位數加兩位數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通過實際操作、自主探究、小組協作等手段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對學生進行公德教育。
教學重點: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計算方法,能運用多種方法正確計算。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學校決定組織我們二年級的小朋友去參觀博物館,出示圖。4個班的同學只給了兩輛車,每輛車只準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們能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大家估算一下哪兩個班可以合成一輛車呢?(小組交流)
匯報不同的乘車方法。
師:有這么多的方法,我們如何驗證呢?(把兩個班的人數加起來看看是否超過70人)
二、自主探究:
1.驗證二(1)和二(2)班的同學能否乘一輛車。小組合作,也可以請小棒來幫忙。 學生匯報:(1)用口算30+30=60 ,60+6=66沒有超過70,可以兩個班合乘一輛車。
(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兩個班可以和乘一輛車。(3)用小棒,先擺3捆6根,再擺3捆,合起來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可以兩個班合乘一輛車。
(4)我使用豎式計算的,個位6+0=6,在個位寫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寫6,所以等于66。
你認為哪一種方法又快又準確?
2.用你喜歡的方法驗證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輛車。選出比較快的人,說一說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豎式計算應注意什么?(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的數寫在個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數寫在十位下面。
三、拓展運用:
1.計算下面各題。
59+40= 20+67=24+63= 46+53=
62+17= 35+24=3+84= 43+40=
2.數學醫(yī)院:
17+20=19 50+26=42+3=72
1 7 5 04 2
+ 2 + 2 6 +3 0
1 9 7 67 2
3.老師有一位鄰居小明非常喜歡運動,媽媽給他買了一雙跑鞋、一個足球共用多少錢呢?一身運動服又用多少錢?
4. 3 74 5
+ 2 ? +? 4
5 97 9
開放題: 3 6
+ 6 3你能寫出幾個象這樣的算式。
9 9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掌握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
2.會正確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的筆算加法。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德育點: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索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會正確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的筆算加法。
教學難點: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計算:36+21= 23+75 56+30 4+52
2.二(1)和二(3)班能合乘一輛車嗎?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計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6+35=,學生試算。交流算法。
2.擺小棒:小組說擺法。問: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單根還剩幾根?整捆的有幾捆?合起來是多少?
3.怎樣列豎式?要注意什么?從哪一位加起?6+5超過了10怎么辦?師:我們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寫上一個小小的“1”字表示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在加十位時不要忘記加上這個1,也可以從這個1加起。
4.比較36+21與36+35有什么不同?
5.計算46+24,試算,可以借助于小棒。個位的0可不可以不寫,為什么?
6、小組合作討論:筆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
你認為還應該提醒同學們什么問題?
三、拓展運用:
1.“做一做”,圖中有什么信息?根據信息提出問題。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二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篇6
教學內容:
新課標人教板二年級下冊第122頁第13、14題,練習二十四第11~14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復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使學生能夠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正確選擇解題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參與復習的全過程,通過合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掌握所學知識。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的認真審題的好習慣,激發(fā)學生熱愛數學。
教學重、難點:
重點: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正確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
難點: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具、學具以及課件準備:
情境圖、自測題卡、小黑板等。
教學方法:
教法: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發(fā)現、啟發(fā)談話、嘗試指導法。
學法:小組討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練習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復習。
你們喜歡去公園玩嗎?公園里有好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喜歡玩什么?今天老師就帶你們一起去玩一玩。(出示小朋友玩碰碰車的情境圖)
看!他們玩得多快活呀!
出示問題:玩碰碰車每人一次3元,小明共花了12元。小明共玩了幾次?
學生嘗試獨立計算后匯報。
太棒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我們前面學習的一些知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進行整理和復習。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玩滑梯這一生活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對解決問題的復習中來。)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一)自主整理,實施創(chuàng)造
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回家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進行整理與復習,現在給大家一些時間,把整理的結果在小組內相互交流一下,小組長作好記錄。
學生相互交流,教師巡視,掌握學生整理的情況。
(二)交流矯正,優(yōu)化再建
哪個小組先來匯報一下你們小組整理的結果?
小組長1:我們小組是這樣整理的……
小組長2:我們小組是這樣整理的……
小組長3:……
展示各小組整理的結果,全班同學欣賞交流。
師生共同總結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1)要認真看題,收集信息。
(2)分析問題,確定運算步驟。
(3)根據數量關系,列出算式,計算出結果。
(4)檢查,寫答。
同學們都整理得非常全面,形成了這么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讓我們對本冊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有了全面的認識。接下來,我們就針對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來進行重點復習。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間的相互回憶、小組間的合作交流,既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回顧和梳理,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又培養(yǎng)了學生間的合作交流,體驗到了同伴相互交流的學習樂趣。學生在整理中讓舊知識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
三、重點復習,強化提高
(一)分層練習,重點突破
1.總復習第13題
引導學生觀察題目中的圖畫,并說出從圖畫中你獲得哪些信息和問題?
讓學生根據從題目中了解的信息和所要求的問題,獨立列算式解答出來。
2.總復習第14題
先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要求一共花多少錢,怎樣求呢?使學生明確解決這個問題的步驟。再讓學生列算式解答出來。
(二)拓展延伸,整體深化
1.練習二十四第11題。
先跟據圖畫中小朋友的想法,使學生明確:一位客人一個碗、兩根筷子。
再讓學生根據碗和筷子的數量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8個碗可以給8位客人。
14根筷子可以給7(14÷2=7)位客人。
所以這些碗筷只能給7位客人。
2.練習二十四第12題。
先讓學生根據畫面上兩位同學的對話,掌握信息。
再引導學生分析:要把全班分成7名同學一組,可以分幾組?要先知道什么?怎樣解決呢?
組織學生獨立列算式解答,并在小組中交流。
3.練習二十四第13題。
怎樣才能知道哪一種襪子便宜?
讓學生通過討論明確:通過比較三種襪子每一雙的價錢,才能知道哪一種襪子便宜。再讓學生算一算,比一比。
(設計意圖:為了突破難點,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用眼觀察,動腦思考的的機會??鬃釉唬簻毓识隆V挥谐浞终莆赵瓉淼闹R,才能挖掘新的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初步歸納的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一)自主檢測
出示檢測題,學生獨立完成。
自測題
1.鉛筆3角錢一支,要買3支,給售貨員1元錢,應找回多少錢?
2.班上男生有26人,女生有22人。體育課上要站成6排,每排站幾人?
3.從家里到學校需要8分鐘,每天上學共要走多少分鐘?
4.一本故事書有98頁,小莉看了4天,每天看5頁,她還剩多少頁沒看?
5.一個毽子3元,一根跳繩5元。
(1)小青買4個毽子和1根跳繩,共用去多少元?
(2)你有30元錢,你準備怎樣買呢?應找回你多少錢?
6.冰激凌零售價每個7元,批發(fā)每箱6個,共30元。算一算按箱買每個比零售價便宜多少錢?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的能力。)
(二)評價完善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復習,你又有什么收獲?對自己、小組的表現哪些地方最滿意?
2、教師評價總結。
今天我們班的每一個同學都表現得很出色,大家不僅學會很多了知識,還愿意和同學們在一起分享所學到的知識,老師真高興呀!通過你們的發(fā)言,我知道你們有又學到了很多的,希望你們能靈活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檢測,給學生一個準確的評價,讓學生正確的評價自己、正確的評價他人,進一步激勵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上進行自我完善。)
板書設計:
復習解決問題
13.12÷3=4(次)
答:小明共玩了4次。
14.8×3+6=30(角)
30角=3元
答:一共要花3元錢。
教后反思:
通過復習,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和方法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是對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有些學生無處下手,比如126頁的11題,學生就不知道到底分給幾個人?課本上這幾道題不全面,課下還需要補充。
二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含有兩級運算(沒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并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2、培養(yǎng)觀察、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3、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數學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含有兩級運算(沒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含有兩級運算(沒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和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示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五單元混合運算。(板書課題:5.混合運算)
二、復習舊知。
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們先看大屏幕(課件),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兩道題的運算順序。
(學生回答)
哪位同學能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們的運算順序?
(學生回答)
誰能用自己的理解形象的說一說它們的運算順序?
(學生回答)
看來同學們對上節(jié)課的知識掌握的很扎實,理解的很透徹。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其實,數學之間是有聯系的,只要你們留心觀察、認真思考,就能從舊知識中發(fā)現并學到許多新知識,不信,你們看這道題(板書:7+4×3),觀察一下,與上兩道題有什么不同?
(學生回答)
1)做一做
那么,當他們遇到一起的時候,你們應該怎么辦呢?請同學們拿出本子試著做一做。
2)讀一讀
同學們想知道自己做的對不對嗎?(想)請打開書48頁,對照48頁的脫式計算,看一看自己做的對不對。做對的同學就在旁邊為自己畫上一個大大的笑臉,以示鼓勵。做錯的同學,認真觀察,找到自己錯誤的原因,并在旁邊改正過來。
(學生獨立看書并更正)
3)說一說
(請做錯的同學分析錯誤原因并更正:請做對的同學說說正確
的計算順序)
4)做一做
我們知道了當加和乘遇到一起時,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那么,當減法和除法遇到一起的時候呢?請同學們再試著做一做這道題。(課件顯示:15-10÷5)
(學生試做)
5)說一說
(請做錯的同學分析錯誤原因并更正:請做對的同學說說正確的計算順序)
6)議一議
同學們知道了當乘加在一起時,先算乘后算加;當減除在一起時先算除后算減,那么這些算式你們知道他們的運算順序嗎?
(課件顯示10道不同級的混合運算算式,請同學們說運算順序)
下面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組算式的運算順序,和你的同桌說一說你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討論)
誰愿意把你的發(fā)現與同學們分享?
(學生交流自己的發(fā)現)
7)讀一讀
我們打開書,看看書上是怎么寫的?
(學生自讀兩遍,齊讀兩遍)
8)講一講
現在,誰能告訴老師,我們下次再遇到這樣的算式,該怎么計算?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板書: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加法),那么,我們再來看這道題,先算什么?(4×3=12),再算(7+12=19)(同時提醒注意事項)
9)練一練
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學會了)老師現在要考一考你們,有信心接受老師的挑戰(zhàn)嗎?(課件顯示)
四、總結提升
同學們,數學是一門很神奇的學科,你們看(課件顯示)我們把昨天學的知識稍微變動一下,就成為了我們今天所學的新知識 ,如果老師把今天學習的知識再添加一個小括號,它的計算順序又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你們說,神不神奇?(神奇)其實,數學還有許許多多的奧秘正等待著你們去研究和探索呢?加油吧!同學們。老師期待你們更精彩的表現。下課!
板書設計:
5.混合運算
7+4×3 先算乘、除法
=7+12 后算加、減法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