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寫作內容是包含教學重點和教學過程的,作為教師平時都應該先將教案制定好才行,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音樂類教案優(yōu)秀6篇,感謝您的參閱。
音樂類教案篇1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小酒窩》
2、表演歌曲《小酒窩》
3、欣賞樂曲《我們多么幸?!?/p>
教學目標:
一、學習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小酒窩》,讓學生體會歌曲抒情、活潑的音樂情緒,表達出對童年生活的回憶與熱愛。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導學生創(chuàng)編動作與師生互動的交流,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背唱《小酒窩》,并進行表演。
三、引導學生聆聽《童年的回憶》《我們多么幸福》,培養(yǎng)學生完整聆聽音樂作品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動手主動參加音樂實踐活動,表達出對童年生活的回憶與熱愛。
四、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小酒窩》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器樂的演奏能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guī)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chuàng),有較規(guī)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jié)拍或節(jié)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器樂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進行練習)
二:新課學習:
1、導入:(請小朋友看看誰有小酒窩?有小酒窩的小朋友笑得怎樣?)
2、聽錄音(學生交流,可動可唱)
3、再聽錄音,你能聽出是一二還是一二三嗎?(隨音樂拍手感覺)
4、教師范唱歌曲旋律,引導學生手指書視譜;
1)結合豎笛進行視奏練習。
2)學生模唱學習歌曲 (部分學生演奏樂器、部分學生模唱;輪換進行)。
用lu哼唱:重點: 3 1 0 6│3 0 │5 3 0 5 │6 0│
5、節(jié)奏朗讀歌詞(重點讀準:左邊 0 一│個 0 │右邊 0 一 │個 0 │讀準八分休止處)
6、 錄音,輕聲跟唱。
7、教師范唱(學生邊輕聲隨唱邊拍手)。
8、分別用稍快、中速、慢速讓學生試唱,說說用哪種速度表達長有小酒窩甜美、可愛的小朋友,喜悅的心情?
9、 輕聲用甜美的情緒、稍快的速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0、 分組排練表演唱。
11自編動作表演歌曲《我們多么幸?!芬笞詣?chuàng)運動作,從學生的自創(chuàng)動作中選編成游戲進行表演。
三、聆聽《我們多么幸福》
1、導入:回憶童年開心嗎?你們覺得幸福嗎?下面請小朋友們聽一首歌《我們多么幸福》。
2、 聽歌曲 說說歌曲情緒?幾拍子?(感覺象即可)幻燈出示歌詞
3、 介紹歌曲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
4、 復聽,學生輕輕地隨錄音哼唱,即興舞蹈。
5、 談談對歌曲的感受
6、 編創(chuàng)與活動
師:歌曲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到興高采烈?當你聽到時用動作或打擊樂表示。也可用豎笛參與演奏。
7、自編動作表演歌曲《我們多么幸福》要求自創(chuàng)運動作,從學生的自創(chuàng)動作中選編成游戲進行表演。
課堂小結:鼓勵與表揚,并指出不足之處
音樂類教案篇2
【設計意圖】
在培養(yǎng)幼兒用好聽的聲音學唱歌曲的同時,鼓勵幼兒大膽地用動作表現歌曲。通過給幼兒撓癢癢為游戲作鋪墊。充分給予幼兒大膽表現的機會,促進同伴間的交流,在自由寬松的氛圍中,讓幼兒真正體驗到游戲所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鼓勵幼兒用動作和聲音大膽表現歌曲。
2、體驗與同伴一起游戲帶來的愉悅情緒。
3、會用動作和聲音表現撓癢癢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唱歌曲,能用優(yōu)美的聲音和有趣的動作來表現歌曲。
難點:學看圖譜,感受三拍子音樂的節(jié)奏特點,在樂句的最后不漏拍。
【活動準備】
?毛毛蟲撓癢癢》音樂磁帶、毛毛蟲指偶和大樹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放《毛毛蟲撓癢癢》的音樂,讓幼兒隨音樂做撓癢癢的動作。
2、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歌詞。
(1)小朋友,你是怎樣撓癢癢的?別人撓你癢癢時你會怎么樣?
(2)(教師一手食指戴上小毛毛蟲指偶,一手五指張開立起胳膊肘當做白菜爺爺,邊說邊表演。)哇!毛毛蟲跑出來了!白菜爺爺說:“我才不怕呢?!泵x使勁喊:“我來了—”白菜爺爺還是一動也不動。忽然,毛毛蟲躲進白菜爺爺的腋窩里撓癢癢。白菜爺爺一下子哈哈的笑出聲來了。教師提問幼兒白菜爺爺為什么笑呢?
3、放錄音,引導幼兒學做“撓癢癢”的動作。
老師扮演毛毛蟲給幼兒撓癢癢(鼓勵小朋友互相撓一撓)
4、教師帶領幼兒愉快的隨錄音邊唱邊做動作。
5、師幼共同玩游戲“毛毛蟲撓癢癢”
(1)老師扮毛毛蟲,請一幼兒扮大樹,表演一遍。
(2)請幾位幼兒扮演毛毛蟲,教師扮演大樹,在音樂聲中表演一遍。
(3)全體幼兒邊唱邊表演兩遍。
6、為了增加游戲的趣味性,教師可隨機用以蔬菜的名稱替換白菜爺爺,如:豆角姐姐、冬瓜爺爺等。
【活動延伸】
外面的小草也想和毛毛蟲做撓癢癢的游戲,那我們應該怎么唱這首歌呢?教師帶著幼兒邊創(chuàng)編歌曲邊做動作出活動室,去戶外找更多的朋友創(chuàng)編歌曲。
音樂類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感知童謠內容,并能熟練地進行朗誦童謠。
2、通過游戲形式鞏固童謠內容,讓幼兒體會童謠的節(jié)奏、韻律和游戲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1、學念童謠,能熟練地進行朗誦。
2、能根據童謠情景進行相應的游戲。
【活動準備】
童謠圖譜一份,小貓、老鼠頭飾各一份。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學念童謠。
1、師:“吱吱吱,吱吱吱”是誰來了呀?(出示老鼠圖片)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模仿老鼠走路)
2、今天小老鼠帶來了一首有趣的童謠,童謠的名字就叫《小老鼠》,我們來聽一聽。
二、回憶童謠,出示圖譜。
1、傾聽童謠,記憶童謠內容。師:童謠中,你聽到了什么?
2、根據幼兒回答,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引導幼兒理解圖譜。
3、你聽了這首童謠后,感覺怎么樣?
三、童謠游戲,提高興趣。
1、請幼兒集體扮作小老鼠去偷油吃,一幼兒扮作花貓躲在家里,小老鼠邊念童謠邊向燈臺走去偷油,當念到最后一句時,老鼠迅速跑回家不被貓抓住。游戲2—3次。
2、提高游戲難度:設置障礙,講解游戲規(guī)則。
師:油被偷走了,花貓很生氣,它呀還設置了障礙,我們怎么樣才能過去呢?
3、先請個別幼兒嘗試,其余幼兒同他一起念童謠。再集體嘗試。
四、結束活動。
師:游戲真好玩,孩子們,讓我們把這個好玩的游戲,有趣的童謠去教給我們的好朋友吧。
附童謠
小老鼠,上燈臺;
舉著喇叭,叫起來。
吹滅了燈,蹬翻了臺;
稱王稱霸好自在。
搖頭又擺尾,
喝油又吃菜;
吹吹打打正高興,
一只花貓撲過來。
音樂類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a段與b段旋律不同的情緒,初步了解作品所表達的主要內容。
2、嘗試用身體動作表達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3、體驗小狗嬉戲的快樂。
重點:感受a段與b段旋律不同的情緒,初步了解作品所表達的主要內容。
難點:嘗試用身體動作表達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幼兒人手一條自制的"尾巴";《小狗圓舞曲》的音樂、小狗的叫聲;相關的ppt
經驗準備:和家長一起了解小狗的生活習性和小狗喜愛的活動。
活動過程:
一、音樂欣賞a段。
1、幼兒聆聽a段旋律第一遍,感受快速、活潑的音樂情緒。
2、幼兒聆聽a段旋律第二遍,初步感知旋律與音樂形象。
提問:"聽了這段音樂,你覺得開心嗎?""音樂是快快的還是慢慢的呀!"(快快的)
3、幼兒聆聽a段旋律第三遍,初步感知音樂形象
提問:"其實,這段音樂里還藏著一只小動物,會是誰呢?你們來聽聽。"
4、請幼兒用動作表現,請其他幼兒模仿跟學。
二、音樂欣賞b段。
1、播放b段音樂,感知音樂變化。
提問:"小狗玩累了,這個時候它會干什么呢?"(播放b段音樂)
?幼兒用動作表現。
提問:"你怎么知道的?你從哪里聽出來的。"(音樂里)
"那這個音樂是變快了還是變慢了?"
2、隨樂集體表演。
三、再次欣賞——a段。
再次欣賞a段音樂,體驗音樂得再次速度變化。
四、欣賞《小狗圓舞曲》,并提供自制"尾巴"讓幼兒嘗試用動作表達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1、邊完整欣賞音樂,邊游戲。
2、介紹音樂名稱及作者。
五、結束部分
完整播放《小狗圓舞曲》,在結束部分引導幼兒隨著配班教師離開活動現場。
延伸活動:提供自制樂器、傳統(tǒng)樂器讓幼兒嘗試隨著節(jié)奏演奏,細細品味樂曲的旋律及樂曲所表達的情感。
活動反思:
音樂對學生的美育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其中蘊涵著道德哲理和豐富的情感體驗,因而在欣賞教學中,通過讓學生仔細地聆聽樂曲,張開想象的翅膀,在廣泛的時間,空間里遨游,用心去感受,體驗音樂的美,從中找出的答案。
1、如在欣賞課《小狗圓舞曲》中,初聽時,讓學生初步感受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再聽時,讓學生按節(jié)奏的變化區(qū)為樂曲分段,并辨別哪兩個部分基本相似。
2、分段聽時,分析比較兩個主題在旋律進行及節(jié)奏上的特點,聯(lián)想這兩個主題各描寫了小狗怎樣的形態(tài),并隨著音樂模仿小狗的不同神態(tài),動作;接著分小組討論,可用哪些形式來表現樂曲。
3、于是學生們充分發(fā)揮想象,有的創(chuàng)編故事,有的創(chuàng)編小品,有的用繪畫等形式惟妙惟肖地表現樂隊員后出示一條旋律,學生仔細觀察后找出提示中的旋律進行及變奏規(guī)律,進行創(chuàng)編樂曲。
4、然后分別視唱改編前后的樂曲,再次體驗旋律,節(jié)奏等因索與樂曲情緒的關系。這樣經過在不同層次上的反復聆聽及親身體驗,合作參與后,使學生在體驗,內化的基礎上得出音樂的旋律進行及節(jié)奏變化與音樂所表現的情緒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5、最后通過再次合作,讓學生去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這樣的欣賞教學,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及實踐能力均有提高;思維及反應能力較前敏捷;自修心增強;研討氣氛形成。
音樂類教案篇5
一、活動目標:
(一)學習兒謠《石頭》,掌握節(jié)奏。
(二)能大膽的用石頭進行游戲造型。
(三)體驗合作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音樂cd、各種石子、布袋、各種材質的物體
三、活動過程:
(一) 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1.師:蝴蝶們一看到小蜜蜂,就急忙要將它趕走,因為小蜜蜂的刺又尖又硬。小石頭來了,他要大家想想有誰能和小蜜蜂一起玩呢?……
2.請小朋友模仿石頭作出僵硬的造型,教師推一推學生的身體,看看是否堅硬。
(二)學習童謠《石頭》
1.軟與硬的感觸
2.閉目觸摸:請幼兒將手放進布袋里觸摸一樣東西,并表述特征。
3.發(fā)表感受
4.教師請幼兒說說石頭的功能。它們都可以做什么。
5.觀察石頭外形、練習堆疊。
(1)幼兒每人三顆石頭:第一段語詞“一顆石頭當雞蛋”放下一顆石頭?!皟深w石頭來作伴”再放一顆石頭,“三顆石頭丟炸彈”丟石頭炸彈在兩顆石頭中間,“再來一顆怎么辦?”空手聳肩。
(2)第二段語詞與第一段相反,逐一收石頭。
(3)石頭樂器:學生每人兩顆石頭一邊念語詞一邊石頭互相敲擊演奏。
(三)創(chuàng)意石頭造型
1.幼兒分成若干組圍成小圈,模仿各種石頭的樣子
2.創(chuàng)作:選出小組長取石頭,小組自由創(chuàng)作圖案。
3.大家欣賞,教師點評。
音樂類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優(yōu)美的旋律,用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
2、知道媽媽很幸苦,萌發(fā)熱愛媽媽的情感。
3、感知樂曲的旋律、節(jié)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4、學唱歌曲,掌握斷頓、歡快和連貫、舒緩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動準備:
1、鋼琴
活動過程:
一、律動練聲
?扮家家》
?我們大家做得好》
?新年好》
?下雨啦》
二、導入活動
與幼兒進行談話,激發(fā)幼兒對媽媽的喜愛之情。
1、教師:小朋友們大家都有自己的媽媽,你們喜不喜歡自己的媽媽呀?媽媽為了照顧我們。每天都要做很多的事情,每天要去上班,下班后回到家該為媽媽做些什么呢?
2、幼兒自由討論后,老師請幾個小朋友來說一說,老師再對幼兒的回答進行補充。
教師小結:媽媽很愛我們,不怕幸苦不怕累,為我們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當媽媽忙完了,累了,我們可以把媽媽請到沙發(fā)上坐好,倒給媽媽一杯水,幫媽媽捶捶背。給媽媽唱一唱在幼兒園學習的歌曲,給媽媽跳跳舞讓媽媽開心的笑起來。
三、新授新歌
1、教師:那我們今天就來學一首新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就叫《我的好媽媽》,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呀,請小朋友完整的說一遍。歌曲的名字叫《我的好媽媽》。
2、教師范唱歌曲,幫助幼兒熟悉歌詞和旋律
教師:老師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喜小朋友們仔細聽一聽歌曲里面都唱了什么?看看誰聽的最仔細,等下老師要提問的哦!
3、教師提問:媽媽下班回到家,她的孩子對媽媽說了什么,為媽媽做了什么?
5、老師把歌詞念一邊。
教師:歌曲里面還唱到了什么呢?老師念一邊,小朋友們仔細。
6、學唱新歌學唱歌曲,老師邊彈琴邊唱歌曲,小朋友們小聲的跟個一起唱。
7、老師邊彈琴邊小聲的唱,幼兒大聲的唱出來。
四、結束部分
1、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我的好媽媽的歌曲》這是一首表達對好好的愛,對媽媽的關心的歌曲,孩子回答家里唱歌媽媽聽,媽媽一定會非常的開心。
2、復習《拉個圓圈走走》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