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6教案最新7篇

時間:2022-12-28 作者:Animai 備課教案

制定一份內容豐富的教案是可以提高我們教學質量的,制定教案對于很多教育工作者來說都不是難事,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認識6教案最新7篇,感謝您的參閱。

認識6教案最新7篇

認識6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感受時間單位“分”、“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3.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

教學重點:建立“秒”的具體概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播放課件:秒的認識——由北京國之源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或播放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片斷,引出課題:秒的認識。

計量很短的時間,常常要用到比分鐘更小的單位:秒。

二、新課學習

1.認識鈔針

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呢?我們首先要認識的是鐘表中的秒針。在一些鐘表有3根針,走的最快的就是秒針。

繼續(xù)播放課件:秒的認識——由北京國之源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2.認識1秒、幾秒

鐘面上秒針走1小格就是1秒。

繼續(xù)播放課件:秒的認識——由北京國之源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思考:走3小格是()秒,走5秒要走()小格,走10秒要走()小格。

3.認識大格與小格的關系

討論:1大格里有()個小格,30小格里有()個大格,1圈里有()個大格,()個小格。

4.認識秒和分的關系

思考:秒針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1分=()秒。

5.1秒鐘的價值

飛機每秒約行250米

火車每秒約行55米

噴氣式飛機每秒約行500米

衛(wèi)星每秒約行7900米

有的電腦每秒可以完成3萬億次運算

6.體會1分鐘(60秒)能做什么?

(1)播放1分鐘精彩動畫片。

(2)1分鐘數(shù)學競賽,體會1分鐘能做多少事情。

(3)1分鐘律動、感受1分鐘的長短。

7.知識應用

繼續(xù)播放課件:秒的認識——由北京國之源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三、鞏固練習

填空

(1)1分鐘=()秒

(2)我們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35()。

(3)小明系好紅領巾大約需20()。

(4)我們一天睡眠的時間應達9()。

四、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又什么收獲?有什么感想?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我們要學會珍惜時間,合理的利用時間。教案《人教課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秒的認識》教案示例》,來自網!,人教課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秒的認識》教案示例

認識6教案篇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8~29頁例1、“做一做”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分類、討論等活動認識倒數(shù),理解倒數(shù)的意義。

2.使學生體驗找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的方法,會求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

3.在探索交流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歸納、推理和概括的能力,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

教學重點 理解倒數(shù)的意義;求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

教學難點 理解“互為倒數(shù)”的含義。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寫算式的卡片。

教學過程 具體內容 修訂

基本訓練,強化鞏固。

(3分鐘) 1.出示幾道分數(shù)乘法式題:(包括教材中的四道題與另外補充的四道結果不為1的算式)。

2.學生獨立完成上面幾組題,小組內檢查并訂正。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2分鐘) 請個別學生說說分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突出分子與分母的約分。

提示目標,明確重點。

(1分鐘)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要認識倒數(shù),理解倒數(shù)的意義。會求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6分鐘) 1. 觀察這些算式,如果將它們分成兩類,怎樣分?

2.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算式的特點。

展示成果,體驗成功。

(4分鐘) 讓學生說說乘積為1的算式有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8分鐘) 1.學生討論并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兩個數(shù)的乘積都是1。相乘的兩個數(shù)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顛倒了位置。

2.認識倒數(shù)。出示倒數(shù)的定義:乘積是1的兩個數(shù)互為倒數(shù)。理解倒數(shù)。讓學生說一說如何理解“乘積是1的兩個數(shù)互為倒數(shù)”。引導學生對定義中關鍵要素的理解:乘積是1;兩個數(shù);互為倒數(shù)。

3.引導學生思考:互為倒數(shù)的兩個數(shù)有什么特點?

4.探討求倒數(shù)方法。

(1)出示例題,讓學生說說哪兩個數(shù)互為倒數(shù)。

(2)在匯報時說說怎樣找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在學生匯報的同時板書

認識6教案篇3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的教學是在學生研究過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這些立體圖形特征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獨立探究能力,同時,他們的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也有明顯的提高,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有所發(fā)展。針對學生的特點和本節(jié)課內容的特點,本節(jié)課將采用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來學習圓錐的相關知識。

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是掌握圓錐的特征,難點是圓錐高的測量方法,因此,讓學生參與到數(shù)學活動中,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測一測等活動,感知圓錐的特征,體驗圓錐由面成體的過程,明確圓錐體和面之間的關系,學會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中,經歷認識圓錐的過程,培養(yǎng)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圓錐模型 平板 直尺

學生準備 圓錐形實物

教學過程

1.知識回顧。

師:我們學過哪些立體圖形?(課件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我們是怎樣研究這些立體圖形的特征的?

預設

生1:先研究它們有幾個面,再研究各個面之間的關系。

生2:先研究它們的各部分名稱,再研究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生3:先研究它們的組成,再研究它們的特征。

2.導入新知。

師:你們認識老師手中的這個立體圖形嗎?(出示圓錐模型)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它。

⊙探究新知

1.探究圓錐的外部特征。

(1)初步感知。

課件出示教材31頁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圖中這些物體在形狀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預設

生1:都有兩個面,一個面是圓,一個面是曲面。

生2:都有一個頂點。

明確:圖中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錐體,簡稱圓錐。

引導學生交流:你還見過哪些圓錐形的物體?(引導學生說出生活中的圓錐形煤堆、圓錐形糧堆、圓錐形帳篷、削過的鉛筆頭、鉛錘等)

(2)初步認識圓錐的各部分名稱。

①結合圓錐形物體和圓錐模型認識圓錐的各組成部分。

交流明確:

a.底面:圓錐的圓面是圓錐的底面。

b.側面:圓錐的曲面是圓錐的側面。

c.頂點:圓錐有一個頂點。

②結合課件理解圓錐的側面展開圖。

師:你覺得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什么形狀的?你知道為什么是這個形狀的嗎?

預設

生:側面展開圖是扇形。因為頂點到圓周上任何一點的長度都相等。

2.探究圓錐的高。

師:我們今天學習的圓錐有高嗎?如果有,有幾條?圓錐的高指的是什么?自學教材32頁上半部分內容后回答。

預設

生1:圓錐有高,并且只有一條高。

生2:圓錐的高是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

師:圓錐的高在哪?誰有辦法讓大家看到圓錐的高?

認識6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使學生經歷猜測、探索、驗證的過程來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在建立長度觀念時,對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關系易混淆,故教學時應講清它們之間的關系,比較它們的長短,使學生能正確、深刻地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投影儀(或掛板)、米尺;學生準備直尺一把、一枚一分硬幣、一枚一元硬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播放課件:毫米和分米的認識——快樂學堂——由浙江大學網絡信息系統(tǒng)有限公司提供

由學生測量的結果引入毫米?;蛘哂上旅娴挠螒蛞搿?/p>

測量游戲:同學們,你們每組桌上有一個籃子,籃子里有幾種東西(“一元硬幣、一分硬幣”各一枚、一張紙條、一塊橡皮),請你們看看分別是什么?誰能用尺子準確測量出它們的長度或厚度?(小組合作)然后小組匯報。

猜測:一元硬幣的厚度。測量一枚1元硬幣或1分硬幣的厚度為什么不能用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呢?(學生自由發(fā)言)

一枚1元硬幣(1分硬幣)的厚度用米或厘米做單位都不合適,這時我們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長度單位——毫米。(板書:毫米)

二、探索新知

1.認識毫米。

繼續(xù)播放課件:毫米和分米的認識——快樂學堂——由浙江大學網絡信息系統(tǒng)有限公司提供

觀察自己的直尺,你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同桌交流)

匯報交流: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用兩支筆的筆尖指著,一毫米一毫米地數(shù)1厘米中有多少個1毫米?

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還有更小的格。一厘米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1厘米里面有10個1毫米。

(板書:1厘米=10毫米)。

你身邊什么物體的實際長度接近1毫米?

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5毫米、10毫米的長度。

練習:

量出一枚1分硬幣的厚度。

填一填:

2.認識分米。

(1)引入分米。

動手操作:用學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課桌寬是多少?(當學生用“米”做單位量時,課桌寬不夠1米,用“厘米”做單位時,一一測量很麻煩。)

獨立探索:你感覺用一個多長的長度單位量課桌的寬比較合適?

匯報交流,引導學生想象:如果有一個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

像量課桌這樣的物體長度時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單位都不合適,我們就要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長度單位。

⑤互相討論:這個單位規(guī)定為多長合適?學生討論(得出以“10厘米”為一個單位比較好)匯報并說明理由;從而引出“分米”。(板書,把課題補充全:分米的認識)

(2)問: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用手勢表示出1分米的長度,表示出2分米的長度。

(3)學生用直尺量1米長的繩子,每1分米作一個記號,問: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4)練習

與同桌互量從手腕到指尖有多長?

三、利用知識,解決問題

繼續(xù)播放課件:毫米和分米的認識——練習區(qū)——由浙江大學網絡信息系統(tǒng)有限公司提供

1.量出數(shù)學教科書的寬是幾分米幾厘米幾毫米?(1分米4厘米4毫米)

2.在()里填上合適的單位(投影或掛板出示)。

一把米尺的長是1(),一把米尺的長是10(),一把米尺的長是100()

一個墨水瓶高約1(),教室的門高約是2(),寬約是1()

四、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我們用什么方法可以即直觀又準確地記住它們之間的關系呢?

五、板書設計:

1、毫米、分米的認識

2、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認識6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講解、辨認鐘面針的長短,讓幼兒基本掌握鐘面分針、時針和數(shù)字間的初步運轉關系;

2.通過辨一辨、讀一讀,讓幼兒能正確辨認整點、半點,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3.通過游戲體驗、拓展延伸,初步感受時間的寶貴。

活動準備:

準備大時鐘一只(可撥動操作)、掛鐘一只、掛圖一張;幼兒人手一套可操作的鐘面學具。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謎語引出課題:兄弟倆個好朋友,圍著柱子轉呀轉,弟弟要比哥哥長,哥哥倒比弟弟短,如果不去珍惜它,就會悄悄地溜走。這是什么呀?請小朋友們一起猜一猜。

2.教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時鐘——請小朋友們在教室里找一找時鐘(幼兒找時鐘)。

3.教師提問:我們平時用什么來看時間?

二、活動組織

(一)認識時鐘

1.師:啟發(fā)幼兒自己說說對時鐘的認識。

2.師:出示可撥動操作的大教具鐘面。請小朋友觀察鐘面,說說在鐘面上你看到了些什么?說說它們的名稱。

3.幼兒:進行觀察;嘗試描述鐘面上的部件與名稱;說說數(shù)字。

4.師:指導幼兒分組操作大的教具鐘面,熟悉鐘面上各部分的名稱。

幼兒:小組人員分別指時針、分針等。

(二)認識整點

1.幼兒:4人小組討論時針和分針指的地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第一、二組看圖畫指針;第三、四組看圖撥針;第五、六組做“鐘面”等游戲活動,學習看時鐘。

2.請幼兒仔細觀察鐘面,嘗試著讀鐘面上的時間?說說自己讀時間的好方法。(幼兒思考后舉手回答)

3.小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某整點)。

4.游戲

游戲一:搶答。教師撥教具鐘指向某整點,幼兒搶答說出幾時?

游戲二:撥一撥。教師報某整點,幼兒學習撥學具鐘(小組同伴間可輕輕地討論)。

游戲三:畫一畫。教師報某整點,幼兒學習在紙質鐘面上畫出來。

(三)學習認識半點

1.師:出示大教具鐘,指導幼兒學習認識半點,初步了解分針與時針的運轉關系。

2.引出認識半點的方法

(1)師問:當時針在2個數(shù)字中間時,分針指在哪個數(shù)字上?時間該稱哪個半點?(幼兒思考、回答)

(2)幼兒:觀察學具;4人小組討論;講出半點的特點。

3.練一練幼兒:撥鐘、辨認半點練習游戲。

三、鞏固新知

1.游戲一:“爭分奪秒”——看誰認得快。

師:宣布游戲規(guī)則,全班幼兒參賽,辨認時針、分針;整點、半點。

2.游戲二:“小小修表匠”——教師報出某一整點、半點,但出示有殘缺的鐘面,讓幼兒觀察、辨認后,在自己的學具鐘上進行“修理”(添畫出正確的時間)。

四、延伸活動

1.小結。

2.拓展

(1)師:請小朋友講一講,我們參觀過的小學,小哥哥、小姐姐們幾點做廣播操?幾點開始上課?可不可以遲到?

(2)猜一猜:古人在沒有發(fā)明鐘表前是怎樣看時間的?

(3)介紹古老的鐘:觀察掛圖上古老的各種不同的鐘

(4)引導幼兒收集一些有關時間的資料,滲透守時、惜時教育。

認識6教案篇6

今天按教學進度講授了第七單元第一課時《11—20各數(shù)的認識》,教學效果很差,不僅教學重難點沒有突破,而且教學任務也沒有完成。課后宋科長、李主任、朱校長給我進行了深入地點評,指出了本節(jié)課的不足,現(xiàn)總結如下:

一、學習方法滲透不夠

學生在數(shù)學課上不僅要學習數(shù)學知識、了解數(shù)學思想,還要掌握數(shù)學學習的方法。課上教師呈現(xiàn)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過馬路的教學情景圖,讓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的孩子說出發(fā)現(xiàn)了9輛自行車,還有的孩子很快數(shù)出了有20條斑馬線,可有的孩子對于數(shù)斑馬線的數(shù)量感到困難,教師應該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孩子們交流一下數(shù)數(shù)的方法。當然接下來的擺小棒環(huán)節(jié)也是如此。

二、計數(shù)單位概念建立不清

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是讓學生理解十個一是十,理解十幾的數(shù)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這個難點對于學生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100以內數(shù)的認識及加減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親自數(shù)一數(shù),擺一擺的方法進行感知計數(shù)單位“十”??墒怯捎诮處熣Z言不嚴密,沒有給學生一個準確的定義,“十個一是一個十”,所以好多學生課上出現(xiàn)了錯誤。

三、教學節(jié)奏較慢,影響教學效果

今天的課堂,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不是很緊密,而且課上因為學生對于“十”的計數(shù)單位理解不清,所以課上的教學節(jié)奏較慢,好多的教學內容沒有完成。

總之,分析教材、研究學生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缺一不可。一年級數(shù)學教學,我差得還很多,需要研究的太多。不恥下問吧!

認識6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能說出球體的名稱,知道球體的外形特征,即不論從哪個方向看球體都是圓的,不論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轉動。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個小筐子,筐內有乒乓球、圓片紙、鉛筆、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師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內角落放有球體形狀的物體。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拿乒乓球,從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邊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狀的。請幼兒觀察后回答。

教師小結:乒乓球從各個方向看,它都是圓的。

2、請幼兒拿圓片紙,比較圓片紙和乒乓球的不同,進一步了解球體的特征。

引導幼兒從各個方向看圓片紙,從旁邊看是一條線,幼兒觀察回答,教師小結。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讓幼兒玩球。注意不要讓球離開桌面,引導幼兒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滾動,并啟發(fā)幼兒說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滾動。

教師小結:球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小結:球體的外部特征,從各個方向看都是圓的,能往各個方向滾動的,這樣的形狀叫球體。

4、找找哪些東西是球體的?

請幼兒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東西的球體形狀的,說說為什么要做成球體形狀?

5、作操作材料,三個圖例中,找找哪個是球體,為什么?

6、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在找找、做做、說說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培養(yǎng)幼兒動腦、動口、觀察、比較等能力。從幼兒的操作結果來看,幼兒對于球體的認識是比較到位的,只有個別幼兒出了點小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