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ucxt7"><td id="ucxt7"></td></form>
<ruby id="ucxt7"><p id="ucxt7"><strong id="ucxt7"></strong></p></ruby>
<meter id="ucxt7"><style id="ucxt7"><em id="ucxt7"></em></style></meter>
<form id="ucxt7"><td id="ucxt7"></td></form>
  • 2023版物理必修一教案6篇

    時間:2023-07-20 作者:Monody 備課教案

    寫教案是需要根據課程教學大綱和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的,一份有創(chuàng)意的教案才能在教學中起到作用,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2023版物理必修一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閱。

    2023版物理必修一教案6篇

    2023版物理必修一教案篇1

    一、引入新課

    演示實驗:讓物塊在旋轉的平臺上盡可能做勻速圓周運動。

    教師:物塊為什么可以做勻速圓周運動?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從實驗引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活躍課堂氣氛。)

    二、新課教學

    向心力

    1.向心力的概念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對物塊進行受力分析:物塊受到重力、摩擦力與支持力。

    教師:物塊所受到的合力是什么?

    學生:重力與支持力相互抵消,合力就是摩擦力。

    教師:這個合力具有怎樣的特點?

    學生:思考并回答:方向指向圓周運動的圓心。

    教師:得出向心力的定義: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受到的指向圓心的合力。

    (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使概念的得出自然、流暢。)

    2.感受向心力

    學生:學生手拉著細繩的一端,使帶細繩的鋼球在水平面內盡可能做勻速圓周運動。

    教師:鋼球在水平面內盡可能做勻速圓周運動,什么力使鋼球做圓周運動?

    學生:對鋼球進行受力分析,發(fā)現拉力使鋼球做圓周運動。

    (設計意圖:利用常見的小實驗,讓學生親身體驗,增強學生對向心力的感性認識。)

    教師:也就是說,鋼球受到的拉力充當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大家動手實驗并猜想:拉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學生:動手體驗并猜想:拉力的大小可能與鋼球的質量m、線速度的v、角速度

    2023版物理必修一教案篇2

    (一)教學目的

    1.知道重力產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施力物和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作用點叫重心。

    3.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體質量的關系,理解公式g=mg,知道g=9.8牛/千克的物理意義。

    (二)教具

    彈簧秤、鉤碼、質量相等的兩種不同鉤碼。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二、新課引入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我們只能看到地球的某一局部。如果在宇宙空間里看地球,地球近似是圓球型。

    (教師畫圖)

    北京在北緯40°左右。一棵蘋果樹上結滿了蘋果。秋天到了,蘋果從樹上落下來。請同學畫出蘋果沿著什么方向落下。

    (一位學生畫在黑板上)

    海南省盛產椰子,椰子落下來沿著什么方向?

    南半球上果樹上落下的水果沿著什么方向落下?

    (一位學生畫在黑板上)

    教師:在地球上,一切物體失去了支持,都要沿著黑板上所畫的方向落向地球,原因是物體受到了地球的吸引。

    三、重力的產生

    教師:地球對地面附近物體的吸引力叫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體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教師: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對物體的吸引作用。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地面附近的物體。例如,蘋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蘋果。椰子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椰子。

    四、重力的方向

    教師:重力是一種力,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三個要素,重力也有三要素。

    重力的方向就是物體自由落向地面時的方向,這個方向是豎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

    重力的方向可用來檢查房屋的墻壁是否豎直。我們??吹浇ㄖと擞靡桓卮咕€檢查墻壁就是應用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這個道理。測繪人員用的水平儀下懸著重垂線,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來測定儀器是否水平。你有興趣的話,可以采用這類方法檢查家中的電冰箱放置的是否水平。

    五、重力的大小

    1.實驗:兩個鉤碼的大小、形狀和材料都不同,但是它們的質量都是50克。我們用彈簧秤測量它們的重力。把物體掛在彈簧秤下,當物體靜止時,彈簧秤的示數就等于物體受到的重力。

    (教師演示)

    這兩個砝碼的重力都是0.5牛頓。質量相等的物體,它們的重力大小也相等。

    2.學生實驗:用彈簧秤測量質量分別為100克、200克和300克的物體的重力,將測量結果填在課本的表格內。

    (學生操作)

    3.物體的重力跟質量成正比

    教師:從實驗數據可知,物體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4.g的值

    實驗數據中重力和質量的比值大約是10牛/千克。精確的測量結果表明,重力和質量二者的比值是9.8牛/千克,這個值用g表示,g=9.8牛/千克。粗略計算,g可取10牛/千克。

    5.g=mg

    如果用g表示物體的重力,m表示物體的質量,g表示物體的重力和質量的比值。那么重力和質量的關系可以用公式g=mg表示。使用這個公式時,質量m用千克作單位,重力g用牛頓作單位,g=9.8牛/千克。

    6.例題:一個集裝箱的質量是4噸,計算它所受重力。并畫出重力的圖示。

    已知:m=4噸=4000千克,

    g=10牛/千克。

    求:g。

    解:g=mg

    =4000千克×10牛/千克

    =40000牛。

    答:集裝箱所受重力是40000牛。

    作力的圖示時,要畫出力的三要素。重力是集裝箱受到的,重力的作用點畫在它的中心。方向豎直向下。結合標度線段的長度,重力線段長度應是標度線段長的4倍。

    六、重心

    教師:重力的作用點叫重心。粗細均勻的同材料的棒,它的重心在中點;圓球的重心在球心;正方形薄板的重心在它的對角線的交點。

    七、總結

    地面附近的物體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物體受到重力。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

    重力既然是一種力,它有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三個要素。

    重力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成正比,這個關系用g=mg表示,g=9.8牛/千克。

    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

    重力的作用點叫重心。

    八、作業(yè)

    1.完成節(jié)后練習。

    2.章后習題4、6。

    2023版物理必修一教案篇3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曲線運動中位移的分矢量表示法及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線運動時一直變速運動。

    (2)知道合運動、分運動分別是什么,知道其同時性和獨立性。

    (3)知道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理解運動的合成與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4)會用作圖法和計算的方法,求解位移和速度的合成與分解問題。

    (5)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6)會判斷軌跡彎曲方向(發(fā)展要求)。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發(fā)現問題──猜想──探究──驗證──結論──交流的探究過程;

    (2)經歷并體會研究問題要先從粗略到精細,由定性到定量,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過程;

    (3)嘗試用數學幾何原理在物理研究中應用。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主動細心觀察,注意關注身邊的科學,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2)感受到科學研究問題源于生活實踐,獲得的結論服務于生活實踐,體會學以致用的感受。

    (3)初步感受下結論不能主觀而要有科學依據的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4)初步養(yǎng)成小心翼翼做實驗的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體驗獲得“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是切線方向”的實驗過程。會標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

    難點:如何獲得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是切線方向。如何畫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

    教學策略與手段

    在教學活動上: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體現教師的指導性和服務性。在教學媒體設計上:強調以試驗教學為主,以多媒體為輔助(投影問題與習題)。在教學程序上基本上按照加涅信息加工模型。引起注意──告知學生學習目標──刺激回憶先決性的學習──呈現刺激材料──提供學習幫助──引出作業(yè)──提供作業(yè)──提供反饋──評價作業(yè)──促進保持和遷移,通過問題鏈把教、學、練、評有機整合。在學習過程上:突出學生發(fā)現問題──猜想──探究──驗證──結論──應用。在探究方法上:突出整合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認知過程上:突出人類的學習規(guī)律和認知規(guī)律,即,由粗略研究到精細研究,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過程。在理念上:突出科學的研究源于生活實踐,服務于生活實踐;認識到“下結論必須要有科學依據”。

    學法指導

    1.對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要從力與運動的關系、運動狀態(tài)變化的原因的角度來理解,物體做曲線運動時,速度的方向時刻在變化,不管速率是否變化,其運動狀態(tài)肯定在變化,所以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必有加速度,所以受合外力肯定不為零.

    2.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指的是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的合成與分解,跟力的合成與分解一樣,遵循相同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3.拋體運動是在恒定外力作用下所做的勻變速曲線運動,恒定的外力是改變速度大小的原因,也是改變速度方向的原因.

    2023版物理必修一教案篇4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時間和時刻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與位移的區(qū)別.

    3.知道標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時間、時刻和路程是標量.

    4.能用數軸或一維直線坐標表示時刻和時間、位置和位移.

    5.知道時刻與位置、時間與位移的對應關系.

    過程與方法

    1.圍繞問題進行充分的討論與交流,聯(lián)系實際引出時間、時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學生學會將抽象問題形象化的處理方法.

    2.會用坐標表示時刻與時間、位置和位移及相關方向

    3.會用矢量表示和計算質點位移,用標量表示路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時間位移的學習,要讓學生了解生活與物理的關系,同時學會用科學的思維看待事實.

    2.通過用物理量表示質點不同時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時間內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體驗,領略物理方法的奧妙,體會科學的力量.

    3.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表述習慣和科學的價值觀.

    4.從知識是相互關聯(lián)、相互補充的思想中,培養(yǎng)同學們建立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的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時間和時刻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與路程的區(qū)別.

    教學難點

    1.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活中的時間與時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會用有向線段表示位移

    教學工具

    多媒體、板書

    教學過程

    一、時刻和時間間隔

    1.基本知識

    (1)時刻是指某一瞬間,時間間隔表示某一過程.

    (2)在表示時間的數軸上,時刻用點來表示,時間用線段來表示.

    (3)在國際單位制中,表示時間和時刻的單位是秒,它的符號是s.

    2.思考判斷

    (1)時刻和時間間隔都是時間,沒有本質區(qū)別.(×)

    (2)飛機8點40分從上海起飛,10點05分降落到北京,分別指的是兩個時間間隔.(×)

    (3)20xx年10月25日23時33分在西昌成功將第16顆北斗導航衛(wèi)星發(fā)射升空.25日23時33分,指的是時刻.(√)

    探究交流

    時間的常用單位有哪些?生活中、實驗室中有哪些常用的計時儀器?

    ?提示】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是秒,常用單位有分鐘、小時,還有年、月、日等.生活中用各種鐘表來計時,實驗室和運動場上常用停表來測量時間,若要比較精確地研究物體的運動情況,有時需要測量和記錄很短的時間,學校的實驗室中常用電磁打點計時器或電火花計時器來完成.

    二、路程和位移

    1.基本知識

    (1)路程

    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

    (2)位移

    ①物理意義:表示物體(質點)位置變化的物理量.

    ②定義:從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條有向線段.

    ③大?。撼?、末位置間有向線段的長度.

    ④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2.思考判斷

    (1)路程的大小一定大于位移的大小.(×)

    (2)物體運動時,路程相等,位移一定也相等.(×)

    (3)列車里程表中標出的北京到天津122km,指的是列車從北京到天津的路程.(√)

    探究交流

    一個人從北京去重慶,可以乘火車,也可以乘飛機,還可以先乘火車到武漢,然后再乘輪船沿長江到重慶,如圖所示,則他的運動軌跡、位置變動、走過的路程和他的位移是否相同?

    ?提示】他的運動軌跡不同,走過的路程不同;他的位置變動相同,位移相同.

    三、矢量和標量

    1.基本知識

    (1)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力等.

    (2)標量

    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質量、時間、路程等.

    (3)運算法則

    兩個標量的加減遵從算術加減法,而矢量則不同,后面將學習到.

    2.思考判斷

    (1)負5m的位移比正3m的位移小.(×)

    (2)李強向東行進5m,張偉向北行進也5m,他們的位移不同.(√)

    (3)路程是標量,位移是矢量.(√)

    探究交流

    溫度是標量還是矢量?+2℃和-5℃哪一個溫度高?

    ?提示】溫度是標量,其正、負表示相對大小,所以+2℃比-5℃溫度高.

    2023版物理必修一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能量守恒定律是十九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fā)現之一,對辨證唯物主義思想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是學生樹立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重要基礎之一;能量轉化和守恒思想貫穿整個高中教材,是認識自然、掌握自然規(guī)律的重要“工具”。機械能守恒是高中學生對能量轉化和守恒的啟蒙,它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是必須牢固掌握的一個重要規(guī)律。

    (二)教材處理

    人教版必修教材,僅以自由落體為例很快得出機械能守恒定律,對學生掌握知識(深刻理解機械能守恒的實質和機械能變化的原因)和訓練思維、發(fā)展能力不利,這里作了改進,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得出,由定性分析到定量實例探究,再結合一般過程作理論推證,然后總結出定律,闡釋機械能守恒的實質,最后是定性應用。符合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認識規(guī)律,并且在探究、推理過程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演繹推理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和探索發(fā)現能力,領悟物理學研究方法和提高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三)重點和難點

    根據知能、方法、情感三要素確定。

    1、重點: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推理分析過程、定律的內容和定律條件的實質性理解;發(fā)現物理規(guī)律的一種常用方法(特例探究+演繹推理法)和抽象思維(邏輯推理、分析歸納)、形象思維(過程描述和想象)、直覺思維能力的訓練。

    2、難點:根據定律的推理分析過程歸納總結出機械能守恒定律、定律條件的實質性理解和發(fā)現定律科學方法的領悟以及機械能守恒定律空間對稱美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心靈深處熱愛物理學的情感。

    二、教學目標

    (一)確定教學目標的依據

    1、高中新課程總目標(進一步提高科學素養(yǎng),滿足全體學生的終身發(fā)展需求)和理念(探究性、主體性、發(fā)展性、和諧性)和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2、教材特點(思想性、探究性、邏輯性、方法性和哲理性融會一體);

    3、所教學生的學習基礎(知識結構、思維結構和認知結構)。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機械能和機械能總量的概念(動能、勢能統(tǒng)稱為機械能,它們的總和即為機械能總量);

    (2)掌握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內涵(由對象、條件、結論組成)和外延(宏觀、低速,慣性參考系成立);

    (3)理解機械能守恒定律條件的實質(能量只在機械動能和勢能之間轉化);

    (4)初步會用定律分析實際過程機械能是否守恒(__和能量轉化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理解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得來過程:提出問題→實例探究→發(fā)現結論→理論推證→總結規(guī)律→初步應用,領悟發(fā)現物理規(guī)律的一種科學方法——實例探究+演繹推理法,提高探索發(fā)現能力;

    (2)理解構建機械能守恒定律結構的方法及其意圖(機械能守恒定律來龍去脈結構化,使學生形成知識組塊,提高直覺思維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初步樹立變中有恒、能量守恒、物質不滅等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2)初識尋找守恒量的意義;

    (3)初識機械能守恒定律的空間對稱美。

    三、教學方法

    (一)教學手段的選用

    投影儀和電腦。其作用有:將物理情境、規(guī)律的推理過程、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內容和機械能守恒定律知識方法結構,利用多個實驗形象、直觀地展示出來,幫助學生思考、分析、推理、理解和領悟機械能守恒問題中的研究對象的選取。

    (二)教學方法的選擇

    1、指導思想:(1)有利于學生參與對概念、規(guī)律等內容的探究認識過程(主體性、探究性);(2)順應學生認知、能力、心理和情感發(fā)展規(guī)律(發(fā)展性、和諧性);(3)遵循發(fā)現物理規(guī)律的一般程序、思維方法和實驗依據(方法性和規(guī)律性)。

    2、教學方法:教師指導與學生探究相結合的發(fā)現法。

    四、學法指導

    (一)基??

    學生通過初中機械能定性知識的學習、高中絕大部分力學知識和本章功、功率和動能定理的定量學習、理解和掌握,學生在物理知識結構、思維的深度(獨立性、獨特性、發(fā)散性與批判性)和認知方法策略等方面均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學生對學習物理的科學方法、物理規(guī)律由來的思維過程和方法的理解力、應用力,物理學科學美(簡單、對稱、和諧和多樣統(tǒng)一)的鑒賞力均需進一步培養(yǎng)和提高。

    (二)宗旨

    針對定律由來的實例探究和實例分析推理過程,創(chuàng)設激活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物理情境,遵循科學家發(fā)現物理規(guī)律的思維模式和方法,進行探究發(fā)現式學習,進一步發(fā)展思維深度,逐步掌握發(fā)現物理規(guī)律的探究步驟和方法,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發(fā)現能力。

    (三)措施

    引導學生通過參與、體驗、探究、敘述,實現“三個發(fā)現”,感悟“兩個模式”,強化物理觀念的形成。

    1、三個發(fā)現,培養(yǎng)探究發(fā)現能力:

    (1)發(fā)現功能關系w其它力=e2-e1;

    (2)發(fā)現機械能守恒定律:實質是w其它力=e2-e1的一種特殊情況;

    (3)發(fā)現快速判斷機械能是否守恒的方法(__和能轉化法)。

    2、兩個模式,強化物理觀念的形成:

    (1)思維模式:從生活情景到物理模型建構的思維過程(重過程):

    (2)體驗模式:強化物理觀念的形成(重聯(lián)系)。

    2023版物理必修一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本教學設計選自人教版新課標高中物理教材第一章第一節(jié)《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要描述物體的運動,首先要對實際物體建立一個最簡單的物理模型——質點模型。由于運動的相對性,描述質點運動時必須明確所選擇的參考系。為了準確的、定量的描述質點的運動,還要建立坐標系。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是描述物體運動的基礎知識,教材中逐步展開這些內容,最后介紹__。本節(jié)介紹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不僅是這一章學習的基礎知識,也是以后力學各章學習的基礎知識。這些基礎知識在實踐中有廣泛的、重要的應用。

    二、學生分析

    學生在初中已經接觸到了參考系的概念,但理解不夠深入。對于坐標系只是在數學中進行了學習,還沒有被應用到物理問題的解決中。初中學習了的概念:參照物、機械運動。

    三、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質點的概念,知道物體可視為質點的條件,知道它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2)理解參考系的概念,知道運動是相對的。

    (3)知道在描述運動時建立坐標系的重要性,并能根據物體運動情況建立合適的坐標系。

    2、過程與方法

    (1)體會物理學研究的理想化方法。

    (2)體驗不同參考系中運動的相對性,學會靈活選取參考系。

    (3)學習用坐標精確描述物體的運動位置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認識運動是宇宙間的普遍現象,靜止是相對的。

    (2)初步認識物理研究的基本思想,明確建立物理模型是物理學研究問題的基本方法。

    四、教學重點

    質點概念的理解、參考系的選取和坐標系的建立。

    教學策略:通過觀察、思考、討論和實例分析來加深理解。

    五、教學難點

    理想化模型——質點的建立,及相應的思想方法

    教學策略:通過問題的討論,在原有認知水平上進一步深化拓寬,達到認知的螺旋上升,攻克難點。

    六、教學方法

    1、教具

    兩端帶小球的木棒、cai課件

    2、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啟發(fā)、討論、講解、練習并輔以多媒體等綜合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