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數(shù)學教案8篇

時間:2022-10-19 作者:pUssy 備課教案

制定教案是提高我們教學質量最有效的方式,進入職場多年,相信教師們一定經(jīng)常制定教案,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小學數(shù)學數(shù)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小學數(shù)學數(shù)學教案8篇

小學數(shù)學數(shù)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shù)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數(shù)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使學生理解平均數(shù)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理解平均數(shù)

1、周末,媽媽買了許多糖果,分給哥哥6顆,妹妹4顆,你對媽媽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辦法讓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樣多?是多少?

2、老師(出示兩個筆筒)分別裝了27枝送給23個女同學,23枝送給23男同學,學生動手分:讓女同學和男同學分的一樣多。

3、引入平均數(shù)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樣多的5顆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數(shù)。25枝就是男同學和女同學分的筆的平均數(shù)。

4、學生討論:你們喜歡剛才誰的方法?導入板書課題。

二、探究體驗

1、出示情景圖:說說老師和同學們在干什么?

2、出示統(tǒng)計圖:引導學生收集信息。

3、引導學生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利用這個統(tǒng)計圖,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問題:生活中,大家分頭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大家是怎樣集中過來的?如果沒有這個統(tǒng)計圖,只是每個人匯報自己收集了幾個?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多少個?

5、小組討論解決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說說13個就是平均數(shù),那是不是說他們每個人都是收集13個呢?理解平均數(shù)是個虛的數(shù)。

6、小結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三、實踐應用

1、另外一個環(huán)保小組也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小軍收集15個,小偉收集16個,小朋收集12個,小新收集了13個,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幾個?請你算一算。

2、根據(jù)統(tǒng)計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幾下?

班級三(1)三(2)三(3)三(4)

踢的次數(shù)632654668646

3、生獨立完成練習十一第2題。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新的知識?

2、師總結。

小學數(shù)學數(shù)學教案篇2

學內容:練習十三的第46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立體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學會運用本單元所學的立體圖形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①畫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和球*的立體圖形的投影片;

②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和球*的模型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整理

教師: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幾種立體圖形?它們的名稱是什么?

學生:我們學習過五種立體圖形(如果沒有選學球就說四種立體圖形)。它們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和球。

教師出示畫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和球的立體圖形的投影片,讓學生觀察。

教師:這些立體圖形都有各自的特點,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它們各自的特點。

指名讓幾個學生分別說一說每種立體圖形的特點。分別說出每一種圖形的組成部分及名稱,如幾個頂點、幾條棱、幾個面、幾個底面、底面的形狀、高、曲面等。

教師:我們還學習了求這些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誰能說一說每一種圖形的表面積和它的體積有什么區(qū)別?

指名讓幾個學生分別拿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模型說明:什么是這個立體圖形的表面積;什么是這個立體圖形的體積。

教師:怎樣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表面積?

指名讓幾個學生分別說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表面積的方法。

教師:怎樣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的體積?

指名讓幾個學生分別說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積的方法和公式。

教師:大家說得很好,學習得很扎實。這些立體圖形除了各自的特點以外,有的圖形還有與其他圖形共同的特點?,F(xiàn)在我們就來動動腦筋,給它們分分類,把有共同特點的圖形分成一類。先自己試著分一分,然后說一說,你是根據(jù)什么分類的,它們共同的特點是什么。

讓學生自己試著分,然后讓學生發(fā)言說自己的分法、分類的理由。通過教師與學生的討論,可以有幾種分法。如:

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沒有曲面。

圓柱和圓錐的底面都是圓形。

圓柱、圓錐和球都有曲面。

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都是上下一樣大。

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體積計算方法都是底面積高。

教師:很好2我們不但掌握了這個單元學習的新知識,還會把新學習的知識與以前學習的知識結合起來理解,這使我們掌握的知識更豐富、運用起來也更靈活。

二、課堂練習

教師:現(xiàn)在.我們還要練習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可以使我們知道所學的知識有什么用處。還可以使我們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1.做練習十三的第4題。

讀題后,讓學生討論這道題的題意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解這道題先要求什么?(先要求這個底面直徑是2米、高是3米的圓柱的側面積,加上這個圓柱的底面面積。)

然后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做完以后集體訂正。

2.做練習十三的第5題。

請學生讀題后,教師提問:這道題先要求什么?(先要根據(jù)高與半徑的比,求出高的長度。)

然后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提醒學生第(1)小題的得數(shù)需要取近似值,注意取近似值的方法。做完以后集體訂正。

3.做練習十三的第6題。

請學生讀題后,教師提問讓學生思考:

這道題先要求什么:(先要求這個底面積是12.56平方米、高是1。2米的圓錐的體積:)

再求什么?(再求已知這個長方體的體積,又知道它的寬是10米、高是2厘米,求這個長方體的長。)

然后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做完以后集體訂正。

小學數(shù)學數(shù)學教案篇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37~38頁的教學內容,第41頁課堂活動第1題。

【教學目標】

1.認識計算器,了解計算器常用部件的名稱及功能。

2.知道計算器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能正確使用計算器加減法。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古時候人們用什么工具計算嗎?

2介紹算盤,引出計算器。

二、了解計算器多媒體

出示多位數(shù)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試題。6897+5329+91267830+6780-136007328-1680-20xx

教師:你準備采用怎樣的方法使計算又快又準?

(多媒體出示選擇項目)口算、筆算、珠算、計算器、其他。

學生:計算器。教師:為什么想到用計算器?

學生1:因為數(shù)太大,步驟太多了。學生2:因為計算器算得很快,我以前用過。

學生3:不用打草稿。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了人們使用計算器?

學生:(略)

教師:計算器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很廣泛,而且計算器算得又快又準,還攜帶方便,易操作。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認識計算器好嗎?

三、認識計算器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認識計算器

“認一認”的計算器示意圖,學生邊說,教師邊顯示計算器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我們的計算器上都有+、-、×、÷號,還有等號。

教師:+、-、×、÷號這四個鍵,叫做四則運算鍵。

學生:我們的計算器上都有一個小小的屏幕。

教師:這個屏幕是計算器的顯示屏。

學生1:老師,我們的計算器上都有小數(shù)點。

學生2:我們的計算器上都有0~9這十個數(shù)字。

教師:這些鍵,叫數(shù)字鍵。

學生3:我們的計算器都有“開關”。

教師:請你上臺給大家示范。

(學生上臺示范)

教師:寫有“ on/c”的鍵是開機鍵,寫有“ off”的鍵是關機鍵。

教師:你們知道開機鍵,除了開機以外還有其他的作用嗎?

學生4:把屏幕上的數(shù)變?yōu)椤?”。

教師:開機鍵除了可以開機以外,還可以取消屏幕上的數(shù),我們來試一試,請在計算器上輸入“ 280”,再按開機鍵,“ 280”就變?yōu)槎嗌倭???)

教師:計算器上有一個鍵標有“ cce”,誰知道這個鍵是什么鍵?

教師:“cce”這個鍵是清除數(shù)據(jù)鍵。我們在輸入數(shù)據(jù)的時候,如果數(shù)據(jù)輸錯了,就可以用這個鍵清除輸入錯誤的數(shù)字,如果我們是要輸入 563,你就可以按一次“cce”就清除了“ 536”,然后再重新輸入“ 563”。

學生:我的計算器上還有很多奇怪的符號。

教師:對,我們以后學了更多的知識,就可以用這些功能鍵了。

教師:同桌同學互相說一說,計算器上各有些什么鍵?

四、教學

例1

教師:同學們已經(jīng)認識了計算器,你們會用計算器來計算加減法嗎?請同學們用計算器來計算181+63,181-63。有問題的同學請舉手。

(學生小組活動,教師收集問題。)請學生上展示臺。

學生:先按“1”、“8”、“1”,再按“+”,然后按“6”、“3”,最后按“=”,屏幕上顯示“244”。

(邊說邊演示)

教師:剛才有同學有疑問,請把你們的問題告訴大家。

學生1:如果我們要用計算器計算下一道題,該怎么辦?

學生2:按一下開機鍵,因為開機鍵可以清屏。

(有疑問的同學恍然大悟)

教師:對了,我們做完一次計算,就要按一次開機鍵,把屏幕上的數(shù)據(jù)消除變?yōu)椤?”,這樣才好進行下一次計算。教師:181-63,你們又怎樣按計算器的呢?學生:先按“1”、“8”、“1”,再按“-”,然后按“6”、“3”,最后按“=”,屏幕上就顯示結果“118”。

教師:81+63輸成了181+53,該怎么辦呢?

學生1:按“cce”,清除“53”,再輸入“63”。

(上臺演示)

學生2:還可以用再加10的方法。

學生3:還可以按開機鍵,然后重新輸入“181+63”。

教師:你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孩子。

五、課堂活動

第41頁課堂活動第1題。

六、課堂小結

在今天的數(shù)學課上,你有什么收獲?

[點評:在計算器的認識和用計算器

小學數(shù)學數(shù)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圓各部分名稱以及圓的特征;會用圓規(guī)畫圓。

2.能力目標:借助動手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滲透知識來源于實踐、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的思想。

教學方法:

導練法、遷移法、例證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圓規(guī)、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結合實際、談話引入新課。

談話引入:今天非常高興能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

研究一個數(shù)學問題。我們以前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圓,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狀是圓的嗎?

師:看來大家平時非留心觀察。課前請同學們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并把它們剪下來,你們準備好了嗎?

師:把它們舉起來,大家互相看一看。回想自己畫圓、剪圓的過程,你能說說圓是什么樣子的嗎?(師一手拿一個圓)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圓的邊是彎曲的,跟以

前學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邊是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種平面上的曲線圖形。(板書課題)

生舉例

師強調——指物品的表面

圓是沒有棱角的,邊是彎的;圓的邊是一條曲線。

二、引導探究新知。

1.導:圓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把你的圓對折,再對折,多折幾次,把折痕畫出來,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并把你的發(fā)現(xiàn)在小組里匯報。最后看看誰的收獲多。(1分鐘)

2.師:你們組觀察得真仔細!大家的發(fā)現(xiàn)可真不少,現(xiàn)在我們就把剛才的發(fā)現(xiàn)整理一下。

3.展示探究結果。結合多媒體課件輔助,完整認識圓的特征(8分鐘)

誰來告訴老師,你有哪些新發(fā)現(xiàn)?

那是什么原因呢?

你怎樣發(fā)現(xiàn)的?

結合學生交流、匯報探究結果,及時引導梳理。主要從圓的圓心、半徑、直徑、等方面來認識。這里特別要注意通過板書幫助學生進行新知的有目的的整理。

4.學習畫圓(5分鐘)。

你是如何畫圓的?

課件展示如何畫圓。然后學生動手練習,并強調畫圓時應該注意些什么。——揭示圓大小

位置的確定

學校要修建一個直徑是20米的花壇,你能幫學校畫出這個圓嗎?生演示操作

三、應用拓展。

1.基本練習(4分鐘)。

?1〉投影出示

找出下列圓的半徑、直徑。

?2〉半徑、直徑的相關計算。

?3〉概念的判斷和識別。

2.應用練習。(10分鐘)

?1〉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的,車軸應安裝在哪?

如果車輪制成方形的、三角形的,我們坐上去會是什么感覺呢?結合課件演示

?2〉你能用今天學習的圓的知識去解釋一些生活現(xiàn)象嗎

(舉行篝火晚會時,人們總是不知不覺會圍成一個圓形,為什么?

平靜的湖面扔一小石子,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月餅為一般都做成圓形的,為什么?)

看來生活中的很多現(xiàn)象,都蘊含著豐富的道理,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來認識它,解釋它、運用它。

?3〉同學們學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累了,我們來輕松一下吧。老師給大家猜一個謎語。有一個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釘了一根木樁,用一根繩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利用電腦配上畫面)

師:羊吃草的情況與今天學的知識有關嗎?我們來看一看羊吃草的范圍有多大好嗎?

用電腦演示羊拉緊繩子旋轉一周的情況,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原來羊能吃到的草的范圍是一個圓,拴羊的繩子與這個圓有什么關系嗎?

(是這個圓的半徑)釘在那兒的木樁是這個圓的什么呢?(是這個圓的圓心)如果要讓這個羊吃草的范圍更大一點可以怎么辦?(把繩子放長一點,也就是把半徑擴大)如果要讓羊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吃草,可怎么辦?(可以把木樁移動一個地方,也就是移動圓心的位置),這說明圓的半徑與圓心與圓有什么關系呢?

圓的半徑?jīng)Q定了圓的大小,而圓的圓心可以決定圓的位置。

四、總結全課(3分鐘)

1.質疑

(籃球是圓形嗎?表示圓心、半徑和直徑的字母可以隨意改變嗎?)

2.這節(jié)課你都學會了什么?

不管怎么說,老師覺得同學們的學習表現(xiàn)是不錯的,所以我提議:我們一起伸出手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句號是圓形的)

延伸

1.用圓作畫。

2.談談我眼中的圓。

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平面曲線圖形

圓心(o)圓中心一點,確定圓的位置

半徑(r)線段

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確定圓的大小,長度都相等〈在同一個圓里〉

直徑(d)線段,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長度都相等。〈在同一個圓里〉

半徑和直徑的關系d=2r

教學反思:

要讓學生明白只有在同圓或等圓內,所有的半徑才相等;所有的直徑才相等;半徑才是直徑的一半,直徑才是半徑的2倍。

小學數(shù)學數(shù)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經(jīng)歷探索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的過程,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發(fā)展解決問題的策略。

3、在數(shù)學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進一步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的過程、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正確的口算需要退位的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

教學流程

第一段:

流程1:基本練習

課件出示下面一組題。

師:請看屏幕,請大家看算式,直接寫出得數(shù)。(暫停)

課件出示得數(shù)。

師:你都算對了嗎?最后一組算式,你是怎樣算的?

第二段:

流程2:教學不退位減法的口算和退位減法的口算

1、不退位減法口算

課件出示例題場景圖

師:從圖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暫停)

師:根據(jù)要求的問題,怎樣列式?

板書:38—25=44—25=

師:這兩道算式都是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筆算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今天我們用口算的方法算得數(shù)。

板書課題: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

師:我們先來看38—25,你能口算出得數(shù)嗎?在小組里說說你是怎樣算的?為了讓同學聽得明白,說的時候可以按照“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的思路去說。(暫停)

師:同學們在口算時可能想到了下面幾種方法,我們一起來看看:

ppt課件呈現(xiàn):

算法1:個位上8—5=3,十位上3—2=1,合起來是13;

算法2:先算30-20=10,再算8-5=3,10+3=13;

算法3:先算38-20=18,再算18-5=13;

算法4:先算38-5=33,再算33-20=13

師:這些方法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就是“拆數(shù)”。前兩種算法是把被減數(shù)和減數(shù)拆成四部分,個位上的數(shù)減個位上的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減十位上的數(shù),再把兩次結果合起來;后面兩種算法是把減數(shù)拆成20和5,從38里面分兩次減。你是用哪一種方法口算的?

2、教學退位減法的口算

師:44—25該怎樣口算呢?想一想,把你的算法跟同學交流一下。(暫停)

ppt課件呈現(xiàn):

算法1:先算14-5=9,再算30-20=10,10+9=19;

算法2:先算44-5=39,再算39-20=19;

算法3:先算44-20=24,再算24-5=19。

師:這里收集了一些同學的算法,這些算法和剛才的算法類似,也是用拆數(shù)的方法算的,你們看懂了嗎?(暫停)

第三段:

流程3:比較退位減法和不退位減法的口算

ppt課件呈現(xiàn):

(兩道例題的完整板書)

師:這兩道題在口算時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暫停)

小結:一道題是不退位減,一道題是退位減,在口算時都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用被減數(shù)先減減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再減個位上的數(shù);或者可以先減減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再減十位上的數(shù);還可以用被減數(shù)和減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和個位上的

數(shù)分別相減,再把結果相加。注意在遇到退位減時,運用第三種方法計算要把被減數(shù)拆成幾十和十幾,與減數(shù)十位、個位上的數(shù)想減。

第四段:

流程4:完成想想做做/1、5

1、完成想想做做/1

師:現(xiàn)在我們來完成“想想做做1”,請同學們在課本上寫得數(shù),并選擇其中一組算式說說是怎樣算的。(暫停)

課件出示得數(shù)。

師:你們都算對了嗎?請看第一組算式,為什么都是57減三十幾,有的是二十幾,有的是十幾?(暫停)

師:都是57減三十幾,一個是退位的,一個是不退位的。在口算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時候,要比較被減數(shù)的個位數(shù)字與減數(shù)的個位數(shù)字,看是否需要退位。

2、課件出示想想做做/5

師:我們來看想想做做第5題,先估計一下每道題得數(shù)大約是幾十多,再口算,驗證自己估計得對不對。

課件出示題目答案進行核對。

第五段:

流程5:完成想想做做/2、4、7

1、完成想想做做/2

課件出示題目

師:請同學們在書上填寫答案。(暫停)

課件出示題目答案進行核對。

師:你們都算對了嗎?看每一組題目中的三道題,有什么相同點?在口算時有什么聯(lián)系?(暫停)

師:每一組的三道題,被減數(shù)是相同的。根據(jù)第1題可以想后兩題的得數(shù)。

2、完成想想做做/4

課件出示題目

14—6=…

140—60=…

1400—600=…

師:請同學們觀察每一組算式的特點,你能很快寫出得數(shù)嗎?在小組里交流你是怎樣算的?(暫停)

課件出示題目答案進行核對。

師:每組題的第一行都是十幾減幾,第二行都是一百幾十減幾十,第三行都是一千幾百減幾百,算一百幾十減幾十、一千幾百減幾百都可以先想十幾減幾,然后在末尾添一個0或兩個0。

3、完成想想做做/7(課件出示)

課件出示題目

師:從圖上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求的問題是什么?你能完整地說一說嗎?(暫停)

師:在作業(yè)本上列式計算。(暫停)

課件出示題目答案進行核對。

師:你是這樣算的嗎?你能說說每步是算什么嗎?為什么先算還剩多少個?

第六段:

流程6:課堂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你有哪些收獲?口算時要注意些什么?

小學數(shù)學數(shù)學教案篇6

教材分析:

?節(jié)日禮物》是觀察物體的第一課時。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具有活動性,過程性和體驗性的特點。學生在觀察物體活動中,發(fā)展空間觀念、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經(jīng)歷觀察物體和5個正方形搭成立體圖形的過程,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一組立體圖形的形狀;能區(qū)分拍攝一組照片的先后順序。教材選取了小狗貝貝四次由低到高觀察節(jié)日禮物的有趣情境,讓學生在四個畫面上分別標出四次看禮物的順序,鼓勵學生親身體驗,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在觀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觀察物體的具體活動中,判斷觀察對象畫面所發(fā)生的相應變化,并讓學生體會由遠及近位置的變化所引起的觀察范圍的變化,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生涯的重要階段,是承上啟下的年級。是小學數(shù)學開始進入系統(tǒng)學習的開始。經(jīng)過前三年的教學,學生在掌握的數(shù)學知識有了一定的基礎,邏輯思維和智能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學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問題的能力上,以及語言表達的能力上都有較明顯的提高。

本班的學生接受能力強,能完成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學習積極性高,興趣大,有強烈的求知欲、自覺性高。有25%的學生處于中等,學習比較被動,其中有10%的學生自覺性差,不能積極地思考問題。本課需要展開觀察、想像、推理等思維活動才能完成,對學生具有挑戰(zhàn)性。首先讓學生自學觀察,再讓學生進行實際觀察和體驗,豐富他們觀察物體的直接經(jīng)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根據(jù)提供的情境圖,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物體的范圍變化。

(2)過程與方法:

①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合理猜想、小組討論等活動,體會并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狀,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與合作交流能力;

②讓學生經(jīng)歷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過程,發(fā)展學生的運動智能、空間想象智能;

③促進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①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展現(xiàn)自我,培養(yǎng)其積極的樂學態(tài)度;

②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主要以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索活動為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活動過程中增強對數(shù)學價值的認識;

③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

④通過合作交流,養(yǎng)成互助合作的習慣,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由低到高來觀察物體,體會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圍不一樣。

教學難點:通過由遠到近看景物,體會看到的范圍會越來越小。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評,應該是學生這種學習共同體的活動的一種方式,學生互評是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對話,了解我們自己的學習進步、學習狀況,有助于學生克服自己的弱點,了解他人的學習狀況,幫助自己學習上取得進步。

內容設定:

伙伴們評評我:在學生自評的基礎上,應鼓勵學生相互評價。教學中可以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及全班互評。通過學生的互評,加強學生間信息的溝通,清楚地了解他人的優(yōu)缺點,進行自我反思,取長補短、互相促進,使競爭與合作意識同步發(fā)展。

教學反思:

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shù)學。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shù)學教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shù)學知識。”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快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課始的故事導入、課中新知識學習的情境創(chuàng)設等,把學生領入樂學的氛圍之中。

2、觀察、猜測、交流,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為了使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合理猜想、小組討論等活動,體會并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狀,并能根據(jù)提供的情境圖,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范圍變化,教學中先讓學生分組用五個小正方體學具擺自己喜歡的圖形,交流自己所在位置看到的形狀,接著,創(chuàng)設小狗觀察禮物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猜想(有困難的可用學具模擬體驗)然后,在小組討論、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小狗從蹲在地上到最后爬上桌子,它觀察的位置有什么變化?觀察的對象又有什么變化?接著,繼續(x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想、討論、交流等活動,體會并判斷由遠到近觀察同一物體,物體的范圍逐漸縮小。整個過程充滿了觀察、猜想、體驗和交流等活動,讓學生以“做”的方式而不是以“聽和看”的方式介入學習。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能力,而且促進了其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3、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知識的價值。

?標準》中明確提出,在數(shù)學課上要使學生認識到數(shù)學在現(xiàn)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能夠用所學的知識主動探索其應用價值。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為了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我在實際應用、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中安排了判斷圖片觀察位置的練習,例如:“有兩個偵察員明明和莉莉,他們分別從兩個方向觀察同一間房子,請你分別標出明明、莉莉看到的情形。”和“說出下列房屋、坦克、汽車的平面圖是從什么方位看到的”等。

4、引導學生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美,使其產(chǎn)生熱愛數(shù)學的情感。

很多人都認為數(shù)學知識是枯燥乏味的,其實數(shù)學中充滿了美,我們要深入挖掘數(shù)學的美,展現(xiàn)數(shù)學的魅力。例如:我在拓展練習中安排的“這是兩幅意大利比薩斜塔的照片,你知道為什么第二幅照片中的斜塔不斜呢?”和生活延伸中欣賞一些優(yōu)美的風景、名勝圖片等,在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美,使其產(chǎn)生熱愛數(shù)學的情感。

5、還給學生評價的權利,讓學生自主對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

過去課堂教學的總結評價歷來是教師的專利,本節(jié)課我把評價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進行自主評價,體現(xiàn)了教學的民主與和諧。

小學數(shù)學數(shù)學教案篇7

教學內容:人教版第九冊第三單元的《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數(shù)學教案-三角形面積。

教學目的:(一)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求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二)通過學生動手拼擺,滲透旋轉、平移的數(shù)學思想,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推導公式,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求異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用紙皮剪好的兩個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提問: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誰能說說它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你知道它是通過什么方法推導出來的?

二、導入新課:

你們看,(屏幕出示三個三角形)這些是什么圖形?那誰來說說看,哪個三角大?哪個三角?。浚ǖ降啄膫€大,哪個小呢?)要比較它們的大小,必須要知道這三個三角形的面積。那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這三個三角形的面積呢?

三、新課:

(一)好,我們就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來求這三個三角形的面積。同樣每個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下面,就請同學們拿出老師發(fā)給你們的方格紙,請你數(shù)出這三個三角形的面積,看誰數(shù)的又對又快。

小結:通過數(shù)方格,我們得到了這三個三角形的面積都是12平方厘米,因此,它們的面積是相等的。

那你們覺得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計算三角形的面積,方便嗎?既不方便,又不精確。

像一塊大的'三角形土地,你能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求出它們的面積嗎?那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把三角形轉化成已經(jīng)學過的圖形來計算面積)你真聰明

師:這才是最科學的方法。今天,我們繼續(xù)用這種方法研究三角形的面積,小學數(shù)學教案《數(shù)學教案-三角形面積》。板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師:在研究之前,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張老師把這一張長方形紙這樣對折,對折出來的是什么圖形?那么,折出的其中一個直角三角形是不是這張長方形紙的一半呢?(老師把它剪開,重疊)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2個直角三角形是完全一樣的,所以其中一個直角三角形就是這張長方形紙的一半。

(二)下面老師就請同學們拿出給你們準備的2個直角三角形 、2個鈍角三角形,請分別把它們疊起來,發(fā)現(xiàn)什么?(重合)說明了什么?(2個直角三角形完全一樣的,2個……)

那就請同學們想一想:用2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已學過的圖形?

1、先用2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拼看?

(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形狀不同的三角形)的面積我們會計算嗎?我們只會計算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那我們就請拼成平行四邊形的同學來演示,說說你是怎樣拼的?(同學演示)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電腦是怎樣清楚地操作的?

2、看清楚了嗎?好,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想一想,能把2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嗎?開始操作,同桌可互相說說我是怎樣拼的?分別請2個同學上臺演示。(能嗎?)說得真好

3、小結:通過剛才的操作我們把2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什么圖形?(平行四邊形)誰能把這句話再概括一下,也就是,只要是(2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齊讀 回答真好

4、接下來,老師要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們用2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的一個平行四邊形。

想一想:1、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2、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分別與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

開始觀察,觀察好,同桌互相交流,后回答,屏幕演示。

反饋提問:“為什么要除以2?”

5、翻書p76,填充,齊讀,同樣我們也可以用字母面積公式

板書:

等底等高

三角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 表示什么意思

=底×高÷2

s=ah÷2

(三)要求三角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哪幾個條件?然后根據(jù)(三角形的面積=底×高÷ 2)計算,注意千萬不能忘記÷2,下面就利用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來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1、出示“想一想”:學生讀要求,個別回答,校正,一樣的舉手,不一樣的舉手。

2、同樣我們還可以利用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來計算物體表面是三角形的面積。

出示例:求的是什么?我們應根據(jù)什么?請同學們做在自備本上。

3、同學們做得真認真,下面老師就要考考同學們有沒有掌握今天所學的知識。

請看第1個題目:

1、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12平方厘米,求出涂黃色部分的面積。

2、判斷,說明理由:(請用手勢表示)

2個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三角形底是6cm,高是3cm,面積是18cm。

三角形底是8分米,高是40cm,面積是16平方分米。

三角形底是9米,高是4米,面積是18米。

從以上練習,你認為我們在計算三角形面積時應該注意些什么? 1、÷2

2、單位統(tǒng)??

3、面積單位

3、選擇:

下列哪個三角形是4×3÷2=6平方cm。

單位:厘米

3 3

4 4

小結:我們在做求三角形面積時一定要注意……

一個三角形的底是20厘米,高是2.5分米,它的面積是( )

1、20×2.5÷2 2、20×2.5 3、20×25÷2

小結:你認為在做作業(yè)時注意( )

4、求每個三角形的面積(只列式不計算)

底是4.2米,高是2米。

底是3分米,高是20厘米。

高是6米,高比底短2米。

底是12米,高是底的一半。

四、總結:今天,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誰來說說看,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它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我們在計算它的面積時一定要注意別忘了÷2。

你們知道嗎,大約在2000年前,我國數(shù)學名著《九章算術》就論述了“圭田術日,半廣的乘正從”我們的祖先老早就研究出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你們說,他們是不是很了不起呀。

三角形的土地 一半 底 高

學了這些知識,有沒有不懂的問題問老師了?或有什么想法問老師的?

小學數(shù)學數(shù)學教案篇8

課題說明:

本單元的基礎是學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義,已經(jīng)學會用25的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法,然后進行教學。本單元的標題為分一分與除法,體現(xiàn)了動手操作與概念思考對于除法意義的重要性。開展分一分活動,可以讓學生由淺入深體會除法意義。因此,在教學分桃子這節(jié)課時,我準備充分利用教科書所提供的情境,開展教學活動。通過設計具體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動手操作(如:分一分、擺一擺、填一填、圈一圈、畫一畫等),逐步體會什么是同樣多、一樣多、平均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練習,體驗平均分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當中實際性的問題,從而加深印象。

課時說明:1課時

學生情況分析:

本案例適合于二年級學生,由于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能力為主,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力持續(xù)時間較短。因此,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如:動手、動口、動腦),這樣更易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但是,二年級學生在動手操作時,目的性不夠明確,易興奮,這就需要教師作出正確的引導與評價。

教學案例:

1、 在具體的情景中,讓學生初步體驗平均分的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3、通過分一分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