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15的教案7篇

時間:2024-04-15 作者:pUssy 備課教案

通過編寫教案,教師可以更好地解決學生的學習困難和問題,教案的制定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安排教學資源,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認識15的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認識15的教案7篇

認識15的教案篇1

教學內(nèi)容:

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2—4頁,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一中的第1—3題,毫米、分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向?qū)W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在建立長度觀念時,對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關(guān)系易混淆,故教學時應講清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比較它們的長短,使學生能正確、深刻地理解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米尺;學生準備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幣、絲帶、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師:你們猜一猜,錢老師的身高是多少?

學生猜完后教師說明:錢老師的身高是1米80厘米。

師:米和厘米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兩個長度單位,請大家用手勢比劃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米作單位?

師:請大家再用手勢表示一下,1厘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師:我們每天上課都要用到數(shù)學課本,你們知道數(shù)學課本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厘米嗎?自己量一量。

生:數(shù)學書的長是21厘米,數(shù)學書的寬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

師:數(shù)學書的寬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長呢?你們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師:要想比較準確地量出數(shù)學課本的寬,就要用一個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毫米來量。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毫米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探究體驗,獲取新知

1、認識毫米。

(1)師:1毫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起直尺認真觀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線以外,還有刻度線嗎?

(還有一些小刻度線,這些小刻度線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師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圖

提問:從0刻度到刻度1是幾厘米?

教師讓學生用筆尖指著直尺上的'小格數(shù)一數(shù),在刻度0和刻度1之間有多少個小格?

提問:從刻度1到刻度2是幾厘米?數(shù)一數(shù),在刻度1和刻度2之間有多少個小格?

提問:從刻度3到刻度4是幾厘米?數(shù)一數(shù),在刻度3和刻度4之間有多少個小格?

提問:這就是說,1厘米中間有多少個小

得出:1厘米=10毫米

(3)教師讓學生量一量1分硬幣的厚度,看夠不夠1毫米。

量完后教師說明: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師生共同用手勢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地夾住1分硬幣,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幣抽出來,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間有一條小縫,它的長度大約就是1毫米,小學數(shù)學教案《毫米、分米的認識》。

教師結(jié)合課件演示說明:銀行卡和電話卡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10張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4)教師讓學生量一量數(shù)學課本的厚度大約是幾毫米?

(5)說一說,測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

(6)教科書第3頁 “做一做”中的題目。

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數(shù)的?

2、認識分米。

(1)引入分米。

①動手操作:用學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課桌寬是多少?(當學生用“米”做單位量時,課桌寬不夠1米,用“厘米”做單位時,一一地量很麻煩。)

②獨立探索:你感覺用一個多長的長度單位量課桌的寬比較合適?

③匯報交流,引導學生想象:如果有一個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

④教師說明:像量課桌這樣的物體長度時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單位都不合適,我們就要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長度單位。

⑤互相討論:這個單位規(guī)定為多長合適?學生討論(得出以“10厘米”為一個單位比較好)匯報并說明理由;從而引出“分米”。(板書,把課題補充全:分米的認識)

(2)問: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用手勢表示出1分米的長度,表示出2分米的長度。

(3)學生觀察米尺,回答: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4)練習。

①同桌互量從手腕到指尖有多長?

②教科書第4頁“做一做”中的習題。

三、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1、練習一的第1、2、3題。

2、在( )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蠟筆長6( ) 跳繩長2( )

桌高7( ) 粉筆長75( )

鋼筆長14( ) 小明的身高是140( )

一塊橡皮厚12( ) 旗桿高9( )

3量出20毫米和3分米的絲帶。

四、全課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

1、量出數(shù)學作業(yè)本的長約是多少分米,厚是多少毫米

2、在作業(yè)本上畫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長的線段。

3、拿一瓣蒜頭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的盤子里。先看看它幾天后開始發(fā)芽,再記錄發(fā)芽一周內(nèi)蒜葉的生長情況。(課外完成)

蒜葉生長情況記錄

毫米、分米的認識

認識15的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教具準備:主題圖,剪刀,插有吸管的可樂瓶等實物,三角板,直尺,活動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主題圖:小朋友請你觀察這幅圖,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說給同桌聽。

2、教師用線標出球場的角。再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觀察后全班交流。

3、這些都是角,今天我們就來認識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新授

1,初步認識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龍頭等物品。請小朋友找找這些物品上的角,說說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學生觀察物品尋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匯報。

2,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

(1)從實物抽象出角,并說明角各部分的名稱。

頂點

(2)指名學生指出第2,3個角的頂點和邊。

提問: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教師指出:上面的這些圖形都是角,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3)判斷以下圖形是不是角?練習八第1題:讓學生判別下面圖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說一說為什么有的是角,有的不是角?

3,學生實際操作。

(1)拿出活動角。

教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角,你們想不想更深入的來了解一下角有什么特點?。空埬隳贸瞿阏n前做的活動角,來動動手,你再想想看在什么情況下角會變大?什么情況下角會變???

全班交流,統(tǒng)一認識: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guān),張開的越大,角越大,張開的越小,角越小。(板書)

(2)折疊角。

師生都拿出一張紙,共同折紙,啟發(fā)學生折出大小不同的`角。然后教師演示把角的邊剪短,提問:現(xiàn)在角變小了嗎?

師:我把邊剪短了,但是角的大小不變,這說明什么?。?/p>

(3)總結(jié):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guān)(板書)

(4)做練習八第3題:先讓學生用三角板中小的一個角與書中的兩個角比一比,讓學生說這兩個是不是一樣大

4,教學畫角。

(1)教師在黑板上做畫角示范,邊畫邊說明畫法: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成一個角。也就是從一個點先畫一條線,再從這個點再畫一條,就畫成一個角。如下圖:

(2)做課本第40頁“做一做”的第2題:自己畫一個角。

指名兩個同學上黑板畫角,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畫一個角。畫完后,對板演的學生所畫的角進行講評,如果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指導訂正。

三,練習

第2題:看下面各圖,左面的三角形有哪幾個角?右面的圖形有哪幾個角?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總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角和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直尺畫角。

認識15的教案篇3

一、談話導入:

由班里的一名同學照片進行導入,以學生的媽媽送學生鐘表引入課題。

(出示課題:認識鐘表)

(運用媒體演示,借助同學的形象,使學生產(chǎn)生親切感,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感受到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二、認識鐘面

1. 小組合作學習,觀察鐘面:鐘面上都有些什么?

(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觀察鐘面,體現(xiàn)了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和創(chuàng)造性。)

2. 匯報結(jié)果 使學生了解到鐘面上比較長的針叫分針、比較短的針叫時針,鐘面上有12個數(shù)。

(觀看課件:鐘表的自述)

三、認識整時,幾時半

1. 觀看課件,說說xxx在什么時間做了什么事?

2. 教師把六個鐘面帖在黑板上,讓有能力的同學認一認,引導學生分類并整理六個鐘面。

(學生通過認真觀察并結(jié)合學過的分類`整理的.相關(guān)知識把鐘面分成兩類:一類:整時 另一類:是幾時半。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清楚地發(fā)現(xiàn)整時和半時的區(qū)別)

3. 小組討論:整時和幾時半 時針與分針的特點。

分針指向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整;分針指向6,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半。

四、活動

1. 游戲:裝鐘表。

(以競賽`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加以鞏固)

2. 老師還知道他喜歡看的幾個電視節(jié)目的時間,它們是:

聽錄音,這是什么節(jié)目?(生:大風車)每天下午5時30分準時收看大風車節(jié)目,用你手中的鐘撥出5時30分來,相互檢查。

聽錄音,這是什么節(jié)目?(生:動畫城)每天下午6時準時收看動畫城節(jié)目,用你手中的鐘撥出時來,相互檢查。

聽錄音,這是什么節(jié)目?(生: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每天下午7時準時收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用你們手中的鐘撥播出7時來,相互檢查。

4.剛才我們了解了xxx的一些生活情況,老師也很想知道你們的一些情況。誰來說說你每天起床,上學,睡覺的時間,到前面來撥一撥,其他同在下面撥。

五、結(jié)束

關(guān)于鐘面上和時間的知識還有很多,今后我們還要繼續(xù)學習。有信心學好嗎?

認識15的教案篇4

教學內(nèi)容:

義務(wù)教育六年制小學課本(試用)(浙教版)第五冊p1134135

教材分析:

根據(jù)教材的編排本節(jié)課是《角和直角》將為學生后繼學習《射線和角》做基礎(chǔ)。課本從紅領(lǐng)巾、書本和五角星等實物上的角抽出角的圖形,然后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試一試通過對角的動態(tài)變化,讓學生形象的感知角的大小以及角的大小與兩邊的叉開程度有關(guān)。直角是特殊的角,生活和生產(chǎn)中常常用到直角的知識,認識直角又是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chǔ),所以教材安排用三角尺量直角和畫直角的內(nèi)容,并將它作為本課時的重點。

教材處理:

經(jīng)過對本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實踐,我覺得這樣的安排一節(jié)課的時間遠遠不夠,因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有一個接受和理解的過程。所以我嘗試著想是否能夠?qū)⒈竟?jié)課分兩課時進行,第一課時為《角的初步認識》,第二課時為《直角的認識》。針對第一課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開大小有關(guān)。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尺畫角,用紙創(chuàng)造角,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組織學生經(jīng)歷觀察、操作和實驗等實踐活動,在合作和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認識角以及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和角的兩邊叉開程度有關(guān)

教學過程:

一、引入角,了解知識起點

1、小朋友,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會學什么?

2、(這堂課要學習角)在生活中,你看到過、聽到過角嗎?

把你看到的、聽到的告訴大家,指指看角在哪里?

3、拿出三角尺,指一指角,摸一摸,碰一碰有什么感覺?

(尖尖的,有二條線組成┅┅)

4、學生試著畫角。

5、展示所畫的角并評價:你認為這些圖形是角嗎?(由學生分類,并說說理由)

(轉(zhuǎn)動畫的角)問是不是角?并說說理由(因為形狀沒有變)

(教師選出典型的角并畫在黑板上)

是不是角?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二、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

1、尖尖的一點給它起個名字?(引入頂點概念)直直的線叫什么?(邊)

誰來說說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頂點有什么特點?邊呢?(直直的)

2、閉上眼睛,把角記在腦中。

3、判斷,并說說理由。

()()()()()

三、畫角

1、看原先的角,說說有什么想法?那怎樣畫角?

介紹畫角方法(師畫,先畫出尖尖的一點,再在這一點上畫兩條直直的線)標出頂點和邊。

2、生再次畫角(畫出兩個不同大小的角,并寫出頂點和邊)

四、創(chuàng)造角

1、用圓片。

①這上面有角嗎?你能想辦法創(chuàng)造出一個角嗎?

②合作操作,拿出圓片,以最快的速度創(chuàng)造出一個角,并說說用什么方法創(chuàng)造了角,指出頂點和邊。

(折、剪、先畫再折,直接畫)

2、用長方形

①長方形有幾個角?

②如果剪上刀那角的個數(shù)會有什么變化?

生說,并合作操作。

3、介紹剪法:

五、活動角,感知角大小

1、拉開一邊,另一邊也不動,形成一個角。

2、玩一玩,同桌各拉一個角,比一比誰大?

再拉,比一比誰的???

3、想一想角是怎樣變大,變小的?(拉開變大,合攏變?。?/p>

六、總結(jié):

1、鉛筆盒上有角嗎?

(有角,只不過為了安全才讓它的頂點變圓了)

2、三角尺的角,紅領(lǐng)巾的角,為什么摸上去感覺不一樣?

(材料不同)

3、今天有什么收獲?

設(shè)計意圖:

本節(jié)課的設(shè)計,我改變了知識呈現(xiàn)的方式,讓學生先說說自己認為的角并畫自己心中的角的樣子。注重從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出發(fā)來展開進行教學,最后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稱。判斷題中也注重角的邊的特點是直直的以及角的兩條邊可以是不一樣長的,在現(xiàn)實的三角尺上就可以找到原形,通過練習加深了學生的認識。然后的再次畫角以及創(chuàng)造角是學生對原有知識的飛躍。通過拉活動角讓學生感知角的大小和兩邊叉開程度有關(guān),整個過程都讓學生自己去體會,而不是老師怎么樣去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最后通過對話讓學生知道生活中的角是可以有所改變的以及不同材料制作的角的感覺也會不一樣。這樣,就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讓學生體會學有用的數(shù)學,數(shù)學的學習是有用的。

認識15的教案篇5

課題三、千米的認識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7~8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長度單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知一千米的長度,建立一千米的長度概念。并通過觀察、推究等方法明確 1000米=1千米,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推理能力,并且通過教學內(nèi)容能夠喜歡體育,培養(yǎng)學生鍛煉身體、積極學習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長度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使學生親身體驗1000米長度,建立1千米的空間概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師:在之前的學習中,咱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呢?能從小到大背出來嗎?并且用手表示每個小單位。

板書: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師:我們一起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長度。

二、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暑假中有沒有觀看一場體育盛事——奧運會,在奧運會中有些什么比賽?

生:乒乓球 羽毛球 跑步、游泳、、、、、、

師:那么跑步比賽中有一些什么項目呢?

生: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等

師:跑步比賽中都是在規(guī)定的跑道內(nèi)完成,你們有沒有試過這些長度的跑步

鍛煉呢?在跑步運動中最長的跑步運動同學們聽過沒有?——馬拉松小結(jié):對于馬拉松比賽,讓孩子們有一定的了解,并通過馬拉松的長度展開教學。馬拉松為什么用公里作為單位,而公里又是千米都是比米更大的單位,大多少呢?

生:1千米=1000米通過孩子們已知的知識構(gòu)架能夠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體驗1000米的長度

1、聯(lián)系實際,提示咱們學校的操場一圈大約是150米,那么如果我們要跑

1000米的話需要跑幾圈呢?

2、估想

(1)、1000米是多少個100米,那么在操場上會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 (學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計算,有的自己默默的想)

3、總結(jié)出正確的圈數(shù):150+150+150+150+150+150+100

4、那么我們親自到操場上去體驗一下1000米的真實長度,跑完后我們一起

迅速回教室分享一下大家的感受。

四、分享跑完1000米長度后的感受,繼續(xù)探究米和千米的關(guān)系。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生1:1000米真的好長??!

生2:跑到三圈的時候就很累了。

生3:1000個1米真的好長??!

生4:1公里原來有這么長!、、、、、、、、、

2、那么我們再次來從小到大把咱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整理一遍。

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千米

總結(jié):在計量比較遠的長度時我們通常用千米(公里)作為單位。

3、想一想

師:如果我們要完成3000米,得在我們的操場上跑多少圈?

生:150米一圈得20圈才能完成3000米

師:3000米有多少個1000米

生:3個

4、換一換

6000米=()千米5千米=()米 ( )米=7千米 9000米=()千米3500米=()千米+( )米

5、總結(jié):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五、看書質(zhì)疑

看一看書,想一想還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問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六、鞏固練習(多媒體課件展示)

師:我們一起把今天學過的知識再鞏固一下,看看今天我們班上誰最勤勞,回答的問題有多有正確,我們將給予獎勵哦!

1、完成課件的題

2、完成書上的練習

板書設(shè)計:

千米的認識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千米的認識》說課稿

一、 說教材

?千米的認識》是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測量》中的第三個課題,從教材編排看是在學習了米、厘米、毫米、分米的基礎(chǔ)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之后,學生對長度單位就會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了。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后學習的重要基礎(chǔ),也為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看對較小的長度單位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認識,且已掌握了千克與克之間的換算。

二、 說教學目標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定位于:1、在具體的情景中感受、 體驗、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2、使學生通過觀察,明確米與千米的關(guān)系,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

結(jié)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把“在具體的情景中感受、體驗直至認識千米, 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作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三、 說教法學法

本節(jié)課在教學策略的選擇上主要考慮:

1、聯(lián)系生活,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通過奧運會中的比賽項目馬拉松展開課題。讓學生自己推出米和千米的關(guān)系,感知1千米時,實際運用到我們學校的操場上長度,讓學生自己到操場上體驗一千米的長度。

2、重視估測,力求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通過告知我們學校操場一圈的長度,讓學生自己琢磨出1000米的長度應該跑幾圈,并切實體會跑完后的感受。

四、說教學過程

在具體的教學中以“引入、感知——展開、體驗——鞏固、應用——總結(jié)、回顧”為主線展開的,分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的。

(一)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引入、感知

通過對已經(jīng)學習過的內(nèi)容進行復習,使學生對要學習的新內(nèi)容有一定的引導,再

根據(jù)實事消息暑假中的奧運會展開對話,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導出公里。

(二)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展開、體驗

再展開了公里和千米的關(guān)系后,老師繼續(xù)提問:米和千米的關(guān)系,讓學生自己從

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構(gòu)架中猜想、推究出1000米=1千米這個公式,在知道這個公示后,老師提示咱們學校操場一圈又150米,那么再次讓學生自己算出或者推算出要幾圈才是1000米。用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到操場上去體驗1000米長度。并分享感受。

(三)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鞏固、應用

分享完感受后繼續(xù)展開對1000米=1千米公式的學習,掌握長度單位間的換算。

并系統(tǒng)的將所學習過的長度單位做一個清晰的關(guān)系概述,讓學生整體感知并強化記憶,通過一些有趣、生動的習題鞏固所學的新知,從而讓學生將內(nèi)容盡量的吸收。

(四)第四個環(huán)節(jié):總結(jié)、回顧。

讓學生自己來說說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并完成課后的練習。

認識15的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

3、使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角,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角

教學難點:正確畫角、認識角的大小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三角板、圓形紙、長方形紙、剪刀。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課前出示學校的圖片,讓學生欣賞。)

1、師:孩子們,剛才從屏幕上欣賞了咱們的校園,它美嗎?那你們平時喜歡到操場去玩嗎?最喜歡玩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出示主題圖)這些小朋友在操場上玩得多開心呀!有的在有的在仔細看看,操場上還有許多我們學過的圖形呢,你們看見了嗎?(學生指出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球等)

2、師:這些圖形都是咱們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新的圖形朋友(出示園丁在剪草的圖)。你們看,園丁爺爺手里拿著的剪刀,張開就形成了這樣的圖形,(出示角)做操的小朋友伸開兩臂,也形成這樣的圖形,這就角。(板書:角)孩子們,和角打聲招呼吧。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分析:通過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情景喚起對已學圖形的回憶,并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

二、新課

(一)在主題圖中找角。

1、師指圖:操場上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角,快找找吧!

2、(抽生說)學生說到一個,課件演示一個,師跟著復述一遍,并及時表揚。

[分析:讓學生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角,使學生經(jīng)歷數(shù)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的現(xiàn)實性,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觀察現(xiàn)實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索數(shù)學的興趣。]

(二)教學例1

1、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師: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把剪刀、吸管、水管放大,背景逐漸褪下去)那這些生活中的角在數(shù)學上該怎樣表示呢?你們看,角就是這樣兒的:(課件中三個角從實物中移下來。)

師:這三個圖形都是角。閉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樣兒的?再用手比劃比劃角的模樣。

師:仔細觀察這三個角,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兩條直直的邊。

2、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及其特征。

(1)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角:你們覺得尖尖的這是角的頂點,這是角的兩條邊,角的兩條邊都是(生:直直的)。這個頂點和這兩條邊就組成了這一個角。

(2)師再指課件上第二、三個角:誰來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分別抽兩生)反問: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分析:從生活中抽象出數(shù)學知識,使學生初步體會角是從物體表面抽象出來的幾何圖形,是一種簡單而美麗的圖形,并了解了角的各部分名稱。此課之前,學生對角的認識是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是模糊的、非數(shù)學意義的。教師在學生找主題圖的角的基礎(chǔ)上設(shè)計了閉眼想、用手比劃,觀看課件動態(tài)演示等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角的正確表象。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讓學生運用形象思維,調(diào)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通過比較,實現(xiàn)了對角的正確認識。]

3、判斷角。

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恍﹫D形客人,孩子們,想看看嗎?有我們的新朋友角嗎?用手勢表示你們的判斷。學生判斷再抽生說理由。(課件出示書第42頁的第1題。)

4、再回到主題圖中講評學生前面判斷角出現(xiàn)的錯。

5、師:你們看,下面兩個圖形里也有角,左面的三角形有哪幾個角?右面的圖形又有哪幾個角?(書第42頁第2題,指給同桌看看,再抽生上來指。)

6、找生活中的角

(1)師:孩子們,其實,不光在這些圖形中有角,我們的身邊,我們的教室里,也都有好多角陪伴著我們。下面,就請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聽清教師的要求,兩個孩子一起,要指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學生活動,師參與。)

(2)請學生說說找到的角,并指出頂點和兩條邊。

師:小小的教室里有這么多的角,那我們的生活中的角就(更多了,可以說是數(shù)不勝數(shù),不計其數(shù)。)

[分析:讓學生經(jīng)歷從生活中感知角認識數(shù)學上的角回到生活中用學過的知識更理性地找角,這樣的學習過程,正所謂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角。培養(yǎng)了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的意識與能力]

(二)操作,認識角的大小

1、折角

(1)師出示一張圓形的紙:這張紙上有角嗎?開動小腦筋,動手折一個角,試試吧。如果你有了答案,悄悄地和同桌說一說,還不知道的孩子輕輕地打開書p39,看看書上的小朋友是怎樣折角的。

(2)學生折角,師巡視指導

(3)展示最快的學生做的角。(讓生拿上來)這是一個角嗎?它的頂點和邊都在哪兒?讓折好的同學把你折的角指給同桌看看,頂點在哪,兩條邊在哪兒?

[分析:皮亞杰曾經(jīng)指出:動作性的活動對于兒童理解空間觀念具有無比巨大的重要性。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思考怎樣將無角的東西變出有角來,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用學生喜愛的方式外化他們剛剛建立的對角的數(shù)學層面的認識,以多樣表現(xiàn)單一,鞏固了對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的認識。]

2、做活動角。

(1)師拿出一個活動角:老師這兒有一個角,(師扳動角的兩邊),你們看,這是一個活動角,小朋友想不想做一個我這樣兒的活動角?用上老師發(fā)給你們的兩根小棍。試試吧?。ㄉ觯?/p>

(2)展示兩生做成的.角(大小明顯的):這兩個角有什么不同?

生:一個大,一個小。

師:對,角是有大小的。(再展示兩個大小差不多的角)能一眼看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嗎?那有什么辦法知道?

生:可以把這兩個角重在一起。

師:你來試試。

生把兩個角放到展示臺上比:把它們疊在一起,把這兩個角的頂點重合,一條邊重合,看,上面這個角的另一條邊在下面這個角的里面,這說明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小一些。

師:這個辦法真好!同桌的孩子也像這樣把活動角比一比,頂點重合,一條邊重合,看看誰的大,誰的小,比出結(jié)果了嗎?

[分析:角的大小比較,順承學生對角的大小有所認識之后安排,以學生組裝的活動角為學具,組織學生討論、探究,群體互動與教師引導有效整合,并相機指導學生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強化了對角的認識。]

(3)認識角的大小與邊叉開的程度的關(guān)系。

您現(xiàn)在正在閱讀的《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實錄及評析文章內(nèi)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實錄及評析師:咱們再做一個變變變的游戲,把你們的活動角拿在手上,(師也拿在手上)請變出一個比你們手上的角要大的角。再變大點?你是怎么做的?(請一生示范,把邊叉開一點,角就可以變大點)再請全班做。咱們繼續(xù)變,把你們手上的角變小點,再變小點,又是怎么做的?(把邊合攏一點。)

(4)那角的大小跟什么有關(guān)系呢?跟邊的什么有關(guān)系?分四人小組討論。

(5)抽一組生說。

(6)師小結(jié):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跟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guān)。角的兩條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兩條邊叉開得越小,角就越小。

[分析:使學生對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觀的認識,初步感知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通過實踐操作、體驗、思考、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guān)。]

(三)教學例3:畫角

(1)師:你們看,角多神奇呀,你們喜不喜歡它?那我們把它畫下來,好嗎?怎樣畫角呢?(抽一生說)

(2)師:我們來看看究竟該怎樣畫角。(課件演示角的畫法)師:這是第一步,接著看第二步,角畫好了。

(3)師:應該怎樣畫角呢?抽生說說。同時師再演示一遍,并小結(jié):先確定角的頂點,從這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成了一個角。

(4)你們會畫角了嗎?試試看。生畫,師巡視。并展示學生畫的角。

[分析:觀察、敘述、操作,使學生盡快掌握畫角的技能。]

(四)拓展與延伸

(出示一個角)師:如果在這個角里添上一條線,這時變成幾個角了?再添上一條線呢?

三、全課總結(jié)

孩子們,你們今天和角交了朋友,都有些什么收獲呢?其實,角的知識還有很多很多,在以后的學習中還會一一學習的。

評析: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空間與圖形在教學中,應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應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jīng)驗。這兩點要求在本課教學中均有體現(xiàn):

首先,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理念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結(jié)合生活認識角。本課中,讓學生觀察校園情景圖,從中找出角,抽象出數(shù)學問題,當學生初識角之后,我又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角。培養(yǎng)了學生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觀察和解釋生活,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現(xiàn)實性,激發(fā)起學生探索數(shù)學的興趣。

其次,角的初步認識內(nèi)容雖然簡單,但由于學生年齡小、生活經(jīng)驗不足,要讓他們建立正確的表象并不容易。我按課標要求注重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jīng)驗,因此,在教學中設(shè)計了找一找、認一認、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等實踐活動,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豐富了對角的認識,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體現(xiàn)了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的過程這一基本理念。

認識15的教案篇7

一、教學內(nèi)容

噸的認識。(教材第31~32頁例7、例8)

二、教學目標

1、認識質(zhì)量單位噸,通過積極的探索活動建立噸的概念。

2、理解噸與千克之間的關(guān)系,知道1噸=1000千克,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通過實踐操作、觀察比較、猜測推算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點:建立質(zhì)量單位“噸”的概念。

難點:“噸”與“千克”之間的單位換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說說我們學過哪些表示物體質(zhì)量的單位,并舉例說明它們在生活中的應用。

2、填空。

1千克=( )克

4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6000克=( )千克

師:你們知道世界上最重的動物是什么嗎?它的體重大約是多少呢?(課件出示藍鯨資料,以千克標記體重)

師:克、千克是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質(zhì)量單位,剛剛同學們也舉了一些生活中用克、千克為單位的物品的例子,想想看,藍鯨的體重用千克作單位合適嗎?

師:的確,像藍鯨這種比較重的物品再用千克來計量就不太合適了。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種更大的質(zhì)量單位——噸。 (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師:噸是比千克大的質(zhì)量單位,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zhì)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板書)

二、學習新課

1、教學教材第31頁例7。

(1)認識噸。

師:楊叔叔有一批貨物要運送,可以選擇集裝箱和火車運送兩種方式,你知道它們分別能裝多少噸貨物嗎?(課件出示教材第31頁例7上圖,點名學生回答)

(2)噸與千克之間的關(guān)系。

師:剛才這個問題讓我們對噸在生活中的.應用有了初步的認識,究竟1噸有多重我們還不太清楚。那么,現(xiàn)在就讓這堆大米告訴我們答案吧!

師:說說看,你是如何計算的。(課件出示教材第31頁例7中圖,點名學生回答)

師:1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因此我們有1噸=1000千克。(板書)

(3)體會1噸有多重。

師:如果同學們對用10袋100千克裝大米計量1噸感知還不夠清晰,我們再舉一個身邊的例子體會下。

師:同學們都有量過體重吧,你知道自己的體重嗎?(學生小組交流)

師:圖片中的這名同學體重是25千克,你能算出10名這樣重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嗎?40名呢?(課件出示教材第31頁例7下圖,點名學生回答)

師:還記得千克和噸的關(guān)系嗎?1噸等于多少千克呢?(學生齊答)

師:40名這樣重的學生大約等于幾噸呢?(學生齊答)

師:正確,就是1噸。大家算一算,多少個和你一樣重的同學體重等于1噸呢?(學生小組交流)

2、教學教材第32頁例8。

師:我們已經(jīng)知道1噸就是1000千克,那噸與千克這兩種質(zhì)量單位如何換算呢?我們來看下面這道例題。(點名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師:同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一樣,噸與千克之間的進率是1000,將噸轉(zhuǎn)換成千克,數(shù)字末尾添上3個0;將千克轉(zhuǎn)換成噸,數(shù)字末尾去掉3個0。(板書)

三、鞏固反饋

完成教材第32頁上方“做一做”,下方“做一做”。 (點名學生回答)

上方做一做第1題:①很重物體的質(zhì)量,如:大象,鯨魚……②運輸工具的載質(zhì)量,如汽車,輪船,火車……

上方做一做第2題:2 10 20 4

下方做一做:6 5000

四、課堂小結(jié)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質(zhì)量單位噸有哪些認識?

板書設(shè)計

噸的認識

噸是比千克大的質(zhì)量單位,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zhì)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

教學反思

1、利用生活情境,建立直觀認識。

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了解了1噸有多重。教材用了四個生活情境引導學生探究并感知,教師用課件加以呈現(xiàn),使學生有了直觀、形象的認識。

2、知識聯(lián)系生活,激發(fā)學習興趣。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起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3、我的補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